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发布时间:2024-09-10 04:05:23作者:佛心网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尔时佛母摩耶夫人恭敬掌问地藏菩萨言:圣者阎浮从生造业差别,所受报应,其事云何?地藏答言:千万世界乃及国土,或有地狱,或无地狱,或有女人,或无女人,或有佛法,或无佛法,乃至声闻、辟支佛,亦复旭是,非但地狱罪报一等。摩耶夫人重白菩萨:且愿闻于阎浮罪报所感恶趣。

地藏答言:圣母,唯愿听受,我精说之。佛母白言:愿圣者说。尔时地藏菩萨白圣母言:面南阎浮提罪名号如是: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侵损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蓝内瓷行淫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无众生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破用常住,欺诳白衣,违背戒律,种种造恶,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若有众生作如是罪,当堕五无间地狱,求暂停苦一念不得。

摩耶夫人重白地藏菩萨言:云何名为无间地狱?地藏白言:圣母,诸有地狱在大铁围山之内,其大地狱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号各别;次有千百,名字变别。无间狱者,其狱城周匝八万余里,其城纯铁,高下万里,城上炎聚,少有空缺。其狱城中,诸狱相连,名号各别,独有一狱名曰无间。其狱周匝万八千里,铁墙高一千里,悉是铁为,上火彻下,下火彻上。铁蛇铁狗,吐火驰逐狱墙之上,东西而走。狱中有床,遍满万里。一个人爱罪,自见其身遍卧满床。千万人受罪,亦各自见身满床上,众业所感,获报哪是。又诸罪人,备受众苦,千百夜叉以及恶鬼,口牙如剑,眼泪如电光,手复铜爪,拖拽罪人;复有夜叉,执大铁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抛空翻接,或置床上;复有铁鹰,啖罪人目;复有铁蛇绞罪人颈;百支节内,悉下长钉,拔舌耕犁,抽肠剉斩,烊铜灌口,热铁缠身万死千生,业感如是。动经亿劫,求出无期,此界坏时,寄生他界。他界次坏,转寄他方。他方坏时,展转相寄。此界成后,还复而来,无间罪报,其事如是。

又五事业感,故称无间。何等为五?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数,无时间绝,故称无间。二者,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故称无间。三者,罪器叉棒,鹰蛇狼犬,碓磨锯凿,剉斫镬汤,铁网铁绳,铁驴铁马,生革络首,热铁浇身,饥吞铁丸,渴饮铁汁,从年竟劫,数那由他,苦楚相连,更无间断,故称无间。四者,不问男子女人,羌胡夷耿,老幼贵贱,或龙或神,或天或鬼,罪行业感,悉同受之,故称无间。五者,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爱预处理,以此连绵,故称无间。地藏菩萨白色圣母言:地间地狱,粗说如是,若广说地狱罪器等名,及诸苦事,一劫之中,求说不尽。摩耶夫人闻已,愁忧合掌,顶礼而退。

我们净第三品念了一遍,围绕着业缘、业感、业报,就首先要对“业力”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认识和了解。“业力”之“业”,梵文叫“羯磨”;“力”,梵文叫“摆磨”。羯磨在梵文中是“造作”之意,所以又叫“造作名业”。我们宇宙是运动的,生命是运动的,只要一起动就是“业”,造业就是“业”。大家常讲生命在于运动,你一动就是业,动就造业。当然,我们不要把“业”当做个坏名词,以为业就是坏的。业实际上是个中性名词,有善业也有恶业嘛。一运动就造业,一造业就产生力量,由造业产生的力量就是业力。拿人来立,人的造业就是人的行为。我们的任何一个行为都会产生力量,都会有结果的,这就是造业。这个行为的后果和影响产生的力量往往带有压迫性,带有使人不得不接受的性质。比如,汽车司机驾驶汽车,驾驶是一种行为,他能够把我们这寺庙的人运到另一个地方,办成一件好事,是善业。可是哪一天。因为粗心大意,或喝了酒,精力不集中,伤了人,以后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被轧的人要赔偿,家里人今后的生活负担会加重等等。因而,一个行为产生的力量和后果逼你产生新的行为,新的行为又产生新的力量。司机轧了人,因为赔偿,家人就有负担,增加了负担,如处理不好,就又会造成家庭的矛盾,产生新的业力。所以,一个业所生之力量,回过头又要产生新的行为,故而就带有循环性。

唯识对业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和阐述,我们可作一个详细的分析。第一,我们从业的原动力即它的基本动力从何而来说起:业,可以为身、口、意三业,这是第一个分析,从原动力上分析。业是造作,造作是因人,而人就是通过身、口、意来造作的。身体的动作叫“身业”;口的动作叫“口业”;思想意识的协作叫“意业”。这是就业的原动力和基本概念来说的。本来,业在佛教中的运用有广义的,也有狭义的。狭义的比较窄,我们现在讲的这个业是广义的,它包括原动力及其它有关的意义。比如,意业就是人的思惟,身业就是人的行为。人的身体的行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身表业”,如手的动作,有推、拉、提、举,这种身体有表示的业叫“身有表业”。还有一种叫做“身无表业”,它没有表示动作,但有业。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没有动作,没有表示,但没有动作也是一种表示,所以叫“身无表业”。关于“口业”,也有“口表业”,比如高声高嗓 子,小声小嗓子,都表现出来了;还有一种是口里不说话,这一样叫做“口无表业”。意业就是思惟,思惟是内心的造作,那么,动身业和动口业时,意业实际上就跟着动。所以,你讲了、身体动作了,这就是你的意思也已完成了,所以叫做“思已业”,这种由内心表现于外的造作已经完成了,就叫“思已业”。这种从业的原动力上对身、口、意三业所进行的划分,即是唯识论关于业的一个分类概念。

第二,业从我们人的行为的善、恶的来讲,也分成三业。就是善业、恶业、无记业。善业是好的,恶业是不好的,无记业是不善不恶的。善业双可分为身善业、口善业、意善业。

身善业:比如说我们救护生命,布施资助,勤修梵行,都是身体的善业。我们守五戒、守十善戒中有一条不杀生,不杀生是消极的,积极的是救护生命,不但不杀生,而且要放生、救生。不偷盗,不与不取的,人家不给的不拿,不义之财不取,非法之钱不取,这是消极的;积极的是不但不要,而且布施给人。不邪淫,出家人不结婚,没有男女关系的事情;在家人除正当的夫妻生活之外,不乱搞男女关系。这是不邪行,这还不够,应该积极地勤修梵行,比如有礼貌的行为,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如扶贫、救残,社会上的公益事业多做,为是身善业。

语善业:不说假话,说诚实、实在的话,而且说出话来要使别人得到利益,做利益语。不但说话不骂娘、不粗声,不恶意中伤人,而且说话能够启迪人的智慧。不但不与人吵骂斗恶,而且能够善言安慰,令对方欢喜,使对方得到安慰

、欣慰和快乐。不哗众取宠、不挑拨离间、不两舌,那是消极的,积极的是说起话业能和合,能使人空互相帮助,增加团结,和合彼此。人的好多烦恼都是语业带来的。在人家门口挑拔是非,或领导上偏听偏信,不就是语业造成的吗?

意善业:常怀舍心,不但不贪,而且舍给人倾家荡产。不瞋,不但不恼怒,而且能够常常慈悲为怀。不愚蠢,不痴,不邪见,正信因果,正信真理,而且真正服从真理,这是意善业。

恶业有身恶业、语恶业、意恶业。身恶业就是杀生、偷盗。语恶业就是讲假话、粗鄙的话、骂人相恶的话、挑拨离间的话。意恶业就是贪、瞋、痴、邪见。

我们从造作的为所表现出来的行相来分善、恶、不善不恶。不善不恶是无记业。这是我们的第二点。第一点讲的是业的原动力。下面又是一个业的分类。

第三,从业的德性上可分为:福业、非福业、不动业。有的业是得福的,有的业是非福业,有的是不动业。不动业一般都是讲无漏果那方面。

第四,从业的修行的结果,不是果地而是修行的性质上分,有黑黑业,白白业,黑白黑白业,非黑非白业四种。

第五,从业的体量上来分,也就是从业的范围来分析的话,范围就大了。人共业、不共业:共业晨有共中共业,有共中不共业;不共业里有不共中共业,有不共中不共业,四种。

共业是我们大家所感的业。比如我们大家都是人,又同生于这个时代,这就是共业。我们共同碰到了文化大革命,是众人所感,不是哪一个人感到的,就是共业。我们都在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同一个中华民族包括56个兄弟民族,这是共业。

不共业就是自己造作的业,是自作自受的业。比如说我们都在一个国家,同一个山河大地,为大家怕共有,这个山河大地就是我们的共业。在这个山河大地里,你是个体户,或办了个工厂,或承包了几亩农田,或开了个小铺子,那就是其中的不共业。山河大地就是其中共业,而个人经营的,从共业中分出来归你所有的,就是不共业,是个业,自变受用,跟大家不共的。不共中又有共,比如身体,每个人的身体只能自己受用。比如两人一起昭像,或两个人身体方面呆以交流时,就在不共里共了。还有不共中的不共,比如每个人的眼睛只能自己看,别人看不到,这就是不共中的不共。

共业与不共业有很大的关系。从业的体量上和范围上来看的时候,就说明业体现的是一种从大到小的整体关系。曾有一个学者做过一个分析,我觉得很好。他把共业不共业分成七个圈子,第一是“极共业圈”,等于是生物圈。人和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生物是共业,共一个圈。我们现在讲环保,就是懂得这个关系了。环境的保护,跟我们人的身体有直接的关系。环境坏了。人赖以生存的环境被破坏了,人就不能好好地生存。这就是极共业圈。第二是人类共同的“大共业圈”。第三,同一个国家是一个圈。我们中华民族包括56个兄弟民族在内,同国同族都是一个圈,同呼吸、共命运。第四是“个别共业圈”,这个圈就复杂了,比国家、民族的圈小,但是经家庭的圈大。如机关、团体、行业等等。就总分工来讲,比如我们在农业、工业、机械系统里,或都在赵县、都在河北、可在同一个学校等等。第五是不共业圈,家庭的共业圈。第六是极不共业圈,如夫妻就不能共,否则成了什么社会了?当然有的部落和民族有个别情况。第七个“极不共业圈”是自我,每个人。

从本量、范围上分析业业的关系,有共业、不共业,有共中共,不共中不共;有不共中共,不共中不共。从这么多关系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最小的不共业圈的操纵能力最大。自己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自己改变业力造作的范围最大,因为一个人要自我改变、自我改造完全操纵在自己手里。相对来讲,自我的圈是比较自由的。到第六圈夫妇圈就较难办了。改造自己个人可以,要改造对方,对方接受不接受?在第六圈商量办事,时而商量得通,时而商量不通,时而妥协,时而破裂。所以在这个圈晨就开始需要协调关系,夫妻和顺才能解决问题。第五个不共业圈就是家庭的不共业圈,又复杂了一点。有父母、兄弟、姐妹、姨妈、姑子、三姑六婆说不清。不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吗?这个经从我们一涉入人世就开始念。我是一个孤儿,这个圈子对我来讲小一点。大家看过《家》、《春》、《秋》,还有《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那个社会是勾心斗角,复杂得很,在那个圈子里要得解脱、得解放、得协调,好难啊。大观园就是他们造的共业,开始很红火,后来黛玉葬花、焚香、冤死,宝玉出走,这都是业的体现。第四个个别共业圈就更复杂了。改变一个机关、改变了一个学校,就是当了领导也头痛。尤其是现在,想办一件事很难,这是业造成的。过去哪里要什么贿赂?办什么事情写一张条子就行了。现在盖一百个章还往往办不了事。所以圈子越大,业越大,问题越难解决。到了第三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文化问题更难解决。第二大共业圈人类圈,人类的保护、人类的发展,环境保护、人口、文明、以及人类未来的命运等等都是大共业圈的问题。再进一步到大生物圈,要改变就更难了,其中包括人的品质的改造等问题。

我们之所以讲命运,就是因为常常有一种被逼迫的感觉,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周围的环境和生存条件,使你在有形无形中感到有一种捉摸不定的力量在摆布、压迫你。人为什么感到苦?苦就是受压迫。压迫到不是一定有人打你、骂你、瞋你,而是感到不想做又非做不可。我们什么时候觉得舒服?就是没有负担了、轻松了,你有钱有势,但是紧张的不得了,有些事逼着你非做不可,一样是受苦受难。压迫是种压力,也是业力造成的。大到宇宙万物,小到家庭琐事,哪一个不是业力?有的是个人造的业,有的是几个人造的业,有的是人类造的共业。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不够,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整个业的圈子里,除非大家都好。共产党讲的那句话好:无产阶段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大家都好了你一个的才能好,你一个好,无论怎样就是好不了。所以菩萨非行菩萨道不可,非得利益众生。《地藏经》讲众生不度尽我不成佛,地藏王聪明,他晓得众生不度尽他成不佛,悲愿深重。现在无论哪一个国家,国际上不太平,你这个国家也不能太平。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相互影响。牵一而发动全身。没有说局部不好整体能好,或整体不好局部能好的。个人跟整体的关系也是如此。不过佛教是就整个人类而讲,而不是我们大家就某一个国家、民族、个人讲的。

从业上讲,共业就是我们大家的身、口、意业造成的。你肥他瘦、你富他穷等等命运的差别是每个人的业造成的。这是个别的业,不是共业。我们整个的生活,从宇宙到人的心灵,都是在业力里打圈圈。整个宇宙,整个世界都是一个业力的网,我们在这个网城轮回。网是怎么形成的呢?就是一个环套一个环,这个环就是因果之环。

请大家起来三称名号: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

称名号是《地藏经》中讲的。第一次我们开讲时念南无地藏菩萨,第二次念“地藏王”,第三次“大愿地藏王”,都是一称号,但意义用法完全一样。下面在讲地藏的修行时还会讲到。

我们继续昨天讲的,把业的问题进一步搞清楚,因为地藏菩萨本愿经的中心思想和基本教义都是建立在业上的,“地藏”的愿力、修行、法门、教义都是建立在业力上的。学佛的人,一切修行都要在业力上来修证,才能不空。即使修证般若,也要跟业力相结合起修。所以我们多花时间把业力的问题了解清楚。

昨天讲了业的体量分析,即范围分析,从很小的不共业到最大的极共业,划了七个圈圈。这七个圈告诉我们,个人的极不共业比较容易转化。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容易转化,两个人以上的共业就比较困难了。一个家庭、一个学校、或一个国家、民族的共业要转就更困难了。再扩大到我们人类,整个生物界,这个业要转变的困难就更大。

比如文化大革命是我们的共业,我们大家都遭遇到了。在这个共业里也有不共业。在文革中,有平安渡过的,有作为走资派揪被斗的,有作为造反派耀武扬威的。在文革中我虽作为走资派被斗,在劫难逃,但始终没有挨打。后来我想想,可能我前世没有打过什么人。当时跟我同类情况,甚至更轻的都挨过打,我始终没有挨过打,这也可能是我不堪一击,但我还是想:有因哪,事出有因。所以有共业,又有不共业。

第六,从业的能力上来分析:业有(1)能生的业,即能制造果、生果报的业。(2)能持业,能便先前的业稳定。(3)能消业,避祸免事故,使隐蔽的业消除的。(4)能毁业,能摧毁现报的业。

比如我们建一个庙,就是能生业,我们所做的就是能生业。这个庙建成了,继续保护使它不爱损害,就是持业。比如庙里因施工有许多引起灾祸的东西,我们把能引祸的“魔蝎子”引开了,把可能引起祸灾业消除掉,就是消业。能消业的范围很大,就是避免一切事故,使它不能发生。现比如制造兵器的,制造原子弹的,造出后一旦爆炸,摧毁的东西不知多少,这就是能毁业。

第七点,从业的趣生上分析:(1)极重业,力量强,别的业抵抗不住。这就为这一业的定向作了决定。比如一生作了很多很多坏事,造的就是极重业,它的果报将成定业。当然极重业与定业还有区别。这是从趣生份量上讲的。

(2)近死业:在一个人将死的时候显出来的业。

(3)习惯业:就是我们的身体意识经常的动作变成的习惯。老是那么说话就变成语言习惯,老是那么想变成意识的习惯。这种习惯的身、语、意业,就成了习惯业。这个业往往使你下次招果报时的有一种趣生的力量。

(4)累积业:就是一次做、二次做、三次做积累下来的业。

第八,从业力的效用上来分析,可分为两种:引业和满业。一个从整体上来讲,一个从个别上来讲。从整体上、总体上引发的,比如是投到人道里、还是饿鬼道里?象这种业决定了一个总体的去向。这种牵引的业,叫做“引业”。我们有都在人道中,说明我们到人道的力量是一样的。但投到人道以后我们每个人的情况又不一样,你生得美一些,我生得丑一些,你生得智慧些,我生得蠢些,这种不共业叫做满业。所以我们同在人道,同在一个国家,同在一个社会,这是我们的引业相同。但是相貌、机遇、身体、情况不同,这就是满业。

第九,从业的领受上区分,这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心受业,一种身业。欲界里受的业都是在身体上受的,眼睛接受、鼻子接受、身体接受、耳朵接受、舌头接受,这样眼、耳、鼻、舌、身前五识来接受叫身受业。

第六识心接受的叫心受业。有的出家人、修行人,打坐参禅的,这个禅定在修行过程中也是一种业,承受这个业的是心,叫心受业。

第十,从业的感报上来分。可分成三种:苦受、乐受、舍受。舍受是一种不苦不乐的感受。为什么有这些果报?因为这些果报由欲界的恶业,一直到第三禅天的善业,以至于色界第四禅天以上的三业作用所至。也就是说,我们下面欲界造的恶业,结果是受苦,这叫做顺苦受业。就是顺着三界的次序来受苦,这是欲界造恶产生的果报,叫顺苦受业。如果在欲界的忉利天、法华自在天以至于在初禅天,一直到二、三禅天的色界里,做了善业,那么所得之受就是乐受,叫做顺乐受业。色界第四禅天以上包括无色界,这个善业所起的作用就叫做不苦不乐业,不苦不乐的受,所以叫作顺不苦不乐受业。顺苦受业,顺乐受业,顺不苦不乐受业,这是佛教分析受为所常说的顺三受业。

第十一,从业根的时间来分。业报的时间有快有慢,我们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叫做现在作业:现生做、现生报,不是来生,也不是他生,叫做顺现业,也叫顺现受业。第二类是这一辈作业,来生受报,叫顺生业,也叫做顺次生受业。名词不同,习惯了就容易理解。有的人是现报,就是顺现业;来生爱牟取叉是顺生业。有的要第三世,还要隔一节,叫顺后业。这三种情况都有特定的时间规定,所以又叫做定业。现生报,来生报,再来报,象我们常常说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假使不确定什么时间受报,比如现在做了,不一定现在受报,也不一定来世受报或再来世受报,这就叫做不定业。定不定是就时间来讲的,时间定了叫定业,时间不定叫不定业。

不定业就是受报的时间没有定,因此还可以想办法来补救。按果报的内容来讲,确定了一定受报而没有确定哪个时间受报的叫做报定时不定,也叫做异熟定时不定,或叫时分不定异熟定业,即仅知何果而不知何时受报。这是佛教研究中的名称。还有一种是果报的时间都没有确定,这叫做报时俱不定,或叫时分的时间上来作的分析,所以叫定业不定业。

第十二,就业的果地上业分析。有六道业:地狱、畜生、饿鬼、修罗、人、天不定业。

当意识在活动时;我们称之意业。身业与口业就是思想以后的动作,有动作才成身业,口讲了才成口业,所以身业和口业是思已业。思想在想是思业。身业、口业不是在想了,已经行动了,叫思已业。

业讲了深了是很细的。意业本身无表示,在心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以表示的叫身表业、口表业;没有表示的叫身无表业,口无表业。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对身、口、意业的看法不一样,有争论。小乘,特别是一切有部,把身业、口业划归色法。色就是物质。意业则属心法。大乘则把身、口、意都看成是心法,精神上的东西。因此不许多问题在看法上不一样。

身表业是物质方面的,属色法的,那么身无表业就是身无表色,口无表业就是口无表色,是没有表现的物质。举例来说:在家人或出家人学佛,第一步要受戒、持戒。当受五戒的时候,戒和尚在上面问:尽形寿不杀,就是一辈子不杀生,汝能持否?你回答:“能持”,因为受戒嘛,你就答我一辈子不杀生,我能持能受。戒和尚一问你一答,你是恭敬心,虔诚心,精神非常集中接受这个戒。就在这一问一答之间,你的身体内部、就主生了一种物质性的东西,这就是无表色。这个物质性的东西就戒体。戒体的作用很大,如果哪一天你糊涂了,迷惑了,要杀生了,戒体就起警告作用。无表色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颜色、无大小的物质。去年二月,华人科学家、诺贝尔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在上海复旦大学讲物理学基本问题时说,现在世界上的科学家都承认,宇宙中间有一种物质,叫做暗物质。暗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没颜色,没体积,没大小。这种暗物质是佬呢?科学家尚未研究清楚,但正因为有暗物质,宇宙间的一些问题,如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等才能得以解释。佛教称这个暗物质为无表色。这对我们理解地藏法,特别是业力很有用处。我们常讲地藏菩萨是幽冥界的教主。我们常说有现实的太阳界,是不是还有一个阴界?阴间是不是幽冥界?如果承认有暗物质,就很难说是什么情况了。所以科学家也在研究这一问题。我们相信,科学越发达,佛法就会越昌明。因为科学是追真理的,越追求与佛法就举越相融。佛教讲无表色,不但身有无表色,语也无表色,如果语没有无表色的话,为什么你念咒观世音菩萨能听见?为什么念咒能在感应?我相信,如果说有暗物质,这个暗物质就比有形的物质光波、电波、无线波更会造作。这些作为科学还可以研究,作为学术还可以探讨。其实我们人的生活中有好多无表业,比如恋爱时眉目传情,心领神会,就是例子。

无表业又妥为三种(1)律仪无表业,就是讲持戒,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持戒后产生的业叫律仪无表业,修定产生的业叫律仪无表业,这是善业很善很善的业。(2)不律仪无表业,是习惯性秘起的恶业,常常有强烈的固执性。如抽烟、喝酒就是习惯性。抽烟抽惯了的人,他的舌头与味觉神经联系着,到时就要抽,无表业,没有表示,但是成了习惯,就变成很强的业。喝酒也是,任何习惯都会成为一种不律仪的无表业。所以学佛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不良习惯造成的业都是不律仪的无表业。(3)非律仪非不律仪无表业,是处于中间状态的无表业。这是跟着摄持的善业,表现为一种中性的无表业。随着善业就表现为善业,随着恶业就表现为恶业。律仪的无表业持戒守定,只要守戒,律仪无表业可以继续下去。不律仪无表业、非律仪非不律仪无表业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来改变的话,没有别的外力斩断的话,可以继续一生。身无表业、口无表业、律仪无表业、不律仪无表业、非律仪不律仪无表业,叫做互业。

就整体而言,我们一生的果报有一种引导,这个业叫引业总报业。各个不同的业,叫满业,也叫别报业。引业、满业可以称作总别二业,一个是大家一样受的总的报业;一个是个别的、个人特殊受的别业。

业还有故思业、不故思业两种,是就造业的动机来分的。故思业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决断所造的业,也叫做作业。无意造的业,不注意的错误造成的业,叫做不故思业,也叫不故作业。

还有一种无记业,就是不善不恶的业。这个无记业和不故思业,不产生果报。在小乘里对这个问题有争论,但是一般来说,故思业一定有果报,不故思业虽然不有决定的果报,但是既然为因,还是会有一定的反应,但反应不成果报。这里可以看出小乘有些宗派主张动机论,对意业特别重视。身业、口业都要通过意,意业是最重要的。故意造业,业就重。无意的,当然,按唯识学来分析还是事出有因,不管是无意识的,下意识、还是有种子在那里,虽然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但总的来讲,还不是象故思业那样强烈的种子,所以还是有所不同。

还有一种业,是就它的增大的势头来讲,积极地、强烈地,象火一样越烧越猛,这是增长业、增上业。一般的业叫做造作业,在造作业上增加力量的叫增上业。

就业的德性来讲,欲界的众生所造的善业,能够带来幸福,所以叫福业;所造的恶业会带来不幸,所以叫非福业。色界、无色界的众生所造的善业,依禅定的种类而定,但是所招感的果报,决定不动,所以叫做不动业。不动业只有修禅定的人才有。欲界造业的结果不是福业,就是非福业,要么是幸福,要么就带来不幸。

就业的性质来分,恶业又叫黑业,善业又叫白业。黑业的性质越不好,加重形容叫黑黑业。第一个黑是动词或形容词。第二个黑是名词。色界无色界的善业本来就是白业,再修的业就是白白业。欲界里还有些业是善业不善业加在一起,所以叫黑白业。黑白业的果是杂果,黑白果,所以加重了也有黑白黑白业。

我们讲了这么多的业,有的是就性质来讲的,有的是就时间来讲的,有的是就德性来讲的。

顺着业走,就是业的通道,造业的通道,业道。一般来讲,造业的通道有十善道、十恶道。不偷盗、不杀生、不妄语等为十善道,杀生、偷盗、邪淫等是十恶道。

业产生果报的原因是业因,业因产生的果就叫业果。由业产生的感到苦的果报叫业苦。恶业和烦恼联系在一起叫业结,或叫业恼。自己造的恶业所形成的障碍,叫业障,小说上常说“弟子业障深重”,就是恶业造成的障碍。业招感各种报应叫业感。过去所造成的业叫宿业,或叫前业,前生造的业。前生造的业到这一生来报应,叫业寿,也叫业受。由过去的宿业造成的一种无法避免的重病,叫业寿,也叫业业病就没办法治了,只有靠佛法,一般的医生治不了。汉朝的袁盎杀了晁错,后来两个人都转世,几代以后袁盎当了宰相,但是长了一个人面疮,怎么也治不好。后来他去求佛菩萨,佛菩萨告诉他:你要拜忏,忏悔。他拜了忏,用三昧水洗疮,就治好了。后来他是宿业造成的。过去害过晁错,因为他还做过好事,没有报到,这一世他没做好事,就长了面疮。他悔过了。才将宿业造成的宿病灭绝。宿业引起的灾恶叫业恶。这个业能引起果报的道理象天理一样,所以叫业天。业系,就是业把我们众生捆绑在一起,业缚、业绳讲的都是一个道理。还有业风,业的力量大得象风一样。有一些人因为宿业,能够获得一种神通力量,叫业通。现在一些人有特异功能,这不是他修证得来的,而是从前世带来的。我们说宿通。完全的宿通没有,部分的、局部的小通有。还有一种清净业,比如持戒修定僧慧,念佛往生,这叫净业。相反的叫邪业、不净业。业有业体、业相、业用。经里讲到的业海,地藏菩萨当婆罗门女的时候,到了业海。

有几个名称要讲:一个叫业识,是从我们根本无明而产生的一种动力,我们在生死里流转,都是业识的作用。一个叫业影,象影子一样。还有一种叫业镜,象镜子一样照着。业秤,业和秤一样。业薄,生死薄,善恶薄。人死了以后到阎王那里去报到,阎王把善恶薄打开一看,什么人,何时生,何时死,现在来报到了做了什么好事,做了什么恶事,帐薄都记着,然后放到秤里称一称,做好事多还是做恶事多,然后再处罚。我们这么多人,这么多众生,要多少才能算清?地狱 里又没有电脑,怎么算?都是自己算,自己怎么算?就是业影、业镜帮你算了。什么是业镜?我们每个人的一双眼睛就是业镜,身体的动作,口里的说话,意识的思惟,这万能的眼睛全部下来了,这是业镜。孔夫了讲,要看这个人诚实不诚实,只要看他的眼睛。眼睛可以表神。人死了以后,全部的录像放在阎王那里,准确无误。另外还有业影,是药师经里讲的俱生神,跟你一起生下来的神,就是我们的影子。我们在太阳下面一站,就有个影子,你怎么动,他怎么动,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这个影子就叫俱生神。人死了以后就是俱生神去阎王处报到了。你这辈子做了什么事,你的影子也做了什么事。业影去了,业镜也去了。你一辈子的活动,就象一个完整的善恶记录,清清楚楚,记录在案。所以阎王并不费力,你自己称吧,善恶哪个重些?自做自受,自审自判,自己给自己结论。

宇宙是怎么来的?世界万事万物是怎么来的?我们说过,古今中外的学者分两种,一种认为是由最简单的、最基本的物质组成的。另一种认为是由超自然的精神力量转化的,比如上帝创造世界,宇宙法则来制造等等。佛教不同意这样的说法。佛教认为万事万物没有第一因,不承认有第一因。正因为没有第一因,时间才能无始无终,空间才能无边无际。如果认为有第一因,那就是有始有边了,所以没有第一因。讲最简单的基本物质,就是将最简单的物质当做第一因了。是上帝安排的,上帝就是第一因。那么万事万物从哪里来?佛教说万事万物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组成的。条件是现代哲学的词,佛教就是说缘,万事万物因缘而生,缘生则生。缘是怎么生的呢?比如造杯子的材料,造杯子的工人,造杯子的工厂,造杯子的工艺方法等等,条件具备了,杯子就产生了。条件不具备,杯子就不可能产生。所以叫做缘生则生,缘缺则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缘而生的。我们进一步问,缘是哪里来的?我们讲缘由缘生,条件还是条件产生的。

缘生,缘起,无论佛教的哪一派都是共同承认的。但是这个缘因何而起,各派学说不同。佛教里有讲业感缘起的,有讲赖耶缘起的,有讲真如缘起的,有讲法界缘起的,有讲六大缘起的。讲缘起不同,教义不同,法门不同,分了许多宗派。但最早的缘起学说是业感缘起学说。业感学说认为世界上的有情众竹都是因业力所造、所感而成的。换句话说,万事万物都是因为业力而业,宇宙万物因业力而生。这叫业感缘起,都是业力感召而生。

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好好看一看。看看我们这个现实的世界。没有哪件事事情,哪一个地方、哪一个时间水是业力的表现。宇宙、人生,都可以从业力上得到解答。首先看我们的环境,看时间,看气候,春夏秋冬早晨夜晚,日出日落,各暧夏凉,看看是不是业力。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就晓得我们有共业、有不同业,有引业、有满业。拿我们每个人来讲,人有贫穷富贵,有愚蠢的,也有智慧的,有身体健康的,也有残废的。种种差别,有个别的满业,也有共同的引业,有相同的共业,也有不相同的不共业。大家可以联想一下,从我们的生活来看,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没有不用身口意三业来活动的。身口意三业所产生的结果,要么是善业,要么是恶业,要么是不善不恶业。哪个不是业,何处不是业力。拿我们的感受来讲,我们感受到苦,感受到乐,又感受到不苦不乐。感受到幸福,福业,又感受到非幸福,非福业。我们生活在业力网中,无所逃也。我们都逃不出去,都被业力网罩住了。之所以有你,之所以有我,之所以有众生,因业力而起。你我的现在,你我的过去,乃至于你我的未来,没有不是业力而定的。人的寿命,众生的寿命,过去、现在、未来无一非业力而定的。所以业力确实是一个大网,天龙八部、地狱里各殿阎罗都在这个业力之网里逃不出去,天也是一样的,只要商有脱离轮回,就在业力之网里。

地藏菩萨的工作就是把这个网打开,让大家都超脱出去。我们说世间法逃不出业力,出世间法是否就不是业力呢?相反,出世间法也是业力。正因出世间法看清业力,所以出世间的法的修行都是从业力上起修的。特别是小乘,修阿修罗果,根本上都是从业力上修、业力上证,才能从业力之网里解脱出来。业力之网是一环套一环结成的,这个环就是因果之环。因果之环是重重无尽的,它的缘起,也就是这个业力之网的原委,可以用有一个分光镜来分析它。这个分光镜就是十二因缘。

现在就来讲讲十二因缘,这经在地藏五的法门里有特殊的意义。(1)无明:贪、瞋、痴的烦恼总称无明。烦恼有根本烦恼、大烦恼、中烦恼、小烦恼,根本烦恼就是无明,也叫做痴。每一个人都是贪、瞋、痴的一个结合体,每一个人都有欲望,而欲望是永远不能满足的。贪不到就瞋,贪瞋合起来就是痴,也就是根本无明。无明也叫做惑。无明没有开始,所以叫无始无明。如果无明有开头,也就有第一因了。无明虽然没有开头,但是有终有了,否则我们在座的就没有希望了,老是无明下去。地狱尽管有很多劫,但还是有尽,如果地狱无尽,那么我们这个业的问题就说不上是问题了。因为我们业力的因是有限的,不能制造无限的果。所以世界上没永恒的地狱,也没有永恒的天堂,这个大家可以好好领会。

(2)行:十二因缘的基本法则是:此有则彼有,此无则彼无。有了第一个就第二个、第三个,有了无明就有行。得就是身口意所造的各种业。有了行就产生识。

(3)识:是身口意造业使人产生的一种本能的冲动,因而起妄念投生到母胎里。这个引动的环节叫识,与八识的识有区别。有了识就产生名色。

(4)名色:就是母胎中长眼、耳、鼻、舌诸根,长身体和各种器官。名包缘六入。

(5)六入:名色是胚胎的形状,六入是在胎中正式长成六根。六入缘触。

(6)触):人从母体出来以后接触外界的环境,六根对六尘,眼看色,耳听声,鼻闻香,舌尝味,身体接触,意识思惟,也就是人体器官和外界的接触。由触缘受。

(7)受:接触产生感受,接受、领纳、领受世界上各种善恶美丑的事物。由受缘受。

(8)爱:由感受而产生了对外界事物的执著(贪)。如食欲、怀欲等五欲。人接触外界后七情六欲都产生了了。爱缘取。

(9)取:是对外界的执着心,想要了。用现代话讲就是占有欲,想得到、想占有。如对金钱、美色、权势的占有欲。取缘有。

(10)有:身口意整个的活动概括为有。这身口意三业可以造未来之果,是有漏之因。由生到死业力不散,造成下一世的果报,又重新生。所以有缘生。

(11)生:接受未来的色、受、想、行、识五蕴之力,又照样轮回一遍。生缘老死。

(12)老死:接受未来的五蕴之生,老死就是未来之生。

这就是业力网上十二个环,也叫十二因缘、十二缘生、十二缘起,这十二因缘可以分成几重因果。无明和行是过去所做之因,识、名色、六入、触、受是现在所受之果,爱、取、有是现在所做之因,生和老死是未来所受之果。所以十二因缘包括了三世两重因果:过去的因,现在的果;现在的因,未来的果;未来的因又是更未来的果。这是一个轮回、一个圈子。十二因缘是流转的:无明转行,行转识,识转名色,名色转六入,六入转触,触转受,受转受,受转取,取转有,有转生,生转老死。此有则彼有,生死轮回是流转的,只要有第一有,一下子就连下来了。

假使换一角度了,无明没有了: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此无则彼无。无明没有了,这一切也一个一个没有了,还灭了。一个是流转门,一个是还灭门。流转门就是生死轮回,还灭门就是佛菩萨的涅槃。这个十二因缘,我们学佛的人都要记得。有的人把十二因缘当成小乘的东西,好象只是常识,不足道,这就错了。这是真正修行的起点。这十二因缘的几重因果,过去是现在之因,现在是过去之果,现在又是未来之因,未来又是现在之果。过去又有过去,未来又有未来。果从因生,因从果起,果必有因,因必有要。因果相属,如环无端,象一个环一样,叫因果之环。要注意的两点,因果之环的环体是坚固不破的,这个环的用是连绵不绝的,时刻不停的。所以佛经里有部毗来耶讲: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总难脱。这是我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是很真实的,虽然通俗平凡,但确实是真理。

业力的因果之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要从开头来讲,是无明。这无明是无始的,进一步分析无明,一定要归结到我们的八识,也就是归结到阿赖耶识。所以业感缘起之后,讲法相的人就提出阿赖耶缘起学说,这是必然的发展。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的种子识。这种子识是我们生死流转的根本。“去后来先做主翁”。我们讲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意识,第七识末那识是意根,第八识是种子识。这个种子识在药师经里叫神识。这个神识不是灵魂。佛教不讲灵魂,现在一般人把神识理解为灵魂是不对的。因为基督教和其它的什么超心理学讲的灵魂,都是讲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灵魂好象永恒不变。佛教讲的不是永恒不变,所以佛教讲的神识不是灵魂。佛教讲的神识是随识而变迁的,是阿赖耶识的种子识,种子能力的流转。我们不是讲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吗?第八识的种子能力是不灭的。这种能量的作用比生理作用还大,所以叫做神识。是变动不居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这个区别要弄清楚。

那么我们怎么进一步来认识业力、认识这个神识呢?为了更好地,更具体地了解这个业,我们还要进一步展开来讲。比如从三千大千世界这个空间来讲,从三大阿僧祗劫这个时间来讲。现在从最小的来讲,那么最小最小的空间单位是什么呢?佛法把这个空间分析得再小再小,但不是第一小,没有第一因,小了还可以小,无限小——用一个名词来表示它,叫做极微,极微就是佛教用以分析空间的一个无限小的空间单位。从时间上来讲呢?一分、一秒及很多微妙,佛教分析时间的最小单位叫刹那。刹那是佛教最小的时间单位。我们看到时间的刹那,空间的极微,它们都不是自然的,都不是偶然的,都不是神使然的。

我们讲业力的时候,大家心里可能有一个问题:既然我们这些人是业力所定,那么是不是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定死了?富的该富、贵的该贵,贫贱的就该贫贱,瘦的就该瘦,短命的就该短命,是不是人的命就定了?佛教讲业力,因为身口意三业是自己造的,所以佛教承认有宿命,不是有宿业吗?自己过去造的嘛,承认有宿命。但是佛教不是宿命论者,不是命定论者。如果佛教是命定论者,佛教就成了命定外道了。印度当时有一个外道,他讲没什么修行说,命定论,该富贵就富贵,该贫贱就贫贱,再修也没有用。所以后来发展到纵欲论,今朝有酒今朝醉,没什么可修的。命定论外道是害人的,它使你不是真修行了,命定了,不承认宿命,但不是宿命论者。佛教承认有前世的业力,有决定的一部分,但是认识到现在的业力能够改变未来的一部分,所以佛教是积极。业由心造,由你的身口意造,那么既然可以造善,也可以造恶,既可以造过去,也可以造未来之业。所以佛教认为,在现在,当前、当时、当今这个时间之内,你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你的意志是完全自由的。佛教讲一念三千嘛,《观无量帮寿经》就讲只要思念念佛都可以除重罪嘛。这个心力是很大的。所以佛教不是命定论者。佛教不是有源论,而是自源论,不是神力论,也不是宿命论。讲业力一定把这个弄清楚。

业力网的时间单位是刹那,空间单位是极微。业力的体用究竟是什么?业力的体是四大四相,业力的用是六因五果。在此就不详说了。

昨天我们讲了十二因缘,讲了有“观受之苦”。人的感受各有不同,苦、乐也没有绝对的统一标准。但是佛经所说的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这八苦是我们人生的根本痛苦。这八苦跟我们的生命现象是不可分离的,是具有普遍性的。人生是苦,苦谛,谛就是真理,要认识这个苦的真理。认识苦的真理是不容易的,真理地认识苦,只有悟道以后。佛经里比喻对苦谛的认识,就好象那个穿钥匙的小孔,大东西穿小孔是很难的,比那个穿小孔钥匙还困难。意思是叫人们要观受是苦,认识苦谛。人生是苦的基本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现象上来看到。比如,每个人在享乐的时候,就是其他人受苦的时候。又比如,快乐的境遇,常常跟忧虑连在一起。我们常讲名人的苦恼,人怕出名猪怕壮,出了名以后,苦恼跟着来了。又比如,我们看这样的现象,又比如我们观察人生乐趣、享受,人生的痛苦的情况。这里我再三说一下,佛教不是悲观主义,不是苦行主义,不是消极主义,恰恰相反,佛教是要拔苦与乐,离苦得乐。学佛的人应该是快乐的人,释迦牟尼佛就是个快乐的人,哪怕他悲天悯人,那是慈悲的一面,得释迦牟尼佛自在的一面是快乐的。因为释迦牟尼佛之后,涅槃。涅槃有四德,这四德跟我们凡夫修行的地方恰恰恰相反。涅槃的四德叫常、乐、我、净。我们因地修行的时候,要知道无常,要知道苦这些,正是因为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观身不净、观受是苦,成了佛以后,然后才能常、乐、我、净。

苦是哪里来的?苦的根源就是“集”。苦的真实意义是逼逼迫性,它的根源是我们的召感性。“集”就是烦恼召感而来的。集,有生起、聚集、集拢的意思。我们的苦都是烦恼聚集而业的,一切痛苦的根源来自于三个根本烦恼、三个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常说的贪怨、瞋怨、愚痴是三个根本烦恼。现在藏传佛教里还有个轮回图,我们内地不太多见。这个轮回图里是三界六道众生的轮回。图是一个大圆,画了地狱 、饿鬼、畜生六道。圆旁边画了十二个格子,这十二格子就是十三因缘。圆里分成六个部分,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六等分。圆的中心画个佛像,在圆的中间旁边,画了三个东西,标志贪、瞋、痴。拿什么来标志呢?用鸽子表示贪,用蛇表示瞋,用猪表示痴,这叫六道轮回的六趣轮。在印度过去只有五个轮,就是把修罗道不单当一个道,分放在五道里。西藏把它单独做一道,所以印度是五趣图,五等分,现在西藏把它分为六等分。六趣轮外面就是一个大鬼,两手两脚抱着这个轮,大鬼的上头是个圆圈,表示佛的涅槃。这就是用图象表示十二因缘,表示贪、瞋、痴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六道的表示更清楚,很有教育意义。我们内地没有见过看,那是蛮有风格的。所以“集”就是根本烦恼,就是贪、瞋、痴。人就是贪、瞋、痴聚拢而来的。

贪是什么?一个是贪着享受,就是指对自己的感官要求的满足,无非是自己眼睛看的、鼻子闻的,舌头尝的,身体接触感到快乐的。对感官享受的追求是贪的一个方面。再一个,就是对自始至终命的贪,贪生怕死,贪著对生命的延续,总希望自己活下去。这样的追求是生命的本能,但这是贪。再一个呢,就是对某种思想,某种学说、某种主义的追求和贪。由贪就生瞋,贪如不足就瞋,瞋是瞋恨他人,瞋害他人,结果因为自他是难以分开的,害他人实际上是害自己。瞋的程度有不同:嫉妒,恨,恼,这个瞋的表现面很宽,从火山爆发,到沉默不语,都地瞋的各种步同表现。佛教讲瞋是修行的最大障碍,特别是它障碍发菩提心,发大悲心。痴就是无明,是贪、瞋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的本体的东西。这还不是一般的愚昧无知。痴和贪是瞋的本源。什么叫痴,痴就是我执,抓住我不放,抓着自己的肉体,认为有一个我不放。还有的抓着一个法我,就是心量上、理念上的一个东西,认为真正地有那个东西,而抓住不放。人我、法我,二我,抓住不放。抓着我不放,就容易把无常的事当做是常,反痛苦的事当做是快乐,把无我的事当做有我,把本来应当厌恶的事,当做可以信赖的事。所以我们讲苦的根源就是由这三个根本烦恼而来的,这三个根本烦恼,最根本的就是痴,就是无明,就是抓住我自己不放,就是“我”。这个我有先天的,有后天的。后天的还比较能够克服,先天的就比较困难了。先天的就是有生以来就有的,叫做俱生我执。这就是一切烦恼产生的根本。现在我们根据唯识的八识来讲一讲这个我执。

我们每个人都有眼、耳、鼻、舌、身,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身体是接触外界的器官。有五根就产生了五识,因为这五识摆在前面,所以叫前五识。第六是意识,就是我们的思想意识。第七叫末那识,就是意根,意识的根。这个意根我们可以觉察到,比如我们冷静地想一想,常会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当你想一个东西的时候,背后还有一个思想,知道你自己正在想什么。你想那个东西,背后还有一个知道你所想的东西,叫做意根,也就是末那识。末那识还有一个名称,叫做染污识,就是被污染的识。第八识叫做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又叫做种子识、藏识。藏就是能够收藏,收藏什么呢?收藏种子。就是使我们的眼睛能看、耳朵能听、鼻子能嗅、舌头能尝、耳朵能听、身体能接触、意识能想、意根能发生作用的原材料,它的动力都是第八识提供的种子。第八识提供眼种子,眼睛才能看,提供听的种子,耳朵才能听,提供想的种子你才能想。所以第八识是提供和收藏种子的。用现代的话勉强来比附一下,就是收藏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自的信息,听的信息,种种活动的信息。一方面它提供活动的信息种子,另一方面,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些信息,又变成种子反馈到阿赖耶识又把它收藏起来。提供前面七识的种子信息就叫做能藏;前七识的活动信息反馈给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又把它收集拢来,所以它又是所藏。阿赖耶识能藏、所藏,所以又叫藏识。它藏的就是宇宙万物各种信息的种子,所以又叫种子识。阿赖耶识提供种子的时候,都是经过末那识,由末那识传达到意识,然后再到前面五识。每一个识都有四分:相分、见分、证分、自证分。阿赖耶识的相分经过末那识的时候,末那识的时候,末那识就抓住不放,把第八识的相分,作为“自内我”,什么叫做相分?什么叫“自内我”,不大容易懂,我们现也不是专门研究唯识学,只是形象地、比较通俗地说说意思。就是阿赖耶识传递信息到前面去,经过第七识意根,意根抓住这些信息不放,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意识,所以我们人一生下来就知道“我的、我的”,随便一说,就是“我的”。小孩子一生下来,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玩具、我的书包。长大了就是我的名誉、我的地位、我的权力、我的家庭、我的势力范围、我的主义、我的学说、我的著作。所以末那识的意识,“我的、我的”,就叫俱生我执。前面讲了,苦恼的根源就是抓住“我”不放,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所以大家都痛苦,都烦恼。俱生我执就是一切烦恼的根本,一切苦的根本。既然有我的,就有你的、他的,就有分别。有分别,就不可能平等;有分别,就有差别;有分别,就可能同等同体,不能慈悲;有分别,就不能真正有智慧。俱生我执就是无明。我们要找苦根,真正的苦根就在“自我”、“我的”。这是集谛的根源。

当然,真的没有“我”是不容易的。真的没有“我”,你吃饭就吃不成了,生活就有困难,所以佛教叫人修行是有步骤的,不是一下子,而是用种种方便来解决问题。

我们人死的时候,前面七识都不起作用了,就是阿赖耶识起作用。阿赖耶识把人一生所有的意识都收藏起来,特别是意根末那识,它提供“我的”这个种子,这个种子非常强,历害得很。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叫做不恒不审。就是说它的种子经常活动,故谓不恒;而没有意识,故谓不恒;而没有意识,故谓不审。前五识活动的审是靠意识帮助,而第六意识是审而不恒。阿赖耶识是恒而不审,只有第七末那识是又恒又审。怎么审呢?“我的、我的”,老是我的……,它有个休息就好了,但它从不休息,从一生下来到死,都是“我的、我的。”你看,第七末那识是又恒又审。所以这就造成人的生死轮回,一切烦恼的根本。佛教教人的所有法门,所讲的经,所有的修行,目的都是帮助人破除这个我执,破除这个“我的、我的”所以意根很要紧,如果意根不抓住“我的”了,那么这个末那识就是没有分别心了、没有差别心了,那么他看待一要事物就能够有平等心了。我们的意识都是意根在支配的,意根是“我的我的”,那么意识也是“我的我的”,就等于戴个有色眼镜一样,所以我们这个意识也是不干净的,看问题都不是明察的。所以修行的人就在八识上下功夫,就要在修行上把第七识末那识转成智慧。就叫作平等性智。这个平等性智是从末那识转的。如果我们的意根能转成平等性的,没差别的,那么第六意识就没有有色眼镜了,障碍就除掉了,观察事情,分析事情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所以第六意识就转成妙观察智。观世音菩萨就是妙观察智。我们的阿赖耶识,种子识呢?就转变成一个大圆的镜子一样,恢复它的本体了,第八识转成在圆镜智。那么我们的前五识就神通大行很了,眼睛看的,鼻子嗅的,耳朵听的,舌头尝的,身体接触的,事情没有办法不成的,神通广大,前五识转成成所作智。这就是转八识成四智。识即无明,无明即识。如果觉悟了,那就不是识,是智。把无明的八个识,转成四个智慧。佛就是四个智慧完全俱备的人。这四个智慧,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又都可以归结成一个智:法界体性智,即法界本体所体现出来的智慧。所以我们常讲五方五佛五智,佛就是这五种智慧的代表。

刚才我们由苦讲到集,由集讲到根本烦恼俱生我执,讲到要破我执。我们修学地藏法门,地藏经讲了这么多地狱,这些地狱是怎么造成的?我们讲到是业造成的;但是这些业又是怎么造成的?业是由于我们的无明,由于我们根本烦恼贪、瞋、痴,由于抓住我不放造成的。所以应该从根本上明了,所有的地狱,包括无间地狱,都是我们的业造成的,都是我们的根本无明造成的,也就是我们的俱生我执造成的,都是我们的根本无明造成的,也就是我们的俱生我执造成的。地狱从哪里来?从我执而来。地藏菩萨要在地狱中度众生,就是要在地狱中破我执。

那么怎样来针对这个烦恼修行呢?这就是道谛。道就是解脱的道路,解脱根本苦恼的道路。道谛的方法就是戒、定、慧。戒、定、慧正好针对贪、瞋、痴,戒对贪,定对瞋,慧对痴。学佛的人,第一步要持戒,第二步要修定,第三步要证慧。在戒的基础上修定,在定的基础上证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由慧证得我们刚才讲的五智。这就是道谛,道谛修好了,才能证得涅槃,证得灭谛。

灭谛就是灭根本烦恼、苦恼的真理。灭谛就是涅槃的别名。灭的真理就是涅槃,就是把我们的根本烦恼,所有的苦、不净,都变成“常、乐、我、净”。所以佛教小乘从修行上来讲,进十二因缘,讲四谛,通过对苦、集、灭、道的修证,对十二因缘的修证,然后证入涅槃。这都是针对业力来修的,这里就不再多讲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地藏的经法,所以花这么多时间讲业力。

现在请大家看第三品,“观众生业缘品”。地藏菩萨的因地愿行在前面讲过了,地藏菩萨看佛的相好而发愿度脱一切众生,有一个不度脱也不成佛。第三品讲业缘,第四品是讲业感,第五品讲业苦。这三、四、五品是联系着的,表明地藏菩萨所教化、度化的范围和内容。第三品是因佛母摩耶夫人问,而说一切众生造无间的业缘,受无间的业苦,所以这一品的标题叫“观众生业缘品第三”。众生无边,所以众生造的业也无量。有无量无边的业报中,最难解脱的莫过于南阎浮提的众生。在这品中我们看到,世界、法界那么多,但摩耶夫人特别关心南浮提。我们这个世界叫阎浮提世界,什么是阎浮提?印度有一种树叫阎浮树,在印度很多,提是洲的意思。意译主是阎浮树的洲。经上说,摩耶夫人问“阎浮众生,造业差别”,摩耶夫人不是不关心其它世界,但是阎浮提的众生罪苦最重,业感最重,所以佛母兴慈,特问地藏阎浮众生。于是地藏概括地为佛母讲了一下阎浮众生罪报的名号。

地藏首先讲,众生以五种恶业堕无间地狱的。哪五种呢?我把它归纳一下:第一种叫做不孝父母乃至杀害。第二种叫做“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三宝就是佛宝、法宝、僧宝,对佛经不尊敬也包括在内。第三种叫做侵损常住,恣行淫欲。常住指寺庙,伽蓝。因为出家人为佛法的常住,所以寺庙也叫常住,是为世间人弘扬佛法,住持佛法的,所以叫常住。如果在寺庙里损害东西,侵害庙里的权力,特别是侮辱僧尼,在寺里恣行淫欲,或杀或害,这都是大逆不道,要堕无间地狱 的。第四种是对僧人来说的。有一些僧人,“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穿出家的衣服,但心里没做沙门行;“破用常住”,因为出家人是接受供养的,衣、食、住、行都是常住开支;“欺诳白衣”,欺骗在家人。在家人信奉三宝、供养三宝,为了使出家人真正修行得道,来教育在家人。假如身穿沙门衣,心非沙门行,那就违背戒律,这种种罪,这也是大逆不道,堕无间地狱。这是对伪沙门而言的,真正的出家人是应该值得尊敬和供养的。第五种是偷窃常住的财物,取不该取的,当堕无间地狱。五逆大罪,“千万亿劫,永无出期”,“求暂停苦,一念不得”。为什么五逆罪报这么重呢?因为父母是生你养你的,父母与与子女间有感情,动物都有感情。如果一个人对父母不孝,杀害,真是大逆不道,再者“出佛身血、毁谤三宝”,这又包括:侵损常住,伪装沙门,侵害三宝的利益。为什么侵害寺庙、侵害出家人罪这么大呢?因为出世间法是佛法的常住,世间造的罪可以寺庙里,到出世间法里求得忏悔。如果把出世间,弘扬佛法的地方毁了,偷窃了,使之不能转*轮、做法事,不能为众生消灾避祸,那就是毁出世法,比在世间造的重得多。这是断送了世间人求法 悟道的地方和机会,所以罪过大。修庙、供养三宝,善业大。毁谤三宝,恶业也大。所以这五条最主要归结为两点,一是生身父母,一是法身父母。生身父母给你生命,法向父母(即三宝)给你慧命。当然这两者互相有关系。有生命才能供养,对法身父母要尊敬供养。所以我们对生身父母要尊敬供养。法身父母包括你从学的老师、阿阇黎、金刚上师等。我讲的是真正能够担当得起的大阿阇黎,那就是由他给的慧命。

地藏菩萨答覆了佛母摩耶夫人三问之后,佛母又问,什么叫做无间地狱?地藏菩萨就回答:这个地狱是诸地狱之一,诸地狱都在大铁围山里,其中有所谓大地狱,大地狱有十八种,比大地狱小一点的有五百种,名称各各不同。比这五百再小一点的还有一千百地狱,名号也不同。这些地狱都是众生无量恶业所感,苦果很多,说不能尽。无间地狱的所报最甚,恶报最历害。我们读经文时稍微区别一下。无间地狱的火毒、热铁、蛇狗、狱床,就是众生所感之业。罪人受恶鬼、夜叉、铁鹰、铁蛇种种苦毒,是众生所感之业。经上讲动万劫,求出无期,此方他方,辗转相寄。地狱是否随着这一劫的时间毁了就了结了?不是的,业力是不空的,业力是不灭的,哪怕这个世界是成、住、坏、空,坏了,你的罪报并未了,还得带着这个业。转寄另一地方,另外一个星球,另外一个国土。在这一界遭的报,将来这一界成、住、坏、空,又造成新的世界了,你从那一界再来。并不因为这个世界毁了,你的业就断了,报就了了,没有了,还要寄生他界。他界坏了,又寄他界,新世界组成了,还得再来继续受报。所以经上讲“此界坏时,寄生他界”。说明业力不灭,业报不了。

那么,经中又说了五无间,五无间是什么呢?第一时无间,日夜受罪没有间断。第二身无间,是说并不因地狱人满为患,你就能间断一下。你一个人也在满地狱里受苦,地狱坐满了,也同样要受罪。第三,苦无间,就是经上说:“罪器叉棒、鹰蛇狼犬”……,不间断,受了这样受那样,没有一刻停。第四是众类无间,什么是众类无间?就是不管男女老幼,是哪一国人,,是贵是贱,是龙是鬼,是天是鬼。这里要注意,无间地狱不光是人堕去,还有其他道上的,畜生、修罗、天部都有。天部堕地狱的有时比人还多。因为天部大享乐,太快活了,乃至于根本不晓得修行。地狱太苦了,苦得没法想到修行。只有我们人道苦也苦,乐也乐,但晓得修行,所以佛是在人道中成的。所以讲“人身难得”,就是这个道理。第五个就是长时间的连绵无间,长时间的不间断。你看,我们人的思想念头,一刻也没间断过,哪怕睡觉了,还在活动、做梦。地狱跟我们的念头关系很大,念无间,地狱也无间。众生的恶业,所感的苦报,说不能尽。在无量的业报中,地狱的业报最苦,说不能尽。地狱中最苦的又是无间地狱,说不能尽。所以地藏菩萨告佛母曰:“无间地狱,粗说如是。”假如展开来说地狱的各种情况,地狱的器具、地狱的名号,以及在地狱受苦的事情,也说不能尽。可见众生业缘深重。正是因为众生的业缘深重,就更加看出地藏菩萨的悲愿深重:分身无量地狱,化度众生,一定要众生解脱,然后自己才成佛。但愿南阎浮提以及其他地狱的众生,可因地藏菩萨的悲愿而终究得度。但是,要解脱这个地狱之苦,遥遥无期。何况现在这个人世间还有杀盗淫妄,横造恶业,自投恶趣,变本加厉,这不是可悲叹的事吗?所以,因地狱说不能尽,摩耶夫人听了之后,“悉忧合掌,顶礼而退”。摩耶夫人没话说了,众生太苦了,地狱还有没有了期,地藏菩萨将来还能不能成佛啊?

前面讲过,业力的体是四大四相,它的用是六因五果,六因中有能作因、俱有因,说明一个因能生多果。比如一粒麦子,可以长出许多麦子,一个因产生的果也是多方面的。举个例子一个人被车轧死,影响到全家、亲属、社会方方面面。所以一因产多果,但是要注意,业力是有限因,不是无限因。有限因不可能造无限果。所以哪怕在地狱里呆得再长,也没有永恒的地狱。因为我们众生再造的什么因也是有限因,不可能得无限果。不会老在地狱出不来,还是会出来的。不过时间不晓得多长。我们的业力不可能无限,真正的无限因只有在无漏法里才有。我们的有漏法不可能有无限因。正因为有限因不能得无限果,所以没永恒的地狱,也没有永恒的天堂。老在天堂享受是不可能的,还是会变的,这是因果的原理,丝毫不差。那么有的人讲,反正我将来会成佛,反正将来会得度,那么我造了业也无妨。但你若是堕无间地狱,受一念暂停都不得的苦,我看还是警惕一点好。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