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宽运法师:心包太虚 量周沙界──西方寺华严吉祥法会过堂开示

发布时间:2024-07-09 04:04:48作者:佛心网
宽运法师:心包太虚 量周沙界──西方寺华严吉祥法会过堂开示

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西方寺华严吉祥法会过堂开示(9.6.2013)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看见有这么多的居士出钱、出力、出心来参加我们西方寺二十一天的「华严法会」,我心里头非常的高兴。这个「华严法会」,我们念诵全部《华严经》,有八十卷这么多,需要二十一天的时间,所以请了众多的法师们来领导,大家共同参与,一起成就这么一个殊胜的因缘。
大家都知道这《华严经》是释迦佛成道以后,所讲的第一部经典,因此,有人说这部经是释迦佛的极唱,「极」就是最高的意思;所以才有「不读《华严》不知道佛教的富贵」的说法。可以说,整个佛教的思想、整个的成佛之路尽在《华严》,它给我们一个完整的宇宙观和佛道观,我们从这部经,可以看到整个的宇宙是重重无尽的;大家试想一想,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当时候没有天文望远镜,但在华严的世界里面,就说到了「一微尘」;一微尘就是微细、极微细,最小的物质,若以科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原子,或分子、离子、弦子。我们相信将来的科技,还会把弘子理论推翻;这个弦子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琴弦发出来的一种震荡的声音,就是非常非常微细的,所以从原子、分子、离子,到现在的弦子,大概就是这个所谓「一微尘」的概念,这是不是最小的物质单位?我们不知道,只能说佛教所讲的「一微尘」,就最小、最小的单位。
正因为这是最微小的单位,所以才能解释到这个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大,这就好像我们「天台宗」里面所说的「一念三千」,一个念头就可以包含三千大千世界,所以说,看我们的心量有多大,我们的宇宙就有多大;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华严经》给我们的就是这么一个宏观的宇宙观;整个《华严经》有「七地九会」,就是在七个地方有九次说法,有的是在我们人间说的,像普光明殿,就好像我们今天在「初会」里面所读到的内容;而有的是在天上说的,后来是一次比一次高,因为佛都是在定中说法。
就好像《心经》里所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照见」就是「观照」,而这个观照是在定中进行,而定中的境界是不可思议的,比如坐一个飞船,把我们发射到天空上去,这在定中都是可能的,因为以佛法来说,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本来都具足六神通,也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尽通,这是每一个众生原本都具有的神通;试想,如果你有了神足通的话,那么想要去到他方的诸佛世界,只需要剎那顷的时间,也就是经上所说的「饭食经行」,即一顿饭的时间,就已经把所有十方的诸佛菩萨,都供养完了,这就是在「剎那顷」里头所发生的;由此可见,我们现在不能用我们人的思维来想象,而必须要用佛的思维,用法界性的思维来理解;当然了,我们现在还没有到达佛的境界,我们还没有这么高,但是我们可以透过经文去理解这个「初会」,这个因缘殊胜;当时佛正准备要说法,就来了这么多的菩萨,而且连上首菩萨都来了。
什么叫做「上首」呢?就是好像我们西方寺谁是上首啊?上永下惺老和尚为上首。那大屿山宝莲寺谁是上首啊?智慧长老是上首。而香港佛教联合会谁是上首啊?觉光长老为上首。「上首」的意思就是首领,就是领导人。经中说到,来听佛陀说法的,还有江神、海神、河神、树神等各种的神,还有干闼婆、人非人等,胎、卵、湿、化等四生九有,都能来到听法。当然了,如果以我们人间来说,要到西方寺来参加法会,还要坐车;如果是菩萨或是天人那就不需要了?因为业力不同,境界就不一样;你看这个鸟在空中飞翔,而我们人类在地上走路,而鱼则在水中游泳,这些都是由业力所决定。所以我们才有一句说话:「夏虫不可语冰。」意思是说,夏天的虫入秋就死了,不能与之谈论冰雪的事情。(《庄子.秋水》)因为牠们的生命只有春、夏二季,所以没见过冰,也没想过冰,更不能知道冰是怎么样的,那么怎可能跟牠说冰呢?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说见识少的人是井底之蛙或坐井观天;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是盲人摸象,只能理解真相的一部份,而无法体会真理──大象的全部。我们要知道,诸佛的世界,它是无穷无尽大的,因此,我们称之为三千大千世界。前面已经说过,我们的心有多大?我们的心量多大她就有多大,如果我们我们的心能包容三千大千世界,我们的心就会有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大。
所以我们学习《华严经》,就是学习扩大我们的心量,心量扩大了,那么我们就不会对前面的这碗饭,对我们眼前的这个人、这层楼、这个房子或种种的物质,产生占有的想法;想占有就会千方百计去获得,就会把自己弄得很累,所以宁可拥有不要占有,因为拥有一般来说都是精神性的、而非物质性的,比如我们可以拥有一片自然的天空、拥有一种清净安宁的心境。我们读了《华严经》之后,就懂得提升、扩阔内在的境界。试想,宇宙是无穷的,而世界又有三千大千这么大,我们到底能占有多少?好像这个蚂蚁,牠占有一点点的地洞,就觉得很适意了;鸟也只是占有一个小小的鸟巢,就觉得很开心了,牠们的世界观就只是那么的狭小

,其实都是一丈和一尺的差别。所以我们学佛,就是学习把心量扩大,而且必须明白在这个成佛之路上,要经过五十二个阶位的次第修行,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实在是一点都不容易的,每一个阶位都必须一步一步的老实走、踏实修,但是道路虽然漫长,我们最基础的,就是首先要从做好人开始,也就是从「三好」开始;即从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开始,如果有了「存好心」的想法,自然就能做到不贪、不瞋、不痴;如果有了「做好事」的心态,自由就能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如果有了「说好话」的要求,自然就会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所以说,这个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其实就已经是「十善」;「十善」修好了,将来就是生天的因。所以说,我们学佛修行,最基本就是从「三好」开始,一步步的改善,一步步的升华,直到最后成佛。我们现在是人都没做好,那将来怎么能成佛呢?这实在太困难、太遥远了。
所以佛陀慈悲我们、怜悯我们,教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继续修行,所以我们才有〈普贤菩萨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净土」。要知道,诸佛世界都是清净圆满的,所以我们若要成佛,必须做到清净心圆满,福圆满、慧也圆满,这样才能够成就。而我们现在啊,就是业障深重,如何能成佛呢?实在没有办法,所以佛陀慈悲,教我们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带业往生,继续学习。所以今天我们念诵《华严经》就是为我们求生净土储资粮,增加我们对念佛的信心,所以大家不要少看这个诵经的功德,要多来诵经,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希望大家都能得到大利益。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