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北齐佛像赴台展出将身首合璧 佛首上世纪被盗(图)

发布时间:2024-12-20 04:05:05作者:佛心网
北齐佛像赴台展出将身首合璧 佛首上世纪被盗(图)

“佛身还在,佛首哪里去了?”去过河北博物院曲阳石雕展展厅的中外观众无不为精美的石雕所倾倒,但其中一些身首分离的石像也令人分外惋惜。现在要告诉各位一个好消息,正在河北博物院展出的一尊北齐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佛首和佛身离散18年后即将合璧。该佛像来自石家庄灵寿幽居寺,佛首上世纪九十年代被盗,去年现身宝岛台湾,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这尊佛像将身首合一。这种被盗佛首与佛身离散多年再度合体在河北尚属首例。

昨日,陈列于河北博物院曲阳石雕展展厅的这尊汉白玉释迦牟尼佛佛身装车起运,将经北京空运至台湾,先于五月下旬在高雄佛光山举办的《河北省佛教文物展》上与佛首团聚并公开展示。整尊佛像有望于明年初回到石家庄,在河北博物院与家乡人见面。

□文/本报记者 黄蓥 图/本报记者 闫志国

惊喜

星云大师玉成:失踪18年的佛首找到了

整个故事还得从1996年说起,当年2月7日20多名犯罪分子从距灵寿县城50多公里的幽居寺盗走了北齐释迦牟尼佛佛首等文物,手法十分专业。当年4月案件被侦破,一些文物被追回,但佛首却不知去向,有迹象表明佛首被盗不久就流失海外;1997年幽居寺的释迦牟尼佛等三尊大型佛像佛身和其他小型佛像运回省会;2013年河北博物院试开馆,释迦牟尼佛等三尊佛身在曲阳石雕展厅齐齐亮相;谁也没有料到,2014年6年,河北省文物局接到一个国家文物局的电话,令这尊失踪了18年的佛首再度现身于人们视线中。

原来,2014年初,有佛教信徒向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馆长如常法师提出,要把一尊北齐的释迦牟尼佛佛首捐献给佛光山。如常法师向年近九旬的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汇报了此事,他们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这尊高47厘米、重达80公斤的佛首,很像1996年河北灵寿幽居寺的被盗文物。星云大师认为,佛教文物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资产,属于全人类共同所有,应该让佛首回归原处。其后他通过有关方面联系上国家文物局,表示一旦确认佛首确实是河北幽居寺被盗文物,愿意将其捐回河北博物院。

“去年6月河北经过多方调查,搜集了早期拍摄的照片等资料。河北等地专家还专程到台湾对佛首进行鉴定,很快确认该佛首确实是幽居寺的被盗文物。台湾方面去年决定交还佛首,同时他们也提出,先期在台湾佛光山举办捐赠仪式和相关展览。经国台办批准,并与台方协商,国家文物局与佛光山文教基金会签署捐赠协议,将该尊佛首的所有权移交国家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李宝才昨天透露,今年5月23日在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揭幕的《河北省佛教文物展》,将展出包括这尊北齐释迦牟尼佛在内的54件套共77件文物。“这批文物来自我省的河北博物院、邢台、衡水、蔚县和定州等地。”展览开幕式上有捐赠仪式,展览结束后这尊北齐释迦牟尼佛将回到内地,并将先后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和河北博物院举办佛首回归仪式。河北博物院院长罗向军则说,整尊佛像预计明年初回到该院:“在院里完成修复,并与大众见面。”

值得一提的是,星云大师曾说“来来往往,你来我往,不分你我就是一家人”,为此台湾佛光山积极推动两岸文化艺术交流,近年来这里举办过“山东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等展览,而今年的《河北省佛教文物展》尤其盛大。

现场

白纸裹身:运输箱为千斤佛身量身定做

每周一是河北博物院的例行闭馆日,但昨天该院南区东北角的曲阳石雕展厅却分外热闹,来自北京与河北的专业人士携手合作,将陈列于此的北齐释迦牟尼佛佛身装运上车运至北京。其中负责佛身装运的6人均来自北京某专业公司,该公司专业从事国际艺术品包装运输及配套服务,为境内外的各类博物馆、艺术馆以及个人提供艺术品的运输等服务。他们手中一张佛身的体量表写明,佛身高1.59米,宽0.95米,厚0.5米,“重量预计在一千二三百斤。”一名负责人介绍。

记者看到,佛身先是被一层白纸仔细包裹,之后被保险带牢牢地固定好,胳膊、颈部等关键部位又垫上泡沫海绵。

“纸是杜邦纸,透气不透水。佛身背部有裂纹,打上绑带是保证安全”。随后在6名壮劳力的护送下,小型铲车将位于佛身头部的绳结轻轻吊起,再缓慢将佛身放到一个箱子底座上。工作人员透露,运送佛身的组合箱是为佛身量身定做的,“用高密度板制作而成,佛身进入箱子里后,胸部和腿部还要用特制的卡板固定。运送时佛身是躺着的姿势,以保证万无一失。”

价值

造像者是北齐皇亲国戚

“河北博物院展出的这么多石造像中,这尊北齐汉白玉释迦牟尼佛意义不一样。就因为它的造像者不是一般人。”昨天,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建华如是说。

初建于东魏、北齐时期的幽居寺位于灵寿县县城西北55公里沙子洞村北侧。历史上北齐诸帝多信奉佛教。公元556年,时任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的赵郡王高叡游历太行,当他来到灵寿县朱山脚下时,马上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一见而不归”、“暂游而忘返”,下令扩修此地的寺院。高叡是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弟高琛的儿子,是北齐皇裔宗亲、三朝元老,他的一生见证了北齐从弱到强,又从强走向衰亡的过程。高叡为官清正,但他少时父母俱亡,36岁时因交恶太后被诛杀。而他扩建幽居寺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放置其为亡伯、兄、父、母、妻及自身功德而虔诚敬造的释迦牟尼佛等三尊石佛像,这三尊石佛当时就被安放在幽居寺塔内,位于塔内正面(北面)中央的就是此次将赴台湾的释迦牟尼佛。

刘建华透露,这座释迦牟尼佛的艺术价值很大,“采用了中国最好的石头——河北曲阳的汉白玉,石质紧密。出自当时朝廷里最好的雕塑家,佛像衣纹刻画得非常细,代表了皇家风格。佛首肉髻变低变平,面相变圆,是北齐最标准的做法。”曾于上世纪90年代实地领略过这座佛像风采的刘建华记得,这座石佛头雕低平磨光肉髻,面相丰满,双目微启,神态安详。身着偏袒右肩袈裟,手腕戴镯,无论是姿势还是神态都反映了北齐时期的审美观。“佛像身体健壮、丰满的雕刻手法,受南朝流行的张僧繇画风的影响,张僧繇人称‘张得其肉’,在中国古代画坛独树一帜,追求人的身体健壮、肌肉美。佛像薄衣贴体,好像从水里出来,则是曹仲达‘曹衣出水’的画风。”这座佛像还很有河北特色,“他肩膀上衣服的纹饰,很多人称之为Y字形,云冈石窟几尊最大的佛像都有这种纹,是河北传统艺术造像风格,这种工艺到北齐还在传承。”

有意思的是佛像底座上还有题记,刘建华强调:“最重要的就是这个题记,既有确切纪年,又有造像者以及为之造像人的姓名、官职,还有所造佛像的佛名。这在北朝基本是没有的,皇家成员在佛像上写下自己的名字、造的佛像名称等很少见,这是一个孤例。”

今天人们在河北博物院展厅内看到的这尊佛像主体是米白色,但刘建华透露,事实上这座石佛还有彩绘,“佛头的眉毛眼睛都有彩绘,嘴唇还有红色彩绘,非常漂亮。袈裟上有红色和黑色,但目前已经掉了。”当年刘建华被佛首的美深深打动,还画了张佛首的线图。去年台湾方面将佛首的四面图像寄给她后,刘建华一眼认出,这尊佛首正是来自灵寿幽居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