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寻找“浙江古寺”的历史文化和当代景观

发布时间:2024-07-01 04:05:03作者:佛心网
寻找“浙江古寺”的历史文化和当代景观

浙江在线1月6日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灿烂辉煌。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效,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各族人民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便与华夏文化相交融,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隋唐以后,逐步形成了中国汉族地区佛教。中国汉地佛教,是中华民族灿烂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佛教寺院文化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佛教寺院中的殿堂、佛塔等建筑,铭刻、雕塑、绘画、书法、楹联、诗词等艺术作品,皆反映了佛教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自古国运昌盛,则佛教兴。当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新中国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国泰民安。在党的宗教政策指引下,我国汉族地区佛教适应社会,爱国爱教,依法得到健康的延续和发展,佛教文化和文物古迹也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和保护。

中国佛教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浙江佛教的沿革过程中,古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窃以为值得记写。

同时记写浙江佛教古寺也是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文化浙江、促进浙江旅游事业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2013年,完成《孔子后裔在浙江》一书的撰写并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后,我便开始着手撰写《浙江古寺寻迹》,试介绍浙江佛教古寺。

我走访古寺,搜集、阅读资料,并着手写作,历时四年。期间,我把想法先后向浙江省民宗委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他们的赞同和支持。我还拜访了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宗教研究中心主任陈永革先生,得到了他的指导、帮助并为本书作《序》。著名书画家金鉴才先生还为本书题写了书名。

浙江古寺很多,超过千年历史的就有一百余座,我的能力有限,不及一一记写,于是我确定了“两必写、一部分”的原则。

“两必写”:一是,我省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13座(杭州的灵隐寺、净慈寺,宁波的天童寺、阿育王寺、七塔禅寺,温州的江心寺,绍兴的大佛寺,台州的国清寺与智者塔院、高明讲寺、方广寺,舟山普陀山的普济禅寺、法雨寺、慧济禅寺),和省级佛教重点开放寺院26座必写;二是,涉佛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和省文物保护单位35处必写。

“一部分”,即部分高僧。在记写古寺的同时,“以寺记僧”,重点记述一部分高僧。历史上浙江高僧甚众,于是列出了重点记写的四条要求:一是开宗派、创流派的;二是有重大著作、弘扬佛法有重大贡献的;三是担任过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以上的;四是上世纪初及以前的。

根据上述“两必写、一部分”的基本原则,我考察古寺名刹、拜访住持寺僧、搜集志书资料,四年里先后跑遍了所有我省域内的全国、省重点寺院,在浙江的江南禅院“五山十刹”,大部分涉佛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如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等古寺较多的城市,考察皆达三次以上。而且每访一处尽可能把情况了解清楚,不然,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乐此不疲。

一路的寻访、考察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有幸得到了省民宗委、省文化厅、省文物局及有关市、县民宗局、文物部门的支持;佛教协会及各地寺院为我提供帮助,寺院住持、寺僧给我作介绍并提供资料;当然,也得到我原来工作的交通系统同仁的大力帮助,让我能顺利完成寻访、搜集资料和撰写。

浙江古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撰写时我要求自己,一是要尊重史实,如实记写,有时为了弄清楚一件事,会查找几处史料,以互相印证。遇到个别史料上有不同记述,无法确认时,我便把不同之处一并列记,让读者和历史再作验证。二是一定要到实地寻迹、考察,走访当地、当事人,听取他们的介绍,从中了解情况,寻找史料,体悟现场的感受,以丰富内容。

由于本人对佛教和佛学的了解、知识不足,因此,撰写时除阅读寺院提供的志书、资料外,我搜集和查阅了大量有关书籍和信息,如数部《高僧传》、《景德传灯录》、《禅宗大词典》等,有时为了撰写一篇文章得阅读数万字的文字资料。

全书文稿45篇,目录分列为六篇:第一篇“五大佛教名山”,列我省的观音道场普陀山和弥勒道场雪窦山;第二篇“全国重点寺院”,按照国家公布的顺序列文;第三篇“省重点寺院”按照省公布的顺序列文;第四篇“其他古寺、文物”;第五篇“文物专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文物保护单位除随文、随寺记入以外,专门记写了6篇文章;第六篇,《 高僧传 的浙江缘》。

“古寺”,这两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

可能是“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诗画意象。

正如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宗教研究中心主任陈永革先生说的那样——

“古寺”,不仅特指佛教历史意义上的“古老寺院”,同时也是一种深植于历史长河中的“文化意象”,并在广大民众中具有普遍影响的“历史记忆”与独特的“文化符号”、“文化景观”。因此,“古寺”也是一种具有中国元素的“文化现象”。

隋唐以后,佛教寺院创建越来越普遍。浙江历史上的大多数佛教寺院皆兴建于这一时期。最近,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郭学焕先生出版了新著《浙江古寺寻迹》,展开了一幅“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浙江寺院文化长卷。

陈永革为这本书做了序,他说,《浙江古寺寻迹》通过持续四年探寻浙江大地上“古寺文化”,深入文献及实地考察,充分挖掘“浙江古寺”所深蕴的历史积淀,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多维度地呈现“浙江古寺”鲜活的当代景观。这部通古贯今的《浙江古寺寻迹》,既引人探寻浙江寺院的“历史之古”,更让人领略浙江佛教的“文化之厚”。

《浙江古寺寻迹》是一部怎么样的书?我们不妨从郭学焕的自序读起——

(本文为节选,标题为编者加)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