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经行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12-03 04:01:03作者:佛心网惜福节俭是历代高僧大德都具有的优良品格,也是我们增进道业和培植福报的最好方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珍惜所拥有的每一点福报,时时处处都做到惜福节俭。
唐代高僧左溪玄朗法师(673—754),俗姓傅,法号玄朗,字惠明,先祖居北地郡泥阳,为汉魏大族,随晋室南迁,居东阳义乌,为天台宗第八祖。法师三学兼通,解行相应,宴坐左溪,名重天下,是故求学者无远不至,拥室填门,使沉寂多时的天台教门转而鼎盛,也为后来的湛然;中兴奠定了基础。
玄朗法师经常行头陀苦行,他常居住于岩石溪涧旁,因号左溪尊者。法师常居住一室,室内虽小却常觉有法界之宽。一件祖衣,四十余年不曾换新的;一件尼师坛(卧具),终身没有重新更换。若不是查阅经典,不轻易点燃一支蜡烛;若不是朝礼圣容,从不妄自行走一步。每当法师洗钵盂之时,常有一群猿猴争相捧钵;每当诵经之时,则众鸟交相飞翔。刺史王正容屡次请师入城,玄朗法师都以生病为由婉言谢绝。
唐代高僧通慧法师,三十岁出家,受具足戒之后,到太白山结茅隐居。法师入山时没有带任何粮食,饿了就到山中摘取野果吃,渴了就饮用山泉水,若困倦时,就靠在大树下休息,法师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禅思中度日。
通慧法师在山中经过五年隐居修行,一次因为用木头打土块,土块破碎消散,法师因之廓然大悟。法师平时生活十分惜福节俭,多年一衣一被简朴度日,所穿的麻鞋二十年不曾更换,当鞋破旧时,就以布重新缝补一下,继续穿着,不论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都不换新的。
宋代高僧慈受怀深禅师,经常警示弟子惜福节俭。禅师一次小参示众说:;淡泊名利,世间的心就会变得轻微,道念自然会变得浓厚。比如扁担山和尚,一生从不乞食,长期以橡树栗子为食物;永嘉大师从不吃锄头耕种的菜;高僧惠休禅师,三十年只穿着一双衲鞋,遇到软地则赤脚而行。你们现在衣食无缺,还没有饥饿就吃饭,没有寒冷就穿衣,身体还没有尘垢就洗澡,还没有到睡觉的时间就睡觉:生死之道尚且没有弄清楚,心境污染未尽,惑障不断,如何能够消受以上种种福报呢?
莲池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不仅博学多才,精通三藏教典,而且还具有高深的文学才华。在为人处世方面,大师不仅以德行高尚为人崇仰,而且还特别教化弟子养成惜福节俭的好习惯。大师在《竹窗三笔·僧宜节俭》一文中,劝诫僧众要惜福节俭,大师说,宋代张子韶侍郎从做秀才时起,至状元及第,以至于位登枢要,依然恶衣菲食,保持着惜福节俭的习惯。即便是做侍郎时,家中也没有完好的器物,一支笔因长期使用也残秃破旧。大师又以宋代宰相胡克仁为例,指出胡克仁虽然身居高位,但终身茹蔬,常在一纸帐中睡眠。胡克仁可称得上现宰官身,行比丘行的官宦,更何况我们身为比丘之人呢?
莲池大师指出,佛陀住世时的头陀比丘,以乞食为生,穿粪扫衣,常于冢间或树下露宿。而今日的比丘有檀越送供,衣食丰足。自身安居于兰若中,更求华丽,能行吗?古德有一钵乞食,一双芒鞋穿三十年。而自己与古德相比却自惭形秽,并以此效仿高僧大德的节俭之行,
弘一法师是现代有影响的高僧,他的惜福节俭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平时的穿著都是破旧的,1937年他到青岛湛山寺讲律时,只带一破麻袋包,上面用麻绳扎着口,里面一件破海青,破裤褂,两双鞋。一双是半旧不堪的软帮黄鞋,一双是补了又补的草鞋。一把破雨伞,上面缠好些铁条,已用很多年了。
弘一大师平时饮食最为简单,一般是白开水煮熟菜吃,并且每次用斋不超过两样菜。1937年夏天,弘一法师应邀到青岛湛山寺讲律。侠虚老和尚在《影尘回忆录》中记录了法师当时的一些生活片断——;屋中部是他自己收拾,不找另外人收拾,窗子地板都弄得很干净,因他持戒,寺院也没有给另备好菜饭,头一次给弄四个菜送寮房里,一点没动,第二次又预备一点,还是没动,第三次预备两个菜,还是不吃,末了盛去一碗大众菜,他问端饭的人,是不是大众也吃这个,如果是的话他吃,不是他还是不吃。因此,庙里也无法厚待他,只好满愿!他还有个习惯,就是每次吃过粥之后,他都会用开水倒人碗中,然后将碗晃几晃,再喝下,生怕浪费一点粮食。
弘一大师一直坚持惜福苦行。弘一大师的学生刘质平在《先师的生活情况》一文中写道:;先师入山初期,学头陀苦行,僧衲简朴,赤脚草履,不识者不知其为高僧也。中期身体较弱,衣服稍稍留意。晚年身体更弱,乃命余代制骆驼毛袄裤,以御寒冷。先师所用僧服,大都由余供奉。尺寸函开示,照单裁制。回忆先师五十诞辰时,余细数其蚊帐破洞,有用布补,有用纸糊,坚请更换不许。入闽后,以破旧不堪再用,始函命在沪三友实业社,另购透风纱帐替代。为僧二十五载,所穿僧服,寥寥数套而已。作为一代弘律大师,弘一大师生活竟是如此简单清苦。
弘一法师常对弟子说:;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弘一大师认为,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为什么呢?法师曾说:;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种意思啊!
现代禅门巨匠虚云和尚也时常开示弟子:;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意思是修慧参禅一定要明白道理,道理就是路头。如果想参禅用功,但是路头摸不清楚,对参禅的道理未能领会,那么工夫便很难用得上了。至于惜福,出家人在情理上哪里有钱来培福呢。其实;造福莫如惜福,就是要自己珍惜生活上的一切福德因缘。
古人说:;井涸而后知水之可贵,病而后知健康之可贵,兵燹而后知清平之可贵,失业而后知行业之可贵。凡一切幸福之事,均过去方知。一个人的福报是有限的,如果不懂得惜福,肆意浪费糟蹋,福报很快就会享尽,那时你就会一无所有,有的甚至还会为自己的浪费行为付出代价。因此,对于我们所享受到的福报,我们都应当好好珍惜,不要等到失去了,再去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