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北宋的“集中营”沙门岛。

发布时间:2024-10-25 04:02:23作者:佛心网
北宋的“集中营”沙门岛。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提出“宽贷死罪”的政策,建立健全了流配制度,在诸路州军都设有牢城。尤其是偏远恶地,都不同规模地建立了牢城。牢城是收押囚禁流、徒罪犯的服役场所。在水浒传就有卢俊义发配沙门岛的事件。在北宋时期,流配最险恶者就是沙门岛。可以说一去就不复返。

孤悬登州海外的沙门岛。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太祖亲自下令把军事罪犯都配流该岛,这里就成为了重刑罪犯的“集中营”。因沙门岛不大而犯人众多,粮食、蔬菜、水源等供应紧张,岛上的看守每年都要处决大批犯人。在这个时代,一旦被发配到这里,几乎也等于是被判了死刑,所以,刺配沙门岛的主要是那些本来判处死刑而获得从宽减刑的罪犯。

沙门岛的管理当局一直是军方的长官,所以沙门岛也称沙门寨,长官称监押,也称寨主。岛上流犯定额,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前为200名,其后增至300名。朝廷只提供300人额定口粮,但由于刺配沙门岛是是朝廷的定制,刺配最多时犯人达1400人左右,口粮供应不上,影响了寨主等人克扣粮食。熙宁时代,寨主李庆丧失人性,索性将超额人犯扔进大海,两年内虐杀罪囚700余。由此看来被刺配到沙门岛的流犯的命运极为悲惨,生杀予夺由沙门寨主一手遮天,犯人昼禁夜囚,与死为邻。人身安全没有保障,朝不保夕。天禧3年,两位文官流配来岛。沙门寨监押董索贿未遂,诬陷谋反,杀死二人。其子进京,击登闻鼓鸣冤告状,结果死无对证,不了了之。

上了小岛,万难返乡。《宋史》云:罪人贷死者,旧多配沙门岛,至者多死。如此可怕,民间流传口头禅———投沙门岛走一遭。那么这个沙门岛在如今的什么地方呢?沙门岛,即现在庙岛群岛中的庙岛,古时此岛是流放、囚禁犯人的地方。就在山东烟台沿海,今天的“长山列岛”,到如今还有“庙岛”的称呼。名曰“沙门岛”,是因为岛上庙宇众多,佛门又名“沙门”,“沙门岛”的名字由此而来。欢迎评论、关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