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六 上)

发布时间:2024-08-26 04:04:23作者:佛心网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六 上)

(2)行愿功德殊胜

1、校量闻经功德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剎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初句是出能校量的人,包括比丘、比丘尼、式又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七众佛弟子。次两句是显所校量物品之多而且胜。「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是明受施者之多,「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是供养福田胜,「经尔所佛剎极微鹿数劫,相续不断」,是显布施时间之长。

普贤菩萨说:七众佛弟子中,假如有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如是众多美妙而且殊胜的供养具,于如是长时间布施供养殊胜的福田,所得功德,当然广大难思。但若复另外有人,仅于短暂的时间,听闻此愿王,一经历其耳根,所得功德,比前以众多上妙七宝及人天安乐,经无量劫布施无量众生,供养无量诸佛的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此正显闻法功德的殊胜。因为七宝布施,是有漏法,功德虽多仍然有尽;闻经功德,是无为法,能出生佛果菩提,故虽少而利益无穷无尽,其胜劣之分,不言可知。

2、总明诸行胜用

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

前文已经简单说明:得闻十大愿王的功德难思,今再详细说明受持,读诵,书写此十大愿王的功德更胜。「或复有人」,是明受持之人,「以深信心」,明能受持之心胜,「于此大愿」是明所受持之法胜。受持有十种:

一书写:即是亲手抄写经典,或出资印经,流通正法。

二供养:以香花等物供养经典。

三转施:自己所写所印的经典,转赠他人阅读,或以自己读诵经典功德,回向施与法界众生。

四听闻:常往讲经法会,多闻佛法。

五披读:披览阅读,大乘经典。

六受持:信解受持经中所诠的义理,恒不忘失。

七开示:将自已所理解经中的义理,开示教导,其它众生。

八讽诵:记忆经文,常自背诵。

九思惟:闻教或读诵经典,常自思惟,经中要义,求生慧解。

十修习:依所了解的义理,如法修行。

今经文中但举受持,读诵,书写,兼前听闻共五种,「乃至」二字,是该摄其余五行。「以深信心」,是以深刻而坚固的清净信心,「受」是领受,「持」是忆持,对经本曰读,离经本背念名诵。书写,是抄写。古人欲想辗转流布佛经,唯有抄写,现代科技发达,由石刻木雕,铅版印刷,演进为计算机打字,甚至影印;只要发心出资,便可以大量出版佛经,无需要自己抄写了。

「四句偈」,明受持法之少,「速能除灭」以下,显得益之多。「五无间业」,指弒父,弒母,出佛身血,杀阿罗汉,破和合僧等五种恶行,是最重的罪业,能招致五无间地狱的果报。五无间狱是:

一趣果无间:犯五逆罪的人,死即直趣地狱,无中阴身,亦无间隔他生的时间。

二寿命无间:从初堕入地狱起,至百千劫,日夜受罪,无有间断。

三身形无间:罪人看见自已的身形,遍满整个地狱。

四受苦无间:地狱中种种刑具叉棒,日夜相加,苦楚相连,从年竟劫,无有间断。

五受报无间:日夜受罪,死已复生,生又复死,经无数劫,如是无时间断。

地藏经观众生业缘品中,地藏菩萨告摩耶夫人言:「又五事所感,故称无间。何等为五: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数,无时间绝,故称无间。二者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故称无间。三者罪器叉棒,鹰蛇狼犬,碓磨锯凿,剉斫镬汤,铁网铁绳,铁驴铁马,生革络首,熟铁浇身,饥吞铁丸,渴饮铁汁,从年竟劫,数那由他,苦楚相连,更无间断,故称无间。四者不问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贵贱,或龙或神,或天或鬼,罪行业感,悉同受之,故称无间。五者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以此连绵,故称无间。」

现在,普贤菩萨说:得闻十大愿王的人,若能受持,读诵,书写,甚或少至一四句偈,所得的功德,便能迅速除灭五无间的罪业,即得免堕五无间地狱受苦。

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剎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

世间众生,身有老、病、死,心有贪、瞋、痴,故说:「身心等病」。依涅盘经说:人身致病的原因有五:谓因水,因风,因热,四者杂病,五者客病。客病可分四类,一非分强作致病,二忘误堕落致病,三刀杖瓦石所击致病,四鬼魅所着致病。至于心病发生,亦有四缘,一踊跃,二恐怖,三忧愁,四愚痴。无论任何因缘致病,无论患上任何病,皆由宿世恶业所感。

众生由无始时来,所作恶业,多如佛剎极微尘数,是以招致身心重病,导致种种苦恼。今因听闻,以及生深信心,受持、读诵、书写十大愿王的功德,即能迅速消除五无间业,与往昔所作多如佛剎极微尘数的一切恶业。可知离恶业的功德,是可等的殊胜。

一切魔军,夜叉,罗剎,若鸠盘荼,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啖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

此说离魔障的功德胜用。焚语魔罗,译名杀者,因为魔能杀害修行人的慧命,是生死的根本。「一切魔军」,是显魔众多,今略言有四:一烦恼魔,是生死因。二天魔,是生死缘。三五阴魔,四死魔,是生死果。又魔军,指以下所说鬼神,皆属天魔之军众。

「夜叉」,译名捷疾鬼,手执兵器,飞行于天空,到处扰乱修行人。「罗剎」,译名食人鬼,心地凶恶,专食众生血肉,以养己性命。「鸠盘荼」,译名守宫神,亦名瓮形鬼,以其丑陋难看故名。「毘舍阇」,译名啖精气鬼,专吸啖人身精气,属于饿鬼中稍胜的鬼类。「部多」,译为大身,亦名自生,此类若从父母生者名夜叉,自己化身名部多,此等鬼神,饮人血,食人肉,能祸害于人,属于恶鬼之类。但对于听闻十大愿王,并能深心信受,受持读诵书写的人,此等诸恶鬼神,悉皆远离,「或时」受愿王威力感化,还会「发心亲近守护」受持读诵书写十大愿王的人。

3、通明五果利益

是故若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

由于受持读诵书写十大愿王的功德,能灭五无间罪,能除身心等病,能使魔军远离,甚至有时或发心守护。以是之故,若果有人读诵此普贤行愿者,将获得增上、等流、异熟,士用,以及离系等五果的利益。

「行于世间」以下,是明增上果胜。无所障碍,诸佛所赞,人天礼敬,众生供养,对于修行人是一种增上的助绿,故名增上果。

「如空中月,出于云翳」,是引用譬喻,以显示功德的殊胜。意思是说:若果有人读诵此十大愿王,则无论行于任何世间,皆可以通行无阻,将不会发生任何人事上的留难与纠纷,或发生其它意外的障碍与阻隔,犹如天空中的明月,透出于云翳之外,无所遮障,其光皎洁明净,无所不照,同时为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为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为一切众生悉应供养。

因为受持十大愿王的人,能摆脱一切烦恼,病苦,魔障,行愿转深,德业日隆,如丽日中天,如明月出翳,能成熟众生,能趣向菩提,能成满普贤菩萨行愿海,不久当成佛道,是以诸佛欢喜称赞,堪受人天礼敬,及一切众生的供养。

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此明得等流果胜。等是平等,流是流类。是指其所得的结果,当与其修因平等流类。换言之:作如是因,必感如是果,因果同等流类,因之与果,其性质绝对相同。

一般众生心中充满贪瞋痴等烦恼,所作业因,染净不等,故其感果,亦苦乐悬殊。今受持十大愿王的人,以三业清净之因,当得清净之果,故言:「此善男子,善得人身」,而且是三业清净的人身。因为是人能以清净的身语意三业,进修普贤行愿,结果,能够圆满普贤菩萨,所有功德,而且在不久的将来,必获得如普贤菩萨一样,速得成就微妙色身。

「微妙色身」,拣非凡夫粗俗污秽的四大色身,非二乘圣人的无漏色身,非地上菩萨所感的实报色身,而是如普贤菩萨一样于十地后心,惑尽智图,圆满具足所有功德而成就相好庄严,具足三十二大丈夫相的微妙色身。三十二相,是大人之相,因言大丈夫相。具此相者,非限于佛,凡能一一各别修因,内德圆满,外彰于身,便能具足此三十二种相好庄严。

涅盘经师子吼品言:「如是三十二相,一一皆有别因」,今仅以读诵受持普贤菩萨十大行愿的一因,便能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一样,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足三十二大丈夫相。可见诵持愿王功德的殊胜。

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

是说所得异熟果胜。异熟,是说:果报将于异时成熟;一切众生所作善恶业因,含藏于八识田中,异时成熟,当自受其果。今受持读诵愿王的人,乘其胜因当感胜果。将来或生人道,或生天上,所在之处,无论是人间天上,皆居胜类种族,绝不堕于贱种,或居卑下之处。

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

是明士用果胜。即是依自己修行功力胜用所得的结果;犹如修行人,由于努力修持的力用,而得证道果一样。今受持读诵十大愿王的善男子,既善得人身,常居胜族,又能圆满普贤菩萨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自然会发生殊胜的力用,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以后永不再堕落三恶趣,永不再为恶友所诱惑,永不再为邪魔外道所蛊惑,常生善处,常亲近善知识,常受持佛的正法,胜解现前,不为邪说所动。

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此明所得离系果胜。即是由智能力,远离烦恼系缚所得的结果。一切众生为烦恼系缚,困居三界,流转生死,不得自在。今读诵受持愿王之人,能断除烦恼,了脱生死,不再为烦恼所缚,不再为生死所缠,而得证涅盘圣果,是名离系果。

「一切烦恼」,指根本烦恼及随烦恼。根本烦恼有六,谓贪瞋痴慢邪见等六种,若开邪见为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及戒禁取见,则合名为十,是生死根本,又能生长其它枝末烦恼,故名根本烦恼。随烦恼是随从根本烦恼而生起,因名随。有大随、中随、小随之分。忿、恨、恼、覆、诳、谄、憍、害、嫉、悭等十种,名小随烦恼。无惭无愧两种,名中随烦恼。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等八种,名大随烦恼。皆通于分别及俱生我执。由分别我执所起的烦恼,行相粗显,见道位可断;俱生我执所起的烦恼,行相微细,证果方尽。

师子是百兽之王,狮子一吼,百兽潜伏,有摧伏群兽的威力。用以譬喻受持诵读愿王的人,既解脱一切烦恼的束缚,证得圣果,自然具足威德神力,降伏魔军,制诸外道,如狮子之能摧伏群兽;既证解脱道,当然是人天福田,堪受一切众生的供养。

4、愿王导归极乐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剎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前文曾详说受持读诵愿王的功德胜用,能灭恶生善,能断惑证真,能获五果利益,今复说明愿王相随,导归极乐的功德。此经属于华严境界,重重无尽,修学十大愿行,理应求生华藏世界,今言得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意义何在?

太虚大师提出两种意见,一是从各种经论得知极乐世界,是初地菩萨所见净土。因为凡登地菩萨,当有其往生的净土,如楞伽经言:龙树菩萨,初登欢喜地,即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极乐世界,是初地菩萨所见净土。梵网经所说,千佛台上所现净土,则是二地菩萨所见净土,至于普贤菩萨的净土,该是十地菩萨所现的净土。至于地前菩萨,及所有初发心菩萨,与初地菩萨位极邻近,故地前及初发心菩萨,受初地菩萨感染,而随之求生西方极乐净土。

其次是阿弥陀佛因中,发四十八愿,成就净土,摄受十方众生,无需靠自力修证至初地,但凭愿力,便可往生。今因愿王之力,成就往生净生之果,故言「愿王导生极乐」。笔者认为,极乐世界,非离华藏世界,实是华藏重重无尽世界中的一个世界,然则往生极乐,即等如往生华藏世界。

「又复是人……无复相随」,是明有漏果报,「唯此愿王」以下,是无漏因。「临命终时」人所难免,无论是寿终正寝,抑或是意外身亡,当人命终报尽,四大分散,六根停止活动时,有漏果报随即散失,不但眷属舍离,即是生前所拥有的名誉、地位、与财富等一切威势,悉皆退失。就算是贵为国王,平日追随的辅相大臣,及所享有的宫殿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亦因个人寿命终止而舍离,无复相随,所谓:「空手来时空手去」,人生至此,实在可悲!

更可悲的是:一生所作的善恶业缘,于临命终时的一剎那间,悉皆现前,若恶多善少,将为恶业所牵,下堕三涂,受苦无量,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今因见闻信解受持,读诵书写十大愿王,临命终时,虽然诸根散坏,眷属舍离,威势退失,一切财宝无复相随,但此十大愿王,却不舍离。

「于一切时」,是指人临命终舍本有时,死有现前时,及中有现前时。人临命终,必历三时,一是第一剎那间,舍本有之时;一是第二剎那,落于闷绝无心之位,即死有现前之时;三是第三剎那,依善恶业,得中阴身,即中有现前时。今言于一切时,引导其前,总指本有,死有及中有现前三时,别指第三剎那,中有现前时。

当人死后,中有现前,升沉未定之际,十大愿王即于其前,领导此人的中有身,往生极乐世界,不致堕落三涂,轮转六道。虽然,极乐离此娑婆世界,相去十万亿佛土,但由于愿王威力,于一剎那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5、极乐果报殊胜

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普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

此是说明修普贤行愿的人,往生极乐世界后,所见的境界,所得的果报,以及今后的行向。临命终人,随着愿王于一剎那间,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及诸菩萨,海会围绕。

「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教主,译名无量寿或无量光,由佛昔日愿力所成就,不但寿命无量,光明无量,而且相好庄严。文殊菩萨,实是古佛再来,久证极果,为诸佛师,今为助释尊教化,示生舍卫国多罗聚落,为梵德婆罗门子,以其德妙,故十方普现,以其道尊,能为诸佛师。普贤菩萨是十大愿王主,与文殊菩萨,同辅释尊,于娑婆世界,教化众生。

观自在菩萨,即是观世音菩萨,以其证得十种自在,因名观自在,亦是古佛再来,以大愿故,与大势至菩萨,同辅阿弥陀佛,教化众生;将继阿弥陀佛后,成等正觉,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

弥勒菩萨译名慈氏,又名阿逸多,译无能胜,以其大慈善根力无能胜故,过去曾与释尊,同在沙弗佛所共发菩提心,因常修慈定,自是以来,常称弥勒,为辅助释尊教化,示生婆罗奈国,为辅相子,身紫金色,有三十二相,补释尊处,当来成佛,于龙华三会说法,尽度释尊遗教弟子,凡于释尊法中,曾出家或皈依三宝的人,将于龙华三会得度。

别行疏钞问:「生极乐世界,得见阿弥陀佛,观自在菩萨,其事必尔,又普贤身即法界身,一切佛体,得见无妨,其文殊、弥勒在此娑婆,今言往彼,又云得见,为同异耶?答此有二义,一即体异名同,如佛说阿弥陀佛经时,西方亦有无量寿佛等同赞,故知但是名同体别异也,二云是同非异,何以?如文殊师利,佛道父母,大权示现,助佛扬化,遍周法界,现种种身,利乐有情群品。如弥勒为善财说:「文殊师利,最胜大愿,非余无量百千那由他等菩萨之所能有。」又言:「文殊师利,其行广大,无量无边,其愿无际,相续不断,常能出生一切菩萨,最胜功德,常为无量菩萨之师,令其勤修深证入故,普于十方常转法轮,教化成熟一切众生。常于十方一切世界为说法师,常为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大会众中之所赞叹也。」

弥勒菩萨,如大经云:「成就一切遍趣行,故于诸生处而得自在」,又言:「我身普生一切法界,一切众生,显示道相,殊异言音,种种名号,种种欲乐,种种威仪,随顺世间,教化调伏,显示众生,清净受生,随顺趣入,一切众生甚深胜解。一切菩萨大愿受化,如是等无量所显而现其身,种种相貌,种种威德,充满法界,为欲成熟,往昔同行退失菩提者,示现于此阎浮提中;又为成熟兜率天中,同行天故,令知诸天,成必衰故;为欲示现降生瑞相,教化成熟,释迦如来,所遗来者,令知莲华悉开悟故于此处,生兜率天等,故知是同非异也,或可名同体异亦无妨也。」既文殊,普贤,弥勒等法身大士,周遍法界,无所不在,则于极乐世升界得见,实不足为怪。「等」字,是等于极乐世界莲池海会中,其它一切菩萨,无论是文殊,普贤,观音,弥勒,以及莲池海会中诸大菩萨,无不色相端严,功德具足。

「所共围绕」是指海会菩萨,共同围绕阿弥陀佛。读诵受持,普贤愿王之人,临命终时,由于普贤愿王引导其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佛及菩萨,相好庄严,功德具足,同时自见生莲华中,即蒙阿弥陀佛授记;蒙佛授记,必定是上品上生。

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能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

此明士用果胜。「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是明利他时间之长,「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是明利生之处广,「以智能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正明利益众生之相,亦即是利生的大用。

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

此明增上缘胜。亦即是离系果胜。坐道场,降魔,成道,转法轮,即概括八相成道。华严经言:「菩萨摩诃萨,有种种座,所谓:转轮王座,十善道故;四天王座,于一切世间,自在安立佛法故;帝释座,与一切众生,为胜主故;梵天座,于自他心得自在故;师子座,能为说法故;正法座,以总持辩才力而开示故;坚固座,誓愿究竟故;大慈座,令恶众生,悉欢喜故;大悲座,忍一切苦,不疲厌故;金刚座,降伏众魔,及外道故;是为十座,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正觉坐。」

今诵持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人,由愿王引导往生极乐,见佛授记后,经无量劫,于十方界,以智能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该是以前九种坐,至于坐道场,降魔,成道,转法轮,该是金刚坐。以其具足十坐功德,故能八相成道,利益众生。

能令佛剎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是明成佛后利生妙用。众生根性,是诸佛成道的增上缘,若众生善根成熟,无论在此界他方,或现在未来,佛皆为之示现,八相成道,教示利喜,令众生得益。

「乃至尽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是说明成佛后的工作与任务,修学普贤行愿之人,虽然二利究竟,福慧圆满,示现八相成道,但利生任务,却永无终止,乃至尽未来际,一切劫海,随众生根机,坐道场,成正觉,转法轮,入涅盘,如是循环不已,辗转教化,永无休息。

准是可知,求生极乐世界,绝对不是逃避现实,更非消极厌世。只是为了求得一安静良好助缘殊胜的环境,使自己能够精勤修行佛道而已。所以普贤行者,往生极乐,到已,即见阿弥陀佛,得授记已,并非立即成佛,亦非自此万缘放下,不再教化众生。反而要更积极负起弘法利生的责任,经无量劫,于无量世界,广度无量众生,直至八相成道后,才正式开始纯为利益众生的工作,不但令一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同时令佛剎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不但于现在广为利益一切众生,而且尽未来劫海,永无休止的利乐有情。然则,往生极乐世界,该是更积极于佛道,该是永远教化成熟众生的开始;谁说求生西方是消极,厌世,逃避现实呢?(当代佛教网--净土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