佛心网

禅宗虽然是教外别传,但其实是教内真传,传佛心印

发布时间:2023-09-21 04:03:46作者:佛心网
禅宗虽然是教外别传,但其实是教内真传,传佛心印

经教与禅,追根溯源,皆同源于释尊,亦同源于生佛共具之心源觉海,从来并无二致。经教乃释尊说法之记录,禅源于释尊拈花、迦叶微笑之因缘,其事亦载经教,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云:“谓诸宗始祖,即是释迦,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

诸祖相承,根本是佛亲付,菩萨造论,始末唯弘佛经。”从传承渊源看,禅门所传西天二十八祖之前二十四位祖师,与天台宗所传西天法藏传承之二十四祖重合,参以慧远《庐山禅经序》所举印度禅法传承谱系,及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七系付法传》,可见法藏、禅定、心印之传付,在印度原本并无区分。禅门初祖摩诃迦叶,乃三藏教典结集之主持者,二祖阿难,称多闻第一,大小乘经多由他诵出。至禅门五祖提多迦,始开僧诤,裂为部派,从兹教与律分别相传。禅门第十二祖马鸣,第十四祖龙树,十五祖提婆,皆弘扬大乘之龙象,释经造论之宗主,著述等身,文章璀灿。可见禅与教本来一家,并非别传。西藏传说印度佛教界分重讲论之班智达(法师)与重禅修之古萨里(乞士)两派,达摩大师为古萨里派祖师。此两派之分,盖为印度佛教晚期之事。

即使达摩时代己分两派,达摩为乞士派祖师,从其行径与传付看,亦非离经教而别传。

其入道二门,以“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为前提,即表示悟宗(心性)须依经教。又付二祖慧可以四卷《椤伽经》印心,意谓所悟依如来藏系一乘了义经印证。达摩禅之“二入”,即出自《金刚三昧经》依教参禅,依教印心,依教起行,乃达摩禅之根本精神。

历来祖师大德,在大彻大悟前,率多先己通达经教,为其顿悟之先决条件,这一点往往被后世懒于学教的禅人所忽视。《宗镜录》卷一云:“且如西天上代二十八祖,此土六祖,乃至洪州马祖大师,及南阳忠国师,鹅湖大义禅师、思空山本净禅师等,并博通经论,圆悟自心”。

二祖慧可,原“浮游讲肆,遍学大小乘义”并在香山宴坐八年,始遇达摩,言下顿悟。三四五祖,亦通经论,皆有著述。四祖下旁出牛头法融,先阅《大般若经》“晓达真空”,坐禅多年,乃遇四祖指点而彻悟 。六祖慧能虽称识字不多,然其见五祖前,即闻《金刚经》而开悟,见五祖后入室传法,也是听讲《金刚经》而于言下大悟,其开悟并未离经教。

从《坛经》看,六祖对佛学空、相、性三宗大义,皆有透辟之了解,决非不通经教者。六祖门下,有“一宿觉”之号的永嘉玄觉,曾“遍探三藏”,精天台止观,依教开悟后方求六祖印证。后世法裔中,如南泉普愿“初习相部,究毗尼”“次游诸讲肆,历听《楞伽》、《华严》、《中论》百门观,精练玄义”。临济义玄落发受具后,居于讲肆,精究毗尼,博经论”。德州宣鉴精究律藏,“于性相诸经,贯通旨趣,常讲《金刚般若》”,人称周金刚。

玄沙师备阅《楞严经》而发明心地,圭峰宗密读《圆觉经》而得省悟。如此者流,不胜枚举。药山惟俨禅师原博通经论,悟后亦常看经,却自称“不曾看经论策子”僧问:“和尚寻常不许人看经,为什么却自看?”师曰:“我只图遮眼”曰:“某甲学和尚还得也无?”师曰:“若是汝,牛皮也须看透”(《传灯录》卷十四)为何悟后犹自看经,却又不许学人看?学禅者须于此处识得古德用心,不可被他机用语谩过。藉教悟宗,依教印心,意味着禅、教不二,禅出于教,乃教之纲宗,教内真传。释尊说法四十余年,横说竖说,刹说尘说,其根本旨趣,在末后所说《法华经》中作了明确表白:“吾从成佛以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着”。

又云:令诸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知见者,按大乘经,以一实相印为宗。而诸法实相者,毕竟不可说不可说,离一切名言概念分别,只可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中去契证。《法华经》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以言遣言,指示众生离思量分别之种种执着,契证本来实相,是为释尊说法之实质。依大乘性宗义,诸法实相或真如、法性,终归为众生未被妄念遮盖的本来心性或心真如、心实相、真心,此心本具佛之三身四智,无欠无余。《华严经》云:“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三乘教典,力说无常无我,五蕴皆空,万法唯心,心亦无心,无非是破除众生执着妄想,令其离却妄想执着而契证实相,开发心性本具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这是教之纲宗,千经万论之指归。

然教典虽直指本源,破遣妄念,犹属文字语言而非实相本身,喻如指月之指,非即是月。若欲识月,须向所指处看;若欲见自心佛性,须离言思心行在自心中体证。然诵经讲经者多,依经自内证者少,大都认指为月,为经教文字所缚。禅宗法者,正是因指见月,力图离言思心行而顿见真如佛性,将教言纲宗落实于自心证悟,可谓握得经教精髓,不愧为教之纲、教之眼、教内真传。这种直接证悟心性的法门,亦出经教,在《楞伽经》中称为“自宗通”,与随机而说的“说通”相区别。经云:“自宗通者,谓修行者离自心现种种妄想,谓不堕一异、俱不俱品,超度一切心意意识,自觉圣境界。”禅之直契佛心,便属此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