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南怀谨:居家过日子的智慧问答

发布时间:2024-11-14 04:02:50作者:佛心网
南怀谨:居家过日子的智慧问答

南怀谨

问:老师对“养生送死”的看法是什么?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四个字:“养生送死”——一个孩子生下来,这个生命,怎么把他养到十八岁、成人了,再放手。这一段是一个很大的教育任务。然后,这个人生命老了,怎么安详的回去。这就是所谓的“养生送死”。

现在人类的文化是混蛋的文化,也讲养生,也讲送死,生个孩子是交给社会养的。我们中国人最下流的骂人法——他妈的,你两个人高兴生了一个孩子,却教我们社会帮你养?然后自己的父母老了,儿女不负责任,交给社会管?

但中国几千年法令是根据“养生送死”这个思想教育出来的,孩子不养父母的话,马上送到法官那儿,法官立刻判死刑。这么严重的。这个是中国,并不是讲西方的。

所以我有这种经济学观点产生,一个人赚多少钱、要分成多少份,从他开始做事,养父母一份,养孩子一份,先要分配好,不要等社会国家来办。所以这个问题很大。再顺便告诉你个知识,我也常常讲释迦牟尼的经济学。他说人一块钱只能用五分之一。那其它四份呢?第一个是政府,占了一份。第二个就是社会,福利事业这些的。第三个是疾病,自己生病的话。第四个是眷属,自己兄弟姊妹啊、父母啊、孩子都有份。所以一块钱,自己只用到五分之一。

而且佛说,这五分之一是为你之所使,只有使用权,没有占有权。因为财富不能占有,无法占有,它是空的,会变去。

所以你把东方的释迦牟尼思想和儒家思想配合起来,一个新的社会观念、政治思想就出来了。

问:居于上位,该如何应对下层的埋怨?

曾有人跟我说:“现在大陆的政府、台湾的政府,老百姓都不满意。”我说这有什么希奇?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政府,老百姓满意过的。而且历代的政权,老百姓都不同意的。

就像世间上的儿女,对父母也从来都不满意的。这个原理《国语》中有讲:“兽恶其纲”,宫苑里头养的动物、养的鸟,你给它吃得多好,它心里还是埋怨,不自由。“民恶其上”,老百姓都埋怨上面的人,看他们都是猴子。你只要做领导,下面看你都不顺眼。用我的话讲,都看成是狗屁。

换句话说,再转过来,两个人谈恋爱、结了婚,太太跟先生,妻怨其夫,夫怨其妻。怨来怨去的,怨什么?其实统统没有事。

你懂了这个,就懂了政治哲学了。原来就没什么,天下事,没有是非的。今天你们坐在这里,听我这个南老师讲话,年纪大,放的狗屁都对。如果在这里讲话的是十几岁的孩子,照这样讲话,你们不批评他就奇怪了。如果他讲话,你们对他的态度,绝没有对我这样恭敬。

所以你就看出来,什么叫政治?什么叫老百姓拥护?都是狗屁。只要做了上面,下面就埋怨。

所以你做了老总,就好好去做,埋怨无所谓。

问:按照阴阳五行的说法,到了成熟了就必然走向反面,如果人的生命延长,那么人的成熟也会延后吗?

不会。人的大脑成熟阶段大概在六十几岁时,这是物理研究的结果。

所以一岁到二十岁是个重要的阶段,儿童的幻想,就是他一辈子具备的东西。小孩子很好玩,拿到一个小东西,玩了半天,大人讲什么都不相干,他有他的幻想。小孩的幻想到了儿童期、受了教育,慢慢开发,到了二十岁中间是最强的。三十、四十岁在实行这个幻想,五十、六十岁在回忆这个幻想。五、六十岁以后,是该退休了。

所以老了的人,有五烦。

第一,老年人专门讲过去的事,如果你有爷爷你就知道,老年人专门讲过去的事,现在的事一告诉他,他就忘掉。

第二,你讲他的好话,听不见,你讲他这个死老头好讨厌,他马上听见了。

第三烦,老年人躺下来睡不着,一坐着就睡。

第四烦,哭起来没有眼泪,一笑眼泪就出来了。

第五烦,老头子看到年轻女孩,老太太看到年轻小伙子,会动心,叫他真干却没有办法。

老子《道德经》也讲过,“物壮则老”。这是物理的道理,一个东西发展到成熟了,就老化了。“老则不道”,老了就没有用,不合那个道。孔子也讲。老而不死是为贼啊(一笑)。

问:什么是中国人的教育观念?

中国人一向重视胎教。母亲怀孕后不能讲黄色笑话,思想要规矩。

而孩子生下来以后,又有一套礼。就是对一个人的教育方针。

所以中国的教育,就是教他成就一个人。这跟读书、知识的教育,是不相干的,但很重要。

然后孩子生下来,怎么喂奶、怎么带,都有个规定。就是请奶妈来带,也有个礼的规定。一直到十八岁成人,都有个规定。十八岁以前是生活教育,怎么扫地啊、怎么煮饭吃啊、抹桌子啊、穿衣服啊。

而十八岁以后才学做人、思想。开始读“大学之道”,学《大学》、《中庸》,是成人教育。一直到老,都有教育。

问:您对目前教育的看法?

现在的教育我们简单的讲,是另外一套。现在的教育,孩子生下来,断了奶,吃牛奶。中国过去必须要用人奶喂到某个时间。现在的孩子啊,牛奶喂大,尤其西方,大都交给保母带,因为他们都出去做事,回来看到孩子,觉得保母带得很好啊!你晓得她怎么带的?且保母的程度有差。我看到许多这样长大的小孩,所以我讲现代人,第一流的家庭基本上受的是最差的教育。这些,问题都很大,非常不合理的。

其实,教育的改变,非常难。现在,尤其在美国、欧洲也是,差不多的,两个方向。你看一个孩子生出来,交给保母去教育,然后交给电视、现在交给计算机网络,他们在玩时,就看到了电影电视,色情暴力,那是必然的结果。

所以我认为,教育知识的科技是很容易的,但教育人的方向却很难。

问:谈教育问题,在我的看法,成人的榜样甚至比教育重要。现在的主流的教育制度缺乏了“敬”这个观念。孩子们不懂,他们不尊重别人,也不尊重自己。很多事情他们不明白,他们需要成人的帮助。学校只是个让他们聚集的地方,但教育并没有反映到生活之中。对不对?

对,所以我说,在大陆,真的要办一个学校,成人教育与老年教育,兼办幼儿教育。我现在最常说的,就是现在做父母的,没有资格做父母!

问:人如何做到“随遇而安”?

不管学不学佛,一个人想做到随时安然而住是非常困难的。

中文有一句俗语:“随遇而安”,安与住一样,但人不能做到随遇而安,因为人不满足自己、不满足现实,永远不满足,永远在追求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

理由可以讲很多,追求事业,甚至于有些人说人生是为了追求人生,学哲学的人说为了追求真理。你说真理卖多少钱一斤?他说讲不出来价钱。真理也是个空洞的名辞,你说人生有什么价值?这个都是人为的借口,所以说有人生过程上,“随遇而安”就很难了。

问:常看见一些年纪大的人,明明可享清福,却不快乐,为什么?

人生鸿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却不然,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人到了晚年,本来可以享这个清福了,但多数人反而觉得痛苦。因为一旦无事可管,他就活不下去了。有许多老朋友到了享清福的时候,他硬是享死了,他害怕那个寂寞,什么事都没有了,怎么活啊!

所以我常告诉青年同学们,一个人要养成会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这才会看到鸿福是厌烦的。

佛经上说,一个学佛的人,你首先观察他有没有发起厌离心,也就是说厌离世间的鸿福。对鸿福有厌离心,才是走向学佛的路。

问:人做好事时,可以学会不记在心上,但遇到痛苦(即不好的事)却很难忘掉,为什么?

禅宗经常用一句话,放下,就是丢掉了。

做了好事需要马上丢掉,这是菩萨道;相反的,有痛苦的事情,也是要丢掉。有些人说,好事我可以丢掉,就是痛苦丢不掉啊!

实际上,好事跟痛苦是一体的两面而已,一个是手背,一个是手心。假使说,好事他能够真丢开的话,痛苦来一样可以丢开,所以痛苦也是一个很好的测验。

如果一个人碰到烦恼、痛苦、逆境的时候丢不开,说他碰到好事能丢开,那是不可能的。

问:我女儿总说:“我要追求完美。”人追求完美,好或不好?

什么追求完美?世间上从来没有完美的东西。佛教用语中,是这么称呼这个世界的——娑婆世界。娑婆是梵文翻译,是缺陷的意思,即“堪忍”。这个世界因为有缺陷,所以得“堪忍”——能够忍,忍受很多的痛苦,这是给生命的辅导的药。

这个世界,如果不忍,你苦不过的。你在这个世界追求完美,但世上百成百、千成千的错误,哪有完美?抓住现实就好了。有钱财、有孩子、有家庭,哪里不完美?完美的人才会说他自己不完美。享受自己的完美,那就是高人。

问:真正的“福报”是什么?

真正的福报是什么呢?清净无为。

心中既无烦恼也无悲,无得也无失,没有光荣也没有侮辱,正反两种都没有,永远是非常平静的,这个是所谓上界的福报——清福。

清福每个人都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清闲的时候,可是一天到晚,闲在家里,你闲不了啊!自己会掉眼泪,好像被社会上的人忘掉了,又怕被人家看不起!没有一个人递一张名片来看我,都没有人发个请帖来,也没有人打个电话问候我,唉呀!我好悲哀啊……他有清福不会享!

学佛的人要先能明了这一点。世界上一切人的心理佛都知道;一切人都把不实在的东西当成实在,真的清净来了,他也不会去享受。

学佛证到了空性,自性的清净无为,大智慧的成就,才算是真福报。真福报那么难求吗?非常容易!可是人到了有这个福报的时候,反而不要了,都是自找烦恼。

问:人在世上,如何看“福报”?

佛说,你要知道,人世间认为的大福报,就是钱多,寿命长,儿女多,儿女好,样样都好,好得没有再好了。可是,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都没有用。所以说人生啊,都是理想,都想把明知道抓不住的现实世界拼命抓住。

尤其是寿命,分明有生必有死,可是人人都想学仙学道,长生不死。

福报是有穷尽的,每个人的光荣都是一下子,就像一支手电筒,每个人那个电筒都要亮一下,可是希望一辈发亮是不可能的。

世间的福报是不实在的,福德无实啊!所以佛说,世间的福德再多,不过弹指之间的空花就过去了。

问:饮食方面应该是饿了再吃,还是定时定量?

普通人觉得饿的时候,都没有饿,胃里头的东西还多得很。因为普通人习惯把胃塞得太满了,所以脑筋也笨笨的,胃部稍稍空了一点,它就觉得饿死了。真等到胃完全空了,你也习惯了,不饿了,没有饿的感觉,它吃不吃是自己知道。普通人平时吃三餐,半餐不吃,已经饿了,脸有时饿得发白,那是心理作用。修道的四个字:「少吃多餐」。饿了就吃一点,吃少量。

问:小孩子可以学打坐吗?

最好不要。小孩子学打坐容易进入神状态,这是不适宜,除非天生智慧开了的。至于什么时候是学打坐的时候?那要在成年以后,同时有一点学识、智慧的时候。有智慧的人,根器不同,则另当别论。家里的小孩子,弄不清他有没有根器,最好把他当做没有根器来看待。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