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基本教义:苦谛
发布时间:2020-05-13 15:15:33作者:佛心网整理在佛教看来,人所居住的世间,称为“娑婆”。“娑婆”即“堪忍”的意思,意谓人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时时处处充满痛苦,必须安忍十恶,忍受三毒以及种种烦恼痛苦,才能生存下去。佛教所说的苦,种类很多,有二苦、三苦、四苦、五苦、八苦乃至一百一十种苦。所谓二苦指“内苦”和“外苦”。
《大智度论》卷十九说:“二种苦,内苦、外苦。内苦有二种,身苦、心苦。身苦者,身痛、头痛等,四百四种病是为身苦。心苦者,忧愁、瞋、怖、嫉妬、疑,如是等,是为心苦。二苦和合,是为内苦。外苦有二种:一者,王者胜己,恶贼、师子、虎狼、蚖蛇等逼害。
二者,风雨、寒热、雷电、霹雳等;是二种苦,为外受。”也就是说,所谓“内苦”是指身体的病痛和心理、情感方面的痛苦;所谓“外苦”是指包括来自外界的各种灾难祸殃。所谓“三苦”,一是“苦苦”,即遇到苦恼、苦难的事情,譬如饥渴、寒热等逼迫而产生的痛苦;二是“坏苦”,即乐事等变迁,如富贵转跌为贫贱等而产生的痛苦;三是“行苦”,是指事物迁流不住而引起的痛苦感受。
所谓四苦是置生、老、病、死四苦。所谓五苦,是将生、老、病、死苦合为一苦,再加上“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佛教从“苦”入手来建构自己的教义,这说明人生问题是佛教关注的中心。佛教视各类生命体所生存的“三界”为火宅,由之再衍生出跳离火宅、脱离苦海的种种修行方法和解脱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