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桥旦曾堪布:如果快乐“来路不明”结局只会更加痛苦!
发布时间:2024-08-24 04:05:06作者:佛心网
文/太桥旦曾堪布
佛教不是禁欲主义,它从来都不反对我们追求世间的快乐。佛教不仅鼓励我们如理如法地追求个人快乐,更激励我们要为自己和众生去谋求究竟、永恒的快乐。
但是有一件事是佛教反对的,那就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
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
在人们追求世间钱财、名气、职位、眷属的过程中,也包括在我们争取出世间的修行进步等各个方面。
大到国与国之间,小到亲人之间、同事之间、邻里之间,以及佛弟子之间,随时随地比比皆是。
我们在电视栏目中,常能看到这样的家庭纠纷:一位老人长年被疾病所折磨,亲戚们都对他漠不关心,老人孤苦凄凉、无依无靠,在他临终之际,亲戚们忽然得知他有房产,于是老人身边会冒出一大堆沾亲带故的人,争先恐后前来照顾他。实际上亲戚们并不是真关心老人,反而都暗暗盼着他早点咽气,自己好争到一份遗产。
再例如,在职场上,一位身居要职的负责人患病了,很多职员表面上面色沉重,心里却在偷着乐,认为自己有了升职的机会;
在两家餐厅的竞争中,一家餐厅派人在对方餐厅的饭菜里偷偷放进很多虫子,导致对方被投诉;
在歌唱比赛中,最有实力的歌手忽然嗓子发炎了,排在他后面的歌手就会暗自庆幸;
在选美比赛中,最有竞争力的选手在台上摔倒了,其他选手就会幸灾乐祸;
如果一个人的宿敌忽然倒霉了,他就会兴奋得大吃一顿;
如果某一位金刚师兄犯戒了,被上师修理,有的师兄就会暗自高兴。
等等这些现象都属于“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
我们不妨反观自身:有没有这种现象?如果有,那就根本不能算一个好人,当然更不是一位合格的佛弟子。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呢?
一个无私的人,绝不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所以这种现象的根源一定是自私之心。
佛法的核心是菩提心,而自私正是生起菩提心最直接的障碍。如果我们的内心被自私所占据,就不可能再有生起菩提心的空间。为了生起菩提心,我们必须消灭自私。
然而,自私之心很狡猾,它有种种巧妙的伪装,我们常常会被其操纵而难以察觉。
如果我们在自己高兴时能反省一下:“现在的快乐是不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的?”自私之心就会露出马脚。
因此,时常检视自己快乐的来源,这是消除自私的一个妙招。
更进一步说,佛弟子不仅要做到“不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更要加以升级和扩展,要努力做到:为了他人获得快乐,自己甘愿承受种种痛苦。
这才是大乘佛法的真正精神,如《修心八颂》所说:“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这叫作“自他交换”,这是大乘行者的必修课,也是生起菩提心的殊胜窍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