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佛陀的教育最接地气儿
发布时间:2024-10-19 04:02:17作者:佛心网
随着佛教传播到世界各地,也带来了不同地区与民族风格的造像。在印度,观音像是刚强的凡夫众形象,大丈夫相,还要留胡须。八大菩萨在印度全是国王相,没有出家相。现在中国人看到的地藏菩萨像,是因为韩国的金乔觉王子到九华山修行,一生修地藏菩萨,后来大家认为他是地藏菩萨的转世活佛,所以把他的像当成地藏菩萨的像来供奉,就变成一个出家人拿着锡杖的形象。但在印度,我们看到的八大菩萨像里,地藏菩萨也是戴着皇冠,长发披肩,身着彩衣。
我们看早期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洛阳、云岗、新疆克孜尔那些地方的石窟里,全是印度式的佛像,在那里面找不到大肚弥勒佛笑咪咪的形象,也找不到地藏菩萨持锡杖的出家形象,如果是这样的像,就都是罗汉相,不是目犍连尊者,就是舍利子尊者,或者是阿难尊者等等。
佛陀在灵鹫山广传大乘佛法的时候,为什么菩萨现的是国王在家相呢?这是在告诉我们,只要你能虔诚修行,有极广大的大乘慈悲利众的心态,你的形象不是很重要,而内修更为重要。刚开始佛陀身边的弟子们,为什么都要剃度出家,穿上袈裟呢?原因是那个时候印度的苦行僧全是这个样,佛教徒如果披头散发,还说自己是修行人的话,婆罗门一开始就不认你了,那么在2500多年前古印度的那个时代,佛教徒就“混”不下去了。佛教,没有办法不接地气儿的传播,必须要适应当时当地的环境,不能与当时当地的环境格格不入。
也因为如此,观音菩萨到了中土也变成了慈母的形象。像我们今天看到的白衣观音,神圣慈祥可亲可敬的形象,就是观音菩萨到了中国以后,慢慢演变成的样子。菩萨变成什么样都没有关系,男女老幼,哪怕哪天他变成一头牛,也没什么关系。比如有尊红色忿怒相,令人毛骨悚然,头上还长着马头的菩萨,他本名叫马头明王,实际上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他是观音菩萨降魔除妖的时候,化现出的形象。在大乘显宗供奉的佛像中,大都是慈母严父的形象,到了金刚乘,形象就更不重要了,但内在的实修要越来越严谨。
在中国,不管你想学小乘、大乘还是金刚乘,不管你想学南传、北传还是藏传佛教,全世界只有中国才具备这所有的条件。能拥有暇满人身,并生在这么好的“中土”,真是太有福报了!
全世界有信仰的人很多,在众多信仰里,只有佛陀留下来的经典最为浩瀚广大,因为佛教太深奥了,佛陀的智慧跟宇宙一样浩瀚无边。所以,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不像别的宗教一样,似乎不能一学就全部贯通?
教派众多,这个说这样,那个说那样,肯定有这种情况。因为佛陀传下八万四千法门,去应对众生不同的烦恼和习气。佛教,不全是高僧大德的研究院,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等,一直到你成为研究生、博士后的所有过程,佛陀都已经安排好了。学生之间,互相有差距是很正常的,老师的因材施教也非常重要,因为大学老师不可能给小学生讲大学的课程,博导不可能给大学生讲博士生的课程,所以针对不同修行阶段的众生,佛陀会讲不同的话,就是为了能够度化不同的众生。可以说,佛陀的教育是最接地气儿的,对每个生命都负尽责任。无论你是学识渊博的人,你是才华横溢的人,哪怕是一字不识的人,佛法都有调伏你的方法。为什么佛教把自己形容成“法轮”呢?所谓的“法轮”和我们说的飞碟是有点像,远古的转轮圣王们,在发动战争的时候,一种非常大的武器,这个武器遇到高山的时候,可以飞得很高,遇到平原的时候,可以飞得很低,它能够调伏所有的敌人。所以,有金轮王、银轮王、等这些称呼。神话故事中,金轮王,跟我们讲的玉皇大帝可以同坐一个宝座,就是有这么大的权力。
由此延伸出来,佛教中的“法轮”,不管你能力多强,或是你能力多差;不论你学识多高,或是学识多低,佛教都有调伏你的方法,并将引导你走上究竟解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