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你是否真的看破今生?
发布时间:2024-06-14 04:03:03作者:佛心网
有时当来了一个空行母或瑜伽士的时候很多人去请求打卦算命,看我运气怎么样,以后转生成什么。其实大家不用问什么瑜伽士,总结一下自己是不是一个修行人,应当仔细思量观察:现在自心是怎么样的?自己的心到底能否清净?对自己的亲朋好友、饮食财产、富贵荣华等等的贪执能不能舍弃看破?如果不能看破,就不是好修行人,不管你有见到大圆满第三步境界的瑜伽士的名字还是第二步境界之修行者的名字,都像金厄瓦罗珠加参所说的一样——为马匹取名为狮子。
如同马不具备狮子的法相,故不能称之为狮子一般。马匹不具足狮子的法相,不能称之为狮子,同样的道理,有些人根本不具足修行人的法相,也最好不要自认为是修行人。别人说你很了不起,自己应当暗自思忖:我不是修行人,我是假修行人。我不是狮子,我是马,不过是马上面有一个狮子的名称而已。
正如前面所说的,如果我们全部是为了今世,每天洗些衣物,说些长短,或者描眉画眼地打扮,晚上临睡前还要看看自己的小屋装饰得如何,睡得是否香甜等等,如此浑噩迷糊中虚耗了几十载的光阴,不觉得可惜吗?虽然表面上每天念诵发心仪轨,将诸佛菩萨迎请在你面前,然后对他们说:你们听到了吗,我从今天开始要利益众生。结果不但没有利益众生,连想都没有想过,所以,好像每天迎请诸佛菩萨,在他们的面前说大妄语,这难道不是在欺骗诸佛菩萨和所有的众生?所以全部成为非法。
以下编辑选录自索达吉堪布《开启修心得门扉》:
任何人如果贪执自己的身体、故乡、财产、外境,那么此人永远都会流转三界,所以我们一定要断除轮回的命脉。我们现在还是应从道理上观察自私自利的心,通过观察可以破析,原来我执特别强,现在通过修学有了很大的转变,这也是一种修行的象征。我们修行人不要寻求外面看到什么东西,现在大多数的人就是喜欢开天眼显示神通,他们特别执著。但是这并没有很大的意义,最有意义的就是在自己的相续中生起出离心和无我的智慧,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因为这是断除轮回命根我执之首当其冲的条件。
博朵瓦仁波切也绘声绘色地比喻道:“死缠牧桩忧水冲,牛鞧呃难湿皮裹,箭矢远射说百遍。”博朵瓦格西的比喻是一个颂词,博朵瓦格西引用过很多比喻,后来他的弟子将这些比喻收集起来汇集为《喻法书宝鬘论》,这些比喻非常殊胜。
此处引用的是:死缠、木桩、担忧被水冲走、牛鞧、呃难、湿皮裹,这些都是不同的比喻。
首先第一个“死缠”的问题:
有些人已经到了弥留之时,就像针和线互相牵连一样,对于享受今生的安乐临死时还紧执不放,执迷不悟,瓜葛相连,无法脱离,修法是不会成功的。
意思是说现在我们就要看破今世的一切财产和琐事,如果没有这样,当你临死的时候,就像线穿在针眼当中,不能很快把线拉出来,因为二者相连之故,线到哪里,针也跑到哪里,针到哪里,线也会紧紧相随。
古代生活比较贫穷,《极乐愿文》里说很多比丘贪执钵盂或法衣,孩童贪执玩具。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准不同了,就会贪执房屋、轿车和其他的一些昂贵物品。
所以,我们活着的时候,对财产一定要断除贪心,如果没有断除贪心,你临死的时候就会挣着凸怖的眼睛看着你的牦牛、你的财产……原来我也讲过,以前我小的时候有一个叫果让的人,当他的眼睛都慢慢变了的时候他说:我的牦牛……我的口袋里面有……青稞。说着就死去了,这是我亲眼所见的事实。我们这里的金刚道友可能也没有太多的财富,如果我们对财物没有强烈的执著,临死的时候也不会留下遗嘱:我的水桶交给谁,房子留给常住用,我的系解脱里面有50块钱……这样是不行的,这种人是无法成就的。
这以上讲的是“死缠”,临死的时候仍然对财产缠绕不休,不能瞑目。
下面讲第二个比喻:牧桩。
如同牛犊已系于牧桩之上,自己却并未察觉,仍然四处蹿动。开始,拴牧绳尚有一弓的长度,可以任其继续跑动。绳索不断牵挂、转绕,最终被牧桩缠绕,直至脖颈绊于牧桩,牛犊也不能再往来穿梭、东跑西撞了。
这个比喻听说是博朵瓦尊者以前在热振寺的时候,有一次看见一头小牛被绳子拴在桩子上,但小牛自己没有发觉,绳索有一弓长,它可以自由自在地跑动,它看见很远的地方,母牛来了,它就四处蹿动,最后绳索越来越短了。这一点我们平时也不难看出,尤其夏天的时候附近有很多小牛,小牛被拴在桩子上,开始时绳索比较长一点,它就自在地跑动,绳索逐渐缠在桩子上,越来越短,最后牦牛系于桩子上,不能动了,最后叫个不停。有时马也是如此,晚上栓起来的时候绳索还很长,到了早上它的脖颈紧紧贴在桩子上一动不动。以此来比喻有些修行人非常贴切。
同样,首先渴望通过修持某一法门而获得自在,但被贪执今生衣食等牧桩所绊,终究无法自由自在地尽情驰骋。
同样的道理,今世的琐事相当于桩子,我们就相当于小牦牛一样,很多人首先是想获得自由自在的法要,却没有想到已经被缠附在没有看破今世的桩子上。很多人来了以后想剃发出家,目的是要自由自在地获得法,初来乍到,修行很精进用功,但因为没有看破今世,对爱网情执、虚华财色、蜗角虚名不知放下,看不破就会深陷其中。有些修行人就是这样,首先热衷于钱财的积累,逐渐贪得无厌,最后还俗了,变成毫无自由的可怜人。最后有了自己的家庭就相当于小牛已经缠在了牧桩上,所以这个问题非常关键。
最关键的没有看破今世。我想在座的有些人以后肯定也会这样,看破今世的法门没有修好,即便你修了大圆满等最高的法要,结果晚年也还是像小牛犊一样缠在家中不可终日。
那天发过《开启修行门扉》的法本以后,很多人都表示说已经看了,这样一目十行、走马观花不会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应该观察自身,如果能看破今世,以后自己的修行会飞黄腾达,否则你还是会……小牛犊暂时也是在绳索范围内自由攒动,但结果会越来越短,没有看破今生很多人最终也是如此,所以最后无法自由尽情地驰骋。
一位叫萨西的格西在一次纷争中不幸丧生,仲敦巴格西惋惜地感叹道:“我的萨西如果三年前死去,还是以三藏法师之身份死的,只可惜他三年后才死。”他所牵挂的寺院成了阻碍他的牧桩。
萨西是仲敦巴的一个弟子,他也是一位格西,他是在一场奋战中丧生的,仲敦巴非常惋惜地说:我的萨西三年前真是一位好修行人,他当时好像舍弃了今世一样,如果三年前死去的话,他是以三藏法师的身份而死的,只可惜他三年以后离开了人间。
我们这里的有些修行人也是这样,三年以前真是一个好修行人,此时死去很好,后来做很多不如法的事情——搞生意、搞世间法,慢慢自己已经不是修行人了。真正的修行人存活的时间越长越好,如果不是真正的修行人,还俗或者以后对世人、对自己留有不好印象的话不如早一点离开的好。《四百论》中说:“具戒久存活,能做大福德。”
有些修行人发愿很清净:愿我生生世世做清净的出家人,即生中即使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舍弃出家的本分。这样发愿非常好,可如果没有看破今世,对亲朋好友、财产身体特别执著,慢慢就会落到小牛的下场。虽然已经出了家,可是不能看破,一旦家里的人以自杀威胁,他就觉得家人真的可能会自杀,须臾就跑回家中。最后不能回来特别苦恼。小牛还是自己把自己缠在桩子上了,不是其他人,自己如果能看破,拔出桩子,问题就解决了。
此处也是一样,如果三年前死去,他尚且还是以三藏法师的身份死的,可惜已经迟了三年,现在相当于在家人一样。
他的寺院变成了他的牧桩,因为放不下他的寺院,为了寺院而奔波操劳直至死去。就像小牛紧紧缠绕着桩子,最后在桩子上死去。或者有些修行人不能看破,最终到亲友面前死去,他的牧桩就是家人。
噶当派的比喻非常贴切,对修行也很有助益,大家应静下来仔细思维。人的一生从一方面来讲光阴荏苒,转瞬即逝,但从另一方面讲,人生又比较漫长,一生中很可能还要扮演很多角色,真是可怜。
以前在学院住过的个别人,现在已经还俗了,还俗以后想租一间房子,房租费也特别高,各方面开销很大,不搞一点生意也是不行的。确实是这样,我们出家人有很多在家人供养,不劳动也不会饿死,虽然这里的大多数人条件较差,很多人只用八十块钱来维持一个月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在学院生活可能是最简单的,一般说来,现在在这个社会中以每月八十块钱的生活费维持生活是根本办不到的,譬如台湾和新加坡,人均每月消费三千元人民币是最低标准,为用这份钱来糊口,你就必须要奔波,没有奔波就无法生存。
因此,世间人每天为了生活,非常的奔波劳累,我们暂且不谈来世,而是从短暂的今生来讲的。
所以,没有看破今世,在修行过程中会有很大的违缘和痛苦,最后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晚年到底该如何度过,大家在这方面应该想一想。
如果能够挣脱大中小三种牧桩,修行必将无往不胜。
三种牧桩是指大中小的不同贪执,如果我们能挣脱牧桩、拔出牧桩、看破今世,不管我们到哪里修行都会成功。
如果我们没有拔除牧桩,虽然暂时有些神通、神变,有些别人羡慕的境界,实际上是不可靠的,在其他上师面前印证自己是大圆满第一部境界、第二部境界的人,结果去战争,在战场中死去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如果能看破今世就根本不会这样。在此我并没有褒己贬彼之意,我举一个例子,我以前可能也提到过:我们那边有一个叫拉龙的人,有上师说他是大圆满第三步境界还是二步境界?去年在色尔坝纠纷的时候,他的儿子还是其他的亲戚已经被打伤了,他就气急败坏地骑着马往战场上跑去。如果真正是证悟大圆满、看破今世的人,根本不会对自己的儿子或亲朋如此地执著,更不会对怨恨的敌人生起烈焰般的嗔恨心,所以一些表面的境界并不重要。
对于提婆达多这个人,从大乘的角度讲他是古佛的化身,有这种说法,但是从显现上是因为神通害了他,有些经典中是有记载的,因为他有很大的神通,获得了未生怨王对他的恭敬,他们同流合污、狼狈为奸与佛陀并战,罪不可恕。这样一来神通对他来讲成了灭顶之灾,祸患无穷。
所以,我们没有看破今世之前,暂时的境界是一种违缘,不是顺缘,我们这里的有些人说自己看到了本尊、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好像比无垢光尊者的境界还更胜一筹,但是你究竟看见没有,我不清楚,我没有他心通。我觉得这些神通神变并不重要,如果有看破今世的境界就已经超越一些显现上的神通、神变。
因此,我重宣此意:如果能挣脱大中小三种牧桩,那么不管他在哪里,修行肯定会成功,而暂时的一些表象、境界,不一定是通往修行成功之路的基石,大家应该记住。
牧桩的比喻已经讲完了,以下是小羊羔的比喻,
此比喻在《喻法书》中可能是与下面的比喻连在一起讲的。小羊羔能被网罟所囿,野犏牛却能挣脱网罗的羁勒。
一些较细的绳索做的网,也会把小羊羔困在里面,而一些大犏牛根本不可能被小小的网罟所控制,它会断掉绳索逃之夭夭。这个比喻引申为像羊羔一般修行境界不好的人容易被世间八法所诱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如果修行比较好的,像野犏牛一样虽然身边有一些违缘,但是他不会被这些违缘束缚。有道友对家人说:“不管你以后给我打多少电话,我都不会理你。”割掉电话线以表坚决,可是第二天思来想去还是不行,又开始打电话,所以大牦牛又瞬间变成小羊羔。
柔软的蜘蛛网虽然可以粘住弱小的昆虫,但是不能束缚羊羔,这也是比较而言,从大乘和小乘的修行人来比喻,或者看破今世的不同程度来作比喻,比如说能束缚昆虫的蜘蛛网当中小羊羔是不会被束缚的,小羊羔被束缚的网中,大犏牛是不会被束缚的。那么最坏的世间人所束缚的地方,普通的修行人是不会束缚的,但是与修行好的人比较起来,他也会被捆缚,有些普通的修行人与世间人相较,还是好一点,但是他不能放弃家人,这一点就像是处于中间状态的小羊羔一样。根本不能看破今世或不能放弃现世的世间人,此处用昆虫来比喻。
还有一个比喻:忧水冲。
牛马等牲口过河时,首先若未毫不犹豫地将其驱赶过河,它们就会被湍急的河流吓得心惊胆战,停步不前,即使以强力往前驱赶,也会返至原地。
所以,我们作为修行人首先一定要下定决心强烈断除,否则如果首先犹豫不定,没有出家或者没有看破今世的话,后来别人怎样规劝你好好修行,还是起不到作用,修行就不会成功,我们的心跟牦牛的心并无二致。
博朵瓦尊者的《喻法书宝鬘论》里是以羊羔过河来比喻的,此处比喻为牦牛过河。
以前养过小山羊的人都会知道,如果它不愿喝水,有些小孩子强硬地把它的头埋下去扎在水盆里,它也不会乖乖服从,当头抬起来以后,它嘴上沾有的一些水珠,也会呸儿——地极力抖落。
同样,如果草率地以强力斩断对今生的贪恋,却未修持任一法门,最终不但不能抛却贪执,尚会强词夺理地应付他人的规劝,甚至连以前所学的也丧失殆尽了。
在修行方面也可以这样比喻,首先应自觉地断除世间法,如果不是自觉地断除,我们强迫其好好修行,他也一定会离开的,回去以后将以前学过的知识一并扔掉,认为受骗上当,连相续中少许的学问也全部抛掉,所以如果不是自愿修行是很麻烦的。在座的所有修行人应该都是自愿修行,这样很好。
原来有一个女居士问圣严法师:“你们出家人对爱情和性的问题是怎样看待的?”圣严法师回答说:出家人全部是自愿出家的,所以,他有能力、有把握,也有办法抗拒对感情和性的执著(有把握、有办法是我自己加的)。因为是自愿的缘故,而且性欲在生活中不像饮食一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东西,有也可以,无也可以,尤其是修行比较好的人完全可以面对并且认为这些欲望没有丝毫实义。后来圣严法师问她:“是不是你也要出家?”她有点难为情,大家都笑起来了。有些书中是这样讲的,我想也是这样。
同样的,如果强烈地让他斩断贪恋,出家修学密法,最后他会认为你害了他,他以前所学的知识也会觉得没有意义,也许法本都要寄回给你,就像小羊羔嘴上面沾有的一点水珠都要吐掉一样。但是我想很多修行人自己反反复复观察过,对自己的家人、财产、亲朋好友都斩断了贪执,觉得一定要出家,每一个出家人是仔细思择以后才来出家的,因此有办法对待自身的一些问题。看破今世确实非常重要,希望大家把这些比喻思维透彻,如果我没有讲,可能比喻和内容不能结合起来,表面看来《开启修心门扉》是简单的加行中的加行法,其实并非如此。
《札嘎山法》中也有狐狸、饿狗等比喻,这也是后来我看《喻法书》的时候才知道很多是札嘎仁波切在《喻法书》里面选取出来的。尤其博朵瓦格西是修心法门的创始者,身体和语言上根本表现不出来,而是看你的心能不能看破:
第一个问题断除世间的贪恋,自相续中一定要生起一个出离心。
第二个问题就是要断除自私自利之心,在心的相续中一定要生起菩提心。
第三个问题当然是如果你的相续中生起密宗的境界是再好不过,中观的无二智慧,断除我执见的这种境界自然是我们非常羡慕的,但是我们暂且不谈后者,首先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所讲的出离心,即是对世间的贪执应该抛开,否则在轮回当中是没有办法生起出离心的。我们发了菩提心以后,即便不是每天去思维,只要不出现菩提心的伪品就不会失去戒体,但有时自私自利的对世间的贪执心太重了,所作所为用噶当派的这些修心法来衡量时,全部都变成了非法。
大家还是要重视修心法门,如果没有修行,光是理论上走马观花没有丝毫用处,光是修心法门,理论上一点也不管也没有用,应该不脱离、不偏不堕一起抓,这样才对相续有利。很多人不太懂得什么叫舍弃今世,以为舍弃今世是即生中的所作所为都要舍弃,我们学习《开启修心门扉》以后,大家应当懂得舍弃今世和看破今世实际上是一个意思。今天接着讲博朵瓦尊者《喻法书宝鬘论》中的比喻。
“牛鞧”如果过紧,就会导致创伤,最后连所运载的货物也摇摇欲坠。
你们也知道,牦牛身上必须要加鞍子才可以驮东西,如果没有几根绳索来绑住鞍子,它也不可能很牢固地立在牦牛背上,所以,在牛尾下面拉一条绳子,从肚子下拉一条绳子,再从脖颈上面拉一条绳子,起码也要三根绳索拴住牛的鞍子,之后驮其他东西就比较稳固,但我看汉地的有些骡马脖颈上的那根绳索是没有的。
此处“牛鞧”应该是从尾巴下面拉上来的那根绳索,如果拉得太紧,它的尾巴下面很可能会受伤,如果裹得特别松,牛上面运载的货物就会摇摇欲坠、动荡不安,以前使用牦牛驮过东西的人会有经验。这个是比喻,可能是博朵瓦尊者看见牦牛上面背的东西不安,从这个角度来作的比喻。
同理,如果不放弃追求今生的包袱,终将令自他招受痛苦的煎熬。
同样的道理,我们不能将今世的一切所作所为看得过重,如果我们没有把今生所追求的包袱放下,裹得太紧,就会招致无量无边的痛苦和煎熬。
若能对今世持逍遥自在、任其自便的态度,就万事大吉了。如果我们不贪执今世的一切,以逍遥自在、顺其自然的心态来对待,那么就是今生中的所作所为转成佛法,也可以说我们的修行万事大吉,不管修什么法都可以成功。所以,要看是不是对今世看得特别重,如果是这样,修行肯定不会成功。法都非常殊胜,只是我们自己的资格还没有达到学习此法的界限而已,因此修什么法也不可能按照你所想象得那样去实现。如果对世间八法,有也不特意去破它,没有也不特意地去希求它,一切修行自然而然就会万事大吉。
愚昧无知的人不喜欢打基础,这就是所谓的毛病,把噶当派等前辈大德们的劝告,全部都当成耳边风,上师怎样苦口婆心地讲,他也觉得是对自己没有很大的意义,这样做的确很不好。因此博朵瓦的“牛鞧”中所比喻的道理一定要放弃,应当放松,如果太紧,牦牛身上背的东西也不能稳固,如同我们的修行也不会稳固。
下面我们讲《喻法书宝鬘论》中引用的“呃难”的比喻。
所谓“呃难”,是指在发各种声音时,发最初的“呃”声是尤其困难的。一旦发出了开头的音,后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古人也常说:“说话开头难,办事中间难。”不管是说话还是念诵最初开口时很难,尤其维那师,我看到念《金刚经》的维那师在开始念诵时很难开口。现在金刚橛的念诵方式据说是新伏藏派的念诵方式,也即是敦珠法王的念诵音调,首先念得很不自在,害怕中间拖掉了,但是逐渐习惯了就好一点,一般维挪士开头念“呃”字时有点困难,如果开头的时候发出音来,后面的问题便好解决了。
同样,在修法之初,想放弃今生,实如海底捞针,若能将此问题铲除,解决其他困难也会感到游刃有余。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修法之中,最初放弃今世极其困难,就如同海底捞针,可以说在成千上万的修行人中最初的时候能够看破今世的人少之又少,如果这个问题首当其冲地解决了,那么再解决其他的困难就会游刃有余。所谓游刃有余,古代屠夫宰牛时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移动,刀刃在里面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后来人们用它来表示解决问题很轻松不费力气。
最重要的要看破,其实穿着红黄法衣并不是很困难,只要有一两百元钱就可以买一身衣服。剃度也并不困难,在上师面前最多等上六个月,就可以用剪刀把头发剪掉。入密法呢?也不是很困难,只要到一位上师那里求个灌顶就万事大吉了,现在藏汉两地灌顶上师都非常多。但最困难的是什么呢?我们刚开始学佛的时候能够看破今世。看破今世确实是修行过程中难上之难的事,每一位弟子在心底权衡一下。很多人认为自己出家相当难得,或者说已经受了出家戒,但如果没能看破今世的话,过不多久将红色法衣换为在家白衣特别简单,这并非史无前例。所以就如同最初发出“呃”音时的困难一样,修行之初大家要抓住重点,哪些是甚深的窍诀,哪些不是,或者虽然是甚深的窍诀,但是你如果没有把它的要点搞清楚,结果这个法对你的相续也不一定有真实的利益,不一定起到助缘的作用。
所谓修法中的最主要的命根在哪里也同样重要,如果我们像噶当派大德那样打好看破今世的基础,其他的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这个问题大家也应该注意。
这种难以剔除的爱恋也就是指妙欲。如果不是,就请你走近,我们康巴人内部是不必互相欺骗的!
我的理解大概是:所谓不能看破世间的根本,就是我们贪执世间亲朋好友的欲念,这一点容易理解,如果你不相信的话,请你到我们康巴看一看,真的不会骗你,因为欲妙的确非常厉害,阻碍我们修行的根本就是它。“康巴人内部是不必互相欺骗的”这句教言比较难懂,希望你们再好好思量一下,我自己的理解是这样的。
诸位高僧大德们如果能够放弃今世,则修法不可能不成功。
上至高僧大德下至我们普通的修行人,如果能放下今世,修法没有一个不成功的。我们为今世的解脱,并不是为了即生中消灾免难、求财得名,完全不是这样,全部要为了来世,但也并非是欲求来世的善缘和救畏愿,而是乃至生生世世先利益众生,我最后获得佛果,这样的目标和远大理想才算是看破今世。
华智仁波切的有些教言中也说有修持大圆满九年也无济于事的情况,并不是大圆满没有加持和功德,只怪我们大圆满的基础没有打牢,虽然法很殊胜,但是我们修大圆满的目的就是我即生当中获得佛果,我要尽快飞往清净刹土,我自己获得一种快乐,具足这种自私自利的世间八法之心离成就遥不可及。所以,不管你是什么身份的人,一定要看破今世,修行才会无往不胜。
能做到这点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应当专心致志地修持。
我们一定要专心致志地修持看破今生。噶当派的很多修行人并不注重形象而注重内观,不要认为自己剃发出家很了不起,取个法名,办个皈依证书也不容忽视,虽然这些外相的东西从佛教戒律的角度讲也应予以重视,但是佛教戒律的角度也同样注重看破今世,首先在自相续中生起出离心,否则修任何一个法也不能成功。
宗喀巴大师的《三主要道论》是非常殊胜的一个窍诀,虽然只讲三种教言——出离心、菩提心和无二慧,三种当中无二慧暂且不谈,首先观察自相续当中有没有一个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如果没有,就要想尽一切办法经常看有关修行的法门。我们看破今世要什么样的方法?是不是要忌吃断喝的以绝食态度来修看破今世呢?不是这样的,我们首先应该对看破今世的法门生起信心,信心是关要。
我们寺院里有一个拉色堪布,他是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人非常谦虚,心地很成熟,不像我们现在内心浮漂的人那样。他对我这样讲的:一个人重视加行法门的开始,是他内心趋向成熟的标志他也认为修行人首先不要寻求高大的法,否则是难以成功的,所以首先打好基础非常重要。作为一个修行人,千万不能离开修心法门,现在大多数人的想法和行为完全背道而驰,对所有的修心法门全部嗤之以鼻……关于这一点,我们下面还会讲到。
尽管前辈们以此为重点,苦口婆心地对我们进行循循善诱,但我们却将之视为低劣的法,对其嗤之以鼻。
我们翻开无垢光尊者、麦彭仁波切或者华智仁波切的教言,他们全部主张从加行法入门,对此极其重视,前辈的高僧大德们真是给我们留下了好的教言,但我们把这些全部看成了低劣法门,像《大圆满前行》、《入菩萨行论》、《开启修心门扉》,“开启修心的门扉?什么修心啊,还是修大圆满好,大手印好。”很多人这样说。大圆满、大手印固然很好,但却并不适合于新入佛门的人。
昨天有一个道友请求我给他传一个成就最快的捷径法门,但最快的法在没有打好基础之前就修持的确很困难,你越是喜欢快速就越应该从修心法门开始,成就并不是那么轻松易得的事情。
我猜这次我传讲《开启修心门扉》很多人不一定喜欢听,听说《修心门扉》里面讲的是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就认为没有什么可学的,但是噶当派的高僧大德并不是这样认为,以前汉地印光法师的禅房里写有一个大大的“死”字,在本书的后面也提到有一个人在噶当派上师面前乞求赐予法要,供养了许多财物并再三乞求后,上师才拉着他的手说了句:你也会死,我也会死!这就是我的教言,我的上师也是这样传授给我的。
在一般人看来,并不认为这是一个教言,但实际上像这样死亡无常的教言如果深入人心的话,修行的证相就会倏然开发出来,自己的智慧也会显露出来,总有一天会豁然开悟的,所以我们不能把这些看成低劣的法而断然舍弃。
并殚精竭虑地去寻找自以为高深的大法,最终必将一无所获。
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去学一些高深大法,不要说精力,将钱财等全部倾其所有而去寻求,但结果一无所获,甚至很有可能对佛法生起邪见。
我们这里的有些人也是同样,刚来的时候就要修大圆满,其他的一切法门全部弃置一旁,认为《俱舍论》是小乘的法,无有用处,中观对我也没有必要,我是大圆满的根基。但如果是像萨热哈巴一样的大圆满根基,在极快的时间内获得成就当然是最好不过。昨天有金刚道友说要顿悟法门,渐悟的不要,但是要顿悟也不是那么快的时间就开悟,一定要有一个过程。“听说大圆满是六个月成就的法,我都已经修了八个月,但是好像什么感觉都没有,看来这个上师也是假的,佛法也是假的,我自己也是不是假的?”最后包括对自己都生起疑惑心,这就是我们没有打好基础的缘故。
关于这个道理,《因缘品》中也云:“若能善加观察于财物,耳饰儿女贪执之心念,铁木捆扎缠缚难匹敌,切莫将其紧攥圣者言,即使贪欲束缚极松弛,亦难顺利挣脱圣者言。”
此中意义在《因缘品》中已经讲了: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善加观察,对财物、儿女等的贪恋之心,实际上是与木板和铁板捆住的痛苦难以匹敌的,因为表面上看来拥有家庭、财产、儿女等等,什么都样样齐全,好像在享受天伦之乐,其实就像刚才所讲的比喻中皮革尚未干硬时候的快乐一样,但慢慢你在修法上会越来越不自在,越来越把你捆住,最后动弹不得。想在开法会的时候来喇荣一趟,都没有办法,工作上请不到假,家里人不同意,孩子要上学,要来就得偷偷地跑等等的一些苦痛,大家不是很难了解的。
用皮革把人的身体包裹起来的时候,首先里面的人觉得怡然自得,快乐自在,皮革越来越干就会越来越紧缩,里面的人也越来越被捆紧,最终动都不能动了就会觉得痛苦难耐。如果这个时候用刀子将接近干硬的皮革剖开,里面的人肯定会欢喜雀跃、手舞足蹈不能自已。这是一种比喻,不知道博朵瓦格西在哪个地方搞一个人用皮革包起来了,会不会这样呢?!
在学院中,虽然最终修行没有成功,但心中的见解并没有舍弃,在世间每天为了生活而转,修法根本没有自在。所以财物、儿女、家庭就像木板和铁板一样会牢牢把你夹住,与被皮革裹住身体并无二致,千万不要把家庭和财产紧紧地攥在手里,这就是圣者的教言。即使表面上没有被世间贪欲紧紧束缚,显得非常松弛,但是根本不可能顺利逃脱。在这里金厄瓦罗珠加参只用《因缘品》的教证来解释噶当派的比喻,意义上用教言已经比喻。
因此,没有看破世间的过失大家一定要认清,不单要认清,还要经常串习,这一点相当重要。
重视修心法门就说明修行已经有了一点成就,如果把修心法门看作一个低劣的法,不管他说什么神通,我还是有点怀疑。不敢说肯定没有那些境界,有些真正的利根者,不一定非要苦苦地看修心法门,之后修五十万加行,然后再慢慢成佛,但是这种人非常少,所以,佛陀的很多教言是针对一般普通人的根基来讲的,但对世间贪恋还是比较麻烦,这一点智者的观点都异口同声,因此用这种道理来解说。
是故,如果仍与尘世藕断丝连,到了紧要关头,就会牵肠挂肚,不能毅然舍弃,甚至会由此而出现失毁戒律的现象。
如果我们仍然不能斩断对尘世的念头,对如同蚁穴之家、蚊睫之利、幻化之财、虚华之位乃至危脆之名藕断丝连。藕断丝连的意义大家应该知道,藕切开以后,里面细微的藕丝线一直牵连,(我去了厦门以后,释迦牟尼佛的《白莲花论》中有关于藕的公案,从此以后我也喜欢吃藕,也喜欢研究藕。)我们对世间还是有少许的牵连,就像是藕断开后里面的藕丝仍然相连一样,虽然已经剃发出家,但是经常与家人电话联系,书信往来,或者虽然与自己的丈夫(妻子)已经断绝关系,就像藕已经切开了,但是藕丝并没有断,经常对他(她)忧心忡忡、牵肠挂肚,牵挂对方会不会生病了?是不是非常痛苦了?是不是他现在工作不顺利了?还是心里牵挂不舍,到关要的时候很有可能将自己的戒律也舍弃的,这就是博朵瓦尊者给我们的教言。
真正的修行人,出家以后必须要断掉所有的关系,正能不能把握得住,作为凡夫人来讲面对对境的时候还有一种串习的习气。在《俱舍论释》里讲过:“具足未以对治断除随眠、与生起烦恼相合的对境存在、非理作意这三种因而产生烦恼。”所以,由此出现失毁戒律的现象。
所以,我们应当以具信心刀背的锋利智慧刀刃,斩断今世的一切牵绊。
我们要断开牵连,第一是对上师三宝生起信心的刀背,信心就像刀背一样,没有刀背的刀子不是真正的刀子;第二是要具备锋利的智慧。具有智慧和信心才可以断除今世的牵连,没有智慧只有信心,只可能在短暂的时间中对上师三宝有信心,认为自己一定能看破,但是没有智慧的缘故一切都成为不一定。如果只具备智慧而没有信心,虽然很聪明,但是对上师三宝的教言不一定能生起信心,上师说的和三宝的教言自己也会说,所以必须要信心和智慧兼而有之才能看破我们现在所谓的今世。
有一天我去偷听女众堪姆的课,她说:“我们女众一定要发动起来,我们是女人大丈夫,一定要……”还是讲得很好,好像在发动农民起义一样,作为女众应该响应,为什么这样讲呢?女众知道女众的烦恼、心情和毛病,所以,女众来度化女众很相合,讲经说法时是男众法师就不一定相应,也有赞叹男众、讥毁女众的情况。所以,一定要发动起来,修行人一定要拿起智慧和悲心的刀子砍断今世的绳索,而且要完全斩断,不要留有细微的丝线。
在五种欲妙中,以对衣食的贪执为最,渴望拥有四五套华贵的衣服(在噶当派大德们住世时的藏地,拥有四五套服装是极为奢侈的事),不遗余力地满足口腹之欲,如此绞尽脑汁苦心盘算,是很难令自己挣脱束缚的。现在汉地有些富裕的家庭中也是一套一套的衣服非常多,今天穿一件,明天再换。但是噶当派修行人有四五套衣服就已经算作不知足少欲的行列中了,不是好修行人。
还有就是因对口腹之欲的贪执而耗尽力气,人们绞尽脑汁却深陷其中不能逃脱。
尤其是对肉食的贪执过失非常大,最近我也了解了金刚道友的情况,有些害怕不能断除吃肉的恶习,一直不吃,有个别道友故意吃一点,以断掉贪心。我私下打听,情况各说不一。但是这两三天中你们可以吃一点,元旦那天刚好藏历初十,功德很大,到时我们一起发愿生生世世不吃众生的血肉。即生当中很需要这种善愿力,因为作为凡夫人很难有清净的慈悲心,尤其是如果这么多人经常享用血肉就会杀害很多众生,这一点恰卡错哲让珠的教言中记载得非常清楚,还有很多佛经,尤其是《楞伽经》、《楞严经》、《涅槃经》中都讲了吃肉的过失。作为佛教徒,一方面是间接害众生的生命,另一方面如果再这样继续就不知道何时才能解脱了,因此,从功德方面讲大家最好不要吃肉,同时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传统,也可以为弘法利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缘起。
不然本来学院有一个很好的口碑,人们都认为我们学院是很了不起的学院,很多人向我们学习,如果我们的行为没有以身作则,很可能传承和宗派都受到别人的击毁,因此,希望大家既要考虑长远利益,也应考虑生生世世不吃众生血肉的好处。以前住在海边或者城市中的人,几乎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生活全部是依靠吃众生血肉而度过的,即便是为忏悔这一点,大家也应该发愿。
其实素食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利益,有些人认为只有众生的血肉才对健康有帮助,其实不然,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因为众生一般是吃外面的植物,植物中的油脂和营养并不需要经过其它众生的身体而直接进入我们的身体,营养才更全面,尤其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这样一来,既然大家都需要健康,素食是首选食物,而众生的血肉中才充斥着各种众生本身的疾病,然后又摄入到我们的身体里,我们也就容易生病。
希望大家在别人做善事的时候不要搞破坏,也不要以各种似是而非的理由来建立应该吃肉的观点,认为许多成就者们也在吃,但是这些上师真的是有密意的,有超度能力,青蛙学老虎的行为肯定是不应理的,我们还是把自己放在最低处从基础法门做起比较好。
因此,我希望所有人都发坚定的愿,心的力量是很大的,我首先给大家预告,我很害怕一开许吃肉,所有的人都去买,到时又杀了很多众生,造了很大的恶业,但是如果没有开许几天,凡夫的习气比较重,恐怕会有困难,但是现在看来可能没有很大困难,到时候我们一起发愿。《藏密素食观》后面有一个香秋多杰所造的不吃肉的发愿文,初九的时候我们念一遍,初十以后就不要再吃了,又戒一年,能发愿戒一生固然最好,先一年一年地慢慢串习,最后也应该很好,我是这样想的。
下面讲第七个比喻,箭矢的比喻。
出兵征战张弓射箭之时,若感觉头盔太紧而脱下靴履是无济于事的,而应当机立断取下头盔。另外,将靶子立于近处而将箭矢射向远方;盗贼已潜入森林却到草原寻其踪迹;魔众位于东方反将俑像往西抛掷。此类之举实为缘木求鱼之荒唐行为。比如我们出兵作战、打仗射箭的时候,如果头盔不适合,应该把头盔卸下来,否则把鞋子脱了,根本不会起到任何作用,这是一种比喻。
我们修法时关键是断除我执,对该断的置之不理,去找不必要的所断那就不相应了。
同理,射箭时将靶子放在身边,却又向远方射箭,永远也不会达到目的。如果盗贼已经潜入到森林中,你却到草地上去找,就好像有些道友的门已经被撬了,丢了东西,不去找盗贼,却问金刚道友:“是不是你偷了我的钱?”人家盗贼已经离开了学院还都不知道,怀疑道友也是没有什么用的事情。我们要降伏魔众的时候专门做一个俑像,扔在魔鬼所在的地方能降伏魔鬼,但是魔鬼在东方,你往西方扔朵马的话,也不会起到丁点作用。我们的修行也是同样,首先从加行开始,如果你把加行扔在那,然后去寻求高深的法门,那真是缘木求鱼的荒唐行为,爬到树上去抓鱼,根本没有抓到的可能。
同理,修法不见成效本因没有看破今生的缘故而导致,人们却将其归咎于所修之甚深妙法。我们修法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很多人说:“我在这里已经呆了很长时间,但是好像大圆满没有那么殊胜,我一点验相也没有,现在看来我的贪嗔痴越来越增长,说明这个法不殊胜啊。”好像自己完全没有任何错误,把所有的过错归咎于高深法门上,但实际上是没有看破今世的缘故所导致,贪恋一直束缚相续,很多人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大家应该追本溯源。
大多数人对于何为风入中脉的障碍津津乐道,对高深大法乐此不疲地寻根问底,而像这样在基础要点(看破今世)上仔细追究的人却寥于晨星。
在这里作者用一种讽刺的语言批评噶当派的修行人,(噶当派的大多数修行人是非常好的,但当时可能也有不好好修行的一部分人,就像有时候上师批评我们说学院里的全部都是坏人,学院大多数人应该很好,但是有些上师的语气用法上也有一点差别。)现在有些喜欢因明辩论的法相师,还有自以为是的大修行者,他们经常谈论风入于中脉的违缘、道障是什么?中脉的颜色、形状、粗细是怎样的?它是唯一在我丹田的部分还是我的肚子下面?经常对这方面的话题津津乐道。他们还一直询问甚深大圆满的明点怎么观,坐姿是怎么样,对看破今世的道理和教言兴趣索然,对高大深法寻根究底。
希望在一生中大家应该经常修习这些修心法门,在此基础上你的境界也会比较稳固,万一修不成,也不会对上师、佛法生起邪见。如果你整天观明点、观风,真的妖魔鬼怪缠在你的身上也很难说。有些修行人经常说:“有人害我,有人在我耳边说话,我看见了这个人。”我不大相信,如果有这回事可能就是修错了。观风脉明点时暂时的乐相验相是不难出现的,但更重要的是看破今世,观修无常和轮回过患的基础法门,这样自己才能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修行人。但这样的人比白天的星星还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获得高深的断证法,并不是一两天的工夫就可以获得的,虽然想要快点获得,但也一定需要一个过程。可是有人认为《开启修心门扉》异常简单,而《俱舍论》又深涩难懂,结果两个都不愿学。难怪无垢光尊者也曾生起厌烦心,说是给有些弟子传密法的时候,他请求上师给他传一个显宗的法,因为需要理论作基础,当给他传理论的时候,他又责难上师没有给他传一个密宗的窍诀,所以无垢光尊者生起厌烦心。有些好修行人,什么食物都吃得津津有味,所以佛法全部是甘露妙味,因此,遇到什么法好好修都会对自己有利,有些人却全然相反,就像《札嘎山法》中对山羊的比喻:广袤草原中肥沃的青草它不吃,到了没有丁点草的地方,它就像安家落户一样呆在那里啃草根,还自得其乐。
因此,我们遇到怎样的法都一定要精进地修,不管是哪一位上师讲的,一定要认真听。我们应该依法不依人,不管是哪一位堪布、堪姆讲法,也不管他的表达方式如何,虽然不可能完全满你的心愿,但他所讲的法毕竟是以佛法为中心,所以应当善始善终地听受。
有一个极为恰当的比喻可以更进一步地说明这一点。如果自己早已饥肠辘辘,即将被迫入死亡的边缘,好不容易竭尽全力来至一乐善好施的有钱人家中,却不去索取迫切急需的饮食,以解燃眉之急,而于只对将来有利的金银财宝垂涎三尺,贪得无厌地拼命索拿,(也许,还没有等到出门,自己已呜呼哀哉,命归黄泉了)。
法和有些高深修法非常殊胜,但是在希求它的过程中会把最关键的命根断掉。初学者就比喻一个特别饥饿的人马上要死了,是给他一点金子好还是给一点食品好呢?当然是后者。所以,对于新来的人不要马上传一个大圆满灌顶,传一个托嘎,还是给他讲一些《大圆满前行》、《入菩萨行论》比较应理,因为他的相续中基础都没有,他一定用不来大圆满,就像将金子给一个快饿死的人,金子还要换钱,钱要换粮食,粮食还要做熟,最后他一定来不及吃就死掉了。
我认为有基础的人不要舍弃密法和甚深的大圆满窍诀,但是没有基础的人先打好基础,再修高深的法最好不过,这是噶当派的不共特点。所以,藏地的修行人就像进了保险公司一样,有一定的安全感,作为修行人来讲,应该欢喜。
下面是另一个比喻:说百遍。
所谓“口说百遍”,也即康巴人商讨之时“口说百次,尾摇千遍”之意。说一千道一万,追根溯源,最根本的就是,不论如何勤恳黾勉地闻思修行,若修法无有进展,都是因为不能放下盘算今生之安富尊荣的缘故。
康巴人商量事情的时候,有些年老有经验的人说话过程中会引用很多比喻。比如:“口说百次,尾摇千遍”就是口说百遍也好,尾巴摇一千遍,总而言之怎样怎样,或者说一千道一万,追根溯源,根本就是如何如何,归根结底总结起来应该什么什么。这里的意思:不管说一千说一万遍,归根结底我们再勤勤恳恳地修学,但是修法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怪我们不能看破今生,不能放下今世的荣华富贵,不能舍弃现在的安富尊荣的缘故。
很多修行人这样讲:“我修了很多法,依止了很多上师,现在还没有成就,好像我修行越来越退步,为什么是这样?上师你可不可以给我打个卦、算个命?”我可以告诉他说一千遍也好,道一万遍也罢,观察自己看破今世没有,如果你没有看破今世,你求再大的法也于事无补,你依止再大的上师,法王的法王,法王的主席也不一定起到作用。学校里面的老师再好,学生一点也不精勤的话,老师相续中的知识也不可能传播到学生的心地当中。因此首先要看破今世。
高僧大德给我们留下来的这些教言像价值不菲的美味佳肴,细细品味,回味悠长,意义深远,对每个人都有一种启发。前辈的高僧大德们将浩如烟海的佛经教典已经留下来了,汗牛充栋的论典也有。像印度的六大庄严、全知龙钦巴、麦彭仁波切等等,他们所著的教典非常多。浩如烟海的佛经论典在短暂的一生中全部修持是困难的,但是我们全部归纳起来不是其他什么,就是要斩断对今世的贪恋,看破今世。最初对它们贪恋,之后要认清它的本质是没有什么可贪恋的,所以要看破,看破以后从自己的实际行动中要舍弃,看破和舍弃在汉语当中是有所差别的,看破今世,然后舍弃。
下面是博朵瓦尊者《喻法书宝鬘论》中的另一个比喻,比喻中这样讲的:
所谓“雪鸡门基狐与鼬”的说法,包含了几个比喻。
“雪鸡”是指黄鼠狼在河的此岸紧紧地叼住雪鸡的脖子,雪鸡拼命挣扎,奋力飞至对岸,
《喻法书》中的比喻特别难懂,如果不是一些大德来解释它,只是“雪鸡门基狐与鼬”是很难弄清楚它的意思的。这句话包括了几个比喻,其中第一个比喻是“雪鸡”,在汉文中翻译为雪鸡,在藏文中叫贡牧,它的叫声很动听。雪鸡的比喻是指:有一只黄鼠狼在河的此岸,它狠狠地咬住了雪鸡的脖子,最后雪鸡由河的此岸拼命飞到对岸去了,最后死在黄鼠狼的口中。
(最终仍死于黄鼠狼之口。获得了猎物的)黄鼠狼神色怅惘地悲叹道:“我虽然杀了如同空怀母牦牛的雪鸡,却离开了我那可以安睡的故土。” 但黄鼠狼极度伤感地悲叹道:空怀母牦牛般地雪鸡虽然已经被我杀害并美美地享用了,但是却已经离开了我的故乡。因为它的故乡原本是河的此岸,因它始终咬着雪鸡的脖子不放,最后雪鸡已经把它带到了河的彼岸,它虽然已经杀了雪鸡,但是却不能回去了,为什么不能回去呢?黄鼠狼不会过河,这条河可能比较宽。因为已经离开故土的缘故,所以非常痛苦。
在此应该着重解释一下“空怀母牦牛”,藏人一般都会明白,空怀母牦牛是不能生育的母牛,也没有被挤过牛奶,所以它的肉特别肥,藏人一般也会认为它的肉特别好吃。因此,我们放生的时候,空怀母牦牛买得比较多。这是噶当派的一个比喻。
同样,如果挖空心思地追求此生的享乐,或许会得到一些荣华富贵,但却因此而与善趣解脱相去甚远了。
就像那黄鼠狼,它虽然得到了一块肉,这一点是可喜的,但是它再也回不去那可爱又可以安睡的故乡了,这才是最伤心的。噶当派的修行人对现世的荣华富贵、名声财产唯恐避之不及,因为拥有这些,很可能就阻塞了自己的解脱之门,所以,我们这一生中为现世的名闻利养奔波就像黄鼠狼获得一块肉一样。
《喻法书》中的每一个比喻讲起来,表面上讲了黄鼠狼飞离故土的故事,但是真正去思维,确实世间的名声、财产、利益真的不值得希求,否则终将远离解脱。无著菩萨也曾说过,他因为一段时间当中具足了所谓福报,结果修行的境界全部荡然无存了。
所谓“门基”,是指从此地出发前往印度,没有必要花费心思去探察一百由旬以外的深渊。因为,如果对位于门基的险地不加以提防,最终会摔倒致死。门基是指门口上的深坑险地。有些人从此处前往印度,关键就是看自己眼前的路况,先不用看印度和尼泊尔交接的地方路好不好,因为你出发时是从这里到成都,从成都到拉萨,然后再到阿里,过了阿里以后到了尼泊尔的边界地方,进入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后才前往印度,路途较远,所以,在刚刚要出门的时候就去研究尼泊尔首都到印度的路好不好走没有很大意义。
我们求法也是这样,我们刚入佛门,像大圆满的第三步境界、第四步境界,或者见道中的第一刹那、第二刹那、第十六刹那还很遥远,到那里还要一定的时间,不是非常重要。对你来讲,第一步境界的明点显现成什么呢?风入于中脉时候的境界是什么样?就像我们谈论印度地方的悬崖一样。如果你在门口上就已经倒下去了,去不成印度了,所以到了那里以后再说吧!因为对门基的险地不加提防就有摔倒致死的可能。
同理,钻研探究高深的断证也并非当务之急,如果对贪执今生的悬崖掉以轻心,也会因此而堕落于三恶趣感受难以堪忍的痛苦。如果我们贪执今世,在你还没有走到三公尺的时候就掉在悬崖中了,在没有到拉萨之前的路上就摔死了,你还没有到成都,在色达到甘孜中间有一座山叫做索陀山,你在那边翻车死了都不知道,所以,研究尼泊尔的路也没有多大的意义,还是不要去考虑远的地方,而是应该解决眼前最紧迫最主要的事情。这是一个比喻。
所以,杯形糌粑做得薄固然不错,但也应注意质量。
还有一个比喻,从前有人请一位客人吃饭,做了酥油汤和糌粑,古人全部是这样吃糌粑的:比如用辣椒或葱蒜做一个汤,再把糌粑做成像碗样的杯形糌粑团,然后用杯形糌粑团当作碗用来盛汤,最后糌粑和汤一起吃下去。但是有人贪心比较大,他就把糌粑杯形弄得特别薄,因为他想多舀一点汤在里面,结果汤舀在里面后糌粑杯就全部烂了,因为质量不好,做得太薄了,所以应该注重质量,不要贪心。同样的道理,用糌粑舀汤的时候不能把糌粑做得太薄,太薄了会全部烂在碗里什么都得不到。修行的时候不能贪得太高深了,不然最后也不能成功,因此修行的时候质量为主,不要追求数量和其他方面。
《喻法书》中“狐与鼬”的比喻。
狐狸特别擅长躲避,即使是躲在一块特别小的石头后面,别人也根本不会发觉,它隐藏的技巧是非常厉害的,这是狐狸的比喻。黄鼠狼也叫做鼬,即便是一个很微细的树根或者茅草,只要是能承重得了它,黄鼠狼就能紧紧地贴在上面,因为黄鼠狼的身体非常柔软,这也是一个比喻。对于猞猁而言,只要小小一片断岩就可以隐藏它的身体而不被猎人或其它动物发觉。大家都知道,挖地以后容易出现断岩,小孩子放牛的时候会经常在断岩里面玩耍,是最好的娱乐场所,就像城市里小孩子的游乐园一样。这里用狐狸、黄鼠狼和猞猁三种动物来比喻,比喻什么呢?
同样,钻营此生的念头也是善于隐蔽、精于贴缠、精通隐匿的,即使被誉为“智力广大、行为高洁、人格贤善、具备闻思修行、舍弃一切”的隐士,也可能有贪恋此生的念头隐藏于心底。
我们钻营今生,意即考虑今生或者对今生倍加重视的念头,也是善于隐藏的。我们对今生中的生活、名声或者暂时在病魔中获得解脱的安乐,很多人修行就是为了这些目的。念咒语是为什么呢?就是为了身体健康,但短暂的只留驻几十年的身体健康也好,不健康也罢,反正总有一天会倒下去的,但实际上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很多人特别喜欢隐藏钻营今世的念头,隐藏起来甚至自己都不会发觉,自以为是修行人,常扬言:“我现在在喇荣已经呆了五六年了,我这个修行人很不错的。”但实际上可能作意的成分大都是关心今世的,关心今世时自己也不发觉,其实内心当中还是藏着狐狸一般的今生的念头,一个小小的念头中也夹杂这个念头。
还有像黄鼠狼一般耽执今生的念头一直帖服。比如说:我今天看见一间房屋,或看见别人的一本法本,或听说别人得到了灌顶,就想:“如果我得到它该多好啊,我得灌顶多好啊,即生当中可能就具备名声了。”其实这是自私自利还有贪执今生的念头,我们耽执今生的念头就像黄鼠狼,它可以爬在任何细微茅草的上面,在任何一个行为当中都可以“钻”进去,它没有一个不能去的地方,也像狐狸一样喜欢隐藏。
这里引号中的话也有贬义的语气,意思就是人们共称的大法师、舍世者、修行人,是大成就者、大瑜伽士、大堪布、大活佛、大出家人等等,人们认为这个人非常好,从我们自身来讲也知道,有一些名称就很有可能将耽执今世的念头藏在心目中,自己也不知道,别人也不发觉。
比如说我传法,目的很有可能是想拥有很多弟子,别人对我很恭敬,即生当中我的名声能传扬于十方。对传法者来讲他自己都根本不发觉,别人也听说这个上师很不错,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接近他,观察他的相续,其实还是有很多世间八法的念头,就像是狐狸藏在断岩中一样。
其实狐狸很有可能藏在断岩当中,猞猁也很可能藏在小块的石头当中,因为它们的身形体貌基本上相同,人们都认为狐狸毛非常好,以前藏地猞猁的皮毛也特别珍贵。
所以,别人看起来戒律很清净,智慧也不错,对人也非常慈悲,其实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很有可能贪恋此生的念头是藏于心底的。
下面讲另外一个比喻,这也是博朵瓦尊者《喻法书》中的一个比喻。
“月亮畜胜非同时”中的“月亮”
讲述的是一位修龙巴地方的人,将儿子的不幸身亡,想当然地怪罪于月曜的迫害。因此耿耿于怀,立誓要让月亮偿命。他将十四日夜晚月亮升起的山头位置牢记于心,在十五日晚上,携带弓箭前往昨日铭记不忘的山头。岂料想(原以为会在山头出现的,让他切齿怀恨的)月亮早早已在山的那头嘲笑着他的愚蠢。而他却喋喋不休地埋怨是山墙泄露了他的复仇计划。
同样,(如果不能舍弃今生,)无论多么废寝忘食地闻思修行,不但不能切入正法,反而与法日益远离。
因为这个人非常愚痴,他根本不知道是不是月亮害了他的儿子,也不知道能不能杀得到月亮。他以此种愚痴的行为追求的时候,月亮却越来越远了,也许他到这个山边的时候,月亮又跑到另一个山边耻笑他。
同样的道理,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抓住重点,不然怎么样修实际上离正法日趋遥远。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不能看破今世所致。因此首先是将所有的事情放下来,在加行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以后自己的修行会成功的,如果修行不成功也不会再怪什么。
现在的有些人没有修看破今世的法,修法没有觉受就怪上师、怪法本,甚至把法本扔在火里,说上师是骗子,说上师的法一点加持和功德都没有,就像那愚人怪罪山墙一样,这种行为在现在的世间当中很可能出现。我们在座的人可以说受了佛教系统的教育,如果自己修行进步不快,也应该想像我这样不能看破今世的人怎么会修行成功?应该埋怨自己,不能怨恨他人,这还是很重要的。
因此,若将今生执为常有,哪怕具有百般功德,也会被这一过失全盘遮盖,对来世也无有毫许意义。
若一味沉湎于今世,而不为来世着想,即使抉择包括佛地在内的见解功德,也无有任何裨益。如果我们一直耽执今世,根本不去想来世,为了今世的一切,学习教证、理证,抉择佛地之前的所有功德,譬如在如来地的时候有无如来,如来的功德是如何,每天辩论、讲经、思维等等,但你如果没有打好看破今世的基础,一点利益也没有。
这里讲包括佛地在内的一些见解和功德,有些人天天都在口口声声地抉择、言说,喊“佛教繁荣昌盛”的口号,但实际上在内心当中有没有?没有的话,抉择包括佛地在内的一些境界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夏热瓦尊者也是这样讲:这样的人与旁生没有多大的差别。对来世一点也不考虑,天天都为今世而奔波的这些人跟牦牛没有什么差别,没有什么不敢说的。
博朵瓦也痛心地哀叹:“人们只关心自己的肚皮,而根本不担忧自己的死亡。”
博朵瓦尊者也哀叹地说:很多人特别担心自己现在生活怎么样?钱是不是用完了?会不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他根本不会考虑自己会不会死?寿命都是无常的,我们在座的很多人也是虽然每天能看得见尸体,听得到很多死亡的消息,但是根本听不到自己即将死亡的声音。
对佛教的理论闻思的过程当中,自己应该好好地修。所谓修行,像以前的米拉日巴那样苦行很难做到,但是现在这样的气候下坚持学法,我们每天的生活对现代社会的人来讲算是比较苦的,在一生当中应该算作是较大的苦行吧,我看很多金刚道友的手也裂了,这样的苦行求来世,应该好好地发愿,好好地回向功德。
人生无常,何时离开人间都不知道,因此,如果不管来世,仅仅是即生中的寺院开光,要请很多的高僧大德,热闹非凡,对有些慕名而去的众生来讲也许得到一点利益,但是对自己来讲,希望大家还是以后少搞世间八法,对自己的介绍和宣传,我觉得没有很大的利益,最终回忆起来自己都感到后悔。如果你根本不想关心死亡,这就是非常愚痴的行为。
“畜胜”是指如果善于操持今生即为“聪颖大丈夫”的话,那么畜禽们比我们人类则更胜一筹。对今生中的所作所为非常精通就算作大丈夫的话,那么畜禽比我们人类还更超越,因为它们的有些聪明智慧还是令人啼笑皆非的。
比如,沙蜥蜴在居住的窝洞上方开了一个天窗。当遇到蛇的追赶时,它立即从天窗逃脱,并反身将紧追不舍而钻入窝洞的蛇用坚韧的利牙撕咬致死。此处说的沙蜥蜴是一种具有四只脚的旁生,经常在海边沙漠地方出入,因为经常有毒蛇来侵扰它,所以,它就想了一个办法,在窝的上方开了一个天窗,毒蛇追赶它的时候,它就跑到天窗那里去观望,等待毒蛇的到来,毒蛇从洞口穿进去的时候,沙蜥蜴从天窗上面紧咬住蛇的中间,因为此时蛇的身体一半在里面,一半在外面,所以它就无计可施了。沙蜥蜴用这种方法来杀害蛇。
另外,在哲地的山岩背后,乌鸦向猫头鹰追讨命债的伎俩;嘉地无角牦牛对付有角牦牛的套路;喜鹊对乌鸦的进攻等等故事也充分证明,在护持亲友与子女等方面,旁生比人类有过之而无不及。仅仅一个月,它们就能让刚出生的雏仔长得与父母的身量一般大小。另外,在储聚、制作方面的本事,只需观察老鼠、燕子与蜜蜂的巢穴就可以一见分晓。
伎俩和套路都是手段的意思。旁生报仇的方式是别具手眼的,以前上师如意宝在阿拉神山传讲佛法的时候,有一个燕子的窝经常都被黄鼠狼吃掉,后来燕子将一些干涸的小虫拴在一根线上面,吊在原地,黄鼠狼吃了以后因线卡住喉咙而死。上师如意宝也说旁生报仇的技巧和手段是非常厉害的。
我们一般不能去直捣狼窝,否则狼第二天就到害它的人那里去吃羊和牦牛,所以一般猎人根本不敢打豹子和狼。我们那边有一个猎人,有一次专门到狼窝里面杀了小狼,第二天那只狼在所有人家的牦牛中专把他家的牦牛吃掉,以此来报仇。旁生在报仇或者抚养自己的孩子方面都有一定的手段。有些旁生通过各种方法帮助自己刚生下的雏子成长,令它们在很快的时间当中长大,有这种办法。但是它们就是不懂来世,也不懂解脱的修法。
我们若只耽执即生中的建筑、房子的装修、裁剪衣服、烹调食品,这些不是什么技巧,应该多念咒语,对来世做准备才好。因此,如果只知经营此生,而不知修法,尚被人们称为“士夫”或“人”,则真是值得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