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自私自利 祸之本源
发布时间:2025-01-12 04:04:36作者:佛心网
净土法门法师:自私自利 祸之本源
佛法用禅定的方法,降伏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于是不同维次空间就突破了。放下得愈多,突破的层次愈深。心愈清净,接触的境界也愈广大;妄念烦恼愈多,生活的空间就愈小,也就无法突破。佛法讲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然而这种种法门,皆是修禅定的不同方式而已。换言之,皆是以消除妄想、分别、执着,以恢复自性真心为目的。真心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学习佛法,就是学习「看破、放下」。真心、本性是我们的根本,现在染上自私自利,才产生问题。
真心是什么样子?大乘经讲:「真心离念」。换言之,无妄念的心就是真心,有妄念的心就是妄心。最严重的妄念就是我执,起心动念以「我」为中心,自己的利益至上,这种错误的观念,缩小了自己的生活空间,也带来了痛苦与烦恼。现代人甚至连夫妻之间都不能坦诚相见,还有个人秘密,这么严重的我执!除我之外,全世界没有一个可靠的人,一生不敢与人说真话,这种人生活在世间,就是经上讲的「可怜悯者」。而学佛人没有自私自利,对待任何人都坦诚公开,没有丝毫秘密。
所以,学佛要想有成就,要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如果有私心,即使念佛念得再好,也是枉然。何以故?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不但是善,而且是最善、上善,我们不善如何去得了?何谓上善?就是决定没有自私自利,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有如此大的心量,才是上善。有自私自利,即使再大的福报,也只能享受一生。因此,首应拓开心量,绝不为自己,一切为正法久住。正法是教化众生,帮助众生觉悟,这是第一等的好事。
要想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众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互相尊重,互助合作,整个世界是一个大家庭,如何才能落实?政治、武力、经济、科学、技术均无法办到,几千年的历史,使我们明白,能达到这个目的唯有教育。释迦牟尼佛是王子出身,武艺超群,可以作国王、作将军,然而他都舍弃了,终身从事于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用现代的概念来讲,释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者」,而且是义务教学,不收学费。每天三衣一钵,过最简单的生活,清净自在,快乐无比。
世尊当年在世,游学五印度(当时的印度与中国周朝一样,尚未统一),用教学化解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冲突。我们在书上常看到,当时十六大国的国王都皈依佛法,依释迦牟尼佛做老师。在佛教未传到中国之前,古圣先贤也懂这个道理,所以提倡孝道,提倡师道。汉武帝制定国家教学的方针,也就是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根据《礼记?学记》来实施。《学记》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中国古老的教育哲学。
国家之治乱,在于教育;家庭之兴衰,亦在教育。家能不能兴,端赖父母对小孩的了解,并能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其错误的思想。读书学习志在培养其操守德行,智慧、技能是为社会、为国家、为全世界人类而服务,并不是为自己家庭赚钱。谚语说:「一家饱暖千家怨」,若是你一家很富裕,不照顾别人,别人都是你的冤家债主,到你运衰的时候,群起而攻之,你这个家就灭亡了。所以,要学会布施恩德于人,自己有能力、有财富,要布施贫穷的人,你的家道永远不衰。为什么?贫穷人拥护你,「你是好人,你肯帮助别人,我们希望你发大财」。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帮助别人,帮助社会。我们帮助别人,自己遇到困难时,别人才会帮助我们。
财是通货,像流水一样,大去大来,小去小来,不去就不来。财不可以积,一积就错了,佛经讲「积财丧道」,所以财要用来帮助苦难的人,多做利益社会、大众的事情,这是真实功德。
归根结柢,学佛就是要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只要把这十二个字放下,学佛就能成佛。你学佛不能成佛,这十二个字总有几个字没放下,造成了障碍。佛菩萨之所以能成佛菩萨,就是这十二字完全没有了。
我们常说佛菩萨乘愿再来,何谓乘愿再来?发的愿力超过业力,当下就是乘愿再来。佛菩萨是什么愿?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是为大众服务,不是为自己。我们念念为我,为我就是业力。身体不是我的,身体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工具,你就是乘愿再来,与佛菩萨无别。凡夫与佛只在一念之差,一念迷,迷什么?这个身是我,一切都为我;佛菩萨觉,觉什么?身体不是我,身体是为众生服务的工具,尽量发挥这个工具的作用,为一切众生造福。不为自己,自己的智慧、福报无量无边。我们在这里做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这一生肯定成就。
(19-14-001佛说十善业道经)
《感应篇》的文字虽然不长,但是古人所汇编的这些历史公案因缘、感应故事,却非常丰富,有理论、有事实,若详细介绍,永远说不尽。过去有很多感应的事实,现在更多,无论中国、外国,在报纸、电视等信息中,常常能看到。这些报导确实增长了我们的信心,决不可说我没有亲眼见到,就不承认。李老师曾比喻说:「你的父亲、祖父你见过,你承认;你的曾祖父、高祖父也许没见到,难道就不承认?」我们见不到的事情太多了,现代科学家说,我们眼睛的功能很有限,所见到的光波,只能在适合的波度才能看到,比我们们能见光波长的就见不到,短波也见不到,但是用科学仪器测量,确实有长波、短波。我们见不到的,不能说它不存在,不能说它不是事实,否则就是迷信、武断。
佛是非常科学的,他让我们去证明,宇宙之大,无奇不有。
佛法用禅定的方法,降伏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于是不同维次空间就突破了。放下得愈多,突破的层次愈深。心愈清净,接触的境界也愈广大;妄念烦恼愈多,生活的空间就愈小,也就无法突破。佛法讲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然而这种种法门,皆是修禅定的不同方式而已。换言之,皆是以消除妄想、分别、执着,以恢复自性真心为目的。真心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学习佛法,就是学习「看破、放下」。真心、本性是我们的根本,现在染上自私自利,才产生问题。
真心是什么样子?大乘经讲:「真心离念」。换言之,无妄念的心就是真心,有妄念的心就是妄心。最严重的妄念就是我执,起心动念以「我」为中心,自己的利益至上,这种错误的观念,缩小了自己的生活空间,也带来了痛苦与烦恼。现代人甚至连夫妻之间都不能坦诚相见,还有个人秘密,这么严重的我执!除我之外,全世界没有一个可靠的人,一生不敢与人说真话,这种人生活在世间,就是经上讲的「可怜悯者」。而学佛人没有自私自利,对待任何人都坦诚公开,没有丝毫秘密。
所以,学佛要想有成就,要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如果有私心,即使念佛念得再好,也是枉然。何以故?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不但是善,而且是最善、上善,我们不善如何去得了?何谓上善?就是决定没有自私自利,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有如此大的心量,才是上善。有自私自利,即使再大的福报,也只能享受一生。因此,首应拓开心量,绝不为自己,一切为正法久住。正法是教化众生,帮助众生觉悟,这是第一等的好事。
要想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众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互相尊重,互助合作,整个世界是一个大家庭,如何才能落实?政治、武力、经济、科学、技术均无法办到,几千年的历史,使我们明白,能达到这个目的唯有教育。释迦牟尼佛是王子出身,武艺超群,可以作国王、作将军,然而他都舍弃了,终身从事于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用现代的概念来讲,释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者」,而且是义务教学,不收学费。每天三衣一钵,过最简单的生活,清净自在,快乐无比。
世尊当年在世,游学五印度(当时的印度与中国周朝一样,尚未统一),用教学化解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冲突。我们在书上常看到,当时十六大国的国王都皈依佛法,依释迦牟尼佛做老师。在佛教未传到中国之前,古圣先贤也懂这个道理,所以提倡孝道,提倡师道。汉武帝制定国家教学的方针,也就是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根据《礼记?学记》来实施。《学记》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中国古老的教育哲学。
国家之治乱,在于教育;家庭之兴衰,亦在教育。家能不能兴,端赖父母对小孩的了解,并能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其错误的思想。读书学习志在培养其操守德行,智慧、技能是为社会、为国家、为全世界人类而服务,并不是为自己家庭赚钱。谚语说:「一家饱暖千家怨」,若是你一家很富裕,不照顾别人,别人都是你的冤家债主,到你运衰的时候,群起而攻之,你这个家就灭亡了。所以,要学会布施恩德于人,自己有能力、有财富,要布施贫穷的人,你的家道永远不衰。为什么?贫穷人拥护你,「你是好人,你肯帮助别人,我们希望你发大财」。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帮助别人,帮助社会。我们帮助别人,自己遇到困难时,别人才会帮助我们。
财是通货,像流水一样,大去大来,小去小来,不去就不来。财不可以积,一积就错了,佛经讲「积财丧道」,所以财要用来帮助苦难的人,多做利益社会、大众的事情,这是真实功德。
归根结柢,学佛就是要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只要把这十二个字放下,学佛就能成佛。你学佛不能成佛,这十二个字总有几个字没放下,造成了障碍。佛菩萨之所以能成佛菩萨,就是这十二字完全没有了。
我们常说佛菩萨乘愿再来,何谓乘愿再来?发的愿力超过业力,当下就是乘愿再来。佛菩萨是什么愿?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是为大众服务,不是为自己。我们念念为我,为我就是业力。身体不是我的,身体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工具,你就是乘愿再来,与佛菩萨无别。凡夫与佛只在一念之差,一念迷,迷什么?这个身是我,一切都为我;佛菩萨觉,觉什么?身体不是我,身体是为众生服务的工具,尽量发挥这个工具的作用,为一切众生造福。不为自己,自己的智慧、福报无量无边。我们在这里做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这一生肯定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