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24集
发布时间:2024-11-25 04:05:02作者:佛心网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四四一页:
疏【复有三义,闻说佛名,心不疑贰,是之谓信;信已而执,心起乐欲,是之谓愿;愿已而持,心勤精进,是之谓行。】
信愿行,这在净宗非常重要,是净宗修学的三个条件,缺少一个都不能往生。这句佛号具足信愿行。『闻说佛名』,闻名:一个是佛号,一个是《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这三经都是教我们专修净业,听了之后心里决定不疑惑,这才叫「信」。
信,非常难,很不容易。我们修学这个法门,学了很多年,甚至信心还没有建立。我是四十八年出家,五十年受戒。受戒之后到台中拜谢李老师,见面第一句话老师就叫我要信佛。我学佛那么多年,一出家就教佛学院,又受了大戒,怎么还叫我信佛?他老人家给我解释:信佛非常不容易,有许多出家人一生直到老死都不信佛。信佛怎么会堕三恶道?信佛怎么会造恶业?只有不信佛的人才会堕三途、才会造恶业。所以,信佛非常不容易。
『心不疑贰』,「贰」是三心二意,心不专一;「疑」是有怀疑,信心不清净,这都不叫做信。所以,一定要做到不疑、不贰。实在讲,不贰就是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那才真正叫信。不但夹杂世间法不叫信,世间法里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是非人我,你夹杂这个东西,这不叫信。夹杂佛法也不叫信,我念佛又想参禅、又想持咒、又想研究经教,都不叫信,杂乱!由此可知,要专精,才叫信;不专精,不能叫信。我们讲经,这个道场讲了很多年,听的人这么多,相信的有几个?说实在话,十个、八个就不得了!信的人没有不认真修行的,信的人没有不往生的。一定要知道,大多数人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而已,这一生不能成就。听了他不相信,不相信他也每天都来听,这就是多少有一点善根,善根没有成熟。
『信已而执』,信了以后要执,「执」就是把它牢牢的抓住,不轻易放过。『心起乐欲』,真正生起欢喜心,「乐」是爱好,「欲」是希求,我非常喜欢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如果对於西方世界、娑婆世界、十方诸佛世界没搞清楚,怎可能对西方世界起欢喜心?所以愿生西方这个愿不容易生起。怎样才能把它搞清楚?大致上有两种,过去生中已经种很大的善根这是因,两种不同的缘:一种缘是在人生当中吃过大苦头,遭过大劫难,听说有这么一个地方,他什么都不想,老老实实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另外一种,那就是通宗通教,对於经论熟透,娑婆世界这些因因果果明了,十方诸佛世界、西方世界也明了,他的选择不是随便选的,他是用智慧抉择。我们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看到,韦提希夫人选择西方极乐世界是遭了大难,儿子不孝,杀父亲、杀母亲,遭这样的难。释迦牟尼佛把十方诸佛世界展现在她面前,让她自己看,她统统看了之后,选择西方极乐世界。可见这个愿不容易发。
一般讲发愿求生净土,那个愿是露水道心,不管用的,不是真心诚意,是假心,嘴巴里说说而已。诚心诚意,这个人处事做人态度完全不一样,没有心去计较世间一切是非人我。他一心一意专求净土,都怕时间来不及、不够用,哪里还有时间搞是非人我!他对於世间一切事、一切人、一切物都不会很关心,每天穿得暖、吃得饱,有时间念佛,足了,就快乐无比。还去搞是非人我、名闻利养,这个愿是假的;换句话说,没认识清楚。由此可知,讲经说法是很重要的增上缘,许多人是在经教里面觉悟,这才真正发愿。真发愿了,不但世间法舍掉,世间大众处得好,我们在一块处;处得不好,我就躲开。我也不让你赶我,我自己就走,为什么?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决定没有留恋,这是真正愿生净土。所以,教理的研究真正透彻,一定是万缘放下,把佛法也放下了。像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到晚年那是彻底觉悟,只有一部《阿弥陀经》、一句佛号。《金刚经》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一个真正修行人,这些经训要牢牢的记住。别人赞叹我们,也不必欢喜,假的;别人毁谤、侮辱我们,也不要生气,假的。统统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你要是把它当真,就吃亏上当,就大错特错。只有一句佛号是真的,二六时中念念不忘!这个世间没有什么好争的,一样都带不去,稍不留意,一身的罪业。为什么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要造罪业?这些罪业必堕三途,他修的是三恶道,这种人是愚痴、可怜。世间的善人君子,著重在道德观念上,那是修三善道。我们念佛人,如果不求生净土,纵然戒律精严,具足五德六和,也是三善道,不能出三界。由此可知,这一生要想出三界、了生死,一生成就,除了这个法门之外,没有第二个法门。
《弥陀经》,必须得《疏钞》、《要解》,我们才真正能体会它的博大精深。《无量寿经》,经文就讲得很清楚,不必看注解,也能照见自己的起心动念跟经上讲的一样不一样。所以我劝同学们,第一个阶段先要把经念熟;经不念熟,你就谈不上修行。经要是熟透,我们心里动一个念头,就会想到我这个念头经上有没有?我这个念头该不该起来?经典的教训就是修行的标准。经不熟,起心动念你就没有标准。没有标准,怎么修法?没得修!这是教你要把经念熟。换句话说,你想不想往生净土?不想,那你不念没有关系,为什么?不想,还想搞六道轮回。真正想这一生往生净土,经不熟怎么行?所以,心里起心动念都要用经典来对照,不应该动的念头就不能动念,应该动的念头就应该好好的去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佛在经典里面教给我们的。所以,你要是搞清楚,这才能抓住,紧紧的抓住。
两经比较,《无量寿经》比《阿弥陀经》好,毕竟那是经文,这是祖师的注解。佛教我们「依法不依人」,经是法,注解是人说。注解提供我们作参考,让我们更深入体会到经文的含义,修正我们对人事物的想法、看法、做法。修是修正,我们对人事物有很多想法、看法、做法是错误的,把这些错误的依照佛在经典的教训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所以,修行在哪里修?在起心动念之处修。凡夫,不能一天不读经,三天不读经,道心统统都没有了。我们凡夫念经这个力量,顶多只能保存三天,三天不再念就完了,烦恼习气、邪知邪见统统现行。所以修行难,所谓「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为什么从前道场成就人容易?现在道场成就人不容易?以前道场每天叫你在讲堂听经八个小时,大家在一块共修也是八个小时,一天十六个小时去掉了,再想打妄想没有时间,赶紧找个时间休息睡觉养精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那个三年修行,抵得我们三十年效果都不止。通常修行不外乎一个是参禅,一个是念佛。禅堂里面八个小时,或者念佛堂念八个小时,听八个小时经,比学校的功课还要严格。在这样长时间薰陶之下,一个人的习气自然就变了。今天没有这个道场,没有这样的机会,但是真正用功的人这个机会还是有的,我们今天用随身听一天听经八个钟点,行!真正肯努力,不要说听八个小时,一天能听四小时到六小时就很好,念六小时的佛也用随身听跟著念,跟古时候的道场又有什么差别?我们利用这些科学工具,把道场搬到自己家庭,这是从前人无法想像的!
听经,这一部经听的遍数愈多愈好。往年洛杉矶有一位赵立本居士,他听我讲的《六祖坛经》跟《金刚经》,只听这两部经。我从洛杉矶经过,他告诉我,他已经听了二十六遍。我就劝他:你继续不断再去听一百遍。现在我听洛杉矶那边同修说,他这两部经讲得很好,常常有人请他讲经,熟透了。他说:我一生其他的都不学,就这两部经,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个人在美国是大学教授,现在退休了,真有成就!中国古人常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心人,天下就无难事。信愿专,专精他就成功。所以,我们为什么一天到晚去搞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能像赵立本居士一样专搞一部经?八年的时间,他这两部经已经讲得很好,继续不断努力,他将来就是《金刚经》、《六祖坛经》的权威。所以愿要有正愿,正当的希求、正当的爱好,能希求净土,愿生西方,这是第一纯正。
『愿已而持』,持是保持,发愿之后要有恒心、耐心、毅力,保持不失掉,『心勤精进』,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去努力,这叫做『行』。譬如一天把这个经听上八小时,念八小时的佛,这是行。《无量寿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度众成佛道的第一经。菩萨以下讲经说法要求佛力加持,佛自己讲经说法不必要求加持。但是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世尊讲《无量寿经》得阿弥陀佛加持,得十方诸佛如来加持,所以他动这个念头想讲这部经,他的瑞相就特别好。阿难做他的侍者,一生当中从来没有见到这样的相好,那是什么?十方诸佛加持。佛讲其他的经有没有这个现象?你去查查《大藏经》,没有!你就晓得,这部经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议,佛讲这部经,十方诸佛都加持。所以读这部经、受持这部经的,感应不可思议!现在有不少同修一天念十遍的,这叫「行」。
一门深入,愈专愈好,愈精愈好。为了弘法利生,应付各种不同根性的众生,我们要参考涉猎一些经论,这是必要的。如果不发愿去讲经说法,我这一部经就够了,一部经真正透彻就行了。我为别人讲经说法,我就讲这一部经,那些不同根性的想学别的经,就介绍给别的法师,那些法师们会讲,请他去讲,我只会讲一部经。《华严经》上五十三位善知识,他们弘法利生的态度就是如此,善财去参访,他说:我只学这一门,如果你要想广学多闻,再介绍你去参访别的善知识。
钞【信愿行,下文中当辩。】
这个意思非常深广,向下还要详细的说,此地只是略略提一提而已。
疏【名号者,阿弥陀佛四字洪名,不兼色像等。如文殊般若,及毗婆沙论中说,以色像等摄名中故。】
这个法门专主持名,不必再加观想,这一句佛号念到底就行。现在为什么劝你念经?为什么特别强调念经?你信心不足,愿心不切,所以才叫你念经。念经是帮助你断疑生信,还有一个意思,业障太重,如何改过自新,为了这个原因,劝大家念经。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自己种种的想法、做法,不晓得是错误的,都认为是很正确的。我的想法、看法、做法都是对的,你们都错了,都是这个想法。对的、错的,它有个标准,标准在哪里?经典上讲的是标准。
你念多了、念熟了,你就有个标准。用这个标准来检点自己的生活行为,才能发现自己的过失。发现自己的过失,这是智慧,这个人自觉,自己觉悟了;不知道自己过失是愚迷,愚痴迷惑颠倒,这种人很可怜,造三恶道之因,搞六道轮回,自己不晓得,以为自己是在学佛,是在修行,这是非常可怜的人。真正念佛的人会跟可怜人计较吗?不可能,对他只有怜悯之心。他坚固的执著,你跟他解释,他不能接受。他坚固的妄想、执著,总认为他是正确的,别人是错的,甚至佛在经上讲都错了,只有他是对的。这是我们看他造三恶道之因,没法子救!所以读经,念熟了,自己才有真正的标准。这个标准是世尊、阿弥陀佛给我们建立的,决定不错。这是劝大家读经,消业障。读经要照经上去做才能消得了业障,光是读不能做,业障消不了,这诸位要知道。读经是教你依教奉行,依教奉行那就消业障。业障消除,功夫就上轨道,功夫就得力。钞【不兼色像等者,正明此经专主执持名号也。文殊般若经云:佛告文殊,欲入一行三昧者,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念一佛功德,与念无量佛功德无二。】
这是佛在《文殊般若经》上的一段开示。『一行三昧』,念佛三昧也叫做一行三昧。
演【一行三昧者,经云法界一相。】
法界相是平等相。
演【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论云谓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身平等无二,即名一行三昧。】
这是先解释一行三昧的意思,这个名词的含义,也就是这个名词的定义。「行」是行为,也就是活动。「三昧」是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一行,诸位想想,著重在一,「一」是心里面决定不会起个念头,这个心才一;起一个念头就不是一,为什么?有念跟无念就是二。真正是一念不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这个「一」就是一真法界。「一切诸佛法身」就是宇宙人生的本体,「与众生身平等无二」,「法身」是理体,「众生身」是现象。十法界森罗万象,从什么地方生起来?就是从法身理体上变现出来。所以,一切万法没有一法不是平等的。平等这是真相,平等这是正常。在一切法里起不平等,那叫妄念,那叫迷。经上常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楞严经》,佛对这个问题有详细的解释。为什么会一念不觉?你在一真法界里面起心动念,这就是不觉,这就是迷。觉心不动,觉心清净,觉心离念,不动、离念这是觉,心动就是迷。
迷在哪里?找不到,哪里有迷!迷什么时候有的?迷什么原因有的?没有原因,也没有说什么时候迷的,你找那个时候找不到,为什么?它是虚妄的。你一念觉就成佛,一念迷就是苦恼众生。佛与众生的差别就是迷、悟。我们今天想觉,觉不了,为什么觉不了?习气太重,不能以清净心面对生活环境,心地总是染污、肮脏的,起心动念就是是非人我、利害得失,都搞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佛在《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搞这个东西,你说可怜不可怜?真正肯接受、真正肯改过自新的人,佛与善知识肯教他,为什么?这个人可救,可教!不能改过,不能自新,诸佛菩萨对这个人不教,为什么?教了叫白教,没有用处,冤枉!耗费这精神力气,所以不教。绝对不是佛菩萨、善知识偏心,不是的。为什么对这个人教导他,对那个人不教,人家看得很清楚,这个人教了之后能改过自新,那个人教他不能改过自新。所以,缘是在众生这一面,绝对不在佛菩萨那一面。佛菩萨无心,佛菩萨清净平等。我们常讲与佛有缘没有缘就在此地。欢喜接受,听了真正肯改,这就有缘;听了不肯改过,这就是无缘。所以「佛不度无缘之人」,佛度不了!一行三昧的意思明白了,怎样得到?
演【欲入是三昧者。】
入一行三昧,最低限度是圆教初住菩萨。入一行三昧就是入法界,换句话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种菩萨的能力,像经上所讲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他有能力示现八相成道,有能力随类化身,智慧神通都跟佛相似。此地教我们入一行三昧方法很特别:
演【应系心一佛,专称名字也。】
这就教给我们,净宗《无量寿经》上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一行三昧,这是念佛三昧,三昧中王,最殊胜的修行方法,专称名字。
演【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者。】
持名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里面所讲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就是禅宗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不能见十方一切诸佛,见不到那么多佛。可是你念阿弥陀佛,弥陀法门,那见无量无边诸佛,这是这个法门殊胜之处。这个法门被一切诸佛如来赞叹之处就在此地。这是自己入一行三昧,又蒙阿弥陀佛威神加持,所以他所缘的法界跟佛无二无别,不可思议!
演【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也。诸佛法身与众生心同体无二。】
这是见到十法界的平等相,真正平等,见到法界同体,法界平等,所以他处事待人的态度就变了,他能用清净心、平等心、大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这个人就成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虽不是究竟圆满佛,他是属於分证佛。天台家讲六即佛,他是分证位佛,不是相似位,不是观行、相似,分证。这是真佛,不是假佛,所以能示现八相成道。
演【今但见众生心,不见佛法身者,以未能离念故。】
这是讲我们现前的境界,我们只见到众生心,见不到佛法身(就是见不到平等的境界),原因在哪里?我们没有离开妄念。这个地方的「念」,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妄想、执著。我们没有能够把妄想、执著离开,所以你是凡夫,你见不到法身。见不到法身,换句话说,你就得不到一行三昧。
我们是凡夫,业障很重,如果不是长年佛法的薰陶,没有法子。真正讲求薰陶有力、薰陶有效,我自己的经验是上讲台讲经,这是最有力量的薰陶。因为你想上台讲经,你要有充分的预备。我们没有开悟,我跟同修们讲过,我最初出来学讲经的时候,上讲台讲经讲一个小时,要预备二十个小时,一点都不敢懈怠,懈怠了,上台就要丢人!所以这个方法比老师教导有效果。老师是可以打打马虎,骗骗他们。讲经,底下坐几十人、几百人,骗不了人!那么多眼睛看你,你讲错可不行的,所以要有充分的准备。几乎初学讲经的人,你叫他一个星期讲一个半小时,他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都忙著这个东西,连晚上睡觉作梦还想著整理讲稿,他专心到这种程度,这就叫薰陶。你能不中断的讲,对自己的利益比什么都大,无始劫的业障习气慢慢不知不觉就消掉了。
在讲台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我自己的经验是十年。我在讲台今年是三十三年,所以大家看我讲经也不要预备,也不要去看资料。头十年,那很苦!头一年是最苦,到第二年,我讲一个小时,准备的时间大概十个小时就够;到第三年,两个小时就够;到第四年、第五年,我准备一个小时可以讲二、三个小时,就愈来愈轻松。民国六十年,我讲《楞严经》、《华严经》的时候,预备一天可以讲七天。现在讲经就不要准备了。不吃苦头不行!开头最苦,那个关过去之后,就愈来愈容易,愈来愈欢喜。业障愈来愈少,心愈来愈清净,智慧愈来愈增长,这样修学才有快乐,离苦得乐,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益。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眼前的、他方的、过去未来的,都能晓得一点,这不是神通,好像是直觉,自自然然会知道一些。这个境界,古时候念书人知道。
所以,我们要想欺骗一个普通人容易,欺骗一个真正念书人不容易,骗不倒他的,为什么?人家看你的眼神,看你的说话,看你的动作,你的一生吉凶祸福都被人看穿了,你有什么地方可以瞒人?瞒不过人的。世间一个有学问人尚且如此,何况在佛法里真正有修行的人,想骗他,怎能骗得过?实在是自己欺骗自己而已。这些高人知道了,他怎么不说?各人有各人的因缘果报,所以不必说,看他造作,看他受报。只有再看到他真正能回头的时候,给他轻轻点醒,点了还不醒,就不要再说,他不悟,愚人!原因就是烦恼没断。我们要求学佛先要断烦恼,特别是发心学讲经的,一定是先断烦恼,再学法门;烦恼要是不断,法门学不好,学不到的,所学的文字皮毛知见而已,佛法真正东西你得不到。
演【修一行三昧者,念空真念,获自本心。】
这是讲境界,「念空真念」是《楞严经》上的话。「本心」就是自性、就是明心见性,这是一行三昧。在本宗里面,它所用的方法就是「一向称念」,专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可是你念的时候一定是万缘放下,这样才能成功。一天到晚念佛,一天到晚还搞是非人我,还是放不下,这没用处。这就是古德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当我们念佛,这一句佛号提起来的时候,万缘放下,心地清净,只有这一句佛号,这叫功夫,这是真正念佛。念佛的时候决定不能有夹杂,念佛人还想东想西是夹杂,不能成功,念这几句佛号只是种种善根而已,这一生得不到利益。李老师常说: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没有办法,转不了你的业。所以,一定要从内心做起。修行就是改心,把虚妄的心改成真诚的心,把染污的心改成清净的心,把不平的心改成平等心,这叫修行。佛号要这样念法才能有效果,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一行三昧是理一心不乱。
演【则诸佛法身於中显现,如镜中像。】
这时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事理,你自自然然清楚,自自然然明了,为什么?你的心像一面镜子一样,照见!不是你要见,它自然见,不必要想见,不必要作意见,它自自然然见。
最近我们有一位同修到北京住半年,亲近黄念祖老居士,老居士跟他的确是有缘分,这个缘分就是他能接受,他真好学。老居士教了他半年,每天给他上课,就教他一个学生。老居士嘱咐他到台湾来找我,他说:老居士说,台湾没有佛教,真正佛教在大陆,大陆上真正的修行人住在深山里,你找不到的,台湾佛教只有外表,没有真正修行人。值得我们深深警惕!学佛不能搞假的,世间法里面搞假的尚且一文不值,佛法搞假的,罪孽就重了。俗话常说:地狱门前僧道多。为什么僧道都堕地狱?就是因为他搞假的,他不搞真的。他说:老居士虽然不出门,对於台湾每个道场,甚至每个法师提起来他都知道。你想想,会不会有人去告诉他?不可能的事情,谁会跑到他面前说这个长、那个短。都清楚、都知道,这是心地清净自然照见。这位同修回来告诉我,他对老居士佩服得五体投地,老居士今年七十九岁,受过很大的灾难,吃过很多苦头。这么大的年岁,本来我们以为还有人照顾他,没有,烧饭洗衣服都是自己动手,没有人侍候。看到,心里真正惭愧,我们年轻人还要人侍候,这样的大德生活起居完全靠自己,没有一个人服侍,这了不起!
我们在台湾,我晓得过去李炳南老居士,他是九十七岁往生的,他在九十五岁以前,他的生活也是自己照顾自己,吃饭也是自己做;只是到最后两年,体力衰了才接受学生的照顾,这不容易!我们今天稍微吃一点苦头就不想学佛,哪里能成功?学佛是享福的?所以,真正学要学这些大德们的生活行止。
演【古云:诸佛犹如净明镜。】
这是讲佛心像很清净的明镜一样。
演【我心亦似摩尼珠。】
「摩尼珠」,比喻清净心。佛心清净,我心清净,就没有障碍。佛心清净,佛那边没有障碍,我心不清净,我有障碍,不能感应道交。我心清净跟佛就感应道交。
演【诸佛常来入我身。】
这个明镜跟明镜互相照见,我心里有诸佛,诸佛心里有我。
演【我身遍入诸佛躯,是也。】
这是佛的身躯,确实是如此。这就是你为什么会见一切诸佛,这个见不是想见,不是希望见,是自然见,所谓法尔如是。这是解释一行三昧。
钞【欲入一行三昧者。】
你要想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一行三昧)。
钞【应处空闲,舍诸乱意。】
修行的环境很重要,一定要有个清净的环境,清净环境没有人干扰。古人常讲: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一个人在修行,如果我们给他扰乱,破坏他,这个罪过是堕地狱的,这是造地狱罪业。对修行的人,决定不扰乱他,决定不破坏他修学的环境,这个很重要。为什么?往往我们自己造地狱的罪业自己不知道。一个人他在那里用功,我们拼命找他的麻烦。除非实在不得已,让他好好的用功,或者工作,我愿意多做一点代他来做,这是自己修大福报,为什么?你成就人家的用功,这是修大福报。破坏,自己罪造得很重,这是一定要知道的。所以害人,实实在在你害自己,没有害到别人,别人受伤害小,自己受的伤害大,不成比例!自己是造地狱因,这怎么得了!真正一个修道人,看到人用功,合掌欢喜赞叹,修随喜功德。环境清净,这是助道殊胜的因缘。『舍诸乱意』,心要清净,要万缘放下、要专心精进。
钞【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
专门念佛号,不必加观想,这是正修。可是有些人业习很重,念这句佛号心还是定不下来,加一点观想,或者是想莲花,或者是想佛的肉髻、想佛的相好,这样一观想,他妄念比较少,那行,这叫助修,用来帮助可以。等到心清净,观想就不要了,『专称名字』,这就对了。拿它暂时来对治是可以用的,如果心地清净就不要加观想。
钞【随佛方所,端身正向。】
阿弥陀佛经上讲得很清楚,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所以我们念佛人,无论是坐著、站著都面向西方,这样感应就快。总而言之,这是叫你念念不忘西方,『随佛方所』。念药师如来就面向东方,坐著、站著向东方,才取得感应。念阿弥陀佛,这就面向西方。
钞【能於一佛念念相续。】
『念念相续』是不间断,「不取相貌」是不夹杂。真能做到不夹杂、不间断,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钞【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演义》里面都给我们讲过了。
钞【念一佛功德,与念无量佛功德无二。】
知道这个事实,我们的疑惑就断了。过年,佛堂还要拜三千佛,你们喜欢拜就拜!我一句话也不说,真正明了了,这三天专拜阿弥陀佛,这是一个专修净宗的道场,一天拜六百拜,拜六百拜都拜弥陀佛。我听说今年清明法会你们念《无量寿经》,这个对了,这是大家已经建立共识,可以提倡。还要念《地藏经》,还要拜《梁皇忏》、《水忏》,这是大家认识不清楚。这个经讲这么久了,大家明了、觉悟了,我们这个法会念《无量寿经》。希望真正觉悟明白了,明年过年就不要拜千佛万佛了,拜阿弥陀佛,一天拜六百拜,拜五天就拜三千拜了。
其实六百拜不多,我刚刚学佛在埔里,我一天就拜八百拜。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埔里住山,晚上八点钟睡觉,早晨二点半起床,三点钟就早课,早课我拜三百拜佛,拜完之后去烧早饭。我在山上跟忏云法师,厨房工作我一个人做。吃完早饭,打扫环境之后诵经,中午吃过午饭之后拜二百拜,晚上吃过晚饭之后拜三百拜,一天拜八百拜。不做工作的人,通常一天是拜三千拜,这是专修礼佛,礼佛也是一个修行法门。所以学佛不要怕辛苦,怕辛苦那错误了。所以,念一尊佛跟念无量佛的功德无二无别。
钞【阿难所闻佛法,犹住量数。】
阿难尊者跟释迦牟尼佛做侍者,一直侍候到释迦牟尼佛入灭,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讲的佛法,可以说他统统都听到,但是还是有数量。
钞【若得一行三昧,诸经法门,一一分别,皆悉了知,昼夜宣说,智慧辩才。终不断绝。】
你要是真正得念佛三昧,那就不相同,心开意解,教下里面讲大开圆解,世出世间一切法都通达、都明了了。
钞【阿难多闻辩才,百千等分不及其一。】
不能比!你才晓得一门深入专修的功德第一,这是真的。
钞【龙树。】
龙树菩萨。
钞【毗婆沙论云: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易行疾至。】
念佛法门是易行道,很快就能成就。
钞【应当念佛,称其名号,阿弥陀佛本愿如是。】
我们在三经里面看到弥陀的本愿,特别是《无量寿经》四十八愿,能够依教奉行,这是真正善根福德成熟。我们今天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