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的24小时,寒山寺没有夜半钟声
发布时间:2024-08-27 04:01:16作者:佛心网每周三四五晚21:00推送
忙于工作忘记了
苏杭的历史人文,云南的山清水秀,西北的粗犷广阔......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色彩和独特阅历,只有找对了那条通往城市秘境之路,才能领略这座城最迷人的模样。
即使现在信息发达,但乱花渐欲迷人眼,没有选择困难症也会纠结半天,去哪怎么玩这事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理。
如果在苏州只有24小时,你会去哪?你会选择什么作为你对这座城的第一印象呢?历史名城24小时怎么够,的确不够,但是出差生活有诸多的不允许,有24小时该偷着乐了。
好在我有个靠谱的地导——我的表妹Amanda,作为在苏州几乎要绝迹的湛江人,呆了差不多两年,俨然是个苏州本地通了。表妹爱旅游,江浙一带的城市也玩得溜,绝对是个一流的地导。
苏州,历史名城,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因为知道只一天的时间,我便也不赶路,慢,一定是打开城市正确的方式。快,多,薄,你读到的是城市的外皮,看到的是一帧图片,景色在眼里就是手机里的一张图片。换取的仅仅是这样一张图片,走过的路都不算数。
在旅途中,吃是必不可少的,美食能够让你迅速与这座城市建立起好感。正如《人间风味》中所说:每一道食物背后都有着它生长的根,记录着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情怀。
咸肉菜饭
菜饭,记得小时家里也吃过,是切丝的节瓜煮饭,特别香。那时的菜饭是在食品供应短缺的情况下,想尽一切办法填饱每个人的肚皮,经济好一些了,菜饭也淡出了视线。
咸肉菜饭的用材非常简单,但又极为讲究。一碗菜饭的核心,便是“菜”。苏州人常用矮脚青、苏州青来做咸肉菜饭,叶肥肉厚,口感甜、糯、滑,与咸肉绝配。一碗上等的咸肉菜饭,除了香味浓郁、米粒饱满的基本要求外,必须依靠扑鼻的肉香统领菜香和米饭的香味,才能抵达“一碗抵一桌”的无敌境界。
酱汁猪手
猪手,养颜又健康,特别是胶原蛋白在口中被撕扯的那一刻,能够给我巨大的满足。广州的猪脚姜非常有名,但是我却不大爱那股醋酸味,云南的烤猪手味道咸辣,香味是有,却是不够软,吃多又怕上火。
在外,我几乎很少吃到满意的猪手,直到我遇见了苏州的猪手。软糯不腻,再看那皮的厚度,瞬间就能把那胶质带来的快感注入你的口中。皮脂很厚,够软烂,吃出了扒猪蹄的口感,外酥里嫩,咬下去一口,酱汁从猪蹄中渗透出来,满口的香浓,弹中带着软嫩,待放凉时品尝,更增添了一些咬劲。
当然,大江南北口味也千差万别,地域的差异也会带来口味的冲突,比如咸豆花,我想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了。
表妹对吃的非常有执念和讲究,比如吃生煎一定要吃苏州有名的哑巴生煎,可惜那天赶高铁,排着长队的哑巴生煎只能遗憾错过了。24小时的行程装不下苏州遍地的美食,不过倒是可以等表妹下次的苏州美食篇。(默默给表妹挖了个坑→此号要改名为“挖不完的坑”)
表妹喜欢小众、保存当地原汁原味生活的景点,这点与我很像,我们都不爱往游客多处扎堆。最好的旅行,是像当地人一样生活。那当年繁华的姑苏城在哪呢?不是在高楼林立的繁华中心,不是在满目琳琅的购物广场,而是在七里山塘。
七里山塘
东连“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接“吴中第一名胜”虎丘,长约七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募工凿河堆堤而成,至今已有一千一百余年历史。
山塘街是姑苏的第一名街,周末游客络绎不绝。新民桥横跨山塘街和山塘河,新民桥以西是原始民居为主,游客稀少,以东则是热闹繁华的游客居多。山塘街仅傍河的北侧,通过一座座石桥与另一侧的街道连接。山塘街上的房屋多为前门临街,后门临河。
表妹带我往西走,和东边段相比宛若两个世界。在马蜂窝上,看到山塘街的点评,有人来过后觉得很是失望,匆匆一去便给这个地方盖章定论——商业气息浓厚,毫无意义。你若执意要走在热闹的商业街上便不能奢求它是宁静淳朴的。倘若这位游客往西段走,便不会有这样的感想了。
西段的河边比东段开阔,主要是当地的民居,聆听枕水人家的幽静。我们不知道走了多久,经过“五人墓”,设计师“贝津”祖宅,往里右拐,出现了一座黄墙面的寺庙。
这不就是红楼梦里的“葫芦庙”么?“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狭窄,人皆呼作葫芦庙。”
经过寺庙后,天色渐晚,虎丘山恐怕也爬不上了,便往回折返。
护城河
沿着山塘河往东走,姑苏城的夜色正升起,白墙青瓦前的红灯笼照起,桥上站满了人。山塘街里大多是供游客吃饭的饭店,价格必然贵一些且口味很难与当地老店相比。
我们便沿着山塘河走出阊门。我们经过一条护城河,有河必有桥,表妹说这是最长最高的一条桥,过了桥,这一处游人便少了,里面的建筑有点仿明清建筑和西洋楼,公馆紧挨阊门城墙。灯光照在古城墙上,照出了黑夜的幽深感。
如果想要感受民风民俗,建议还是去新民桥以西逛逛,那可要早点去了好,天气好还能爬爬虎丘山。
寒山寺
一个秋天的夜晚,一位怀着乡愁的游子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辗转难眠的哀愁,他动身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枫桥夜泊》,让苏州城的寒山寺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的元旦和除夕,还会有很多的日本游客来到苏州,聆听那跨越千古时空的寒山寺的钟声。在清朝的时候,日本人对这首诗的熟悉程度已经可以比得上现在国人对李白《静夜思》的熟悉程度。
小学就常常背诵考试的古诗,怎么能不来一趟寒山寺呢?我们从南阊门打车过去,过了这道门便是城外了,所以是“姑苏城外寒山寺”。“这么晚去呀,都关门了吧”“我们是来感受夜半钟声的。”寒山寺大门口挂起了一排排的灯笼,倒是一个人影都没有,只有风吹得树叶沙沙响的声音和灰暗错落的屋影。
我们顺着灯笼走进去,找到了那面写着“寒山寺”三个字的墙面,漆黑的夜、无人的寺庙、开着闪光灯的镜头,合了一张惨不忍睹的影。但我是喜欢这样安宁的夜晚的,庆幸这里没有开发什么夜游的项目,没有打扰到一千多年前的宁静。
若你并不是想来寒山寺烧香拜佛,那么大可不必白天来凑热闹,白天的这里一定不缺游客。并不是说晚上有多美,而是意境更胜一筹。在满地都亮起月光时,尘嚣稍息的夜的世界里,庙院幽静而空荒,仿佛黑夜有了皈依。
一句话概括我的苏州24小时,那便是:日是七里山塘的小桥流水人家,夜是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幽静空荒。
此篇呢,也仅仅是为了抛砖引玉,期待表妹下周的苏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