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出家为尼平淡一生?她就是个假尼姑!过得还不如一个丫鬟!
发布时间:2024-05-05 04:05:17作者:佛心网早些时候,我并不认为惜春出家是一件多么薄命的事,因此对惜春的薄命不是想得很明白,惜春的性格孤僻,倒是有点妙玉的样子。妙玉虽然是尼姑,却过得比许多人都要好,如果惜春的结局是成为像妙玉一样的尼姑,一点也算不得薄命。在小说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一节,惜春就已经表露出出家的意向,小说中这样写道:只见惜春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两个一处玩耍呢,见周瑞家的进来,便问他何事。周瑞家的将花匣打开,说明原故,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要剃了头跟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来,要剃了头,可把花儿戴在那里呢?”这里惜春的话或许是玩笑话,但她与小尼姑智能儿是好友确是事实。一个公府的千金小姐却和小尼姑一起玩,这不是太正常,不好说惜春有慧根呢,还是很有向佛的心,但起码能说明惜春对于尼姑是不排斥的,或者有好感的。她和智能儿正说着“明儿也要剃了头跟他作姑子去呢”,说明她对智能儿的生活也不排斥,甚至对智能儿日常生活的某些方面她还是心存向往的。
再看惜春做的灯谜,小说第二十二回,贾政猜众小姐做的灯谜,其中惜春的谜面是: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贾政道:“这是佛前海灯嗄。
”惜春笑答道:“是海灯。”不管这个谜底是不是海灯,单看这谜面就知道跟寺庙啦,跟佛啦之类的离不了关系。这天是元宵佳节,大家热热闹闹地凑在一起拿个俗物做谜,所谓的俗物,就是俗世中的某个物件,诸如迎春的谜,算盘也好,围棋也好,是生活中的普通物件,探春做的风筝也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普通物件,但惜春做的,肯定不是生活中的普通物件啊!寺庙中的东西都是离了俗世的,不是俗人可用的,因此不能算做俗物,但惜春却把这样的东西当作了俗物,说明这些东西或者说这种精神已经融入了她的实际生活。如此说来,惜春的结局是当了尼姑,就算尼姑的生活清苦,比不得贾府千金小姐的荣华富贵,但惜春应该是不排斥这种生活的,比起贾府的其它人,被杀被卖被流放,她怎么能入薄命司呢?直到细细回味脂砚斋在惜春做的谜语下有一句批语“此惜春为尼之谶也。公府千金至缁衣乞食,宁不悲夫!”这才忽然感悟过来。原来惜春薄命不在出家为尼,而在缁衣乞食啊!
世人出家为僧为尼,并不是简单地剃了头就可以的,现在是这样,古代更是这样。出家的程序是很复杂的,我特意在网上搜来了以下关于出家程序的内容:
明末清初僧人读体所著《毗尼止持会集》一书的记载,佛教出家人,除了信奉佛教、真心愿意归依佛门之外,还有不少“硬条件”。首先,出家人必须是一个能够自主的自由人。比如为人子女的,出家前要得到父母的同意;身有官职的要辞去官职;身为奴仆的要解除主仆契约;已结婚的,要解除婚姻关系;如果信奉过其他宗教,要坚决破除,断绝一切来往等。总之,在出家前要摆脱尘世生活的一切拖累,所谓的“跳出红尘”。要出家也得接受“健康检查”。患有恶疾的人被认为没有出家的资格。要受戒的人还得向寺庙交纳一定的戒金,以充戒堂的灯烛香花、戒牒、同戒录等费用。通过了“考核”,下一步是对出家者授以“优婆塞戒”,也就是在家佛教徒的三归五戒。授完三归五戒,僧众还要集会,由一位正式的僧人向众僧发问,说这人自愿出家,信心坚定,又是“遍净之身”,问大家是否允许这人出家。一般情况下,各位僧人不表示反对,也就是默认同意。于是出家的仪式告一段落,接下来要请师、剃发、沐浴、授衣钵,然后后寺院要发给受戒者戒牒和同戒录,最后,出家人还要拿到一份政府印制的度牒,也就是出家人的身份证,这才算是一名正式的出家人了。
此外,政府还有对僧人进行管理的僧籍制度。僧籍由祠部管理,每隔几年就要清查重造一次。僧籍的内容包括僧人的法名、俗姓、籍贯、所习经业、所在寺名、寺中定额的僧人人数等项。如果僧人身死或还俗,当天就要报送祠部,注销僧籍。后来,明代对僧籍的管理更加严格。不但天下寺院要上报僧籍,而且在全国范围内编造“周知录”。也就是由京师的僧录司将天下僧寺尼庵及所有的僧人一一辑录。在每位僧人的僧名之下,记录着他的年龄、姓名、出家的时间及度牒的字号。这本“周知录”编成之后,颁发给所有的寺院。这样,凡有游方僧人前来寺院“挂单”,寺院就要查问这位僧人来自哪座寺庙,叫什么,年龄多大等,然后根据“周知册”核实。如果册子里没有这位僧人的名字,或者其他方面不符合,就认为是欺诈行为,可以把他缉拿,送到官府去。
这里头讲明的出家人必须是一个能够自主的自由人,为人子女的,首先要征得父母的同意,惜春虽然没有父母,但还有祖母、叔叔和哥哥,试问她提出要出家,贾母、王夫人、贾政、贾珍会同意吗?贾府被抄之后,她变成了罪臣家眷,面临着被卖的命运,更不可能是个能够自主的自由人了。再者,就算她手续不全,有尼姑庵勉强收留她,到了上报官府入籍的时候,也会出问题,毕竟贾府的主要家眷中少了一人呀!一旦被查出来,还会连累整座寺院。因此,我认为惜春出家为尼根本就不是走的正规途径,她是在贾府事发之后,偷着出家的,贾府几乎没有人知道。贾府被抄,成了罪臣,她没法走出家人的正规程序,不管她是靠的什么途径拿到了缁衣,也就是僧尼穿的衣服,她都是没办法入籍的,她拿不到度牒,入不了籍,也就无法在正规的尼姑庵里长住下来。
为了躲避被卖或被杀的悲惨命运,惜春剃了发,打扮成尼姑的模样,拿着钵盂东躲西藏,沿路乞讨,风餐露宿。说白了就是个假尼姑!人家妙玉出家,不愁吃穿,有丫环老妈子伺候,有古董杯子使,贾府的丫环出家,也能干干净净交了戒金跟着师父走,虽然不富裕,好歹有吃有住。而惜春的判词“独卧青灯古佛旁”,一个“独”字分明写出了她没有在正规的寺院出家,也不敢去正规的寺院投宿,以至于孤身一人;“古佛”说明她只能是找了个破旧无人的古庙落脚。这样的日子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极其艰难的,更何况是惜春这样一个十几岁的公府千金呢?可见,这缁衣乞食,居无定所,东躲西藏,担惊受怕,才是惜春的薄命之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