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17
发布时间:2024-11-25 04:05:11作者:佛心网《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17)
◎ 印海 著
时音乐中,演说不退转地*轮之行。
以下将前文十种庄严再加以分别引申说明,此有四重,先说第十音乐说法。此诸宝璎珞中所出妙音,不是靡靡之音,令人激动情爱,儿女情长世间音乐;而是宣演不退转地*轮之音,听闻此种音声,则由闻而思而修,超凡入圣,而证佛果。不退转有五种:一信不退,菩萨由凡夫发心修行有很多阶段,未证悟前三贤位,十信、十住、十回向。发心皈依后,对三宝、施、戒因果,圣贤毫无怀疑,信心不退者需到十信位之第六信不退位,才称为真正信心坚固。小乘名为四不坏信,亦即对佛、法、僧、戒无有怀疑,因为至此位时,已能真实见到三宝,戒之功德,并非由他人或经本中听闻阅读而来。第二位不退,向上修习到十住位之第七住位,能不退凡夫外道,是第二位不退。第三证不退,菩萨一进入初地,证悟法性理体,断三界见所断惑,离异生障。四行不退,从初地再向上修行,渐次从二地至七地,此时断三界思所断惑,除分段生死,得不退二乘之行,故称远行地。第五断不退,菩萨一登八地不动地菩萨,断一切粗惑,不为生死所动,任运向无上佛果进行,广利一切众生。此五种不退位,三乘共证之法门。*轮,喻佛法如车轮,可运载行人从生死此岸达涅槃彼岸。又轮有辗碎之用,将凡夫烦恼一一辗磨消除至彻底清净!*轮为能诠之理,诠说三乘之行门,亦即此妙音,纯为演说出世佛法之妙义。令人听后,启信,实行而证果。
其树生果,如玻璃色,一切众色入颇黎色中。
第二广说前文第六宝树庄严之功德。其宝树能生果实,其色如玻璃,玻璃是红色,以红色为根本,为中心,一切众色又摄入此一红色之玻璃色中,彼此相摄相入,互为映现,皆成红色。说明菩萨发心教化众生以佛果为究竟。如弥勒于龙华树下,三座说法,无非是使令众生皆得作佛。如法华经说:“无二亦无三,唯有一佛乘”。众生根性虽有无量差别,但诸佛出世本怀,无非欲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亦如宝树所生之果实虽各各差别,但其果色皆同一色,平等无异。
是诸光明右旋宛转,流出众音,演说大慈大悲法。
第三广说前文第四光明庄严功德。光明右旋,宛转,说明内院七宝所成,垣墙上放射无量光明,此宝光有一种特殊作用,不但能右旋宛转,而且能宣演众多音声。随顺法性理体,故诸光明右绕,如旋火轮。光明中又能流出众多音声,专门演说大慈大悲法门。光明代表菩萨所行不离智慧,以智慧之行能引发菩萨拔苦与乐大慈悲法。弥勒法门无他,即修慈悲法,从初发心及至成佛,一以贯之。有智有悲,表示大乘佛法精神。中国佛徒们均能修行不食肉之戒行,这与弥勒法门正为吻合。
慈悲法门可从三方面去观察:一有情缘慈:如见一切有情遭逢颠沛苦难生活之时,缺少衣食资具,所谓饥渴寒冷,菩萨见之不忍于心,而兴起悲悯,施以种种衣食资具救济,俾能身心安乐。此是临时救济。第二法缘慈:衣食生活资具固然重要,依宗教立场说,吾人出没于六道轮回,纯是一大苦聚,若求真正的离苦得乐,必须获得究竟解脱。菩萨以智慧视察,唯有通达十二缘起真理,从根本无明拔起:“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触灭,及至生老病死灭。”如此反观十二因缘,则能解脱生死大患。菩萨不见实有众生,唯见于缘起法,此是法缘慈。第三无缘慈:菩萨体悟法性空寂,无人、我相,无能、所相,但悲心深切,所谓冤亲平等,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体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度众生,是心内众生,起慈悲,是理应如此,不能如此,则不名菩萨。所以菩萨终日度生而无众生可度,终日行慈悲法,无一法可取,法性如此,理应如是,则能做到“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佛道誓愿成”。弥勒菩萨以慈悲法门为导化无量众生,从始至终,从浅到深,皆以此一法门摄化一切,虽不断烦恼(菩萨留惑润生),不坐禅定(不住空寂理念),而以慈悲随缘度化,大乘伟大处即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