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63集)

发布时间:2024-12-19 04:04:35作者:佛心网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63集)

老法师:诸位同学,大家好。好,我们看陈静瑜老师的「戒为无上菩提本」。

学生:学习班心得汇报,「戒为无上菩提本—参学正觉精舍的心得报告」。

尊敬的师父上人您好:阿弥陀佛!常惭愧凡愚弟子静瑜於六月二十五日至七月二日和同参道友一行二十二人来到台湾参学,获益良多,在此谨向尊敬的师父上人恭敬汇报。

惭愧弟子在学习海贤老和尚的光碟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光碟中反覆提到贤公「严持戒律」、「持戒精严」等字句,但弟子真正对戒律以及如何持戒并不甚了解。记得去年尊敬的师父上人在讲经中曾经反覆赞叹上果下清律师的戒行。二0一三年二月弟子虽然有幸在香港第一次得见清公上人,但弟子却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只是觉得法师们很有威仪,心中始终没有生起对於戒律的重视。

感恩三宝加持,感恩师父上人加持,弟子今年因缘成熟,得以去台湾正觉精舍参学。弟子自学佛以来很少跑道场寺院,因此对於能有这样殊胜的因缘,参学台湾持戒最精严的道场,弟子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欢喜。弟子深知自己在戒律上很放逸,毫无规矩,因此在出发前,曾多次向正觉精舍的知客师父上圣下礼法师请教,确认相关的注意事项,祈请法师慈悲,能给弟子种福修慧的机缘。藉此因缘,弟子亦祈请在参访正觉精舍的当日供僧,并同时至诚祈请清公上人午斋后能给予弟子众等开示。知客师父慈悲体谅弟子等的用心,一一答允了弟子等的祈请,并特别开示了参访时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如穿著要庄严,最好穿长衫长裤,不要喧哗,不要乱讲话,不要扰乱佛门清净,见到任何法师都要尊称师父,自称弟子等等。

六月二十七日的一早,弟子众等整肃衣装,严谨心情,心中默念著佛号,前往令弟子向往已久的最殊胜的比丘持戒道场—台湾南投埔里正觉精舍。弟子一行乘坐的巴士在台湾无比晴朗的天空下缓缓驶近正觉精舍,一路上满眼的美丽乡村自然风光,都在无声中洗涤弟子身体的尘劳、心灵的污垢。这也恰如弟子正在行走的修行之路,每一事、每一物无不是让弟子涤除心垢,回归自性本然。一花一草的示现犹如甜蜜的赞美,报以微笑却不能永久占有它们的芬芳。事事是修行,念念是修行,弟子亦渐渐粗浅体会到了「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意境。

因大巴车无法进入乡间小路,就停在了公路边,弟子等下车步行前往正觉精舍。一路上不时会碰上出家师父,他们都是在结夏安居期间来聆听清公上人讲课的法师们,弟子等立即站在道边双手合十待师父走过后继续前行。走了约十分钟左右,弟子们终於来到了台南埔里正觉精舍山门外。在山门附近,弟子看到有一个朴实的四角亭名曰「忆母亭」,这不禁使弟子想到在《梵网经菩萨戒本》中所言:「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弟子众等在山门外整齐的排队,面对庄严的山门,弟子带著犹如朝圣一般的心情,诚敬的俯首叩拜,彷佛每一次叩拜都在敬献弟子对於戒律以及持戒僧团无比的恭敬与赞叹。抬头仰望山门,横批写著「正觉精舍」,两边有两副对联,分别是:「正知正见洞彻真源,一超直入如来地;觉自觉他弘宣妙法,多劫圆成相好身」、「正无缘慈发广宏誓,愿度东土三千界;觉有情众净念专诚,尽种西方九品莲」。弟子久久仰视著这几句话,字字回荡在心中,每一字似乎都是在赞叹我们尊敬的恩师上人,一生弘宣净土大经,广演极乐妙法,普度一切有情;每一字也是在赞叹尊敬的海贤老和尚,一生念佛成佛,圆满示现,与我们尊敬的恩师上人心心相印,共赞净土大经;每一字也是在赞叹尊敬的果清律师,一生严持戒律,戒德圆满,持戒念佛,终归净土。

进入弟子眼帘的正觉精舍清净庄严,精舍呈U字型,竖著两排,横著一排,都是简单朴素的二层楼建筑。出家比丘师父大约六十位左右,正在结夏安居期间,每天早上八点半都有课程安排学习,所见到的每位出家师父都是非常清净,颇具威仪,让人不由得不肃然起敬。因弟子有供斋的祈请,所以在上午十点整,弟子等在知客师父的带领下,来到了正觉精舍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不大,仅能容下不到六十人,清公上人亲自带著我们做了午供法会,然后用午斋。午斋圆满后,弟子等即在法堂恭敬的聆听清公上人的开示,题目是《在家律学概说》。其中对弟子印象最深刻的开示就是:「不想学戒、不想受戒、不愿持戒的人,就是不想解脱,这一生就是不想离开六道轮回,还是假学佛」。清公上人慈悲的开示,在家居士多恶因缘缠绕,多没於爱欲淤泥。什么是家?所谓的家叫做不舍过,不能够舍弃过失,杀害了我们的善根。什么是在?就是一切结使在中住故,结使就是烦恼,一切的烦恼都在当中安住的缘故。还给弟子们开示律的三种名称,第一种叫做「毗尼」,就是指佛所制成的教法,第二种叫做「尸罗」,就是教中所诠释的因行,第三种就是「波罗提木叉」,就是由此因行决定能够获得解脱的果法。也简单为我们开示了律的四种意义,即戒法、戒体、戒行和戒相。这些开示让弟子简单了解了戒律,也深深体会到学戒、受戒、持戒的重要性,正如《华严经.贤首品》中也说道:「若常信奉於诸佛,则能持戒修学处。若常持戒修学处,则能具足诸功德」。

清公上人无比慈悲的教诲弟子,持戒要注意两点:第一要轻重等持,微细戒和重戒要以平等心持,不要说现在是末法时代,我只要执持重大的戒法就好了,轻的戒就随随便便、放逸懈怠,这个不可以,我们要晓得轻戒是守护重戒的;第二就是见到毁戒破戒的人,不要生轻慢心,而要生大悲悯心,要更加精勤的守护戒法,持戒要持得皎如冰霜,尘点不染。清公上人在开示圆满后慈悲的问弟子众等,你们怎么称呼出家人啊?弟子众等因来之前得到了知客师父的教诲,所以大声说:称呼师父。清公上人高兴的说:对的,你们要自称弟子啊,可不能在出家师父面前称呼末学啊,那就不对了。短短一个小时的开示就像一分钟一样,每一句话都深深的刻在了弟子的心中。随后正觉精舍的副住持上天下因法师也为弟子众等做了慈悲开示,题目是《佛法的兴衰在於持戒》,其中尤其提到僧俗伦理问题,让弟子听到了深受震撼,原来进入佛门不懂佛门伦理关系,真的造了不知多少罪业,真的是不学不知道,学了吓一跳。

感恩诸佛菩萨的慈悲加持,感恩师父上人的慈悲护念,弟子一行得以有幸遇不可思议殊胜之因缘,聆听清公上人对於在家戒律的慈悲开示。由此感叹高僧大德一生的行持都浓缩在一举一动的微小示现中,如果我们细细品味,便会发现他们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无不是在为我们表法。弟子这才领悟到修行功夫不是那以浮躁心去念的几万声佛号,不是天花乱坠的数人家宝,而是老和尚一步一印心的坚实步履,是老和尚内敛至本然心地却又溢出无限慈悲的深邃目光,是老和尚犹如世尊拈花时圆满自在的微笑。学生也是此时才更加明白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道至简的道理,始知修行在於变化气质,而不在於追求数量。

在庄严清净的正觉精舍,弟子们不仅聆听了上果下清和尚以及上天下因法师犹如心灵洗礼般的对於戒律的慈悲开示,亦感受到了整个持戒僧团的庄严殊胜之气象。其中有一位法师的精严持戒与苦行给弟子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位法师看似默默无闻,住在精舍大门附近的小木屋中,二十几年没有出过精舍的大门,穿的是缝缝补补的百衲衣,一生不倒单精进修持,因曾经燃指供佛而缺少了一根手指,每日夜不闭户用身体血肉供养蚊虫。法师的每一条行持都值得我们至诚顶礼赞叹,更何况是集这些行持於一身!弟子愈发感受到持戒并不是锦上添花的事情,而是一位僧宝的尊严,一位佛弟子的尊严,更是整个佛教的尊严。若没有戒律住世,若没有持戒僧宝,若没有持戒佛子,佛陀教育便不是能够真正了脱生死的出世间教育,而是混杂了流俗知见的四不像。

临别之际,清公上人无比慈悲的与弟子大众等合影留念,并一路步行送弟子一行来到马路边的大巴车上。弟子们跪拜在地,满眼泪花,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正觉精舍、离开了清公上人,但清公上人的教诲、出家师父们庄严的行持却永远刻在了心间。看著清公上人慈祥的微笑,彷佛如见恩师上人,那是佛菩萨对弟子的期待和加持护佑。惭愧弟子在心中默默的发愿:凡愚不肖弟子愿意做为引玉的砖瓦,认真学戒、持戒,一生严持戒律。并热切期盼佛教四众弟子能够回归对戒律学习及持守的重视和好乐,发自内心来尊敬三宝,恢复僧宝的尊严,恢复佛弟子的尊严,恢复佛教的尊严,更是恢复我们自性的尊严—无量的智慧、德能与相好。

而在参访正觉精舍的两天前,弟子一行已在高雄六和净宗学会求授五戒以及诵五戒,授戒师父慈悲引导大众观想纳受戒体,弟子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受戒时的法喜与殊胜,才知过去尽管参加了受戒仪式,但是由於没有如理如法的进行观想,致使受戒有名无实,并没有得到戒体,也就不能获得任运防非止恶的功效。受戒得到戒体后的修行体验与曾经有名无实受戒时的感受是十分不同的,真的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正如修行路上有行才能有证,亦如指月之指不是月,看到路标后要真正不断前进才能够到达目的地。如灵峰蕅益大师譬喻,如同刚出生的太子,虽然毫无国王的智慧德能,将来必能绍继王位,而以后成为一国之君的身体,也是刚出生时的身体成长而成的。虽然我们现在是生死凡夫,而能遇到胜缘受戒得戒体,就当下得到法身的一分,虽然极不圆满,但将来自己成佛所证圆满法身的戒体,也是今日受戒所纳的戒体成长起来的而已,是同一体,而非二体,实在是不可思议。

弟子也是初尝受戒得戒之法喜,发愿好好护持自己珍贵的戒体,宁舍身命终不犯戒。愿与一切大众分享这粗浅的点滴心得,愿这好乐戒法之心终能滴水穿石,愿受戒得戒之殊胜因缘终能薪火相传,令戒法长久住世,令戒法的功用长养一切众生的菩提心,点燃一盏盏菩提心灯,照亮宽广的菩提之路。尽管初尝受戒得戒之法喜,但是弟子们宿障深重,在持戒精严、无比庄严清净的正觉精舍中还是错漏百出。知客师父在我们离开后,曾慈悲的对弟子进行了开示,并询问道:你们知道自己这一天犯了多少错误吗?弟子顿时感到万分的惭愧,明知自己犯了很多过错,却又不能如律说出其中任何一条的理事因果,不去明理而盲目的承认错误亦是弟子带著轻忽心的表现,不能以殷重心去脚踏实地的学习戒法。

戒律是自性圆满的流露,非从外来,戒律并不是如其名一般的是戒、是律、是约束人的、是裁决人的,正是因为我们众生的迷惑颠倒,认错为对,以自恣放逸为常态,才会忽视了以清净梵行为持戒。而仔细品味,戒行才是我们本然的常态,戒行精严才是真诚、清净、平等觉心的真实流露。弟子过去也曾因执著於念佛一门而对戒律常生轻忽之心,起惑造业却愚不自知,现在才知正如蕅益大师所说「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尽管弟子对於祖师的教诲只是有了并不深刻的认同,但愚钝弟子愿意通过不断对戒法的深入学习和持守,去不断印证祖师的慈悲教诲,也愿与有志之士共同发心,在净宗学人中开学习戒律、持戒念佛之风,做持戒念佛求生净土的好榜样。

最后弟子愿以《华严经》的偈颂与诸仁者共勉:「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以上是惭愧凡愚弟子静瑜的粗浅心得汇报,至诚恳请师父上人慈悲指正,祈请诸位法师及大德居士慈悲指正。惭愧弟子静瑜感恩不尽!敬祝恩师上人:法体安康,法轮常转;六时吉祥,圆满菩提。常惭愧凡愚弟子静瑜至诚感恩顶礼。二0一四年七月十七日。

老法师:好,我们听了静瑜同学的参学报告,跟我们在之前所学习的一篇「三学兴衰」有同样的义趣。古大德在三学兴衰里面告诉我们,三学是把世尊四十九年所教导的全部包括了,三大类。不仅是世尊,乃至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教导的也不超过其外。三学第一个是戒律,第二个是禅宗,是禅定,第三个是教下。中国大乘教一共是有八个宗派,这八个宗派除了律宗、禅宗,其他的全都叫教下,所以净土也不例外。戒律是佛的身,禅宗是佛的心,教下是佛的言论,身口意是一体。所以《华严经》上,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的智慧表现在教下,经论,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智慧是自性本来具足的,禅宗是德能,戒律是相好。戒,禅表定,教表慧,戒定慧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见了性之后圆满的显示在眼前,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戒里头有禅有教,禅里面有教有戒,教里面有戒有禅,这叫一源。一而三,三而一,佛法就兴了。如果这三样独立起来了,独立,互相尊重、互相赞叹,互相学习还可以,如来所传的教还没有变味,还是原汁原味,要互相赞叹。如果要有批评,要有意见,一个破了,三个都没有了。为什么?它是一体,你就知道重要。

为什么现在不讲戒?讲戒人都讲跑掉了,没人敢学。所以儒家不讲礼,道家不讲因果,佛不讲戒律,不是不讲,是没人肯学。学佛的人并不懂得戒律的意义,不知道戒律的好处,不知道戒律与禅与教它有密切关系,一个成就全都成就了,一个失掉了全都失掉了。身口意三业,这三个(戒定慧)没有了就叫造业,身口意造业;如果有了,这三个就在作善根、积福德。善根福德从哪里修?就是戒定慧,少一个也不行。实实在在不容易接受,尤其知识分子。我们年轻的时候也算是知识分子其中之一,有些新的概念,认为我们是生长在二十一世纪,世界永远不断的在创新。

对旧的东西,古人尊重,现在人不尊重了,至少这一百五十年之内的人不尊重古人、不尊重祖先。逢年过节有几家祭祖先的?我们在这社会上能看到,有几个人想念祖先的?这忘掉了,把根本忘掉了。你从哪里来的,你知道吗?你知道你有父母,知道有祖父母,再往上去不知道了,没有了。现在祠堂没有了,家谱没有了。做一个中国人,现代中国人跟古时候中国人脱节了。古时候中国人,家,祠堂是家,家谱是家庭的历史。知道家庭的历史会爱这个家庭,知道国家的历史会爱国家,历史没有了,对於家、对於国这种情义完全断绝了,这多可怕。过去历史上有过无比的辉煌、惊人的成就,古人知道,现在没人知道。现在只知道外国有科学,外国人很能干、先进,样样都超前,中国好像自古以来什么也没有。这是什么?不读中国历史之过。

读中国历史,汤恩比是全世界历史哲学家,他专攻文化史,他这一生当中最佩服的是中国人,尤其佩服中国人的智慧、理念、方法、经验,以及在过去的成就,真正是五体投地。在全世界,他真的,全世界的每个国家族群的文化史他都下了功夫,没有一个能跟中国相比。他经过两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二战之后他非常担心,过去人没有这个能力毁灭全球的生命,没这个能力,原子弹发明之后,人获得这种能力,可以毁灭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他为这个事情,晚年这几十年提心吊胆,这个问题怎么办?他终於想出方法。他的方法从哪里得来的?那个灵感从中国古代历史里头得来的。

他细心观察夏商周,在那个时代确实中国人是领先全世界的,无论在哪一方面。但是周朝八百年,末后的五百年是春秋战国,这些诸侯互相并吞,对於周天子有名无实,表面上尊重,没有人听他的话,人民过著非常痛苦的生活。那个时代很像现代,周朝早年八百诸侯,到战国变成七国。二次大战之后殖民地消失了,每个地方都独立,成为主权国家,二战之前这个地球上主权国家只有几十个,四、五十个主权国家,二战之后主权国家一下提升了一百多个。是不是好事?不是好事。就跟春秋战国一样,那些诸侯国家不听周王的话,都变成主权国家了,主权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发动战争。这就是什么?这种战争怕引发核武战争、引发生化的战争,这都足以能够毁灭地球上的生命。

要避免这种战争永远不发生,只有一个方法。秦始皇统一了战国,这的确战争没有了,所以他想到这一点,他完全根据中国历史,确实现在这个世界真的像春秋战国一样。怎么统一?文化统一,要建立,生活在地球上这些人要有共识。在各种文化里面,最优秀的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和谐的,扎根在孝敬,五伦五常,这个好。这种文化在全世界推动,将来全世界变成兄弟姐妹一家人。他们自己的文化能不能保存?能。中国历史上的汉朝、唐朝,那是鼎盛的时代,周边许许多多小国家自动归附,不是用武力,是德行,你有道德,人家尊敬,自动归附,听命於你。使节对皇帝的进贡,进贡就是送礼物,中国皇上回礼一定加一倍。所以如果中国人能统合世界,全世界的人民都幸福了,这汤恩比说的。

这是一位日本人编成这本书,这里面全是汤恩比关於东方文化,关於中国的这些事情,写成这一本。它的标题,你看《未来,属於中国》,说得非常有道理,中国人统一全世界,全世界的人都是中国的子民、都是同胞兄弟姐妹。外国人不是这样的,外国人个人观念重,他要统一的时候,他的族群世界第一,其他族群的文化统统会消灭掉,他不让你存在。而且他的公民分等级的,他是一等,其他的国家就是二等、三等分下去。不像中国,中国人宽宏大量,凡是人皆须爱,这个概念在外国找不到,他说除了古代那些基督教的传教师,他们有神圣的爱,有这种大的心量。在中国文化里面看,几乎读书人都有这个心量,平常谈话文字很少用国家,都是天下,讲得好。

要用文化,文化从哪里下手?汤恩比没有看到《群书治要》,如果看到这本书,他一定无限的欢喜,就是这个东西。这个东西真行,我们做了实验。因为时间短,我们在《群书治要》里头再择要,选择三百六十段,现在我们的社会迫切需要它,把它选择三百六十段,我给它起的名字,《群书治要360》。翻成英语了,我们在联合国分送给每个国家大使代表,没有一个人不欢喜,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意见。汤恩比理想当中,中国文化来建立共识,这个书可以做到。所以我们现在迫切需要的,是要把这本书讲明白、讲清楚、讲透彻,我们搞这个汉学书院目的就在此地。汉学书院前面十年,专攻《群书治要》。这里头一共,这唐太宗编的,选择的原书六十六种,我们有六十六个人,每个人专攻一样,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要学多,一个人学一样,有六十六个人,就有一部活的《群书治要》。怎么教学?在国家电视台教学。必要的时候,我们建一个电视台,治要电视台,二十四小时不断的,用全世界各种不同的语言,向全世界播放。我相信顶多一年的时间,地球上太平了,所有冲突化解了,灾难没有了,人民安居乐业,地球上的太平盛世会出现。中国人带头来做表演,佛家讲的表法,带头做。

学佛的同学,如果不能把戒律恢复,白学了。你的心是佛,你的口是佛,你的身不是佛,身口意一样不是,三样都是假的。多重要,希望我们净宗同学带头。果清法师也是李老师的学生,我们是同学。老师晚年创办的内典研究班,老师最后的一个事业,办了一届,四年。招的学生是大学毕业生,慈光讲座里头选出来的,八个学生,都不错。六个老师,四个不在了,剩下两个,我跟徐醒民,在这个班上上过课的。我们不带头干,谁带头干?真正发菩提心,不求人,求自己,这个重要。认真,戒定慧一个都不放松。定就用一句佛号,像海贤老和尚,九十二年不拐弯,一句佛号。生活在佛号里头,工作,他的工作是种地,标准的农夫,种地念佛,没有离开佛号;待人接物,心里头就是一句佛号,定在这里,所以开悟,在净宗说他得事一心不乱、得理一心不乱。我的估计,最保守的估计,应该在三十岁左右得事一心不乱,四十岁左右得理一心不乱。理一心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戒定慧三学圆满具足,这个重要。

佛门无论是哪个宗派,都是释迦牟尼佛传的,都是亲兄弟。不同的宗教,我们相信日本中村康隆和尚说的一句话,世界上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那跟我们什么关系?都是表兄弟、堂兄弟,全是一家人。所以宗教要团结,宗教要回归教育,宗教要互相学习,宗教要带给全世界安定和平。我们心里就只有这么一桩事,除这个之外什么事都没有,念念回归净土,极乐世界是老家。

这一篇报告,特别是在家的同学,在家如果不懂,他不能护法,他护法造罪业,他做很多错事,没有人敢说他。护法不容易,佛法能存还是亡完全在护法。护法好像办学校,他是校长,他是学校执事,弘法的是教员。这学办得好,出很多人才,功是谁的?校长的,不是教学的老师的,校长的。尤其是一个单位的主管,出家,寺庙住持,在家,像净宗学会会长,那就是校长,佛法是存是亡他们的责任。他做得很如法,无量功德;做得不如法,就错了。好,我们看第二篇。

学生:「孔子庙巡礼」。惭愧弟子开吉今日恭敬报告的主题是「孔子庙巡礼」。

恩师上净下空老法师曾经说过,中国自古以来,社会长治久安,礼义之邦,三个硬体设备起了很大作用。第一、是祠堂,祠堂教孝;第二、孔庙,教伦理道德教育;第三、城隍庙,是道教的因果教育。这三种设施使得社会安定和谐。近日弟子有幸和摄影组的师兄们一同参访向往已久的台南孔子庙,这座始建於明朝永历十九年(一六六五年)的孔子庙被称为「全台首学」,它秉持「兴国学,行教化」的宗旨,历经三百多年的岁月沉淀,至今仍是温润典雅,生意盎然。

一、初入孔门。从孔子庙的泮宫石坊(古代诸侯学校的大门),仰望东大成坊主入口,赫然入目的是「全台首学」的金字牌匾(这张图片就是「全台首学」的照片)。大成的称呼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也」,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是真正的集大成者,被后世人尊为「万世师表」。

在大成坊的北侧,矗立著一块立於清朝康熙年间的下马碑,石碑以汉文及满文镌刻「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十二字。记得从前在北京孔庙、历代帝王庙等地,都曾经见过下马碑,此碑彰显历代帝王对孔老夫子及先祖的尊崇,以满汉文镌刻石碑,亦体现清朝各民族文化的水乳交融。净公恩师曾说:「孝是中华文化根(孝亲),敬是中华文化本(尊师)。」中国文化是从孝之根、从敬之本生发出来的,孝亲尊师是中华文化的大根大本。下马碑提醒过路的官员、军民要从车马或轿子下来,步行通过,以表达对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真诚恭敬。下马碑是一种谕令碑,碑文内容等於是帝王的口谕命令,违令者可处以重罚甚至斩首,体现帝王对圣贤教育的尊崇。

走进东大成坊,只见几十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在大树上蹦蹦跳跳、跑来跑去,好像是在夹道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显示出孔子庙生意盎然的景象,吸引了许多旅客在此驻足拍照。记得多年前,当人们发现此地三川殿前的大榕树罹患褐根病,就为它进行打点滴等医疗措施,还举行祈福活动,祈求老树不要死。这使我们想到,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如果不能够从孝亲尊师的根本做起,那么纵使是枝繁叶茂的百年老树,也会罹患褐根病而不治身亡。

二、礼门义路。孔子庙的格局是标准的「左学右庙」,前殿后阁的三合院有三进两厢,也是全台唯一有泮宫石坊的文庙。从正门走到大成门,需要经过礼门(这张图片就是礼门的照片),与之对面的是义路(这是义路的图片)。礼门义路意为君子遵行的礼义之道,语出《孟子.万章下》:「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这句话体现了孟子的义利观。

二0一四年七月,习近平主席在韩国首尔大学发表演讲,演讲妙语如珠,现场掌声雷动。习主席说:「百金买屋,千金买邻,好邻居金不换。」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於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习主席在演讲中指出,在国际关系中要践行正确的义利观,并引用《大学》的经文:「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习主席说,我们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开放包容心态,虚心倾听世界的声音。中国将继续向世界学习,向各国人民学习,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推动中国和世界发展得更好。这段演讲将孟子及《大学》所述的义利观阐述得淋漓尽致,我们只有以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以义为利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才能够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平台上,缔造永久的安定与和平。

三、释奠典礼。三开间的大成门是孔子庙最为典丽的大门(这就是孔子庙的大成门),人们要跨过大成门高高的门槛,才得以见到典雅庄严的大成殿(这就是孔子庙中的大成殿)。隐喻读书人要精勤进德修业,才得以进入孔门,从而登堂入室。大成门是由六根柱子支撑的木结构,依古制而作,有垂花、雀替、狮座等装饰。大成门上有一种似狮似虎的瑞兽,称为「驺虞」。驺虞是一种义兽,白虎黑纹,尾比躯长,天性柔仁,不食生物,象徵著至信至德。大成门的每组门扇以门钉装饰,共一0八颗,由於九是阳数之极,其十二倍一0八是礼制之最大者,用之於孔庙,其意义是显示孔子地位之尊崇。

大成殿位於由大成门、名宦与乡贤祠、孝子与节孝祠、东庑与礼器库、西庑与乐器库、崇圣祠与以成书院、典籍库所包被的四合院中。大成殿肃立於高起的台基上,呈现崇高的义涵。每年在孔子庙,都会举行庄严肃穆的祭孔大典。大成殿前的露台就是释奠礼祭孔时,表演八佾舞的场所。佾生右手执羽,左手执龠,分别代表立容、立声之意。近代历经战乱后,台湾与韩国仍保存完整而严谨的祭孔仪典於世,成为世界宝贵的文化资产。

二0一三年冬至和二0一四年清明,净公恩师在香港亲率众弟子参加庄严肃穆的「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祭祀大典」,这是全球华人的一大盛事。释奠典礼是由香港政府代表主祭,祭典中所采用的礼仪规范,是根据桃园孔庙崇圣殿祭祀仪程,在专家们的指导之下完成的。今年八月份,由香港佛陀教育协会主办的中元祭祖大典即将隆重举行,我们亦翘首以待。

释奠典礼中的释、奠均有陈设、呈现的意思,意指在祭典中陈设音乐、舞蹈、各种祭品,表达对三皇五帝、中华民族万姓先祖之崇敬。祭典分为二十九个程序,主要祭仪为:监礼及主祭官就位、启扉、迎神、进馔、初献礼、恭读祝文、亚献礼、终献礼、饮福受胙、送神、望燎等等。在释奠典礼仪程上,都有很深刻的教育义涵在其中,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祭祖是非常重要的一桩大事,祭祀「报本反始,慎终追远」的深远意义,在在提醒后世子孙要孝亲敬祖。弟子在祭祖的过程中,最为深刻的体会是,祭祀能让我们感受到自己与千百年来的祖先都是一体的。这种生命共同体的深切体会,让我们能够生起为历代祖先精勤积德累功念佛回向往生的至诚之心。

四、御赐牌匾。孔子庙的大成殿所供奉的,是孔老夫子及四配十二哲的神位,殿宇上方高悬著清朝历代帝王所颁赐之匾,此乃孔子庙最引人注目之处。

康熙御书「万世师表」,指孔子是千秋万世为人师表的表率(这张就是在孔子庙当中大成殿所高悬的历代帝王御赐的牌匾)。雍正御书「生民未有」,语本《孟子》:「自生民以来,未有盛於孔子也。」意思是说,千古以来,从未有如孔子这样的圣贤。乾隆御书「与天地参」,这是乾隆皇帝临雍释奠行三礼时题书,形容孔子的圣德伟大,足以配天与地。嘉庆御书「圣集大成」(这张图片中间的这个牌匾就是嘉庆御书的圣集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圣先贤的美德於一身。道光御书「圣协时中」,语出《中庸》,意思是尊崇孔圣之道,协和万邦,处事待人接物符合中庸之道。咸丰御书「德齐帱载」,语出《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譬如天地无不持载,无不复帱。」意为孔子之德行与学问,可经天纬地,无所不包。同治御书「圣神天纵」,意为孔子是顺应天时而生的圣人。光绪御书「斯文在兹」,是指世间之文化,渊源於儒家创始人孔老夫子。

恩师上净下空老法师在讲席中曾经说过,清朝盛世之时,前清的帝王都是礼请儒释道的专家学者到宫廷中讲学,皇帝带著嫔妃、文武大臣日日接受儒释道圣贤的教育。做为少数民族,满清入主中国,入关之时只有二十万军队,如何统治中国如此大的幅员、如此多的族群呢?他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帝王真正肯学,例如雍正皇帝,他对儒释道的经典非常精通,与高僧大德相比绝不逊色,宗门教下,显密圆融,实在是了不起。

因此,清朝的帝王非常的重视教育,皇帝在国子监中的临雍讲学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清朝顺治九年,清世祖福临亲自视察国子监,以后历代相沿,成为定制,称为临雍讲学。乾隆四十八年清高宗弘历亲自命礼部、工部仿《礼经》旧制,在国子监彝伦堂南面建造辟雍,又在辟雍南面为向学重教专门建造一座琉璃牌坊。乾隆五十年高宗亲临辟雍,举行了隆重盛大的讲学典礼,其临雍之仪、讲学之礼又历代相沿,成为定制。

由此可见,清朝的康雍干盛世之治,其根本原因即是教学为先。今日之下,面对纷繁变幻的世界、浮动不安的人心,净公恩师为我们指明了一条以教学为先带动世界和谐幸福的道路。利用高科技的便利,国家领导人如果能够礼请专家学者到电视台讲学,宣讲《群书治要》等圣贤经典,领导人在台下聆听学习,并将此镜头广为传播,使得人民皆知国家领导人在听讲《群书治要》,则必能带动各级官员勉力学习,同时各行各业,如企业领导人,也会认真学习。由此见和同解,建立共识,使人民的思想、见解趋向统一,如此则国家必能富强,世界焉有不和平之理。国丰民安,教学为先,诚哉是言也。

五、万世师表。孔老夫子虽然距离我们已数千年之久,然而孔老夫子的德行与学问仍然代代传承,史不绝书。夫子振木铎之声於旷古之世,兴文教於衰颓之时,是永垂千秋的万世师表,是我等华夏子孙永远追怀的圣哲伟人。斯人已去,音犹在耳,我等尤当效法孔夫子至圣至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传承命脉,继往开来。

以上是惭愧弟子参拜孔子庙的浅显心得报告,不妥之处,诚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大德同修惠予批评指正,无尽感恩,阿弥陀佛。

老法师:开吉师去参观台南的孔庙,孔庙就在此地,我还没有去参观过,等於她参观,给我们做了一个报告。说得有层次、有条理,在今天确实能够让听到的人可以说耳目一新。为什么?大家把这桩事情忘得干干净净。所以中元、冬至、清明,祭祖这个活动意义格外之深,唯有透过这些活动,让人民慢慢回忆祖宗。孔庙这种场地,我觉得是办班教学,教儒文化,特别是《群书治要》,这个场地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可以有儒有道,这就是中国自古以来所向往的三教九流是一家,这中国文化就统一了。有一个中心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儒家的仁义,孔子讲仁,孟子讲义,以这个为核心,能把中国传统文化带动起来,复兴起来。过去讲复兴中华文化,只是提了口号,没落实,很遗憾,现在我们得继续努力。好,下面还有。

学生:学习心得报告,云南大士阁开定法师。

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大德居士、义工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惭愧弟子开定,恭敬向大家汇报的主题是「依三皈修学、反省、改过」。

师父上人近来在讲经当中常常教诲我们,三皈依是我们学佛修行的最高指导原则,还引用章嘉大师的教诲,三皈好比我们坐火车的火车票,要时时带在身上,以备查票,到终点站了,票还要交上去。足证三皈是我们学佛人,从入佛门到往生极乐世界,此生尽形寿受持之重要修学纲领。

一、皈依佛,觉而不迷。在修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师兄或学长们询问学生:自己修学,总感觉到业障很重,妄想杂念很多,伏都伏不住,心总是不能安住当下,好好学习,该怎么办?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的回答是:一、好好听经明理;二、相信佛菩萨,求佛菩萨加持;三、平时多念佛。学生反省自己,我好好听经明理了吗?我信佛菩萨,求佛菩萨加持了吗?我平时有认真念佛吗?答案是没有,自己给别人说教时,讲得头头是道,觉而不迷,对自己的认知却是蒙昧无知,迷而不觉,真是太愚痴了。

师父上人在《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五十八集当中给我们开示到:「很多人替我不平,这都叫多事,我自己都没有事,你们为什么心这么容易受外面境界影响,受外面境界的干扰?要学,你们听到别人批评我、毁谤我、羞辱我若无其事,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就对了,你是真正佛弟子。你要为我抱不平还是怎么,你是凡夫一个,你这个佛是白学了。所以,没有必要为自己,更没有必要为别人,我受冤屈与你不相干,你老实念佛就好。所以劝同学,不要因为我的事情,连累你这一生往生的机会失掉了,那就是我的过失了。」师父上人这段慈悲至极的开示,不就是教诲学生要觉而不迷吗?要把自己往生极乐世界这桩事情当作是自己这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去办,要把自己成佛这桩事情当作是自己这一生当中最究竟重要的事情去办才对。教诲学生老老实实念这一句佛号,这才是真信佛,真皈依佛,才是真做佛弟子。

二、皈依法,正而不邪。师父上人常常教诲我们,读经、听经这就是修定。我们要用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读经、听经。字字句句读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心里头没有妄想、杂念,摄心专注,只管读、听。读懂了、听懂了,很好;读不懂、听不懂,不理会,不去想它。读懂了、听懂了,这个我明白了;读不懂、听不懂,这个我不懂,这些念头都不好,为什么?你的心不清净。读懂了、听懂了,不动心,心是清净的;读不懂、听不懂,仍然不动心,也是清净的。如果读经、听经里头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你能得到些知识,三昧你得不到,开悟得不到。遍数多了,你会背,那是念熟了会背,你的心不清净,这跟世间人念书没有两样,没有戒、定、慧。读经的目地是其义自见,是开悟,读经、听经是修戒、定、慧,是恢复清净平等觉,那就成佛了。这是教诲学生用读经、听经的方式,遵循「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的修学理念,依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的修学方法,恢复自性的清净平等觉,就有了正知正见,这才是真正的皈依法,正而不邪,才不会误导众生,才能真正将如来正法传承下去。

三、皈依僧,净而不染。大经科注:「清净者,身口意三业,离一切恶行、烦恼、垢染之谓。《探玄记》云:三业无过,云清净。盖谓身口意三业,皆无过失也。」学生反省自己,今天也学佛了,出家了,身口意常常犯过失,原因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沙弥律仪》四个根没有扎牢。所以,孝亲尊师的心不足,表现在学习上面就是不敬学,修学态度不够端正,诚敬心不够。对因果报应没有敬畏之心,表现在日常生活行为上就是我行我素。在修学上面,不能克除邪念断恶修善,不注重自己的行持威仪,做不到持戒。这四个根是我们修学成就圣道的基础,没有这个根基,所有的修行都会落空。祖师大德常常教诲我们要持戒念佛,四个根都没有做到,又何来的持戒呢?没有持戒,又何来的清净心?反过来,那就是在用一颗妄心生活、修学,将来的去向肯定不是自己希求的极乐世界,而是三途六道。因此,一定要学好四个根,依止三皈五戒十善,老实念佛,才能实现此生了生死、出轮回,往生净土,今生成佛的愿望。

学生粗浅心得向大家汇报到此,错误之处,恳请师父上人、诸位法师、大德同修慈悲,给予批评指正,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老法师:开定法师的报告,是他一篇忏悔文。我们看到听到许许多多同学忏悔,有没有真的效果?太难了。为什么难?对於圣贤教育、佛菩萨的教诲认识不真,我们不要说透了,认识不真,所以基本上还是怀疑。因果了解不够透彻,虽然讲到三途六道,一点畏惧的心都没有,所以他回不了头。在无量劫当中已经养成习惯了,三途六道的根太坚固了,佛法的根转不过来,道理在此地。怎么办?真正要发勇猛心,要多看看苦难的境界。

我这次到台南,有个同学送了我一片光碟,是科学家他们研究判断的。说非洲西岸有五座小岛,这五个是世界上著名的火山,活火山,任何一个火山爆发,都会给全世界带来灾难。海啸,海啸有多高?有一千米。过去日本三一一的海啸只十米,一千米这还得了吗?三个小时到伦敦,八个小时到美国,海啸的速度大概一个小时五百英里的样子,速度很快。在欧洲这一面,发警报都来不及,你看到伦敦三个小时时间。这个海啸如果是一爆发,会给全世界带来空前的灾难。有没有可能?非常有可能,不是没有可能。这些影片我们可以看,不必给人说,给人说是我们造谣生事,造成社会动乱,不可以,自己看,警惕自己。

像看地狱变相图一样,江老师的地狱变相图画出来了,几个人看?几个人认真去看?那是依照道家《玉历宝钞》编写出来的。我们在佛经里面也找到地狱,释迦牟尼佛讲得比道家更清楚,我们也把它编成一本书,《诸经佛说地狱集要》,从二十多种经论里头找出来的。这个书流通量也很大,要有人看,最好能有人讲,让人心里常常会想到。想到地狱苦,忏悔的心才是真的。根本不知道地狱苦,他怎么会回头?所以过去城隍庙确确实实在民间起了很大的作用。祠堂、文庙(就是孔庙)去的人不多,而去城隍庙烧香的人非常普遍。这是中国过去,一百年前的中国,中国人没有不相信因果,没有人说一生当中没有去过城隍庙的,找不到。从小父母就带他到城隍庙烧香,他就有这个印象,所以纵然造作不善,他还是收敛一点,不敢太过分。

《往生传》里面莹珂法师,他要不知道地狱苦,他就不会真正回过头来念佛求往生。他是真怕地狱苦,关起寮房门念了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来了。造五逆罪业,三天能把阿弥陀佛念来,这是给我们做最好的表法。佛慈悲,你只要真诚心、清净心,一心专念就有感应。莹珂,阿弥陀佛告诉他,你还有十年阳寿,十年之后我来接引你。他真的是福至心灵,突然开智慧了,跟阿弥陀佛说,我十年寿命不要了,我现在就跟你去。阿弥陀佛告诉他,行,三天之后我来接你。他真往生了,没有生病,没有任何状况,给我们念佛人做证明,《弥陀经》上讲的若一日到若七日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在这个世间、在这种乱世,日子过得很辛苦,有没有体会到?海贤法师体会到了,他求生极乐世界,天天在求,念念在求,他对於这个世间完全放下了,这是我们现前的榜样。他为什么能放下?从小家里生活太苦了,所以他没有上过学,没有念过书,不认识一个字。心地那么好是母亲教出来的,母亲不是凡人。一生当中能有这样的成就,为念佛人表法,为净宗表法,阿弥陀佛嘱咐他的,光碟上讲得很清楚。读经,有些人读经厌烦,读不下去,看光碟比读经方便。看光碟要用真诚心、用清净心、用恭敬心,把它当作课来学习,你才能真正得利益,真正得受用,知道我该怎么修,我该怎么学,怎样处事待人接物。

学生:学习心得报告,弟子上官,「四十八愿和五十三参浓缩为十六正士的表法」。

本经「德遵普贤第二」首列贤护等十六位正士,意义非凡,正如《出生义》云:「厥有河沙尘海数量,举十六位焉;亦尘沙之数不出於此矣。」十六正士的表法就是弥陀四十八愿的浓缩,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要旨,处处显示出本经事事无碍之相,确证本经是中本《华严》,表明持名念佛能入事事无碍之一真法界。

甲、贤护表总持。甲一、贤护菩萨居首位表往生极乐世界成就最高。

《科注》举《名义集》曰:「颰陀婆罗,翻为贤护。自护贤德,复护众生故。或云贤首,以位居等觉,为众贤之首故。」自护贤德表自利,复护众生乃利他,位居等觉表诸法平等。为众贤之首实际表贤护为十方世界众贤之首,表本经往生即证三不退作阿惟越致菩萨,体现念佛法门横生圆超,成就最高。又念老引《大宝积经贤护长者会》佛说贤护长者众乐事:「其受於快乐果报,虽复忉利帝释天王,犹不能及,况复人间。」此处表十方众贤之首的贤护菩萨受乐果报无能比拟,彰显往生极乐享最上妙乐。

甲二、贤护为众上首表念佛三昧为三昧宝王。

念老悲智双运,引据《般舟三昧经》,「此跋陀和(即贤护)菩萨,是念佛三昧发起人,亲见弥陀。今故来此胜会,助显念佛三昧无上法门。」由此可见,持名念佛为贤护菩萨成为十方圣众之首的修行方法。贤护菩萨为十六正士之首,表持名念佛法门总持一切法门,念佛三昧总持一切三昧,修此一法即修一切法,不需另求妙法。

甲三、贤护表念佛法门从信而入,持戒为首。

修般舟三昧尤其要持戒和吃苦,发大勇猛心和精进心,贤护菩萨放在此处,显明念佛法门持戒为首,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的基本原则不能更改。而般舟三昧因其成就最高,方法明明白白,也多令众生不信、不乐、不学,影射本经持名念佛法必须从信入手,再发愿起行。

甲四、贤护特表念佛法门仰仗佛力加持的殊胜。

又贤护表如来善护念诸菩萨。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三根普被,万类齐收,正是贤护之义。《佛说法灭尽经》云:「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本经「独留此经第四十五」世尊有言:「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贤护菩萨是般舟三昧发起人,又为本经在家菩萨上首,根据佛经灭尽的顺序,真实显示如来於一切时、一切处,自始至终善护念一切众生;同时表念佛法门不但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又得十方一切如来圣众加持。乃仗佛力成就之特别法门,当起大信心。

甲五、贤护为首、解脱为末正是五十三参的要旨。

贤护菩萨为众上首,既是把本经持名念佛法提到首要之处,是先入为主的喻意。而所有的修行目标都是为得解脱,所以才有贤护菩萨为首,解脱菩萨为末的排序。本经这种把修行方法和究竟解脱的修行成果放在开端和结尾最显要处的方式,和《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排序同出一辙。

五十三参第一参表法的德云比丘是修习念佛法门成就的,是世尊在八万四千法门中为我们拈出念佛法门,表究竟方便第一法门之义。如善财白言:「我已先发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乃至应云何於普贤行疾得圆满。」时德云比丘为说:「唯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已。」又说:「我得自在决定解力,信眼清净……念如来一切诸佛。」德云比丘所言「忆念一切诸佛境界」,就是本经法藏比丘因地考察二十一亿俱胝佛土圆满功德庄严之事的另说。「智慧光明普见法门」就是法藏比丘因地发愿「恒放光明照一切」,而念诸佛如来正是本经「至心精进第五」中「教授名字,皆闻十方」名号妙德之同义。十方皆闻名号表示一切处普闻,唯有法身德才能遍一切处,令众生普闻得度。而阿弥陀佛名号又是毗卢遮那法身佛妙观察智所流出之自性名号,所以念法身佛就是念阿弥陀佛。

解脱菩萨位最末后,如同五十三参最后普贤菩萨的表法,是真正解脱的意思;以德遵普贤十大愿王为通往解脱的必经之路,必修菩萨行;而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为圆满此菩萨行,得究竟解脱。如本经云:「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可得长寿泥洹之道。」正是华严法身菩萨导归极乐的根本原因,即直入常寂光,证大涅盘,长寿泥洹之道。普贤菩萨偈云:「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恰恰是大士自己证实唯有往生极乐才能圆满十大愿王,圆满菩萨行,速证究竟菩提。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目的就是为求普贤行疾得圆满之道,其必定追随普贤菩萨念佛求生净土,实现疾得圆满。

五十三参的要旨,从念佛法门入手,以修普贤行、念佛求生净土得甚深自在,究竟圆满解脱。本经在家菩萨众以贤护为众首,以解脱为末后的表法,就是五十三参的浓缩,证明本经即是中本《华严》无疑。

老法师:后天还有课,是吧?好,那这个后天我们再继续,继续我们从头。她这个有录音的送来了,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资料恭摘: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第六十三集) 2014/7/25 台湾台南极乐寺 档名:02-042-0063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