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盘经40卷连载 第三十八卷
发布时间:2024-08-25 04:01:15作者:佛心网
《大般涅盘经第三十八卷》(第十二品 迦叶菩萨 第六节 大涅盘经意义)
―― ―
大般涅盘经
第十二品 迦叶菩萨
第六节 大涅盘经意义
本节主题:
1 虚空是一切物之所住处,大涅盘经是一切善法住处。
―― ―
大般涅盘经卷第三十八
第十二品 迦叶菩萨 第六节 大涅盘经意义
〈一〉大涅盘经是一切善法根本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清净梵行?”
佛言:“善男子,一切法是。”
迦叶菩萨言:“世尊,一切法者,义不决定,何以故?如来或说是善不善、或时说为四念处观、或说是十二入、或说是善知识、或说是十二因缘、或说是众生、或说是正见邪见、或说十二部经、或说即是二谛,如来今乃说,一切法为净梵行,悉是何等一切法耶?”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微妙大涅盘经,乃是一切善法宝藏。譬如大海是众宝藏,是涅盘经亦复如是,即是一切字义秘藏。
善男子,如须弥山众药根本,是经亦尔,即是菩萨戒之根本。
善男子,譬如虚空是一切物之所住处,是经亦尔,即是一切善法住处。
善男子,譬如猛风无能系缚,一切菩萨行是经者,亦复如是,不为一切烦恼恶法之所系缚。
善男子,譬如金刚无能坏者,是经亦尔,虽有外道恶邪之人,不能破坏。
善男子,如恒河沙无能数者,如是经义亦复如是,无能数者。
善男子,是经典者为诸菩萨而作法幢,如帝释幢。
善男子,是经即是趣涅盘城之商主也,如大导师引诸商人趣向大海。
善男子,是经能为诸菩萨等作法光明,如世日月能破诸闇。
善男子,是经能为病苦众生作大良药,如香山中微妙药王能治众病。
善男子,是经能为一阐提杖,犹如羸人因之得起。
善男子,是经能为一切恶人而作桥梁,犹如世桥能渡一切。
善男子,是经能为行二十五有者,遇烦恼热,而作阴凉,如世间盖,遮覆暑热。
善男子,是经即是大无畏王,能坏一切烦恼恶魔,如师子王降伏众兽。
善男子,是经即是大神咒师,能坏一切烦恼恶鬼,如世咒师能去魍魉。
善男子,是经即是无上霜雹,能坏一切生死果报,如世雹雨坏诸果实。
善男子,是经能为坏戒目者,作大良药,犹如世间安阇那【眼药】药,善疗眼痛。
善男子,是经能住一切善法,如世间地能住众物。
善男子,是经即是毁戒众生之明镜也,如世明镜,见诸色像。
善男子,是经能为无惭愧者而作衣服,如世衣裳,障蔽形体。
善男子,是经能为贫善法者,作大财宝,如功德天,利益贫者。
善男子,是经能为渴法众生,作甘露浆,如八味水,充足渴者。
善男子,是经能为烦恼之人,而作法床,如世之人遇安隐床。
善男子,是经能为初地菩萨至十住菩萨,而作璎珞、香花、涂香、末香、烧香,清净种性具足之乘,过于一切六波罗蜜,受妙乐处,如忉利天波利质多罗树。
善男子,是经即是刚利智斧,能伐一切烦恼大树。即是利刀能割习气,即是勇健能摧魔怨,即是智火焚烦恼薪,即因缘藏出辟支佛,即是闻藏生声闻人,即是一切诸天之眼,即是一切人之正道,即是一切畜生依处,即是饿鬼解脱之处,即是地狱无上之尊,即是一切十方众生无上之器,即是十方、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之父母也。
善男子,是故此经摄一切法,如我先说。此经虽摄一切诸法,我说梵行即是三十七助道法。善男子,若离如是三十七品,终不能得声闻正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不见佛性及佛性果。以是因缘,梵行即是三十七品。何以故?三十七品性非颠倒,能坏颠倒。性非恶见,能坏恶见。性非怖畏,能坏怖畏。性是净行,能令众生毕竟造作清净梵行。”
〈二〉有漏和净梵行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有漏之法,亦复能作无漏法因,如来何故不说有漏为净梵行?”
“善男子,一切有漏即是颠倒,是故有漏不得名为清净梵行。”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世第一法,为是有漏,是无漏耶?”
佛言:“善男子,是有漏也。”
“世尊,虽是有漏,性非颠倒,何故不名清净梵行?”
“善男子,世第一法,无漏因故,似于无漏。向无漏故,不名颠倒。善男子,清净梵行发心相续乃至毕竟,世第一法唯是一念,是故不得名净梵行。”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众生五识亦是有漏,非是颠倒,复非一念,何故不名清净梵行?”
“善男子,众生五识,虽非一念,然是有漏,复是颠倒。增诸漏故,名为有漏。体非真实,着想故倒。云何名为体非真实,着想故倒?非男女中,生男女想,乃至舍宅、车乘、瓶衣亦复如是,是名颠倒。
善男子,三十七品性无颠倒,是故得名清净梵行。
善男子,若有菩萨于三十七品,知根、知因、知摄、知增、知主、知导、知胜、知实、知毕竟者,如是菩萨则得名为清净梵行。”
〈三〉知根乃至知毕竟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知根,乃至知毕竟耶?”
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菩萨发问为于二事,一者为自知故、二者为他知故。汝今已知,但为无量众生未解,启请是事,是故我今重赞叹汝。善哉,善哉。
善男子,三十七品,根本是欲,因名明触,摄取名受,增名善思,主名为念,导名为定,胜名智慧,实名解脱,毕竟名为大般涅盘。
善男子,善欲即是初发道心,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根本也,是故我说欲为根本。
善男子,如世间说。一切苦恼,爱为根本。一切疹病,宿食为本。一切断事,斗诤为本。一切恶事,虚妄为本。”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先于此经中说,一切善法不放逸为本,今乃说欲,是义云何?”
佛言:“善男子,若言生因,善欲是也,若言了因,不放逸是。如世间说,一切果者,子为其因。或复有说,子为生因,地为了因,是义亦尔。”
迦叶菩萨言:“世尊,如来先于余经中说,三十七品,佛是根本,是义云何?”
“善男子,如来先说,众生初知三十七品,佛是根本。若自证得,欲为根本。”
“世尊,云何明触,名之为因?”
“善男子,如来或时说明为慧、或说为信。善男子,信因缘故,亲近善友,是名为触。亲近因缘,得闻正法,是名为触。因闻正法,身口意净,是名为触。因三业净,获得正命,是名为触。因正命故,得净根戒,因净根戒,乐寂静处。因乐寂静,能善思惟,因善思惟,得如法住。因如法住,得三十七品,能坏无量诸恶烦恼,是名为触。
善男子,受名摄取,众生受时,能作善恶,是故名受为摄取也。
善男子,受因缘故生诸烦恼,三十七品能破坏之,是故以受为摄取也。因善思惟能破烦恼,是故名增,何以故?勤修习故。得如是等三十七品,若观能破诸恶烦恼,要赖专念,是故以念为主。如世间中,一切四兵,随主将意,三十七品亦复如是,皆随念主。善男子,既入定已,三十七品能善分别一切法相,是故以定为导。是三十七品分别法相,智为最胜,是故以慧为胜。如是智慧知烦恼已,智慧力故,烦恼消灭。如世间中,四兵坏怨,或一、或二,勇健者能。三十七品亦复如是,智慧力故能坏烦恼,是故以慧为胜。善男子,虽因修习三十七品,获得四禅神通安乐,亦不名实。若坏烦恼证解脱时,乃名为实。是三十七品发心修道,虽得世乐及出世乐、四沙门果及以解脱,亦不得名为毕竟也。若能断除三十七品所行之事,是名涅盘。是故我说毕竟者即大涅盘。
复次善男子,善爱念心,即是欲也。因善爱念,亲近善友,故名为触,是名为因。因近善友,故名为受,是名摄取。因近善友,能善思惟,故名为增。因是四法能生长道,所谓欲、念、定、智,是即名为主、导、胜也。因是三法,得二解脱,除断爱故,心得解脱,断无明故,慧得解脱,是名为实。如是八法,毕竟得果,名为涅盘,故名毕竟。
复次善男子,欲者即是发心出家,触者即是白四羯磨,是名为因。摄者即是受二种戒,一者波罗提木叉戒【解脱戒】、二者净根戒,是名为受,是名摄取。增者即是修习四禅。主者即是须陀洹果、斯陀含果。导者即是阿那含果。胜者即是阿罗汉果。实者即是辟支佛果。毕竟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复次善男子,欲名为识,触名六入,摄名为受,增名无明,主名名色,导名为爱,胜名为取,实名为有,毕竟者名生老病死。”
迦叶菩萨言:“世尊,根本、因、增,如是三法云何有异?”
“善男子,所言根者即是初发,因者即是相似不断,增者即是灭相似已能生相似。
复次善男子,根即是作、因即是果、增即可用。
善男子,未来之世虽有果报,以未受故,名之为因。及其受时,是名为增。
复次善男子,根即是求、得即是因、用即是增。
善男子,是经中根即是见道、因即修道、增者即是无学道也。
复次善男子,根即正因,因即方便因,从是二因,获得果报,名为增长。”
〈四〉毕竟者即是涅盘
迦叶菩萨言:“世尊,如佛所说,毕竟者即是涅盘,如是涅盘云何可得?”
“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修十想,当知是人能得涅盘。云何为十?一者无常想、二者苦想、三者无我想、四者厌离食想、五者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六者死想、七者多过罪想、八者离想、九者灭想、十者无爱想。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修习如是十种想者,是人毕竟定得涅盘。不随他心,自能分别善、不善等,是名真实,称比丘义,乃至得称优婆夷义。”
迦叶菩萨言:“世尊,云何名为菩萨乃至优婆夷等修无常想?”
“善男子,菩萨二种,一初发心、二已行道。无常想者,亦复二种,一粗、二细。初心菩萨观无常想时,作是思惟,世间之物凡有二种,一内、二外。如是内物,无常变异,我见生时、小时、大时、壮时、老时、死时,是诸时节各各不同,是故当知内物无常。复作是念,我见众生,或有肥鲜,具足色力,去来进止自在无碍;或见病苦,色力毁悴,颜貌羸损,不得自在;或见财富,库藏盈溢;或见贫穷,触事尠乏;或见成就无量功德;或见具足无量恶法;是故定知内法无常。复观外法,子时、芽时、茎时、叶时、花时、果时,如是诸时各各不同,如是外法,或有具足,或不具足,是故当知,一切外物定是无常。既观见法是无常已,复观闻法,我闻诸天具足成就极妙快乐、神通自在,亦有五相,是故当知即是无常。复闻劫初有诸众生,各各具足上妙功德,身光自照,不假日月,无常力故,光灭德损。复闻昔有转轮圣王,统四天下,成就七宝,得大自在,而不能坏无常之相。复观大地,往昔之时,安处布置无量众生,间无空处,如车轮许,具足生长一切妙药,藂林、树木,果实滋茂,众生薄福,令此大地无复势力,所生之物遂成虚耗。是故当知,内外之法一切无常,是则名为粗无常也。
既观粗已,次观细者。云何名细?菩萨摩诃萨观于一切内外之物乃至微尘,在未来时已是无常,何以故?具足成就破坏相故。若未来色非无常者,不得言色有十时差别。云何十时?一者膜时、二者泡时、三者疱时、四者肉团时、五者肢时、六者婴孩时、七者童子时、八者少年时、九者盛壮时、十者衰老时。菩萨观膜若非无常,不应至泡乃至盛壮,非无常者终不至老。若是诸时,非念念灭,终不渐长,应当一时成长具足。无是事故,是故当知,定有念念微细无常。复见有人,诸根具足,颜色暐晔,后见枯悴。复作是念,是人定有念念无常。复观四大及四威仪,复观内外,各二苦因,饥渴寒热。复观是四,若无念念微细无常,亦不得说如是四苦。若有菩萨能作是念,是名菩萨观细无常。如内外色,心法亦尔,何以故?行六处故。行六处时,或生喜心、或生瞋心、或生爱心、或生念心,展转异生不得一种,是故当知,一切色法及非色法悉是无常。善男子,菩萨若能于一念中,见一切法生灭无常,是名菩萨具无常想。善男子,智者修习无常想已、远离常慢、常倒、想倒。
次修苦想,何因缘故有如是苦?深知是苦因于无常,因无常故,受生老病死,生老病死因缘故,名为无常,无常因缘故,受内外苦,饥渴、寒热、鞭打、骂辱,如是等苦,皆因无常。
复次智者深观此身,即无常器,是器即苦,以器苦故,所受盛法,亦复是苦。
善男子,智者复观,生即是苦,灭即是苦,苦生灭故,即是无常,非我、我所。
修无我想,智者复观,苦即无常,无常即苦,若苦无常,智者云何说言有我?苦非是我,无常亦尔。如是五阴亦苦、无常,众生云何说言有我?复次观一切法,有异和合,不从一和合,生一切法;亦非一法,是一切和合果;一切和合皆无自性,亦无一性,亦无异性,亦无物性,亦无自在。诸法若有如是等相,智者云何说言有我?复作是念,一切法中,无有一法能为作者,若使一法不能作者,众法和合亦不能作;一切诸法,性终不能独生独灭,和合故灭,和合故生。是法生已,众生倒想,言是和合,从和合生。众生想倒,无有真实,云何而有真实我耶?是故智者观于无我。
又复谛观何因缘故众生说我?是我若有,应一应多?我若一者,云何而有剎利、婆罗门、毘舍、首陀、人、天、地狱、饿鬼、畜生、大小、老壮?是故知我,非是一也。我若多者,云何说言,众生我者是一、是遍、无有边际?若一、若多,二俱无我。
智者如是观无我已,次复观于厌离食想,作是念言,若一切法无常、苦、空、无我,云何为食,起身、口、意三种恶业?若有众生为贪食故,起身、口、意三种恶业,所得财物众皆共之,后受苦果无共分者。
善男子,智者复观,一切众生为饮食故,身心受苦,若从众苦而得食者,我当云何于是食中而生贪着?是故于食不生贪心。复次智者当观,因于饮食,身得增长,我今出家,受戒修道,为欲舍身,今贪此食,云何当得舍此身耶?如是观已,虽复受食,犹如旷野食其子肉,其心厌恶,都不甘乐。深观揣食有如是过,次观触食,如被剥牛,为无量虫之所唼食。次观思食,如大火聚。识食犹如三百钻矛。
善男子,智者如是观四食已,于食终不生贪乐想。若犹生贪,当观不净,何以故,为离食爱故。于一切食,善能分别不净之想,随诸不净令与相似。如是观已,若得好食及以恶食,受时犹如涂痈疮药,终不生于贪爱之心。善男子,智者若能如是观者,是名成就厌离食想。”
迦叶菩萨言:“世尊,智者观食作不净想,为是实观?虚解观耶?若是实观,所观之食实非不净。若是虚解,是法云何名为善想?”
佛言:“善男子,如是想者,亦是实观,亦是虚解。能坏贪食,故名为实。非虫见虫,故名虚解。
善男子,一切有漏皆名为虚,亦能得实。
善男子,若有比丘,发心乞食,预作是念,我当乞食,愿得好者,莫得粗恶,愿必多得,莫令尠少,亦愿速得,莫令迟晚。如是比丘不名于食得厌离想,所修善法,日夜衰耗,不善之法渐当增长。
善男子,若有比丘欲乞食时,先当愿言,令诸乞者悉得饱满,其施食者得无量福。我若得食,为疗毒身,修习善法,利益施主。作是愿时,所修善法日夜增长,不善之法渐当消灭。善男子,若有比丘能如是修,当知是人,不空食于国中信施。
善男子,智者具足如是四想,能修世间不可乐想,作是念言,一切世间无处不有生老病死,而我此身无处不生。若世间中无有一处,当得离于生老病死,我当云何乐于世间?一切世间无有进得而不退失,是故世间定是无常,若是无常,云何智人而乐于世?一一众生,周遍经历一切世间,具受苦乐。虽复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终还堕三恶道中。虽为四王,乃至他化自在天身,命终生于畜生道中、或为师子、虎豹豺狼、象马牛驴。次观转轮圣王之身,统四天下,豪贵自在,福尽贫困,衣食不供。智者深观如是事已,生于世间不可乐想。智者复观世间有法,所谓舍宅、衣服饮食、卧具医药、香花璎珞,种种伎乐、财物宝货,如是等事皆为离苦,而是等物体即是苦,云何以苦,欲离于苦?善男子,智者如是观已,于世间物,不生爱乐而作乐想。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婴重病,虽有种种音乐倡伎、香花璎珞,终不于中生贪爱乐,智者观已,亦复如是。
善男子,智者深观一切世间非归依处、非解脱处、非寂静处、非可爱处、非彼岸处、非是常乐我净之法。若我贪乐如是世间,我当云何得离是法?如人不乐处闇,而求光明,还复归闇,闇即世间,明即出世。若我乐世,增长黑闇,远离光明,闇即无明,光即智明,是智明因,即是世间不可乐想。一切贪结,虽是系缚,然我今者,贪于智明,不贪世间。智者深观如是法已,具足世间不可乐想。
善男子,有智之人已修世间不可乐想,次修死想观,是寿命常为无量怨储所绕,念念损减,无有增长。犹山瀑水不得停住、亦如朝露势不久停、如囚趣市步步近死、如牵牛羊诣于屠所。”
迦叶菩萨言:“世尊,云何智者观念念灭?”
“善男子,譬如四人,皆善射术,聚在一处,各射一方,俱作是念,我等四箭,俱发俱堕。复有一人作是念言,如是四箭及其未堕,我能一时以手接取。善男子,如是之人可说疾不?”
迦叶菩萨言:“如是,世尊。
”佛言:“善男子,地行鬼疾,复速是人,有飞行鬼,复速地行。四天王疾,复速飞行,日月神天,复速四王,行坚疾天,复速日月,众生寿命复速坚疾。
善男子,一息一眴,众生寿命四百生灭。智者若能观命如是,是名能观念念灭也。
善男子,智者观命,系属死王,我若能离如是死王,则得永断无常寿命。复次智者观是寿命,犹如河岸临峻大树、亦如有人作大逆罪及其受戮无怜惜者、如师子王大饥困时、亦如毒蛇吸大风时、犹如渴马护惜水时、如大恶鬼瞋恚发时,众生死王亦复如是。善男子,智者若能作如是观,是则名为修习死想。
善男子,智者复观,我今出家,设得寿命七日七夜,我当于中精勤修道,护持禁戒,说法教化利益众生,是名智者修于死想。
复以七日七夜为多,若得六日、五日、四日、三日、二日、一日、一时、乃至出息、入息之顷,我当于中精勤修道,护持禁戒,说法教化利益众生,是名智者善修死想。
智者具足如上六想,即七想因。何等名七?一者常修想、二者乐修想、三者无瞋想、四者无妬想、五者善愿想、六者无慢想、七者三昧自在想。善男子,若有比丘具足七想,是名沙门、名婆罗门、是名寂静、是名净洁、是名解脱、是名智者、是名正见、名到彼岸、名大医王、是大商主、是名善解如来秘密,亦知诸佛七种之语,名正见知,断七种语中所生疑网。
善男子,若人具足如上六想,当知是人能呵三界、远离三界、灭除三界,于三界中不生爱着,是名智者具足十想。若有比丘具是十想,即得称可沙门之相。”
尔时迦叶菩萨,即于佛前以偈赞佛:
“怜愍世间大医王,身及智慧俱寂静。
无我法中有真我,是故敬礼无上尊。
发心毕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先心难。
自未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礼初发心。
初发已为人天师,胜出声闻及缘觉。
如是发心过三界,是故得名最无上。
世救要求然后得,如来无请而为师。
佛随世间如犊子,是故得名大悲牛。
如来功德满十方,凡下无智不能赞。
我今赞叹慈悲心,为报身口二种业。
世间常乐自利益,如来终不为是事。
能断众生世果报,是故我礼自他利。
世间逐亲作益厚,如来利益无怨亲。
佛无是相如世人,是故其心等无二。
世间说异作业异,如来如说业无差。
凡所修行断诸行,是故得名为如来。
先已了知烦恼过,示现处之为众生。
久于世间得解脱,乐处生死慈悲故。
虽现天身及人身,慈悲随逐如犊子。
如来即是众生母,慈心即是小犊子。
自受众苦念众生,悲念时心不悔没。
怜愍心盛不觉苦,故我稽首拔苦者。
如来虽作无量福,身口意业恒清净。
常为众生不为己,是故我礼清净业。
如来受苦不觉苦,见众受苦如己苦。
虽为众生处地狱,不生苦想及悔心。
一切众生受异苦,悉是如来一人苦。
觉已其心转坚固,故能勤修无上道。
佛具一味大慈心,悲念众生如子想。
众生不知佛能救,故谤如来及法僧。
世间虽具众烦恼,亦有无量诸过恶。
如是众结及罪过,佛初发心已能坏。
唯有诸佛能赞佛,除佛无能赞叹者。
我今唯以一法赞,所谓慈心游世间。
如来慈是大法聚,是慈亦能度众生。
即是无上真解脱,解脱即是大涅盘。”
中华佛典宝库 大正藏
第 12 册 No. 0374 大般涅槃经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李鑫森注释
欢迎传播 欢迎指正
2017-03-15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