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恒顺众生之六

发布时间:2024-07-14 04:02:39作者:佛心网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恒顺众生之六


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这就是师父刚才讲的,因为众生而起大悲,因为大悲而生菩提,因菩提心而成正觉,所以我们会很快的成佛的。为什么说普贤大行是称性的大愿,大家细细的听,这一句连着一句,一句跟着一句,都是称性之行。

好,我们回到经文上来。大家总认为众生是众生,佛是佛,佛是觉悟的圣者,我们高不可及,非常了不起的,我们要仰视;而众生是凡夫,我们心里不服。众生和佛有天壤之别,佛和众生的差别这么大,为什么说尊重承事众生就等于是尊重承事如来呢?为什么说众生欢喜就会令一切如来欢喜呢?下面就是对这个加以解释。

大家首先要知道,诸佛如来是以大悲心为体性的,《观无量寿经》中说:“佛心者,大慈悲是” 。意思是说,佛心体现在大慈悲上,所以佛心的本体就是大悲。

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大悲心是如何发起的呢?是由于见到众生在六道轮回时造作恶业、受种种的苦,以此激发起慈悲心来。这种慈悲心不同于世间的慈悲的,我们世间也有一些非常有同情心的,看到别人生病无钱医治,或者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我们也会做些慈善,会帮助别人,但是这种慈悲心是比较小的、是受局限的。而且是有分别的,在时间上也是非常短暂的。这里说的因众生而起大悲,这种悲心是出世之悲,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因为这种慈悲心普摄一切的众生,没有任何的遗漏;并且对一切的众生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的分别,没有增加任何的条件。

就像释迦牟尼佛看一切的众生,如同他的独子罗睺罗一样。他把一切的众生都当成他的独子,包括魔王波旬在内,也是佛要度化的众生。没有因为是波旬佛就舍弃他,没有置他于死地也没有舍弃他,也是要等他因缘成熟来度化他。包括提婆达多,佛在《法华经》中也为提婆达多授记,当来作佛。而且佛的成就,佛也是非常感恩提婆达多的这种锻炼的。大家也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我们自己的爱子受种种的磨难,有危险的时候,我们作为亲人、身为他们的父母会怎么样呢?肯定的会不顾任何的危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那么如果对待所有的众生,都能像对待自己的爱子一样,这才称得上是大悲心。

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为见众生受苦心生悲悯,发起了大悲心来,就要去救度众生,可是自己的力量不够,所以唯有成佛才有能力去救度众生,于是由大悲而生起菩提心来。菩提心就是愿成佛之心,也可以说就是进趣无上菩提之心,由于大悲心进趣无上菩提之心。

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发了菩提心之后,就可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广修六度万行饶益众生,在利益众生的同时成就自利功德,到自利利他圆满,福慧具足时,就具足成等正觉。

我们来总结一下这段经文,成佛是由发菩提心而成的,而发菩提心的开始,是由于大悲心的激励,所以说诸佛如来都是以大悲心为体,所以真正发心求菩萨道的菩萨,见到众生受苦,一定要生起菩提心来,这样才能以大悲而生菩提心,因菩提心而成就佛果。可以说假如没有众生,也就没有办法生起大悲心来,也就没有诸佛。

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这是以比喻来说明上面一段经文的道理。在旷野沙石之中,有一棵很大的树王,只要树根能得到水的滋润,树上的枝叶花果就能长得茂盛。众生轮回生死,时而生天时而堕落,时而又受种种的苦,在生死轮回当中没有任何的依靠,所以说是生死旷野。沙石是比喻众生的烦恼,菩提树王比喻众生的法身理体,树根是比喻众生本具的佛性种子,水比喻大悲,枝叶比喻戒定慧三学,花比喻六度万行,果比喻证得佛果。也就是众生发起大悲心,饶益众生,就像是以水来浇灌树根,使得本有的佛性种子获得滋润,抽发出戒定慧的枝叶,再依戒定慧而修万行之花,有花必定结果,万行周圆,就可以证得佛果菩提。这是从众生的角度来说慈悲是成佛之因。

就比如水滋润树根是花果繁茂之因,如果没有水的浇灌,树根在干燥的沙石当中是不可能枝叶繁茂的,更不可能开花结果。也就是说,众生虽然有佛性,发不起大悲心来,也不能广修六度万行来利益众生,更不可能成就佛果,还是在生死旷野。对于众生来说,大悲心通于自利和利他,在饶益众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这是从众生的层面来说;从佛的角度来说,自证佛果已经是圆满,只有利他,诸佛如来以大悲心饶益一切的众生,令众生来成就佛果。所以经中说:“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摘自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讲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