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西法师:《修行之路》下
发布时间:2024-05-05 04:05:53作者:佛心网
《修 行 之 路》(下)
——怡西法师2016年讲于美国新泽西
大众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加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尊敬的愿广法师、悟慈法师、弘静法师、妙正法师,尊敬的居士同修们:
大家上午好!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进入《修学之路》的第三讲,正知见、正念,还有正修行。这些是《修学之路》五大部分的第四和第五部分。
四、正知见和正念
第四点是正知见和正念。
我们都知道,修道首先要见道,见道就是让我们树立正确的知见,三十七道品最重要的也是正见,当然我们也需要正念。
正确的知见是什么?各个教派对此的描述不一样,但是共同认可的一点那就是必须以佛的知见为知见,任何不以佛知佛见为标准的知见都不能算是正知见。
佛陀在临灭度之前,留下四依法给我们:[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想要见道,一定是依靠佛知佛见,因为佛是这些知见的实践成功者,而且是最为圆满的成功者。他依靠这些绝对的真理成功了,圆满到没有一丝缺陷,依靠着他曾经实践过的我们也能如此这般圆满。
关于正见,落实到实处是必须见到空性,认识无我。认识无我才能破除我执。没有我,当然就不会有执。假若没有破除我执,即使是在修行,往往因为修行,反而加深了许多的执念,产生种种的妄想分别,计较和纠结。
学佛的群体,可能比世间其他人更能放下名闻利养,但是学来学去,仍然参不透,看不破,放不下我执。虽然不计较物质丰富不丰富,但是他们却非常喜欢看其他人有过失或是没有过失,有善根或是没有善根,人家的修行方法对或是不对,人家精进不精进等等。或者说认为一定要去度别人,人家不给他度,就产生种种烦恼,或是责备对方执迷不悟,没善根,或是责备自己没能力,没福报等等。他不了解一切法都是缘起的,度众生需要因缘,这跟你有没有能力没有关系。
这些问题的共同之处,都在于是以“我”为坐目标。参照系是“我知我见”而不是“佛知佛见”。任何事情,一旦参照系错误,那就是根本错误。麻烦的是产生这种错误的时候,自己并不能很快的觉知,在我执的影响下,固执的认为我这样就是在修行。
谈到见地,谈到修行,说到底都要归结到心念上来。在事相上,确实是需要一件一件的做,戒律也需要一条一条的去守持,功课也需要一个一个的去完成,但不能仅止于这个层面。假如仅在事相上去做,修到最后,结果是你可以成为一个训练有素的人,就好象是军队的特种兵。
假如你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是将事相上的修习指归到修心的层面上,尽管事情还是一件一件去完成,但是最后的结果是心开意解,证悟到事相背后的理。事相背后的理其实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空性见,空性见可以让我们出离我执,破除我执的烦恼。
哪怕是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求生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之后,我们还是要产生这种知见。净土宗出离我执的方法是让我们先往生到西方,那里没有障碍修行的不好的缘了,到那里继续再修行,总之还是要见到空性,只是分两段了,所以说净土法门殊胜之处就是容易,它对于我执的舍弃,与空性、无我相应的这种方法,跟其他宗派不一样,其他的宗派是直接契入心性,体会五蕴皆空。
所以说空性见是正知见的重要一步,无论学习哪个宗,哪个派,汉传也好,藏传也好,南传也好,都必须要有空性见,如果有人告诉你“没有空性见”或者“你不用契入空性见”,或是别人以凡夫的我执印证你,让你的我执继续蔓延,那都不是正法。没有正见就不是正法,这是所有佛法共通的一点。
空性见对于我们净土学人来说,尽管可以到了西方之后再修行而见道,但是并不是说现在就不需要空性这个正确的知见。
我们都知道自己有贪嗔痴慢疑,也都很想要克服这些不良习气,但是大家又都有着丰富的克制失败的经验。哎呀!又起贪心了,又起嗔恨了,怎么总是犯这个毛病呢?当然,净土宗有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就是让你在觉察到这些念头起来的时候,用一句阿弥陀佛来代替,使贪念或者是嗔念转化为佛念。这样一转化,有的人就不再去想原来所贪所嗔的,就放下了,安心去念佛。
也有一些人当时提起了佛号,但是并没有放下原来的,一边念佛一边又想起来了,刚才那个人骂我那句话,我没想起来怎么骂回去,要是我当时想起来这句话骂回去就好了,嘴怎么这么笨呢?没有放下这件事,一直想,又觉察到怎么佛号跑了,再拉回来。
假如是这种情况,你还可以试着用空性的办法来对治。心无非是一堆念头罢了,让你产生喜爱的,让你产生恐惧的,都只不过是一堆念头罢了。有时候,我们真的是被念头吓到的。
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枉,这就是正见。你若能以佛的知见为知见,你该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枉的。再多的念头也只不过是个纸老虎罢了。
比如你正在念佛,妄想乘机而入,你若能当下用佛念来替换那就再好不过了,可是往往是随着它跑了,然后再被它吓个半死,有一种负罪感。怎么一念佛就妄想,我真是罪业太深重了,千万不要再想下去。强迫自己不想,实际上不想的时候,你也没有拉回佛念,仍然在那种不安当中,不想这个念头本身就是另一个妄念。下一次周而复始,妄想它又来捣乱,每次你都是战到一半就败下来,它就很得意,一吓你就成功。
甚至有人吓到不敢念佛了,认为是佛号招致的妄想连篇。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呢?恰恰是因为你一念佛的时候,心静下来了,往昔你的妄念多,但是心不静,根本觉察不到,静了就有觉察到。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你太缺乏练习了,《三时系念》里面说得清楚:[如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入水一寸,则一寸之浊水,即便清洁。此珠入水。自寸至尺,乃至于底,则浊水亦随之而澄湛。]
我们被自己的念头吓到,所以这个清珠根本就没投入浊水,或是投了太浅,没有真正做足功夫。被妄想吓住,不能再前进。
那这一次我们不这样做,我们试着挑战一次。当妄想再来的时候,你牢牢地抓住它一次,追寻它的根源,就抓你认为最严重的那个,吓你最厉害的那个。看看它到底能把你怎么样?当你一直追到它的根源,知道是什么在做怪,就不怕了,就有办法来对治。
人之所以产生恐惧,是对未知东西的恐惧,当你清楚知道它是什么就不会怕了。你清楚的知道吓你的只不过是一堆念头,狐假虎威,吓唬人的,你还会怕吗?有一年夏天,我在我的净梵精舍,晚上在院子里突然看到对面的院墙上飞过一个巨大的黑影,吓了一跳,急忙回头看,原来是什么呢?是一只小飞蛾从灯前飞过,影子投到对面墙壁上。不知道是什么的时候确实吓人,知道是什么之后,觉得好笑。只不过是一只飞蛾而已,能把我怎么样呢?怕它什么?
你就看看吓你最重的那个念头到底能把你怎么样?其实怎么也怎么样不了,因为它们都是没有实体的一堆念头,一堆想法。无论是贪,是嗔,是慢等等,追究它产生的根源,就是有我执,我执是个念头,执着于有我,所以好东西要归我所有,不能给别人。以“我”为参照,与我不一致的就嗔恨,低于我的就傲慢等等,全是这个“我”在做怪。
空性见就是直接破除我执的,将所执着的这个“我”破除,那我贪的,我嗔的,我慢的都不复存在。我们的根基未必能够真的证到空性,但是我们可以用这个正确的见解来练习,哪怕只是理论上的,都对现实的修行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当下放弃一切执念,即可契入自心。
比如你特别想买一个桌子,已经收进了购物车,可是家里已经有桌子了,这个时候,你练习用简单的析空观来观察,桌子是什么做的呢?木头,木头从哪来呢?树,树又是什么组成的?元素,元素还可以再分,我们当时学的物质最小可以分为质子,中子,电子这样,现在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可以分到夸克,或许又可以分到更小,总之理论上夸克还可以再分,最后终归为零,这是肯定的。如此想了一番,尽管你并没有像真正明心见性的人一样,真正地见到空性,真正的见到万法皆空,但你如此想了一番,那个已经收进购物车的桌子,你已经不想点击付款了。
又或者说你知道自己嗔恨心重,想要忍辱。对于一个看不顺眼的人一忍再忍,本来是一次也忍不住的,学佛之后,突破记录忍了三次,第四次终于忍不住了,最后来了一次总爆发,把前三次的当量全部加在一起释放,过后四倍的后悔。假如你能练习空性,同样哪怕用简单的析空观来观察。他冒犯了我,那我是谁?我从哪来的?最后都是由70%的水组成的那么一个物质,一分解,还和桌子一样,是空,归零了,对方也是一样,你和对方都归零了,冒犯更归零了。啥都没有,一个零,用一个零,冒犯了另一个零,你嗔恨什么?完事了。
我们的烦恼不是对人,就是对物,用阿弥陀佛的念头代替加上用空性见来对治,非常有效,当下就消灭。
刚才以空性见为代表,介绍了正见。下面谈谈正念。
正念就是具有正能量的心念,或者能导致正能量的心念。分为世间正念和出世间的正念。世间正念就是善念,感召善道的心,出世间正念是出离心和菩提心。
总的来说,当下与心性相应的,远离迷惑颠倒的所有心理活动都是正念。这个范围很广,不太好确定,到底什么是当下与心性相应的,远离迷惑颠倒的所有心理活动呢?到底这是个世间的正念还是个出世间的正念呢?来分辨它会很麻烦,一分辨你就又纠结了。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就用最简单的办法。“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就是当下与心性相应的,远离迷惑颠倒的正念。它可以引导你出世间,也可以当下让你在这个世间获得利益。从世出世间法来说,都是正念中的正念。这样就容易了,你能检校出来自己的念头是不是落在“阿弥陀佛”上。
我曾经跟大家说过,台湾的律航法师,每天早上如果不是第一个念头落在阿弥陀佛上,老人家都要在佛前去礼拜忏悔。为什么老人家要这样做呢?是因为他知道如果每天醒过来的第一个念头不是提起正念,如果每天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修行,那么距离自觉地走在修行道上还很远。所以睡觉时要安住于正念入眠,醒来时要从正念中开始,就容易走上这条道了。
五、正修行。
最后一个是正修行。
前面讲的是见道,正修行是修道。修八万四千法门,法门不同,契入点不同,念佛还是坐禅,或是持咒,方式不一样,但是所有法门都离不开两点:第一点是停止你的妄想,第二点是一定要生起智慧的觉照。
净土宗让我们[一心念佛],[一心]就是专注于佛念,除了阿弥陀佛这个念之外,停止所有其他的念。[念佛]就是觉照,了了分明。有的居士一天都很忙,问师父说散念行不行,也行,这个散念要注意了,不要以为师父说既然散念行,我就一辈子散下去。散念,心不能散,停止妄想,并且生起智慧的觉照。当然,无论你有多忙,建议还是要拿出哪怕一小时时间专念。全副精力集中在念佛上,毕竟这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说到生起智慧的觉照,智慧的觉照是由内心的寂定而生起的。只有内心平静,才能感觉到世界的宁静,只有世界的宁静,才能体验到真理的寂静。寂静乃人生之至乐。
那如何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呢?
第一、深信因果。
遇到任何矛盾,首先要深信因果,找自身的不足,然后修正它。要相信,从弥补不足上面来改变因,才是修正果的最好的办法。我们所遇到的一切好与不好,喜欢与不喜欢,都是因果业力的显现,都是我们应该承受的必然。
一切都在提醒我们,需要在闻思修当中消除业力的影响。如果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就会融于天地洪宇之中,人世间的是是非非,争争斗斗,儿女情长,功名利禄,升沉荣辱,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因果相续相而已。
因果是宇宙间的规律,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丝毫不爽,不容置疑。静心观察,因果历然,三世久远而人生苦短,故无人看清而已,倘若有足够的时间和眼力,一定会看得清楚明白。其实,三世因果乃是由一世与一念因果而来,当如实观察,如是因如是果,绝不可能错乱或者变异。没有什么事是不该发生的,没有偶然只有必然。
懂因果的人,即使面对烦恼痛苦也可以从容面对,因为他知道所有的一切都与他人无关。不懂因果的人,面对烦恼和痛苦,只会抱怨他人和环境,很天真的以为假如离开了某个人,某个环境,我就会好起来。实际上,你自己因果业力的显现,一切都与他人无关,即使离开了面前这个人,离开了这个地方,你的业力仍然要让你在另外一个人身上或另外一个地方遭到其他的报偿。要消除的是业力的影响,而不是去消除已经显现出来相。
请问,相如何消除?当显像的那个东西在,相就不会消除,业力就是显相的根,要消除果,必须从因上下功夫。例如梦境是一种相,你想要做个好梦,那么就让你的心善良单纯,想着大光明的圣境,这样梦也是好的。梦是显出来的相,心是显相的根,要想让梦好,必须在心上下功夫。有没有一个人,傻到拿着黑板擦去擦恶梦?你如何擦?
凡夫都有烦恼,所不同的是有的人可以转为智慧,有的人只能变得苦上加苦。
第二、学会接受。
学会接受,接受什么?就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别人的不完美,接受一切的不完美。正是因为不完美,我们才有了将不完美弥补到完美的理由,假若本来一切都是完美的,就不需要修行。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月亮也不会常圆。一个月的时间里,大部分都是缺月,不是满月。缺憾是人生的常态,有成就有败,有聚就有散,没有谁能得天独厚,只手遮天。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这是人生的无奈。
一个修行人更加能够领悟到,所以不强求,不执着,凡事尽人事,随缘而安。追求完美是美好的理想,接受残缺是美好的心态。
命运所给予你的一切都是恰如其分该给你的,安心接受就好。大多数人往往不在意自己所拥有的,却去羡慕别人所拥有的,殊不知别人所有的这个东西的背后,别人是如何的付出代价,假若真的知道要用这样的代价去换,你也未必一定愿意。有的人不接受自己个子不够高,腿不够长,羡慕别人个子够高,腿够长,假如你知道他的腿是弄断了再人为接上,一点点牵拉增长的,这时候再问你是否愿意把腿弄断再接上,你肯不肯?
第三、停止抱怨。
抱怨是嗔恨心发作。经常发怒的人,就像频繁的放火烧山,把自己生命的园林烧得只剩下一片焦土。若学会不发怒,生命便是一片生机。当你知道一切都是因果使然,请问你有什么可抱怨?一个总是抱怨的人,自己过得很不愉快,旁边的人也都怕她,因为她带来的负能量的气场,让大家都不愉快。抱怨是严重的口业,《太上感应篇》后面讲了抱怨、指天骂地等等的可怕因果。更重要的是,即使是抱怨了,也不会让情况有好转,反而会更加糟糕。看看周围,没有一个不停抱怨的人是过着幸福生活的,也不可能有融洽的人际关系。
不要因为别人的缺点而影响到自己的心情。本来可以活得很自在,很洒脱,生命可以很快乐,很享受。可是我们太过于关心别人的好坏、善恶、是非、高下,我们总是去执取外在的客尘烦恼,染污自己安然喜悦的清净自性。
那么请你们来回答几个问题:
(一)、这里有一张桌子,它就放在这里。我看见了,但是不产生分别,我的心本来是安然喜悦的,现在仍然同样的安然喜悦。这个时候,远在非洲的另一张桌子会怎样?非洲的那张桌子和我一样安然喜悦,因为它在我安然喜悦的世界里。
(二)、同样这里有一张桌子,我看见了,但是由于这个客尘,让我产生烦恼,我嫌它不好看,不时髦,产生讨厌它的情绪。我内心的安然喜悦已经不复存在。这个时候,对远在非洲的另一张桌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力?那张桌子已经变得丑恶和不美好了,因为我的心开始变得丑恶不美好。
(三)、在这个事件里面,最吃亏的人是谁?是讲堂里的这张桌子吗?是非洲的那张桌子吗?都不是,是自己。因为讲堂里这张桌子,这是个客尘,由于对客尘的执取,改变了喜悦安然的心境,致使我的整个世界都变得不美好了。心已经由安然喜悦转化为厌恶,心变化了,属于我的世界就全都变化了。不是部分变化,一部分变坏了,另一部分还保留着好。不是的,是整体的,全部的,一瞬间的转化,都变得不好了。由于一张桌子,引发了我的世界的变化,最吃亏的人就是自己。
由此可知,不停抱怨的人,就是让自己本来可以安然喜悦的美好心灵,钉上了一个又一个钉子,都是丑恶的伤疤。
没有人能够替你痛苦,也没有人能够替你快乐。只要你不被外界干扰,所有的心情都可以自由放飞。
生活中遇到事,不是先去抱怨,首先要反观自己的心,只有反观自己的心,由内在的正知正见引发出来的正行,才能够真正改善自己的身心,以及这个世界,这才是正道。
四、正直谦下。
所谓“正”,就是内心不谄曲,所谓“直”,就是依天道而行。“谦”,六爻皆吉,“下”,海纳百川。谦下能进步,因为总有空间,海是低的,诸水都可以汇聚进来。
五、无处不修行。
当我们深信了因果,接受了残缺,停止了抱怨,这个时候,你能看见有矛盾的自己,对自心的矛盾进行修改,成为统一和谐的生命。
嘴用来赞叹善良,宣说真理,而不是说是非。眼用来观察己过,而不是看人对错。心中的愿,是愿众生离苦得乐,早日成佛,而不是分别执着,不断轮回。如此的身口意就是菩提心,菩萨行。
我们需要深沉,也需要历练。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也要有足够的阅历去成长,做人要敢做敢当,可以有利于己,但也要有利于人,以一颗纯善之心真诚待人。得失之际,既得所当得,又舍所当舍,称为“吉祥”;是非之间,既不带感情的肯定,又不怀私念的否定;成败之间,既赢得起,又输得起;迷悟之际,启用自性,觉而不迷。
当我们放弃了成见与狭隘,在内心的宁静中对待人和事,会发现谁的祝福都温暖,谁的问候都温馨,谁的握手都真挚,谁的微笑都充满善意。
道路其实都在,不必计较平坦不平坦,是路,都好,走在路上,就好。
修行人在尘世中遗世而立,心怀慈悲,众生皆是动人的景致。修行路上,学会关爱别人,学会更好地生活,随时接受无法改变的命运,平静地面对失去与分离,智慧的了知因果都在一念之间,努力地去改变我们还能改变的命运,生活中保持乐观从容的心态,智慧的莲花就会在心头绽放。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无论苦乐都是磨炼,都是成长。活着,就是一种修行。
做为佛弟子,将一天的身口意三业做为修行的对境,这是无时无刻不住在法上的一种精进的状态,也是我本人对自己过往修学的反思,经过调整,模拟,训练的过程,逐渐领悟到修行真正的状态和意义。
将一天的身口意作为修行的对境,则不管身在何处,也不管在做什么,都是修行。当然最好能经常来福慧寺念佛中心参加学习,将大家的思想统一在法上。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向大众做汇报,非常荣兴。
感谢超凡大和尚,感谢诸位法师,居士同修们,感谢为成就此次美国讲经弘法活动所有的诸仁者。祝大家六时吉祥,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