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26集)(一)
发布时间:2024-11-10 04:05:11作者:佛心网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五十八页,我们从第六行第二句看起,从《法华》:
「《法华》中龙女成佛,八岁之龙女,能立即成佛,确极特殊,但特而非奇。因众生本来是佛,人人有分,个个现成,故龙女成佛并不名奇。」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接著往下面看。「唯此经中之净宗一法,既是最奇,又是最特。下依经中《宝莲佛光品》从依正、因果、主伴、一多等说明之。依常情而论,池中莲花,应是依报。」每一个往生到极乐世界都是莲花化生,莲花从哪里来的?因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力变现出来的,这是因;缘是十方世界众生信愿持名,真信切愿,七宝池中就会生一朵莲花。你看有因有缘。将来往生,佛就用这朵莲花来接引你,这个莲花有你的名字,绝对错不了的。我们念佛,真正相信,真正发愿求生净土,七宝池里头的莲花已经生出来。我们念佛功夫很勤,念得很踏实,这朵莲花愈来愈大,光色愈来愈美;如果我们念佛懈怠,或者改变,不念佛了,改用别的法门,这莲花就枯了,枯了以后就不见了、就消失了。我们就明了,宝池里头的莲花应该很多,无量无数,里面大小、枯荣不定。念佛的人多,莲花多,往生的人少,那就是说明宝池的莲花很多都会枯谢掉,没有了。到什么时候缘成熟了,来生后世又遇到这个法门,他有善根、他有福德,如果遇到缘,宝池里头莲花又生起来。这非常奇怪,也非常特殊。所以它应该是依报,往生的人是正报,这是依照常规来说的。
「若说是依,但一一花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可见佛从花现,故云花外无佛,故不能说是依」,花中现佛。「若说是正报,经中说花有百千亿叶,明明说是花叶,而非佛身,故不能说是正」。不能说它是依报,也不能说它是正报。「若说是因,但此乃如来果德之成就,故不是因」,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成就。刚才说过了,莲花是从四十八愿来的,果德里头现出来的,它不是因。你要说它是果,「然此花是十方世界所生之物」,十方世界的人,念佛的人,没有人发愿求生净土,老实念佛,这个池里头不生花,没有这个花,「不待行人果觉功圆,则不是果」。说它是因、说它是果都不能把这个事实讲圆满,又像因、又像果,又像依、又像正。
「若说是主,则能含十方三世无量慧,含摄一切,其伴甚多」。这是从主伴上讲的。如果说它是伴,「则心外无法,唯是如来正觉。极乐之依正主伴一切一切,唯是阿弥陀如来自心所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展现出西方极乐世界,而极乐世界又跟十方诸佛刹土有密切的关系,分不开。关系为什么这么特殊?有原因,原因是什么?遍法界虚空界就是弥陀如来的法身,就是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的自性。就跟我们平常讲的五蕴一样,五蕴是色还是心?你要说它是心,它有物质现象;你要说它是色,它原本就有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是心,色法是物质,心跟物融合成一体,不能分。明白这个道理,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就有一个概念了。
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愿力现出来的,阿弥陀佛现出西方极乐世界目的何在?是接引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十法界众生,主要是要度这些众生的,帮助这些众生一生圆满成佛,这个东西真正不可思议。所以,极乐世界你说什么都不是,也什么都是,不能说它是依,不能说它是正,也可以说它是依、是正。明白了,说是、说不是都对;不明白的时候,说是、说不是全错。所以它具足奇妙、特殊,奇特达到极处。弥陀自心就是众生的自心,它是一不是二,这个自心就是自性、就是真如、就是本性,生佛是一体。所以,弥陀运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来加被众生。这段意思深,念老特别做个简单的解释。
下面说,极乐之依正主伴一切一切,唯是阿弥陀如来自心所现。「欲说是一法,但一花中有无量光,其中出生无量法」,这一即是多;「若说是无量,则只是一句名号」,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三种庄严,入一法句」。这个三种庄严是《往生论》上说的,依报庄严说了十七种,正报庄严,正报分主、伴,主是佛,阿弥陀佛,八种庄严;伴是每一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就是菩萨。生到极乐世界,无论是实报土、方便土、同居土,只要你到了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花开见佛,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句话真正不可思议!对实报土的人来说没话说,阿惟越致就是法身菩萨,生实报土。方便土也是阿惟越致,这就奇妙了。方便土是声闻、缘觉、三乘菩萨,没见性,虽然证得位不退、行不退,但是他念还退,这就奇特了。尤其奇特的是同居土,同居土是凡夫往生的,没证果,连小乘初果都没有证得,也作阿惟越致菩萨。换句话说,极乐世界虽然有四土三辈九品之名,有这个名,实际上?实际上没有,实际上是平等的阿惟越致菩萨,皆作阿惟越致菩萨,统统都是的,那就是统统都是法身菩萨。这个也是奇特之一,奇中之奇,特中之特。
三种庄严,入一法句,这一法句就是这一句名号,一句名号统摄一切法。「所以说此」,这个此是说这个法门,「乃奇中之奇,特中之特,不可称、不可说、不可思议之法。亦不可安名,只是勉强名之为奇特法」。这个奇特法就是这一部《大乘无量寿经》。「今日世尊欲宣弥陀弘愿一乘、最奇特之法」,所以佛要「住於弥陀之所住,佛佛相念。故曰住奇特法」。弥陀、我心本是一体,说法如是,闻法亦如是。
我们再看下面这段,这一段给我们说明的是一体,住佛所住,下面这段是讲导师之行。『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导师」是引导众生成佛之行,这才称为导师。狭义专门对佛称的,菩萨称师,不称导师,导师是对佛的称呼。「最胜之道」就是信愿持名,本经说的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八个字。蕅益大师在《要解》里,把八个字省略成四个字,更简单。「信愿」就是发菩提心,真正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真正相信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一点怀疑都没有。我们自己要发真心真诚的大愿,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做第二种想法,我这一生就这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没有第二个方向,这叫无上菩提心。「持名」,执持名号。像海贤老和尚一样,师父教他这一句佛号,这传授给他的法,他一生九十二年未曾丢失,念了九十二年。他给我们做证明,这光碟诸位要细心看,要用恭敬心、真诚心,你去看他。
他给我们证明西方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真有,他见佛很多次,常常见佛。光碟上他老人家说,好几次要求阿弥陀佛带他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没答应,说他修得不错,留在这个世间表法,给念佛人做个好样子。这就说明他见阿弥陀佛不是一次。往生之前,他老人家又说,这几天阿弥陀佛来告诉我,叫我赶快往生。这给我们作证,老和尚决定没有妄语,句句话都是真话。为什么人家跟阿弥陀佛那么熟悉?感应,清净平等觉的感应。我们的心,念到清净平等觉,就会跟老和尚一样,跟阿弥陀佛起感应,我们念佛,佛就现前;我们求生,佛就带我们去。不带我们去,那就是海贤老和尚的样子,你有能力表法,要做一个好榜样给大家看。
我们在传记上曾经看到,我们净宗初祖慧远大师,这是东晋时代在庐山建东林念佛堂,就是现在的东林寺。他老人家四次见佛,见到极乐世界,从来没有跟人说过。最后一次,就是第四次,他才跟大家宣布,极乐世界又现前,阿弥陀佛来接引我,过去曾经见过三次。别人问他,极乐世界像什么样子?跟经中所说的一模一样。远公大师在世,他讲的经就是《无量寿经》,《弥陀经》、《观无量寿经》都还没有翻译出来。他那个时候东林念佛堂就依一部经,《无量寿经》,这最早到中国来。历代一共十二次翻译,所以它有十二个不同的版本。非常可惜有七种失传,现在《大藏经》里面只有五种。
这五种仔细去校对,里面出入很大,说明这部经是世尊当年在世多次宣说,不是说一遍。一遍,那梵文的底本只是一种,无论怎么翻译,不会有很大的差错。最明显的,愿力,四十八愿,这决定不会有错误的。这五种本子里头有三种不同,有两种四十八愿,有两种二十四愿,有一种三十六愿。这么大的差别,这就说明不是一次说的,多次宣讲。阿难结集的本子,这梵文原本也都传中国来了。多次宣讲说明这部经重要,释迦牟尼佛讲经没有讲过第二遍的,唯独这部经,叫你明显看出来它不是一个底本,它是不同的底本。就说明世尊在世不同的说法,多次宣说,才会有这种现象发生,也显示出这个法门的特殊、奇特。
这个法门,遇到有缘的,缘就是信愿,死心塌地,绝无改变,阿弥陀佛来,教我再有一个方法,我也拒绝,我就依照这个法就行了,我相信这个法字字句句是佛说的,决定成就。《观无量寿经.上品上生章》要认真学习,我记得这一章,单独这一章我讲过。你真明白之后,死心塌地,一门深入,很快就成就。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在《往生传》里面看到,三年往生的人太多太多了。绝对不是他的寿命只有三年,他三年念佛功夫成就了,见到阿弥陀佛,会要求阿弥陀佛,我的寿命不要了,我现在跟你走。佛很慈悲,佛就带你走。三年,到极乐世界去作阿惟越致菩萨,还得了!还有哪个法门能超过这个法门,找不到。你很幸运,遇到一切诸佛共同赞叹的奇特大法。只有善根福德因缘不足的人,虽然遇到了,他怀疑,他不相信,当面错过,真可惜。
这个地方念老引用《净影疏》,净影法师隋朝时候人,他也叫慧远,跟我们初祖法号完全相同,所以在历史上称为小慧远。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就叫《净影疏》,《无量寿经义疏》。这里面说,「住佛住者,涅盘常果,诸佛同住」。住就是心安住的所在,心住无所住就是住佛住。为什么?佛心清净,佛心平等,佛见色、闻声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这叫住佛住。我们也常常提到,要认识,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就是住佛住。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是菩萨住;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小乘住,阿罗汉、辟支佛;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有执著,那就是六道众生。六道众生住哪里?住六道轮回。
记住
,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全有,你住六道轮回。你要是能够把执著放下,我再也不执著,我知道它是假的,不是真的,就是再也不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了,你就能证阿罗汉果。不但不执著,分别也没有这个必要,假的,分别它干什么,那你就升级了,你升菩萨。真正觉悟了,虽然这个现象在面前,面对著它,起心动念都没有,这就是佛住。修行修什么?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道,修什么?就是修这个东西,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章嘉大师教我放下,放下什么?就放下这个。真正放下了,事实真相就明白了,那叫看破,看破是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体是空寂的,相是假的,体是空,一法不立,连佛也没有。自性是本体,所以不能执著,不能起心动念;相是假的,也没有起心动念的必要。无论是性、无论是相,都不起心动念,这就是住佛所住。住佛所住,你要有行为,行为是什么?众生有感,自然有应,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法尔如是,没有起心动念,还是住佛所住。那应干什么?应是帮助他解决问题。菩萨有感,则以佛身去度他;二乘有感,就现菩萨去度他;众生有感,现随类身。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那是讲三十二类,每一类无量无边身,与众生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这都叫奇特。
「今日世雄」,世雄是指释迦牟尼佛,今天释迦牟尼佛「住彼所住」,住阿弥陀佛所住,就是「住大涅盘,能起化用」。化是化身,是变化;用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离开六道轮回,离开十法界,叫离究竟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叫得究竟乐。十方诸佛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个个面对他有缘众生都能起变化的大用,教化众生,佛不做别的,就是教学。教学的仪式无量无边,在我们这个世间,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出现在印度,以比丘的身分表法,表放下。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七情五欲,过出家人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的示现非常活泼,示现的意义,就是放下万缘,身心清净,为我们表清净平等觉,表这个法。有国王大臣礼请他老人家去讲经,在宫殿里面、在花园里面,他也答应,他不拒绝。所以在竹林精舍、在只树给孤独园还讲了相当长的时间一段经,几部大经,讲完之后就离开了,又去过他游牧生活。不呆板,为我们示现活活泼泼,佛,真的现在人讲通情达理,让众生生欢喜心。
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只要你去向他请教,他都教你,包括所有宗教,这在经上能看出来。他不排斥,他也不劝你,你那个宗教有问题,没有说过这个话,对每一个宗教都赞叹。我们要学,为什么?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不但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其他宗教,所有一切的法门都是平等法。同一个道理,只要你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都能够得定,定深了不放弃,到最后都能见性。所以,用其他的宗教修行的方法,向世尊去请教,世尊都帮助他破迷开悟,明心见性。他明心见性作了佛,有没有舍弃他的宗教?没有,他到他那个宗教去做先知去了,他到那个宗教里面去领导他们去了。外面看到是不同的宗教,里面都是佛菩萨,这是对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修其他宗教也不例外,他本来是佛,他成佛有什么奇怪?不奇怪。龙女八岁成佛,龙是畜生道,八岁小女孩,善根深厚,听闻说法她开悟了、她证果了。
本经特别提到的是普贤菩萨,你看第二品「德遵普贤」,普贤菩萨专门讲修行,落实修行。落实里头最重要的一样就是心量拓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他的行门就是十大纲领,普贤十愿,愿愿都是用真诚心、广大心来修,真诚广大。面对的是遍法界虚空界,一法不立,一法不舍,得大自在。礼敬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众生是广义的,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都叫众生。动物是众生,植物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矿物还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乃至虚空法界。所以众生这个名词含义非常非常广大,普贤菩萨的恭敬心,圆圆满满统统都礼敬到了。
我们今天对佛菩萨恭敬,对人就不恭敬,对好人恭敬,对恶人就不恭敬;普贤不是的,平等对待,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的眼里、他的心里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平等平等,看一切众生跟看阿弥陀佛完全一样,对阿弥陀佛是用什么恭敬心,对一切众生用的恭敬心完全相同,没有丝毫差别。那叫普贤行,礼敬、称赞、供养完全平等。普贤行不容易修,为什么?我们没有平等心。虽然说恭敬心,恭敬心不到位,达不到佛所要求的标准,我们还自以为是,不知道忏悔、不知道改进。所以普贤行对我们有名无实。这也是我们念佛功夫不得力的因素之一,为什么功夫不得力。
《会疏》里头说的,「佛所住,不二乘菩萨所能及」。这个「不」是非的意思,不是二乘、不是菩萨所能及。二乘是声闻、缘觉,菩萨是说的三乘菩萨,天台别教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些菩萨没有明心见性;也就是说,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有起心动念。二乘,不但有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佛所住的是不起心不动念,二乘、菩萨做不到。「唯佛与佛住之」,只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这是佛,他们住实报庄严土。「又佛说三乘随他教时,各住三乘法」,十住菩萨住十住法,十行菩萨住十行法,十回向菩萨住十回向法,这就是随顺他们自己所学习的,随他教时,各住三乘法。「今住佛随自所住,故云住佛所住」。今天释迦牟尼佛示现住佛所住,住一真法界,住实报庄严土,也就是住真实大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佛心。「而流出此殊胜妙法」,就是这个净宗法门,念佛成佛,奇特的妙法,无比殊胜。「以为众生之因心」。这原本是如来的果觉,我们的经题清净平等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安住在这上。表现在这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声声佛号,声声清净平等觉,声声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与本经修学的宗旨完全相应,「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用这个来做众生的因心。
「《甄解》曰:住佛所住者,住普等三昧,普等三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三昧是定,禅定,「及大寂定」,大寂定就是大涅盘。普等三昧、大寂定,「并是念佛三昧异名」,它还有个名字叫念佛三昧;换句话说,念佛三昧就是普等三昧,普遍等同,平等。跟二乘人在一起,跟二乘平等;跟三乘菩萨在一起,跟菩萨平等;跟诸佛在一起就跟佛平等,妙极了。为什么?三乘菩萨、声闻、缘觉他也念阿弥陀佛,他也求生极乐世界,他们往生在方便有余土。六道众生没有证得果地,念佛往生凡圣同居土。前面说过,虽然有四土三辈九品的差别,实际上,到极乐世界原来是平等的,普等三昧。真妙,真正是奇特到极处。「三世诸佛皆住此念佛,故云佛所住。今佛」,现在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念佛法门,住念佛三昧」。底下是念老的话,「《甄解》之说,更切经旨」,跟本经的宗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完全相应,说得真好!
下面为我们解释「导师之行」。「导师者,指引导他人入於佛道者」,这称为导师。引导众生入佛道,用什么方法?八万四千法门就是方法。一生成就呢?一生成就就是念佛成佛。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一生成就不了,一生成就那真的亿万人当中难得找到一个。早年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在他这一生当中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修禅宗成就的一个都没有。禅宗是什么?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一个都没有。修密宗成就的,他一生只见到六个人。念佛往生的太多太多了,念佛往生成就的,比禅、比密还要高。为什么?生到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作阿惟越致菩萨。不是自力,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给你,是他力法门,阿弥陀佛把你抬举起来了,对佛要感恩。如果对佛要不敬,大不敬,这个罪可就重了。你不遇到这个法门那没话说,遇到这个法门,对佛大不敬,你违背了经教。
什么是敬佛?依教修行是敬佛,一直念下去是敬佛。怀疑是不敬佛,改变方法是不敬佛,为什么?你不能往生。真正能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敬佛。往生的方法,一句佛号,不能改动。无论修什么法门,你听到了去学习可以,它的结果是什么?对念佛法门信心更增加、增长,这就对了。看到学那些法门那么难,这个容易,容易就容易成就,难就不容易成就。
下面引《十住断结经》这里面说,「号导师者」,这个号就是称号,导师者,「令众生类示其正道故」,这叫导师,示其正道。「《华首经》曰:能为人说无生死道,故名导师。」无生死道就是指念佛往生,念佛往生不是死,你要说你这个地方死了,到极乐世界生了,错了,没有生死。往生极乐世界,这个肉身是阿赖耶的相分,是阿赖耶的境界相,这个东西是生灭法,说穿了它根本是个假象,根本就不存在,这是量子力学家说的。把这个假的放弃、舍掉,真身现前,真身是法性身,真身永远不生不灭,这就是说无生死道,道道地地的导师。
「《佛报恩经》曰:大导师者」,大导师是指谁?「以正路示涅盘径」,这个径是小路、直路,最近的路、最快速的道路,「使得无为常乐故」。下面念老有个括弧,「无为指无为法」,一切法法尔如是,「常乐指常乐我净」。常乐我净这四德自性具足,你见性就得到了。大乘教讲三德,「法身」,法身有常乐我净,「般若」有常乐我净,「解脱」有常乐我净,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常,永恒不灭,就是不生不灭,这叫常;乐是无苦,离一切苦,离苦就是乐;我,是自己能做主宰;净,就是清净心,没有染污,换句话说,决定不受外面境界影响,不受外境干涉。涅盘四德,这四个你都得到了这叫大般涅盘。
「又《甄解》曰:导师行者,即弥陀世尊平等引接无所遗故。」说得好!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平等的,真正具足信愿,老实念佛的,一个都不会漏掉。不要以为阿弥陀佛把你忘掉了,阿弥陀佛不会忘掉你,只有你把阿弥陀佛忘掉。这一忘掉,当中障碍就发生了,阿弥陀佛不能在你面前现身。所以我们在平常要培养对佛的信心、对极乐世界的信心、对释迦牟尼佛的信心、对所说法门的信心,不能有丝毫疑惑。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
中国古人,古代的中国教育,从小就养成他的信心,教五常,五常是德,做人根本的德行,仁义礼智信,性德。对圣贤、对祖宗有信心,从来没有怀疑过;对人有信心,人性本善,不相信这个世间有坏人。坏人是没有受过教育,习性学坏了,不是他的本性,本性纯净纯善。所以说「性相近,习相远」,习就是习惯,是染污。所以,人人都有可敬之处、可敬之时、可敬之事,怎么可以失敬?普贤菩萨不是,礼敬圆满的做到了,真的是用清净心、平等心修一切恭敬。
《甄解》里面,导师行者,即弥陀世尊平等引接无遗。「又大导师者,即弥陀世尊,以本愿引摄五乘」,五乘是指的法界一切众生。三乘之外,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再加上人、天,五乘。引导摄受,也就是接引大众往生极乐世界。「故今本师演说本经,正是住弥陀之所行也」。弥陀之所行,就是接引十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念佛求生净土的大众,这五种人,菩萨、声闻、缘觉、天、人。实际上它还包括畜生、饿鬼、地狱,这是三恶道的,三恶道的众生,过去无量劫中跟阿弥陀佛结了缘,修过这个法门,阿赖耶里头都含藏著净土的种子。诸佛菩萨化身在恶道里头,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念佛往生净土。佛门里有一本小册子,《物犹如此》,专门是讲畜生道念佛往生的,真有。现在还有,你只要留意你就会发现,你就会看到,畜生念佛。它过去生中是念佛人,念佛功夫还不错,临命终时一念错了,堕畜生道,没能往生。由於念佛功夫很深,做了畜生,它忏悔,它后悔它错了,所以它看到佛像,看到念佛的人,它恭敬。
今天释迦牟尼佛演说这部经,就是住弥陀之所行。非常稀有难逢的,我们能在这个世界上,能在现前这个环境当中,遇到夏莲居老居士为我们所会集的这新本子,太稀有了!使我们这些善根不足的人,看到这个本子把善根补足了,为什么?不怀疑了,他讲得清楚、讲得明白。现在中文本的《无量寿经》有九种版本,五种原译本之外,有王龙舒的会集本、魏默深的会集本、彭绍升的节校本,八种本子,再加上夏莲居老居士这个会集本,九个本子。过去我们把这九种本子都印在一起,印成一册,便利大家参考,你看看你喜欢哪个本子。这个本子出现,度人多了,许多不能得度的,遇到它得度了,功德无量无边。夏老的学生黄念祖老居士,六年的时间为我们做成集注,这是真实智慧。如果他自己注的,我们一般人不相信,他用另外一个方法,用经来注经,我们服了,用祖师大德的开示来注经,他用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所以,经是会集本,注解也是会集本,我们由衷的敬佩。自己谦虚,把这部经的义理说透了,让我们读了断疑生信,信心坚定,愿心踏实,决定得生净土,这比什么都重要。这两位大德出现在我们这个时代,要特别感恩,这菩萨再来,不是凡人,凡人做不到。
可是今天这个时代是个科学的时代,科学讲什么?第一就是教我们怀疑。我们用怀疑的心就不得其门而入了,入科学行,入圣贤学问不行。圣贤学问要真诚、要恭敬,用清净心来接受;科学不需要,不需要恭敬心、不需要真诚心都能学得到。这是圣贤学术跟科学不一样的地方。不能用科学的方法来学经教,用科学的方法念佛不能成功。学科学得到的结论还是科学,佛法是心性的学问,科学方法没有办法帮助我们明心见性。佛所说的,局部,科学能帮它证实,让我们对於佛法,对於佛所说的、祖师大德所说的生起信心,有时候能得这个利益。
下面这句经文,「最胜之道」。「《净影疏》曰:无上菩提,是最胜道。」大乘妙觉果位所证的是最胜道,再没有超过它的,叫无上菩提。无上就是最胜,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是觉悟,究竟的觉悟、圆满的觉悟。不是赞叹,是真实,真实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真的证得了,释迦牟尼佛证得,维摩居士证得,佛弟子当中,菩萨们证得,在家居士当中也有不少人证得了,可见它不是假的,他说的是真的。怎样修真才能证得?章嘉大师告诉我,看破、放下就证得了。看破,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般若经》上说得最清楚、最透彻,是真的不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听到这一句不要消极,它是事实真相。你必须要把大乘经教搞清楚、搞明白,才能解决问题,才不至於产生误会。
佛所讲的东西不能想像,用自己的意思来解释,愈解释愈错误。为什么?佛是从大寂定里面流出来的,这前面刚刚读过,大寂定是什么?是真心,真诚到极处,没有丝毫虚伪,没有一个妄念,自自然然流出来的。我们也要住大寂定才能懂得,不能入大寂定,总得有几分定功,定功愈深你知道的就愈多,知道的也愈深愈广。没有定功,心浮气躁,是完全不懂。听不懂还要批评,说佛说错了,他凭什么?他凭科学,佛说的跟科学家讲的不一样,用科学家的标准来看佛法,佛全错了。科学在今天的社会非常普遍,大家都是用科学的眼光来看一切法,对佛法、对中国传统文化都不例外,与科学不相应的就是糟粕,应该要舍弃的,这就难了。
佛法重视心法,今天讲唯心、唯物,它重视唯心,也不舍唯物,法相宗对於物相说得非常清楚。大乘佛法是圆满的、是究竟的,但是它有一定的深度。深度的东西对谁说?对清净平等觉的人说,他听到了会开悟,会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我们细心观察海贤老和尚,乃至於他的师父传戒老法师,有迹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五十八页,我们从第六行第二句看起,从《法华》:
「《法华》中龙女成佛,八岁之龙女,能立即成佛,确极特殊,但特而非奇。因众生本来是佛,人人有分,个个现成,故龙女成佛并不名奇。」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接著往下面看。「唯此经中之净宗一法,既是最奇,又是最特。下依经中《宝莲佛光品》从依正、因果、主伴、一多等说明之。依常情而论,池中莲花,应是依报。」每一个往生到极乐世界都是莲花化生,莲花从哪里来的?因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力变现出来的,这是因;缘是十方世界众生信愿持名,真信切愿,七宝池中就会生一朵莲花。你看有因有缘。将来往生,佛就用这朵莲花来接引你,这个莲花有你的名字,绝对错不了的。我们念佛,真正相信,真正发愿求生净土,七宝池里头的莲花已经生出来。我们念佛功夫很勤,念得很踏实,这朵莲花愈来愈大,光色愈来愈美;如果我们念佛懈怠,或者改变,不念佛了,改用别的法门,这莲花就枯了,枯了以后就不见了、就消失了。我们就明了,宝池里头的莲花应该很多,无量无数,里面大小、枯荣不定。念佛的人多,莲花多,往生的人少,那就是说明宝池的莲花很多都会枯谢掉,没有了。到什么时候缘成熟了,来生后世又遇到这个法门,他有善根、他有福德,如果遇到缘,宝池里头莲花又生起来。这非常奇怪,也非常特殊。所以它应该是依报,往生的人是正报,这是依照常规来说的。
「若说是依,但一一花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可见佛从花现,故云花外无佛,故不能说是依」,花中现佛。「若说是正报,经中说花有百千亿叶,明明说是花叶,而非佛身,故不能说是正」。不能说它是依报,也不能说它是正报。「若说是因,但此乃如来果德之成就,故不是因」,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成就。刚才说过了,莲花是从四十八愿来的,果德里头现出来的,它不是因。你要说它是果,「然此花是十方世界所生之物」,十方世界的人,念佛的人,没有人发愿求生净土,老实念佛,这个池里头不生花,没有这个花,「不待行人果觉功圆,则不是果」。说它是因、说它是果都不能把这个事实讲圆满,又像因、又像果,又像依、又像正。
「若说是主,则能含十方三世无量慧,含摄一切,其伴甚多」。这是从主伴上讲的。如果说它是伴,「则心外无法,唯是如来正觉。极乐之依正主伴一切一切,唯是阿弥陀如来自心所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展现出西方极乐世界,而极乐世界又跟十方诸佛刹土有密切的关系,分不开。关系为什么这么特殊?有原因,原因是什么?遍法界虚空界就是弥陀如来的法身,就是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的自性。就跟我们平常讲的五蕴一样,五蕴是色还是心?你要说它是心,它有物质现象;你要说它是色,它原本就有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是心,色法是物质,心跟物融合成一体,不能分。明白这个道理,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就有一个概念了。
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愿力现出来的,阿弥陀佛现出西方极乐世界目的何在?是接引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十法界众生,主要是要度这些众生的,帮助这些众生一生圆满成佛,这个东西真正不可思议。所以,极乐世界你说什么都不是,也什么都是,不能说它是依,不能说它是正,也可以说它是依、是正。明白了,说是、说不是都对;不明白的时候,说是、说不是全错。所以它具足奇妙、特殊,奇特达到极处。弥陀自心就是众生的自心,它是一不是二,这个自心就是自性、就是真如、就是本性,生佛是一体。所以,弥陀运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来加被众生。这段意思深,念老特别做个简单的解释。
下面说,极乐之依正主伴一切一切,唯是阿弥陀如来自心所现。「欲说是一法,但一花中有无量光,其中出生无量法」,这一即是多;「若说是无量,则只是一句名号」,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三种庄严,入一法句」。这个三种庄严是《往生论》上说的,依报庄严说了十七种,正报庄严,正报分主、伴,主是佛,阿弥陀佛,八种庄严;伴是每一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就是菩萨。生到极乐世界,无论是实报土、方便土、同居土,只要你到了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花开见佛,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句话真正不可思议!对实报土的人来说没话说,阿惟越致就是法身菩萨,生实报土。方便土也是阿惟越致,这就奇妙了。方便土是声闻、缘觉、三乘菩萨,没见性,虽然证得位不退、行不退,但是他念还退,这就奇特了。尤其奇特的是同居土,同居土是凡夫往生的,没证果,连小乘初果都没有证得,也作阿惟越致菩萨。换句话说,极乐世界虽然有四土三辈九品之名,有这个名,实际上?实际上没有,实际上是平等的阿惟越致菩萨,皆作阿惟越致菩萨,统统都是的,那就是统统都是法身菩萨。这个也是奇特之一,奇中之奇,特中之特。
三种庄严,入一法句,这一法句就是这一句名号,一句名号统摄一切法。「所以说此」,这个此是说这个法门,「乃奇中之奇,特中之特,不可称、不可说、不可思议之法。亦不可安名,只是勉强名之为奇特法」。这个奇特法就是这一部《大乘无量寿经》。「今日世尊欲宣弥陀弘愿一乘、最奇特之法」,所以佛要「住於弥陀之所住,佛佛相念。故曰住奇特法」。弥陀、我心本是一体,说法如是,闻法亦如是。
我们再看下面这段,这一段给我们说明的是一体,住佛所住,下面这段是讲导师之行。『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导师」是引导众生成佛之行,这才称为导师。狭义专门对佛称的,菩萨称师,不称导师,导师是对佛的称呼。「最胜之道」就是信愿持名,本经说的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八个字。蕅益大师在《要解》里,把八个字省略成四个字,更简单。「信愿」就是发菩提心,真正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真正相信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一点怀疑都没有。我们自己要发真心真诚的大愿,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做第二种想法,我这一生就这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没有第二个方向,这叫无上菩提心。「持名」,执持名号。像海贤老和尚一样,师父教他这一句佛号,这传授给他的法,他一生九十二年未曾丢失,念了九十二年。他给我们做证明,这光碟诸位要细心看,要用恭敬心、真诚心,你去看他。
他给我们证明西方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真有,他见佛很多次,常常见佛。光碟上他老人家说,好几次要求阿弥陀佛带他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没答应,说他修得不错,留在这个世间表法,给念佛人做个好样子。这就说明他见阿弥陀佛不是一次。往生之前,他老人家又说,这几天阿弥陀佛来告诉我,叫我赶快往生。这给我们作证,老和尚决定没有妄语,句句话都是真话。为什么人家跟阿弥陀佛那么熟悉?感应,清净平等觉的感应。我们的心,念到清净平等觉,就会跟老和尚一样,跟阿弥陀佛起感应,我们念佛,佛就现前;我们求生,佛就带我们去。不带我们去,那就是海贤老和尚的样子,你有能力表法,要做一个好榜样给大家看。
我们在传记上曾经看到,我们净宗初祖慧远大师,这是东晋时代在庐山建东林念佛堂,就是现在的东林寺。他老人家四次见佛,见到极乐世界,从来没有跟人说过。最后一次,就是第四次,他才跟大家宣布,极乐世界又现前,阿弥陀佛来接引我,过去曾经见过三次。别人问他,极乐世界像什么样子?跟经中所说的一模一样。远公大师在世,他讲的经就是《无量寿经》,《弥陀经》、《观无量寿经》都还没有翻译出来。他那个时候东林念佛堂就依一部经,《无量寿经》,这最早到中国来。历代一共十二次翻译,所以它有十二个不同的版本。非常可惜有七种失传,现在《大藏经》里面只有五种。
这五种仔细去校对,里面出入很大,说明这部经是世尊当年在世多次宣说,不是说一遍。一遍,那梵文的底本只是一种,无论怎么翻译,不会有很大的差错。最明显的,愿力,四十八愿,这决定不会有错误的。这五种本子里头有三种不同,有两种四十八愿,有两种二十四愿,有一种三十六愿。这么大的差别,这就说明不是一次说的,多次宣讲。阿难结集的本子,这梵文原本也都传中国来了。多次宣讲说明这部经重要,释迦牟尼佛讲经没有讲过第二遍的,唯独这部经,叫你明显看出来它不是一个底本,它是不同的底本。就说明世尊在世不同的说法,多次宣说,才会有这种现象发生,也显示出这个法门的特殊、奇特。
这个法门,遇到有缘的,缘就是信愿,死心塌地,绝无改变,阿弥陀佛来,教我再有一个方法,我也拒绝,我就依照这个法就行了,我相信这个法字字句句是佛说的,决定成就。《观无量寿经.上品上生章》要认真学习,我记得这一章,单独这一章我讲过。你真明白之后,死心塌地,一门深入,很快就成就。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在《往生传》里面看到,三年往生的人太多太多了。绝对不是他的寿命只有三年,他三年念佛功夫成就了,见到阿弥陀佛,会要求阿弥陀佛,我的寿命不要了,我现在跟你走。佛很慈悲,佛就带你走。三年,到极乐世界去作阿惟越致菩萨,还得了!还有哪个法门能超过这个法门,找不到。你很幸运,遇到一切诸佛共同赞叹的奇特大法。只有善根福德因缘不足的人,虽然遇到了,他怀疑,他不相信,当面错过,真可惜。
这个地方念老引用《净影疏》,净影法师隋朝时候人,他也叫慧远,跟我们初祖法号完全相同,所以在历史上称为小慧远。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就叫《净影疏》,《无量寿经义疏》。这里面说,「住佛住者,涅盘常果,诸佛同住」。住就是心安住的所在,心住无所住就是住佛住。为什么?佛心清净,佛心平等,佛见色、闻声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这叫住佛住。我们也常常提到,要认识,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就是住佛住。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是菩萨住;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小乘住,阿罗汉、辟支佛;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有执著,那就是六道众生。六道众生住哪里?住六道轮回。
记住,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全有,你住六道轮回。你要是能够把执著放下,我再也不执著,我知道它是假的,不是真的,就是再也不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了,你就能证阿罗汉果。不但不执著,分别也没有这个必要,假的,分别它干什么,那你就升级了,你升菩萨。真正觉悟了,虽然这个现象在面前,面对著它,起心动念都没有,这就是佛住。修行修什么?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道,修什么?就是修这个东西,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
章嘉大师教我放下,放下什么?就放下这个。真正放下了,事实真相就明白了,那叫看破,看破是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体是空寂的,相是假的,体是空,一法不立,连佛也没有。自性是本体,所以不能执著,不能起心动念;相是假的,也没有起心动念的必要。无论是性、无论是相,都不起心动念,这就是住佛所住。住佛所住,你要有行为,行为是什么?众生有感,自然有应,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法尔如是,没有起心动念,还是住佛所住。那应干什么?应是帮助他解决问题。菩萨有感,则以佛身去度他;二乘有感,就现菩萨去度他;众生有感,现随类身。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那是讲三十二类,每一类无量无边身,与众生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这都叫奇特。
「今日世雄」,世雄是指释迦牟尼佛,今天释迦牟尼佛「住彼所住」,住阿弥陀佛所住,就是「住大涅盘,能起化用」。化是化身,是变化;用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离开六道轮回,离开十法界,叫离究竟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叫得究竟乐。十方诸佛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个个面对他有缘众生都能起变化的大用,教化众生,佛不做别的,就是教学。教学的仪式无量无边,在我们这个世间,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出现在印度,以比丘的身分表法,表放下。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七情五欲,过出家人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的示现非常活泼,示现的意义,就是放下万缘,身心清净,为我们表清净平等觉,表这个法。有国王大臣礼请他老人家去讲经,在宫殿里面、在花园里面,他也答应,他不拒绝。所以在竹林精舍、在只树给孤独园还讲了相当长的时间一段经,几部大经,讲完之后就离开了,又去过他游牧生活。不呆板,为我们示现活活泼泼,佛,真的现在人讲通情达理,让众生生欢喜心。
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只要你去向他请教,他都教你,包括所有宗教,这在经上能看出来。他不排斥,他也不劝你,你那个宗教有问题,没有说过这个话,对每一个宗教都赞叹。我们要学,为什么?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不但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其他宗教,所有一切的法门都是平等法。同一个道理,只要你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都能够得定,定深了不放弃,到最后都能见性。所以,用其他的宗教修行的方法,向世尊去请教,世尊都帮助他破迷开悟,明心见性。他明心见性作了佛,有没有舍弃他的宗教?没有,他到他那个宗教去做先知去了,他到那个宗教里面去领导他们去了。外面看到是不同的宗教,里面都是佛菩萨,这是对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修其他宗教也不例外,他本来是佛,他成佛有什么奇怪?不奇怪。龙女八岁成佛,龙是畜生道,八岁小女孩,善根深厚,听闻说法她开悟了、她证果了。
本经特别提到的是普贤菩萨,你看第二品「德遵普贤」,普贤菩萨专门讲修行,落实修行。落实里头最重要的一样就是心量拓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他的行门就是十大纲领,普贤十愿,愿愿都是用真诚心、广大心来修,真诚广大。面对的是遍法界虚空界,一法不立,一法不舍,得大自在。礼敬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众生是广义的,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都叫众生。动物是众生,植物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矿物还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乃至虚空法界。所以众生这个名词含义非常非常广大,普贤菩萨的恭敬心,圆圆满满统统都礼敬到了。
我们今天对佛菩萨恭敬,对人就不恭敬,对好人恭敬,对恶人就不恭敬;普贤不是的,平等对待,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的眼里、他的心里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平等平等,看一切众生跟看阿弥陀佛完全一样,对阿弥陀佛是用什么恭敬心,对一切众生用的恭敬心完全相同,没有丝毫差别。那叫普贤行,礼敬、称赞、供养完全平等。普贤行不容易修,为什么?我们没有平等心。虽然说恭敬心,恭敬心不到位,达不到佛所要求的标准,我们还自以为是,不知道忏悔、不知道改进。所以普贤行对我们有名无实。这也是我们念佛功夫不得力的因素之一,为什么功夫不得力。
《会疏》里头说的,「佛所住,不二乘菩萨所能及」。这个「不」是非的意思,不是二乘、不是菩萨所能及。二乘是声闻、缘觉,菩萨是说的三乘菩萨,天台别教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些菩萨没有明心见性;也就是说,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有起心动念。二乘,不但有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佛所住的是不起心不动念,二乘、菩萨做不到。「唯佛与佛住之」,只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这是佛,他们住实报庄严土。「又佛说三乘随他教时,各住三乘法」,十住菩萨住十住法,十行菩萨住十行法,十回向菩萨住十回向法,这就是随顺他们自己所学习的,随他教时,各住三乘法。「今住佛随自所住,故云住佛所住」。今天释迦牟尼佛示现住佛所住,住一真法界,住实报庄严土,也就是住真实大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佛心。「而流出此殊胜妙法」,就是这个净宗法门,念佛成佛,奇特的妙法,无比殊胜。「以为众生之因心」。这原本是如来的果觉,我们的经题清净平等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安住在这上。表现在这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声声佛号,声声清净平等觉,声声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与本经修学的宗旨完全相应,「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用这个来做众生的因心。
「《甄解》曰:住佛所住者,住普等三昧,普等三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三昧是定,禅定,「及大寂定」,大寂定就是大涅盘。普等三昧、大寂定,「并是念佛三昧异名」,它还有个名字叫念佛三昧;换句话说,念佛三昧就是普等三昧,普遍等同,平等。跟二乘人在一起,跟二乘平等;跟三乘菩萨在一起,跟菩萨平等;跟诸佛在一起就跟佛平等,妙极了。为什么?三乘菩萨、声闻、缘觉他也念阿弥陀佛,他也求生极乐世界,他们往生在方便有余土。六道众生没有证得果地,念佛往生凡圣同居土。前面说过,虽然有四土三辈九品的差别,实际上,到极乐世界原来是平等的,普等三昧。真妙,真正是奇特到极处。「三世诸佛皆住此念佛,故云佛所住。今佛」,现在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念佛法门,住念佛三昧」。底下是念老的话,「《甄解》之说,更切经旨」,跟本经的宗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完全相应,说得真好!
下面为我们解释「导师之行」。「导师者,指引导他人入於佛道者」,这称为导师。引导众生入佛道,用什么方法?八万四千法门就是方法。一生成就呢?一生成就就是念佛成佛。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一生成就不了,一生成就那真的亿万人当中难得找到一个。早年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在他这一生当中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修禅宗成就的一个都没有。禅宗是什么?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一个都没有。修密宗成就的,他一生只见到六个人。念佛往生的太多太多了,念佛往生成就的,比禅、比密还要高。为什么?生到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作阿惟越致菩萨。不是自力,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给你,是他力法门,阿弥陀佛把你抬举起来了,对佛要感恩。如果对佛要不敬,大不敬,这个罪可就重了。你不遇到这个法门那没话说,遇到这个法门,对佛大不敬,你违背了经教。
什么是敬佛?依教修行是敬佛,一直念下去是敬佛。怀疑是不敬佛,改变方法是不敬佛,为什么?你不能往生。真正能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敬佛。往生的方法,一句佛号,不能改动。无论修什么法门,你听到了去学习可以,它的结果是什么?对念佛法门信心更增加、增长,这就对了。看到学那些法门那么难,这个容易,容易就容易成就,难就不容易成就。
下面引《十住断结经》这里面说,「号导师者」,这个号就是称号,导师者,「令众生类示其正道故」,这叫导师,示其正道。「《华首经》曰:能为人说无生死道,故名导师。」无生死道就是指念佛往生,念佛往生不是死,你要说你这个地方死了,到极乐世界生了,错了,没有生死。往生极乐世界,这个肉身是阿赖耶的相分,是阿赖耶的境界相,这个东西是生灭法,说穿了它根本是个假象,根本就不存在,这是量子力学家说的。把这个假的放弃、舍掉,真身现前,真身是法性身,真身永远不生不灭,这就是说无生死道,道道地地的导师。
「《佛报恩经》曰:大导师者」,大导师是指谁?「以正路示涅盘径」,这个径是小路、直路,最近的路、最快速的道路,「使得无为常乐故」。下面念老有个括弧,「无为指无为法」,一切法法尔如是,「常乐指常乐我净」。常乐我净这四德自性具足,你见性就得到了。大乘教讲三德,「法身」,法身有常乐我净,「般若」有常乐我净,「解脱」有常乐我净,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常,永恒不灭,就是不生不灭,这叫常;乐是无苦,离一切苦,离苦就是乐;我,是自己能做主宰;净,就是清净心,没有染污,换句话说,决定不受外面境界影响,不受外境干涉。涅盘四德,这四个你都得到了这叫大般涅盘。
「又《甄解》曰:导师行者,即弥陀世尊平等引接无所遗故。」说得好!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平等的,真正具足信愿,老实念佛的,一个都不会漏掉。不要以为阿弥陀佛把你忘掉了,阿弥陀佛不会忘掉你,只有你把阿弥陀佛忘掉。这一忘掉,当中障碍就发生了,阿弥陀佛不能在你面前现身。所以我们在平常要培养对佛的信心、对极乐世界的信心、对释迦牟尼佛的信心、对所说法门的信心,不能有丝毫疑惑。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
中国古人,古代的中国教育,从小就养成他的信心,教五常,五常是德,做人根本的德行,仁义礼智信,性德。对圣贤、对祖宗有信心,从来没有怀疑过;对人有信心,人性本善,不相信这个世间有坏人。坏人是没有受过教育,习性学坏了,不是他的本性,本性纯净纯善。所以说「性相近,习相远」,习就是习惯,是染污。所以,人人都有可敬之处、可敬之时、可敬之事,怎么可以失敬?普贤菩萨不是,礼敬圆满的做到了,真的是用清净心、平等心修一切恭敬。
《甄解》里面,导师行者,即弥陀世尊平等引接无遗。「又大导师者,即弥陀世尊,以本愿引摄五乘」,五乘是指的法界一切众生。三乘之外,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再加上人、天,五乘。引导摄受,也就是接引大众往生极乐世界。「故今本师演说本经,正是住弥陀之所行也」。弥陀之所行,就是接引十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念佛求生净土的大众,这五种人,菩萨、声闻、缘觉、天、人。实际上它还包括畜生、饿鬼、地狱,这是三恶道的,三恶道的众生,过去无量劫中跟阿弥陀佛结了缘,修过这个法门,阿赖耶里头都含藏著净土的种子。诸佛菩萨化身在恶道里头,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念佛往生净土。佛门里有一本小册子,《物犹如此》,专门是讲畜生道念佛往生的,真有。现在还有,你只要留意你就会发现,你就会看到,畜生念佛。它过去生中是念佛人,念佛功夫还不错,临命终时一念错了,堕畜生道,没能往生。由於念佛功夫很深,做了畜生,它忏悔,它后悔它错了,所以它看到佛像,看到念佛的人,它恭敬。
今天释迦牟尼佛演说这部经,就是住弥陀之所行。非常稀有难逢的,我们能在这个世界上,能在现前这个环境当中,遇到夏莲居老居士为我们所会集的这新本子,太稀有了!使我们这些善根不足的人,看到这个本子把善根补足了,为什么?不怀疑了,他讲得清楚、讲得明白。现在中文本的《无量寿经》有九种版本,五种原译本之外,有王龙舒的会集本、魏默深的会集本、彭绍升的节校本,八种本子,再加上夏莲居老居士这个会集本,九个本子。过去我们把这九种本子都印在一起,印成一册,便利大家参考,你看看你喜欢哪个本子。这个本子出现,度人多了,许多不能得度的,遇到它得度了,功德无量无边。夏老的学生黄念祖老居士,六年的时间为我们做成集注,这是真实智慧。如果他自己注的,我们一般人不相信,他用另外一个方法,用经来注经,我们服了,用祖师大德的开示来注经,他用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所以,经是会集本,注解也是会集本,我们由衷的敬佩。自己谦虚,把这部经的义理说透了,让我们读了断疑生信,信心坚定,愿心踏实,决定得生净土,这比什么都重要。这两位大德出现在我们这个时代,要特别感恩,这菩萨再来,不是凡人,凡人做不到。
可是今天这个时代是个科学的时代,科学讲什么?第一就是教我们怀疑。我们用怀疑的心就不得其门而入了,入科学行,入圣贤学问不行。圣贤学问要真诚、要恭敬,用清净心来接受;科学不需要,不需要恭敬心、不需要真诚心都能学得到。这是圣贤学术跟科学不一样的地方。不能用科学的方法来学经教,用科学的方法念佛不能成功。学科学得到的结论还是科学,佛法是心性的学问,科学方法没有办法帮助我们明心见性。佛所说的,局部,科学能帮它证实,让我们对於佛法,对於佛所说的、祖师大德所说的生起信心,有时候能得这个利益。
下面这句经文,「最胜之道」。「《净影疏》曰:无上菩提,是最胜道。」大乘妙觉果位所证的是最胜道,再没有超过它的,叫无上菩提。无上就是最胜,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是觉悟,究竟的觉悟、圆满的觉悟。不是赞叹,是真实,真实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真的证得了,释迦牟尼佛证得,维摩居士证得,佛弟子当中,菩萨们证得,在家居士当中也有不少人证得了,可见它不是假的,他说的是真的。怎样修真才能证得?章嘉大师告诉我,看破、放下就证得了。看破,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般若经》上说得最清楚、最透彻,是真的不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听到这一句不要消极,它是事实真相。你必须要把大乘经教搞清楚、搞明白,才能解决问题,才不至於产生误会。
佛所讲的东西不能想像,用自己的意思来解释,愈解释愈错误。为什么?佛是从大寂定里面流出来的,这前面刚刚读过,大寂定是什么?是真心,真诚到极处,没有丝毫虚伪,没有一个妄念,自自然然流出来的。我们也要住大寂定才能懂得,不能入大寂定,总得有几分定功,定功愈深你知道的就愈多,知道的也愈深愈广。没有定功,心浮气躁,是完全不懂。听不懂还要批评,说佛说错了,他凭什么?他凭科学,佛说的跟科学家讲的不一样,用科学家的标准来看佛法,佛全错了。科学在今天的社会非常普遍,大家都是用科学的眼光来看一切法,对佛法、对中国传统文化都不例外,与科学不相应的就是糟粕,应该要舍弃的,这就难了。
佛法重视心法,今天讲唯心、唯物,它重视唯心,也不舍唯物,法相宗对於物相说得非常清楚。大乘佛法是圆满的、是究竟的,但是它有一定的深度。深度的东西对谁说?对清净平等觉的人说,他听到了会开悟,会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我们细心观察海贤老和尚,乃至於他的师父传戒老法师,有迹象让我们看出来,他们确实是开悟的人。开悟与有没有读过书不相干,与有没有上过学也不相干。唐朝的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念过书,在黄梅住了八个月做义工,每天舂米破柴。他那个舂米破柴不妨碍他用功,他用什么功?看得破、放得下,他就用这个功。真看破了,真放下了,五祖忍和尚把衣钵传给他。真的明心见性了,性是什么样子?他报告的二十个字,那就是对自性简单的描绘,自性就是真心、就是本性,真如本性是清净的,没有染污,不生不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五祖一听,真的,不是假的,衣钵就给他了。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也做了报告,见性是什么样子?他在定中说了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那就是细说,详细说明自性的样子。这部大经,流传在我们世界上这个《华严经》,其实它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目录提要。像《四库全书》一样,《四库全书》分量太大,纪晓岚编了一部目录提要,每部经里头说些什么内容,简简单单提下来,有五本,全书一千五百册,提要五册。《华严经》,龙树菩萨见到的,多大分量?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这个书要搬到我们这个地球上来放不下,搬到我们这个银河系也放不下。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收藏在哪里?大龙菩萨的龙宫里面,龙树菩萨有缘见到了。再看中本,分量还是太大,阎浮提众生没有能力受持这部大经。最后看小本,小本就是目录提要,这个可以,十万偈,四十品,是《华严经》的提要。世尊当年是细说,这一部《华严经》说些什么?就是六祖惠能大师讲的二十个字,《华严经》浓缩起来就这二十个字,展开来,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
六祖惠能大师知道,在他手下跟他学习开悟的四十多个人,这四十多个人都入这个境界,不是假的。达摩祖师到中国来,单传,传到惠能,禅宗法门无比的兴旺,中国寺庙都叫禅寺,学习的人多,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四十多人,在《华严经》上,他们的地位初住以上。这些人不求西方净土,他们到哪里去?他们到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庄严土,都到那里去了,到那边去作佛去了。这是我们要知道,我们从这里生起信心,对如来大法生起无上的恭敬心,我们展开经卷才能看出一点门道。经卷字字句句其深没有底限的,其广没有边际,所以百读不倦、千读不倦、万读不倦,遍遍都有新意思出来。它没有意思,说的住大寂定,没有意思在里头,我们学习的人,在这个经典里面,字字句句体会到无量义。世间书籍不能比,世间的书是人从脑子里头、思想里头写出来的;这是称性的,自性里头流出来的,没有意思。因为没有意思,它才能成为无量义;有意思,就是那个讲法,不能做第二个讲法,第二个讲法就讲错了。经典不可思议,佛法不可思议,净土不可思议,信愿持名不可思议,这无上菩提最胜道。
「又《会疏》释曰:於一切世出世中无有伦匹」,真的,现在我们看这话我们相信,一切世间、出世间没有一法能跟这一法对比。「《甄解》曰:最胜道者,念佛往生一道」,多清楚、多明了,「於一切方便中,无上最胜故」。你要放弃,找别的,那真叫可怜,那是愚痴。「又最胜道者解脱德,《涅盘经》云:无上上,真解脱」,解脱是得大自在,解是解开,脱是脱离,脱离一切苦,解开一切烦恼习气,回归自性,得究竟乐,「故无上上,即最胜义」。「《甄解》之两说,互为表里,因念佛即无上上最胜之道,往生必证涅盘也。」这个涅盘是如来所证的大般涅盘,不是声闻缘觉证得的。
「又正当念佛时,心作心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当下即是,即无上上解脱时也」。那我天天念,这境界不现前,这什么原因?有原因。你念佛里头有夹杂、有妄念,所以这个境界你没有得到。观音、势至教我们的方法可以去试试看,用观音、势至这个方法,跟这讲的一样。观音菩萨教我们反闻,「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大势至菩萨教我们「都摄六根」,你六根一根都没摄,所以你念佛功夫不得力。怎么样反闻?专听佛号,听自己念佛的佛号。特别是默念,不是金刚持,金刚持口动,口完全不动,心里在念佛,有没有声音?有。耳朵听心里念佛的声音,不要听外面,这叫反闻。那个是心完全集中注意在佛号上,外面东西听不到了。这才是真正把六根在六尘境界上放下了,都摄六根。你用这个方法一定有效,当下就是无上上解脱时。「今日释尊将演弥陀之妙法,故住於弥陀之所住,行弥陀之所行,念弥陀之所念,故云住诸佛所住最胜之道」。说得真好,妙极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资料恭摘: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第一二六集)2014/10/29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档名:02-04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