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显法师:如果不好好用功,自己欺骗自己,想要好高骛远,那不能成就
发布时间:2024-05-09 04:03:46作者:佛心网
《大般若经》讲:「于戒不急。不得名为缓。」缓是缓慢。「于乘不急。乃名为缓。」你的戒律、事相上没有做好,这可以再精进、再用功;要是你对于教乘、教理搞不懂,那这是一个大问题,修行真的是盲修瞎练。
你走路要有眼睛,学佛的人以般若为先导,六度以般若为最主要的,这是《大般若经》上讲的戒,其他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些没有做好那还情有可原,还可以再精进,因为你不明心;但是不明心终归是不行的,不明了实相就不对。
尤其是现代的学佛人想要简单,佛法没有那么简单,佛法之所以称为佛法,有它高深的程度,不是我们随随便便就能够入得了,纵然净土法门是易行道,能带业往生,但是如果不好好用功,散漫、懈怠,就是祖师讲的自欺,自己欺骗自己,想要好高骛远,那不能成就。
所以夏莲居老居士讲:「莫讨便宜莫自欺。」因为念佛看起来很平常,看起来很简单,学人总是轻视它,连蕅益大师都还轻视过净土,他说他早年:「宗乘自负。妄谓持名。曲为中下。」他觉得净土法门,是中下根人修的,他是上根,他要做宗门的法匠。当他生了一场病之后,才知道自己所学皆非,跟本使不上力。什么叫轻视净土?放逸、懈怠就是轻视;认为我这样可以了,我听懂了,不想学了,这就是自欺。所以很严格,佛法不简单,我们说一些简单的佛法,是为了接引初学,进来以后,要把真实相告诉你。
《维摩诘经》讲:「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以欲钩牵,让你进来佛门,不用再给你世间法,很多人又再给你世间法,叫你在有无对待里面修,这是不正确的。真正圆教的修法,是先明心,再除习气;其他通途的修法,是先除习气,先把你的烦恼、贪、瞋、痴去掉,然后再一层层由初襌、二襌这样上来,断见思、破尘沙、最后破无明,才见性,天台四教「藏、通、别、圆」是这样。但是到别教初地还不算是见性,尘沙烦恼是断了,但无明没破;圆教初住才算见性。圆教初住的断证,可以算是别教初地,要到圆教才算见性,所以圆教的修行先开佛眼、先开智眼。
天台家讲的六即佛:理即佛,就是大家都具有佛性,不但人有,小猫小狗都有,理上说如是。名字即佛,你有没有始觉?你知不知道自己本来是佛?你有没有开圆解?开圆解这叫作名字即。再来才观行即佛,观行是照着做、照着修,最后才把习气除掉,所以圆教名字位,他的知见跟佛知佛见完全一样,甚至佛在经上讲你供养一位会讲经的人,等于供养如来,跟供佛的功德完全一样,但是这个人不一定有修行,所以还是要修;为什么禅宗会有悟后迷?就是他打开本来后不起修。
从古到今悟后迷的人很多,为什么说学禅不能成就?就是悟后又生迷,没有保任的工夫,没有继续用功下去,所以在境界里面迷惑。学净土也是一样,你知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开了这个本来的智慧,就是我们讲的见性。见性不难,见性就是识得自己本来面目,体会到了还要用功,还要修行。
所以大乘圆教是这样的修行方法,先开你的智眼、慧眼,然后叫你除习气,这叫从根本修,以心为根本、佛性为根本。所以我常讲,学大乘不是建立在小乘之上,小乘是所谓渐教的修法,先怎么样,再怎么样—渐教。那里面所说的义理诸多相违,这是华严宗第五代祖师,宗密圭峰大师讲的,他说小乘的义理多相违背,因为毕竟是渐次,不明心,若明心的话都没有问题,法法融通,法法圆融。
所以为什么学佛不要先学儒?这从根本修,佛教的根本是《华严经》讲的那一句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要是识得,佛教的根本就抓到了,抓到这个根本来修行,即是《楞严经》讲的:「日劫相倍。」一日等于人家好几百劫。菩萨要百劫修相好,这菩萨是小菩萨;大菩萨一念圆具,所谓众生身相相亦然,就跟佛三十二相完全一样,无二无别,我们本来就是这样子。但是现在是迷,迷而不觉,你要悟本真心常住不灭,或是守本真心常住不灭,才能够有这样的受用,这样才叫真修行人,真正在用功。
因为通途的法门、通途的经教,就是教你要先修五戒十善;大乘不是说五戒十善不要,五戒十善若不要,连人身都不保,但是你要明心,更要往这个重点上面去发展,这叫「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这叫「万修万人去」,净土宗是这样的。有一些人认为,只要我乘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我就能够往生,就很稳当;是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非常稳当可是你自己不稳,你有偷心—偷心未死,投机取巧,认为没有关系我可以懈怠一点,佛会来救我。佛是会来救你,可是你执着得太严重,放不下、舍不掉,我们对这个色身,对这些人事物执迷得太深,舍不掉所以无法自在,不是佛不来接,不是祖师摄受力不够,是我们拿伞把佛光挡起来,不愿意被佛摄受。这把伞就是五盖—财色名食睡,你着得太深了,就像伞盖把佛光遮盖住了,虽然佛平等放光,普照一切众生,可是你不受照,就没有办法。
所以学净土明心最重要,念佛的时候不要压念不起,不是说我把打妄想的时间减少,不打妄想时间刻意把它加长。南台守安大师讲的:「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不是教你息心,以心除心,以法除法,这不究竟,是让你知道,只缘无事可以想,都是虚妄的就无事可思量,你这样才算有一点点基础,有一点入门,修行有一个底子。纵然你能几天不打妄想,你到达我们讲的,最上流的社会,不是有钱人,不是有名气,还有比这个更上流的,就是「非想非非想处天。」定功八万大劫,八万大劫都不打妄想。一劫多长?我们人寿从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再从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这样一增一减是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一个中劫,四个中劫一个大劫。
他可以入定八万大劫,我们在这里,一个小时不打妄想那算什么,你可以像他一样,八万大劫都不打妄想,一旦定功失掉了,仍旧顶堕,爬得高摔得重。他以为他证无余涅盘,实际上连三界都未出;毁谤三宝堕阿鼻地狱,那种是世间禅定不了义,所以学佛不是叫你压念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