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81集
发布时间:2024-11-27 04:05:46作者:佛心网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七八页:
钞【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这是他开悟时所说的一首偈,在禅宗称为机锋。在功夫成熟的时候,遇著机缘,这是大彻大悟。从这个地方,我们也明白了,必须破二障才是真正的彻悟。如果他所知障还在,他就没有法子悟,换句话说,他在没有悟之前,就是因为有所知障。烦恼障与所知障两种都是大障碍,必须把这两样都要舍弃。要怎样破所知障?秘诀就是一个「忘」,你能把所知的忘掉,正是《般若经》所说的「无知」。无知,所知障破了;无得,烦恼障破了。《心经》到最后说「无智亦无得」,这二障都破了,所以圆满的般若波罗蜜就证得了。我们今天怎么用功也不能够契入这个境界,就是二障没破。不但没破,这二障与时俱增,这个事情麻烦大了,这是修行人应当注意的。即使是净土带业往生,这二障愈少愈好,到了西方增高品位。二障破了之后,用功的方法和我们现在完全不同。我们现在用功是有修有证;二障破了以后是无修无证,无证而证,证而无证;无修而修,修而无修,所以『更不假修持』。
演【更不假修持。】
不需要再藉修持了,修不修?照样修。大势至菩萨到了等觉地位,比香岩高明多了,香岩这个境界是圆教初住,刚刚入流,所谓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是刚刚到这个境界。大势至菩萨是等觉菩萨,比他高四十个阶级,大势至菩萨修不修?还得「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他这句阿弥陀佛每天还念,不是不念了。虽然念这句阿弥陀佛,他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也是「更不假修持」。
演【所谓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
这两句话是怀让禅师对六祖讲的。六祖问他:你还有没有修?有,「修证即不无」,我还有修;虽然修,「染污即不得」,这就是无修,他不落印象,心地清净。从外表上看,他有修;内里面讲,清净,一尘不染,正是本来无一物。让禅师说了这个话,六祖给他印证:「如是如是」,你是这个修法,我也是这个修法。
演【又即所谓,断除妄想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诸位要知道,到了这个境界才能说这个话;没到这个境界,你要是学这个就不得了。这个时候见思烦恼都断了,再要断烦恼,那不就是病了!就好像你害病吃药,这是对的;病好了,再吃药,岂不是又生病了吗?没病吃出病来,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现在是正在生病需要吃药,他们是病好了可以不要吃药,跟我们境界不相同。所以他不断妄想也不求真,为什么?真的已经证得,证得再求真,那是真上再加个真,就错了!所以见性以上的菩萨,真正要是有修有证,那就大错特错了,他们的境界是无智亦无得、无修无证,是真修真正证得了。
演【又即所谓,从今以后不疑天不疑地也。】
万法一如,永断疑根,於一切法都不怀疑了,不但世法不怀疑,佛法也不怀疑。一切如来所说的一切经论,无量法门,许多宗派,都不怀疑,为什么?晓得原来是一桩事情,真正融通,这是入了这个境界。没入这个境界的时候,的确有烦恼、有执著、有分别。到这个境界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这是真正得大自在。
演【动容扬古路,动容,即动容周旋,扬古路,谓发挥妙性;即所谓左右逢源,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是开悟以后的生活。没有开悟以前的生活很苦恼,悟了以后生活不一样,宇宙观、人生观,纵然是生活当中许许多多应酬,都非常快乐。「动」是动作,「容」是容貌,这是表现在生活之间。「扬」就是展开,现代话讲开放。「古路」是比喻,所谓古道,古道是什么?过去无量劫来,诸佛菩萨所走的这条路,也就是诸佛菩萨的生活方式。他也得到了,跟古佛示现在这个世间没有两样了,所谓游戏神通,这一句话好懂,他在我们这个世间是游戏神通。
这也就是说香岩在没有悟之前是业报之身,跟我们一样的。被沩山大师问了一句话,始终答不出来,这是凡夫。他的善根福德深厚,因缘又好,遇到真正的善知识,他也真肯发愤,真正肯依教奉行,他才有彻悟的一天。这些理论方法我们不少同修都知道,现在所欠缺的是功夫。香岩苦行这段功夫,就是他开悟的因素,我们今天就差这一段功夫。这个功夫是真正做,做到忘我、做到忘境,也就是净宗常讲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个不是说叫你不要身体了、不要世界了,不是这个;心理上不要再牵挂身心世界。到你丝毫牵挂都没有了,恢复到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这就对了,那就是香岩的境界。本来无一物,烦恼障没有了,所知障也没有了,烦恼障也是一物,所知障也是一物。是非人我、一切境界都在心里头,都是一物,把这个统统放下,然后你处事待人接物就是法喜充满,从内心里面生出来的喜悦。
此地所讲禅宗的话,「左右逢源,头头是道」,真如本性在哪里?六根所接触的无一不是真性。看出来真性的体相作用就展示在我们面前,眼所见的、耳所听的、身体所接触的全是真如本性,这叫明心见性。我们念佛人把这个境界称作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是得到定,就是这些妄想执著它不起现行,不起作用,并没有断。到理一心不乱,烦恼确实没有了,就是妄想执著完全没有了,也就是此地讲的「一击忘所知」,没有了。这个时候,手舞之、足蹈之是形容他的快乐,法喜充满。
演【不堕悄然机,悄然机,谓虚无寂灭,湛入合湛等。】
这是佛在大乘经论里面常说的。不会的,执著在佛说的这些名相,堕落在名相里头。譬如净宗讲的理一心不乱,你天天念佛,一面念一面老想著理一心不乱,我要怎样证得理一心不乱,这就是你堕落在理一心不乱的名相里面去了,能不能得一心?不能够,你有障碍了。
演【今於涅盘天,已大明悟,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故不堕也。】
这是真正的契入,也就是《起信论》里面讲的「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心地真正得到清净,与一切万法合而为一。像河川的水流入大海,与百川之水合而为一,这才是真正的契入。我们今天学佛,最大的障碍就是界限。本来没有界限,界限是自己的妄想、执著,自己一定在那里分别是非、分别人我,画了许许多多的界限,作茧自缚。没有人系缚你,是你自己制造的,你自己不把这个界限打破,任何人没有法子帮你忙。诸佛菩萨不能帮助我们断烦恼,不能帮助我们破执著。破一切分别、妄想、执著,这是自己分内的事情。会用功的人,他在这上用功夫;不会用功的人,在名相上用功夫,在教条上用功夫,那个没用处的,那是不会有成就的。真正有成就,是要用心地功夫。
心地功夫里面,我们修净宗的人,特别提醒同修,清净心。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处所,顺境、逆境,如何能保持自己心地清净,这就对了。心地一年比一年清净,一月比一月清净,这是叫渐修,逐渐逐渐的往明心见性这个方向、这个道路上去走。假如我们这个心不清净,自己要认真反省。袁了凡之所以非常了不起,值得人尊敬,就是他肯真正反省。他知道自己的毛病,他能改过自新,改造命运有那样显著的成绩。我们自己有毛病而不知道,别人说出来,自己还要辩论、掩饰,这个很糟糕,这种人就是佛经里面所讲的一阐提。「一阐提」就是没有善根,至少这一生当中没救。所以,惭愧是佛门真实的善根。《钞》里面,以这个理论去推想:
钞【则檐前鹊噪。】
『檐』是屋檐,『鹊』是喜鹊,喜鹊在屋檐边上叫。
钞【野外松声,一蚊一蝇,一草一叶,莫不演扬妙法,鼓发道心,况清净佛土乎。】
某一类根性很利,修学如理如法,在我们这个世界也是六尘说法,何况西方极乐世界!下面一段,是大师假设一个问答:
钞【问:教中圣说法,圣默然,二不偏废,今水鸟树林演法无已,则有动无静。】
这是假设有一个人这样提出来。说法,一天到晚说的这个,听的时候也会听烦了。西方极乐世界说法从来没有中断过,日夜都说,六尘都说,佛也说,菩萨说,一切都说,到那个地方有点受不了。所以想到,我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当时在世的时候,有说法,也有默然,就是不说的时候、停止的时候,他这两种并不偏废,现在西方世界说法不停止,我们到那里去想静一静都静不下来。
钞【答:大本云,其欲闻者,辄独闻之;其不欲闻者,辄独不闻也。则寂用随心,即动即静。】
《无量寿经》讲得很清楚。由此可知,西方极乐世界的说法就像我们这个地方的无线电广播一样,你想听,随时拨这个频道就听到;不想听,关起来就好了。西方极乐世界不必要开关,随时想听什么经就能听到什么经;听累了,不想听了,想静一静,这声音就没有了;什么时候再想听,声音又来了,正好接著上面,不会漏掉一段,这个妙!这个世界才是真正美好的世界。
疏【称理,则自性理智交融,是风树义。】
钞【理含万法如树,智周法界如风,智与理冥,理随智显,然而风树各不相知,理智原无二本,百千种乐,不是风作,不是树作,仁者心作。】
演【理含万法如树者,树有含藏义,能含枝叶花果故,理含恒沙功德亦然,故云道树也。】
因为树有枝、有条、有叶、有花、有果,所以说树,里面就含藏著枝叶花果。把树比喻做理体,就是真如理体。「理含恒沙功德亦然」,就好像树一样。真如本性里面含藏的性德是无量无边,绝对不是树能相比的,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道场树也不能相比,只能比喻一个彷佛。「故云道树也」。
演【智周法界如风者,风有周遍义,无处不到,故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
再小的孔,风也会透过去。在大陆长江以北,冬天风很大,「针大的眼,斗大的风」。过去中国大陆的房子,窗户是用纸糊的,没有玻璃,纸糊的窗子,针刺一个小孔,很大的风就灌进来。这个风,所谓无孔不入,所以它无处不到,有周遍之义。「故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色是讲色相,色相无边,虚空法界无量无边的国土,既有国土必然有风。风从哪里来?风从心动来。诸位想不动,就没有风,一动就有风,所以动叫风。
演【智与理冥者,如智契如理,如风之吹树而无迹。】
「智与理冥者」,冥就是相应,就是相契的意思。「如智契如理」,如如之智契如如之理,理与智是一不是二,正像水乳交融,分不开哪是智哪是理。实在讲,理是从体上说的,智是体的作用。如果本体迷失,他起的作用就是妄想执著,是把自己的本体迷了;悟的时候起作用就是如如之智,如如智就是般若智慧。下面这是比喻,「如风之吹树而无迹」,没有痕迹,找不到痕迹。
演【理随智显者,如如理,因如如智方显。】
如如理就是真如本性。如果没有如如智,这个理,真如本性在哪里?你不晓得,找不到。有了如如智,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没有一样不是的;没有入这个境界,决定见不到。别人头头是道,咱们是头头非道;人家是左右逢源,我们是左右障碍。悟入就是《华严》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没有悟入,处处成障,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一接触都是障碍。迷了就要障碍,就生烦恼;悟了,一接触就生智慧。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心里面是常生烦恼。六祖跟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看了这句话很惭愧,我们常生烦恼,人家常生智慧,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智慧。也就是说,他确实达到左右逢源、头头是道。所以如如之理,因如如智才能透出来。
演【如树之因风而有声,然而风不知树,树不知风,风树各住自位,所谓各各不相到,各各不相知。】
这个意思,佛在《法华》、《三论》里面都说过。
演【华严云:譬如长风起,遇物咸鼓扇,各各不相知,一切法如是。】
「鼓扇」就是风吹到它,它也会发音声。「各各不相知,一切法如是」,也就是《法华经》里面所说的「诸法住法位」,诸法就是一切法,各人自己住在自己的位子上,称为诸法住法位,「世间相不灭」,世间相不坏不灭,为什么?「各各不相到,各各不相知」,完全是真如本性里面变现出来的,自性起用。这个意思如果诸位听不明了,我们举一个例子,这个真相多少能体会到一些。我们现在看电视,电视的影像是由一粒粒的微粒组成这个画面。这个画面,每一个微粒在他的本位,这一粒不会到那个,那一粒也不会到这个,「各各不相知」。不管画面怎么变,它还是各各不相知,各各住自己的位子,一点也没有变动,就彷佛是这个情形。尽虚空遍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森罗万象就跟这个原理完全相同。
所以经上跟我们讲的「不来不去」是真的,你以为,我从家里到讲堂来了,哪有这回事情!你认为你从家里到讲堂来,这是迷,你没有觉悟。你要是觉悟,从家里也没出门,讲堂也没离开,这个妙!这个真相是什么?《楞严》上说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你要是不能体会,你再想想电视萤幕上,那个画面「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各各不相到,各各不相知」,就是这回事情。你有智慧才能看出真相,真相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这是说破宇宙人生的真相。整个是自性的妙用,尽虚空遍法界就是自性妙用,所以妙极了。造一个小小的萤幕,我们看到都美不胜收,非常喜爱。造成整个大宇宙,那不就更为奇妙?事实真相确实是如此。
演【理智亦然,理外无智,智外无理,理智亦无二本。】
「理智亦无二本」,是一不是二。「理外无智,智外无理」,是一不是二。一就是真实,所以叫一真法界。怎样契入?你念佛几时念到理一心不乱,就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你亲证这个妙境。虽然亲证,妙境还是在眼前,并不是离开眼前别有一个境界出现,不是的。所以契入之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是这个时候,心里的受用是大大的不同,从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有障碍,不自在;现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得大自在,毫无障碍。
演【然各不相知,非是言其二本,乃言其自然交融也,有不假造作,天然融会意。】
各不相知,不是说它本来是二;因为它本来是一不是二。「乃言其自然交融也,有不假造作,天然融会意」,这句很重要,我们今天很多修行人是勉强把它交融,这是没有法子,融不起来的,一定要出於自然。我们今天讲建立一个僧团,四个人以上人共修六和敬,勉强凑合,这不自然。什么时候自然?大家都得到清净心就自然了,心里面没有分别执著妄想,这就自然了;还有执著、还有分别,那是勉强凑合。纵然在一块,每个人自己都克制自己,这不是自然的。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为什么一个僧团,诸佛如来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这四个人在一起,他不是凡夫,圣人!心里面离开一切妄想执著是圣人,不是凡夫。所以上与诸佛菩萨感应,下与一切龙天鬼神也起感应,是这么一个道理。勉强学,学不来的。
要怎样学?要从内心里面去学,心地功夫。连《了凡四训》讲改造命运,都是从心地里面求。从内心里求,那真是内外俱得,没有一样得不到,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一昧向外驰求是得不到的,纵然得到,那是命里有的;命里没有,怎么求也求不到。明理的人、会求的人,决定不会向外求。就是连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受用,所谓求富贵得富贵,求儿女得儿女,都要从内心去求,不是从外面求。这个原理,就是因为它的体相用三者是一,是一桩事情,一而三、三而一,所以它「自然交融,不假造作」。
演【如此说,方与下句原无二本合。百千种乐下,会归一心。】
『理智原无二本,百千种乐,不是风作,不是树作,仁者心作』。六祖大师当年在光孝寺,遇到印宗讲《涅盘经》,风吹幡动,有两个人在那里争论,一个说是幡动,一个说是风动,他听到之后就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由此可知,别人看的是相,六祖见的是性。相上不能解决问题,唯独性上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我们今天整个世界都在动乱,恐怕九0年代以后这个动乱只有增加不会有减少,谁都没有办法控制这个局面,把这个局面稳下来,这在佛法里讲是众生共业。佛法有没有能力稳下来?有。有,人不相信,没法子。我们处在这个时代,明白佛法的道理,先把自己稳住,大家心都动,我的心不动;不动,能把所有的动相看得清清楚楚。你晓得在这个时代,自己应该怎样去生活、怎样去修行,对我们个人来说决定不产生妨碍,这是佛法的好处。你要是没有这个能力,整个社会变动对你有妨碍;你真正有这功夫,没有妨碍。
王天民老居士,曾任台北莲友念佛团团长。他是中将退役,抗战末期是一个兵团司令的参谋长,地位相当高。他跟我说过一个故事,他们驻防的那个地方有个老道士有神通,有一次这个老道告诉他,看到在很远的一个地方,有一个很大、很可怕的战争。他指出方位,距离多远,他看到了。他们是高级将领,对整个世界战争都很了解,想不出这个方位有战争。过了没多久,日本人偷袭珍珠港,他们这才讲,珍珠港战事还没发生之前的三个礼拜,这个老道已经看到了,就是指的这个方位,指的这个距离,真有神通。还有一次,老道告诉他:你们赶快搬家,三天之后这地方涨大水。很多人不相信,一点迹象都没有,天气晴朗,没有下雨,怎么会涨水?结果他们就派人去看老道,因为老道那个庙跟他们的地势差不多,这一看,老道搬到高的地方去了。他们觉得这也许有一点道理,所以就搬家。到了第三天,暴雨,山洪暴发,这个地方果然被淹没。三天之前提出警告,的确是有神通。
政府迁来台湾时,老道就劝他:这个地方有动乱,你们到台湾去。王先生问:你要不要跟我们一道去?老道说:我不要去,我在这里没关系。这是一个道士,他的神通能力是从禅定当中得来的。定能发神通,是不是修的?不是修的,心地清净到一个相当程度,这个能力自然就恢复,自然就有了。神通现前,的确可以趋吉避凶。灾难来时,预先知道哪里可以回避,他自自然然就有这个能力,我们凡夫不知道。
◎【三总结二严】
依报、正报,这是二种庄严。
经【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疏【结上化禽风树二种庄严。】
这句经文是总结上面所讲化禽风树,有情、无情说法的二种庄严。
疏【皆彼佛因地愿行功德所成就也;又变化功德,大乘功德等,四种成就,如论中说前后功德,繁不各系条下。】
『论』就是《往生论》。首先要说的就是弥陀因地的大愿大行,『愿』是四十八愿,『行』是五劫所修,我们在《无量寿经》读过。
演【前后功德繁不各系条下者,天亲作往生论以释此经。】
《往生论》就是解释《阿弥陀经》与《无量寿经》,因为这两个经是同本。他注得很简单,《论》文不多,前面是偈颂,后面是长行,言简意赅,言语简单,意思非常的圆满,我们初学的人读《往生论》还是有相当的困难。即使是看昙鸾大师的注解,文字也有相当的深度。今天净土宗的经论,最契机的莫过於夏莲居居士的《无量寿经》会集本。《往生论》是天亲菩萨自己修学净土的心得报告。
演【彼论颂中,有十七种功德释此经功德庄严。】
他在大小两本经里,把西方极乐世界万德庄严归纳为十七种。
演【以颂对经,前后皆明显可知,故不繁引。】
莲池大师在此地省略,没有把《往生论》讲的十七种功德跟这个经上一条一条对起来。黄念祖老居士的《无量寿经注解》做了,把《往生论》这十七种功德全部跟经上合起来,一条一条对起来。
演【独此经化禽风树二种庄严,引对彼颂。变化大乘等四种功德者,以彼颂中,缺佛化作及无恶道二义,故今特引以发明之。】
我们看底下这一段《钞》就很清楚了。
钞【愿所成者,大本法藏愿云:我作佛时,我刹中人,随其志愿所欲闻者,自然得闻,故鸟树皆成妙法音也。】
这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众鸟、风树都演法,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所成,经文四十八愿里头有根据。
钞【行所成者,大本愿后修行,如云:常以和颜爱语,饶益众生。】
『和颜爱语』,古人把它形容为春风,如沐春风。遇到一个真正善知识,好老师,亲近他、听他讲学,那种感受是如沐春风,就是这个意思。饶益众生。
钞【是以得成风吹林树,皆出妙音故。如云:於佛法僧,信重恭敬,是以得成众生闻者,咸念三宝故。】
这一段是阿弥陀佛大行的功德所成。愿行都是依据《无量寿经》上所说,比此地所举的详细多了。
钞【变化功德者,如论颂云。】
这就是举出十七种功德里面有这个句子。《往生论》里面偈颂说:
钞【种种杂色鸟,各各出雅音,闻者念三宝,忘相入一心。】
这些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论》,它有依据的。《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都说得很明白,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真正的鸟,鸟是畜生道,这些鸟统统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所以众鸟说法就是阿弥陀佛说法。
钞【大乘功德者,如论颂云: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是也;等者,等虚空及性也。】
这也是《往生论》上的话。『大乘善根界』,『等』是平等的意思,无有讥嫌之名,『讥嫌名』就是恶道的名称,地狱、饿鬼、畜生这是名,听了这个名我们都嫌恶、讨厌。极乐世界不但没有三恶道,三恶道的名字也没有。『女人及根缺』,根缺就是残障,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女人、没有残障,也没有二乘(声闻、缘觉)。这句话很重要!说明西方极乐世界是纯一菩萨法界。除非你不往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统统是菩萨。我们在《无量寿经》多次的看到,四十八愿里面也跟我们说清楚了,这个世界确实是一真法界。而且经上屡次给我们说明,那个地方的人「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换句话说,极乐世界全部都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太多了,有初信位的、二信位的,一直到等觉。从初信位到等觉位,有五十一个阶级,全部都是普贤菩萨,统统都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大士之德,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十大愿王」。
因此,我们求生净土的同修,对於「普贤大士之德」不可以不知道。最好能够修学,因为修学,这才跟西方极乐世界的诸上善人同心同愿同行,愿相同,这个很重要。因此魏源居士把《普贤行愿品》加在三经之后,称为净土四经。印祖又把《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加在净土四经后面,变成净土五经,五经是这么来的。五经一论,是净宗最完整的经典,以后不需要再加,圆满了。《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二百四十个字,是净土宗的心经。诸位要知道,净宗是佛一代时教的精华。既然是净土宗的心经,那就是整个佛法的心经,比《般若心经》的功德不晓得大多少!这是一般人不知道的。真正要是明了,为了现在众生修学切身的利益,在课诵或者法会当中,要把《心经》改成《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才是对的。《心经》是《大般若》的精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整个《大藏经》的精华,这是不能为比的。课诵仪规是古人订的,契合那个时代众生的根性,他们修般若、修法相能得一点成就。他们订的那些功课,今天我们来修得不到效果,这是我们自己一反省、一检点会发现,也会承认。
我们念《金刚经》,念《心经》,有几个人能做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空不了,做不到!《金刚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能做得到吗?经没有错,不契现在人的根性。现在人的妄想执著,比过去人增长千万倍!从前的社会单纯,不会胡思乱想;现在这个社会太复杂,全世界哪个地方风吹草动,电视、报纸统统都报导,你马上就知道了。以前远方要是出事情,几个月都不晓得。不晓得,心清净!知事少时,烦恼就少;认识人多,是非就多。以前交通不方便,认识人不多,住在这个地区,方圆几里路的地方认得,再远一点不认得了。没有交通工具,要靠走路,很辛苦的走一天,三、四十里。所以没有必要的事情,他不出远门,村庄与村庄老死不相往来,他的心多清净!现在交通便捷,全世界到处乱跑,看得多、听得多,是非烦恼就多了,确实不如从前。
西方世界,九法界众生只要具足信愿行三个条件,没有一个不往生的。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生到那个地方之后都是金色身,相貌跟佛一模一样,居住、饮食、衣著、享受也相同,没有一样不一样,这是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没有的。十方诸佛刹土跟我们娑婆相似,精神与物质上的享受是看你个人修持功夫所得来的,不平等。西方极乐世界,断证的功夫不平等,内证的功夫从初信位到等觉位,五十一个阶级,这是不平等,但是外面完全平等,这是不可思议,难信之法!『等虚空及性』:
演【虚空功德者,颂云:无量宝交络,罗网虚空中,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性功德者,正道大慈悲,出生善根故。】
前面这首颂是讲虚空的功德,罗网交络於虚空中,网与网交接之处系一宝铃,风吹宝铃也是妙音说法。「正道大慈悲,出生善根故」,这是性功德,真如本性。这是把大师前面所引不足之处补出来,我们能看到完整的意思。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