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与多闻究竟哪个更重要呢?
发布时间:2024-02-02 04:05:13作者:佛心网
闻如是:一时,尊者阿那律游在四佛所居之处。
是时,阿那律在闲静之处,便作是念:“诸释迦文佛弟子之中,戒德、智慧成就者皆依戒律,于此正法中而得长养。诸声闻之中不具足戒律者,斯等之类皆离正法,不与戒律相应。如今此二法,戒与闻何者为胜?我今可以此因缘之本,往问如来是事如何。”
有一天,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在四佛所居的地方游化,他在静处思考一个问题: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当中,很多人因为持戒而得以成就,那些持戒不严的弟子,都偏离了正法,不能与戒律相应。
持戒与多闻究竟哪个更重要呢?我应当去请佛祖开示。
阿那律复作是念:“此法,知足者之所行,非无厌者之所行;少欲者之所行,非为多欲者之所行;此法,应闲居者之所行,非在愦闹之所行;此法,持戒人之所行,非犯戒者之所行;三昧者之所行,非乱者之所行;智慧者之所行,非愚者之所行;多闻者之所行,非少闻者之所行。”是时,阿那律思惟此八大人念:“今我可往至世尊所,而问此义。”
阿那律尊者又思考八大人念,少欲,知足,闲居,持戒,三昧,智慧,多闻,根据下文,这里经文不知道是不是少了一个精进。当时阿那律思考这八大人念,心想,我应当去请佛祖开示。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是时,王波斯匿请如来及比丘僧,夏坐九十日。是时,阿那律渐渐人间,将五百比丘游化,转至舍卫国,到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阿那律白世尊言:“我在闲静之处,思惟此义,戒与闻,此二法何者最胜乎?”
是时,世尊与阿那律便说此偈:
“戒胜闻胜耶?汝今起狐疑:
戒胜于闻者,于中何狐疑?
当时,佛祖正在舍卫城给孤独园,当时,波斯匿王正在请佛祖及比丘僧,供养90天,正好是结夏安居。
阿那律尊者带领500比丘逐渐在人间游化,前往舍卫国拜见佛祖。
阿那律尊者问佛祖:持戒与多闻,那个更殊胜呢?
佛祖告诉阿那律尊者:
这有什么值得疑惑的呢?当然是持戒比多闻更加殊胜了。
“所以然者?阿那律当知:若比丘戒成就者,便得定意;已得定意,便获智慧;已得智慧,便得多闻;已得多闻,便得解脱;已得解脱,于无余涅槃而取灭度,以此明之,戒为最胜。”
佛祖说:为什么这么说呢?你要知道,如果一个比丘能够戒成就,那就能够得到定,得到定,就能得到智慧,你有了智慧,那就能多闻,你得到了多闻,就能得到解脱,你得到解脱,就能入无余涅槃。从这个道理上来说,持戒是最殊胜的。
这是从自力修行的角度来说的,要想成就五分法身,就要从持戒入手。
楞严经说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什么叫做摄心呢?你要把你淫心,杀心,盗心,大妄语心统统管起来,降伏这些心。
你降伏这些心的过程,就是持戒的过程。你把这些心降伏了,你才能戒成就。
你的戒成就了,你就会很自在了,怎么自在法呢?因为你举手投足符合戒律,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八风不动端坐金莲,面对各种诱惑,面对各种逆境顺境,你都如如不动,逐渐有了定力。
如果你的戒没持好,你的定力是不可靠的。
就好比有人说不贪污,他面对1万元的时候,义正辞严的拒绝了,有点小定力;
面对1000亿的时候,他就不顾一切了;
这个就是戒律没有持好的缘故,所以定力不够。
如果你的戒律真的持好了,知道贪污是要下地狱的,哪怕是有人让你贪1元,你也绝对不敢去做,人好忽悠,阎王爷可不好忽悠啊。
你持戒精严,就相当于为自己穿上了一件坚实的铠甲,可以帮你抵挡各种诱惑。
对于我们修净土法门来说,持戒不是往生的必要条件,即便你这辈子没有做好持戒,没有坚实的铠甲,只要你信愿行具足,阿弥陀佛也欢迎你去极乐世界继续深造。如果你在信愿行具足的前提下,你还能循序渐进,学戒持戒,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去极乐世界之前,已经持戒精严了,那阿弥陀佛也非常乐意看到你这位优秀学生,这样可以提高你往生的品位,你去了极乐世界,可以更快提高,可以更好的帮助其他人。
精进群很少主动宣扬持戒,为什么呢?
因为每个人的起点不一样,难以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大家,只要你坚持每天念佛念大悲咒,就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时间长了之后,你的言行举止自然会慢慢受到佛法的影响,慢慢会符合更高的戒律标准。
精进群的师兄,在坚持每天功课1万佛号或者108遍大悲咒以上的同时,你不妨以三年为单位,每过三年,来看看自己在持戒方面有没有进步。只跟自己比,不必为了贪赞叹而持戒,不要因为持戒的问题引起不必要的家庭矛盾。
小乘阿含部第0539部增壹阿含经符秦三藏昙摩难提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