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泳杉老师:企业管理的态度
发布时间:2024-11-15 04:04:30作者:佛心网 现在多数人都认为什么东西可以来管理?当然是要藉由很多的条款,藉由很多的规定,藉由赏罚来管理;否则,管理就失去了力量,就是没有筹码来管理,当然是要藉由这样子的方式来管理。可是孔老夫子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样的管理不是彻底的方法,它会有效果,可是可能会有反效果。在现在的企业里面,已经开始慢慢的被这样的反效果给影响到。我在一篇报导上面看到的一个数字,让我非常的震惊,就是它讲到全世界排名在非常前面的这些大企业,我们都非常羡慕的这些大企业,平均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年。就是《富比士杂志》排前五百的,大概平均寿命只有四十五年,而中型的企业七点五年,小型的企业二点九年,不到三年。我们看到这个数字,我们本来以为企业应该是会很长久的办下去,可是没想到近代的这一百年来,这些企业在更迭的过程当中,竟然是这么的快速,我们觉得很不可思议。
问题出在哪里?几乎很多学管理的、学经济的都在探讨这些问题,但是可能都没有抓到问题的根本。孔老夫子一句话确实已经点到根本,他告诉我们,条款跟赏罚不是最好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可能还有副作用。但是我们来思考一下,当今的管理,绝大多数可能用的都是这样的方法。我们翻开报纸,征才的那一页翻开来,我们去看所有人都讲高薪聘请人才,都把高薪跟人才划上等号,绝对没有人讲低薪聘请人才,绝对没有人这样讲。这样子的一个价值观,确实已经根深蒂固的存在于我们现在的社会当中。我们来思考一下,其实这样的价值观,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当中曾不曾出现过?其实曾经出现过,在战国时代就有这样的思想。所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我们来看就是战国时代的一个法家的思想,法家的思想就是这样子的态度。而法家的思想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达到了颠峰?在战国时代的末年达到了颠峰。
我们知道战国七雄里面,秦国是最后崛起的一个国家,它位处西戎的地区,本来是一个文明非常不发达的地方,文化非常不发达的地方,是个非常弱的国家。可是后来为什么在战国七雄当中崛起?因为它用了商鞅的变法,用了法家的思想,让它一下子从七个国家最弱的,七个大国当中一下子窜到最强的。我们看到商鞅所用的方法,是不是就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是的。他的赏罚用得非常的严厉,有所谓的连坐法,就是如果有一个人犯错,可能他的邻居要一起受到处罚。这样子所有人都互相监督,有没有人敢犯错?不敢。为什么?因为都深怕受到别人的拖累。我们看现在企业里面连坐法有没有?也有。可能一个团队它的指标是多少,今年没达到,这个团队统统没有奖金。所以大家都很紧张,监督你要努力一点,你也要努力一点,每个人每天压力都很大,都不太愿意上班,可是又不能不上班,压力都很大,这叫连坐法。
奖赏也赏得怎么样?非常的慷慨,他们是以军功制来做奖赏,砍一个人头就有一级的军功,然后你在战场上砍的人头愈多,你的官升得愈快。所以秦国的军队都像虎狼之军,所向披靡。确实有没有效?有效!
在整个中国历史当中,绵延最长的朝代是哪个朝代?周朝。周朝是怎么样来立国的?以德来立国的。周朝的三个女圣人生了三个圣人,而这三个圣人把五伦的关系、把孝悌的关系演得非常的彻底。那个孝道,还有对兄弟之间的那种道义跟情谊,演得非常的彻底,“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但是我们看到为什么这样的管理方式没有受到重视?为什么?因为它很慢,它是历经好几代在德行上的经营,才发展出来八百年的历史。可是我们看商鞅变法几年?很短。几代?不到一代,非常短的时间立竿就见影。
我们现在从整个历史了解到什么?快速就等于短命。而我们现在的商业活动求不求快速?求快。求快当然希望怎么样?立竿见影。我们不要说商业行为求快,今天我们头痛都想要快速消除头痛,现在看我们对身体的管理,跟我们对企业的管理和家庭的管理像不像?很像。为什么?因为他是一个态度,他不是四个态度,就是我们对自己身体的管理,竟然跟我们对企业的管理是一个态度。而孔老夫子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包括我们现在的社会,现在的管理好像都在求快速,对!我们做个投资案,我们就要问三年能不能回收?三年不回收,那这个投资案我没有兴趣。所有的企业几乎都是这个想法,当然这是我在十年前听到的,可能现在十年后不是讲三年,一年能不能回收?一年不能回收,我可能就没有兴趣。各位朋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把效益放在一年以后、放在三年以后,请问我们的眼光可以看多远?当然只看一年、只看三年,能不能看到第四年?可能就看不到了。
可是很不幸的是,中国的一段教诲告诉我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一个人他的眼光只能看三年,请问他能不能去植树造林?不行。一个人要能够有眼光来植树造林,至少他的眼光要看十年。一个人的眼光只看十年,请问他能不能来办教育?不行。因为办教育的人眼光要看多久?看一百年。一百年以后,在座的可能都不存在了,可是眼光还要看到一百年。但是我们来看现在,现在的人眼光看多久?以前我在美国公司,美国公司都是讲年薪多少,年薪。当我们在讲年薪的时候,请问我们的眼光有多远?我跟大家报告,以前我的眼光只看一年。然后我有很多的朋友要递辞职书的时候,一定要看日子,看什么日子?看年终奖金领到之后的日子,再决定要不要递辞职书,眼光只有一年。为什么?因为看年薪。现在更多的人看的是什么?对不起,一个月,因为月薪。朋友之间见面都问说,你一个月赚多少?眼光不是只有一个月吗?现在我听说还有看什么?还有看日薪的、还有看时薪的,眼光愈来愈短,就看一个小时。
所以我们就了解到,现在培养的下一代,如果眼光只看一个小时、眼光只看一天,请问将来他们能够做出什么样的一个政策,让国家、让社会可以走很长远?这是我们今天每个国民都要有这样的敏感度,我们不能没有这样的敏感度。我们今天如果只是把眼光都放在很短的地方,我们没有办法制定出对我们子孙后代非常有眼光的施政,这做不到的。所以从事教育工作的这些同仁们,大家其实要有这样的敏感度,我们一直都认为高薪等于人才,可能我们走的路正好是法家走的这条道路。我们来看一看,很快没有错,可是怎么样?会出很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