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4-07-11 04:05:43作者:佛心网戒、定、慧三学,是学佛的基础,修此三学,可以断除烦惑,超凡入圣。
何以说此三学是学佛的基础呢?因为释迦世尊的根本教法,「苦、集、灭、道」四圣谛,即「苦当知,集当断,灭当证,道当修」。修道,是修学八正道,摄于戒、定、慧三学。三学包括戒学、定学和慧学。戒学包括正语、正业、正命和正精进。定学包括正念和正定。慧学包括正见和正思惟。 戒、定、慧三学,又称三无漏学。戒是止恶修善,依戒生定;定是息缘静虑,依定发慧;慧是破惑证真,依慧成佛。此三学,为学佛修道的基础。兹将此三学再分述如下: 一、戒学:戒亦名戒律,是修道者修身治心的规范。我们起心动意,日常活动,不外身口意三业,此三业,可以为善,亦可以为恶。所以佛制戒律,使修道者依此而行,止恶修善。 释迦世尊曾说十六字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诸佛教。」诸恶莫作是止恶,众善奉行是修善,自淨其意是断惑,行此三者,即是修道。 我们的根本烦恼,「贪、瞋、痴」三毒,以意为主,发之于身者为杀生、偷盗、邪淫,发之于口者为妄语、绮语、两舌、恶口。故佛门基本大戒,首戒杀、盗、淫、妄、酒。然而五戒,只是消极的外在的戒恶,若欲前进一步则要积极的由内心自发为善。所谓为善,就是把贪、瞋、痴、杀、盗、邪、淫、妄语、绮语、两舌、恶口等十恶,化为不淨观、慈悲观、因缘观、放生、布施、淨行、诚实语、质直语、柔软语、和诤语十善。 五戒是消极的戒恶,十善是积极的行善,以上二者,都是在家学佛人所应遵守的。至于出家众的戒律,比丘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戒。条文细密,已成为专门学问。 二、定学:定,又名「禅定」,在于治心,修之可免去情虑上的散放,除去精神上的纷乱。 身心感受的苦果,是业和烦惑集聚而来的。因此要解脱苦果,先要断除苦因,苦因的由来,无非是由妄心产生,试看心上的妄念,前念未灭,后念已生,刹那不停,相续无已。妄念是惑,发之于身、口、意的意念行为是业。因惑造业,因业受苦,是生死流转的根本,所以修道在于治心,戒是戒身、口的恶业,定是治内心的妄念,要依戒而生定,由定而生慧。 禅定的种类众多,于修持的方法中再行介绍。 三、慧学:慧,又名「智慧」,这不是世俗的世智辩聪,而是由定力所证得的大智慧,无漏智慧。智慧,梵语「般若」,译为「智慧者」,相近之辞也。智慧并不能包括般若的全部含义。 真如佛性,人人本具,但为妄念遮蔽,如金在矿中,如明镜蒙尘。矿中之金,本质未损,蒙尘之镜,光明仍俱,若去除沙土,拭去尘垢,纯金的本质和镜体的光明,仍然可以显露出来。正如被妄念遮蔽的「真心」,若用持久的定力,扫除妄惑,回归正念,久而久之,妄念脱落,真心显露,就是证得「般若」了。 戒、定、慧三学,是修道的基础,不但八正道摄于此三学,即大乘六度亦摄于此三学中,故修道者修此三学,也就是广行六度。 六度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其中布施、持戒、忍辱和精进属于戒学;禅定属于定学;智慧属于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