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玄义(第二十四集)

发布时间:2025-01-12 04:05:38作者:佛心网
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玄义(第二十四集)

地藏经玄义 (第二十四集) 1998/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14-24

请掀开经本,《地藏经》纶贯第十八页,倒数第六行,从最后一句看起:

【四明云:初约行者,直就一念观於十界百界,千如妙法。虽即一念,千法宛然。全体即空,当处即假,仍非二边,又即双照。不可以一多说,安以有无思。若边若中,皆莫能拟。於斯观行位中,既深进入,则六七识,不执於我,得分别我法二空,转成无漏。则见思染污麤垢先落。】

到这里是一段。这一段我们前面讲过,可是还有余意未尽,实在讲,这个意思实在是很深很广,对我们修学来说很重要。我们今天修学为什么不得力,为什么习气断不了,为什么境界转不过来?自己虽然有向上的心,也很想改过,可是就改不了。原因很多,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提示,虽常常提示,真的有几个人能回头?这使我们想到,从前李炳南老居士教导我们的时候,苦口婆心的劝导,真正能回头也是万分之一二而已,不可能要求人人都能回头。如果用这种心要求,那是我们自己的过失,要晓得一切众生业障非常深厚。所以佛度众生是生生世世,不急著在这一生,这一生给你做增上缘而已,等到来生后世你有福分、有缘分,接著再学。这一生能成就的人,都是善根福德因缘具足,正如《弥陀经》所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样的人,真的是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尊敬。我们是不是这一类人物,自己想一想就知道了。

这一段话是四明尊者说的,也是天台宗一代的祖师。这里面所讲的,就是「十乘观法」里面上根人所修的。『直就一念观於十界百界』,我们今天这「一念」做不到,一念观於十法界,观於百法界,就是用一念来面对宇宙人生。我们今天毛病在哪里?我们今天面对社会是胡思乱想,千念万念,妄想纷飞,用这种心态来面对社会、面对一切众生,这是凡夫,这是造业。真正佛菩萨,真正有道行的人,用什么来面对社会?一念。一念是真心,胡思乱想是妄心。我们不会用真心,真心是一心,《弥陀经》讲「一心不乱」,一心你就能见到真正的法界,一真法界。所以此地讲,四明尊者讲得好,十法界、百法界、无量无边法界,『千如妙法』,这都是出自《法华经》上的「百界千如」。每一个法界里面都具足十如是,所以称为百界千如,这就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相。

『虽即一念,千法宛然』,佛菩萨用真心面对境界,「一念」是真心,真心对待境界,境界宛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现在面前。可是他明了、他清楚,他看破了;看破的意思,就是他看清楚、看明白了。『全体即空』,从体上讲,十法界、百法界、千如,也就是说宇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包括动物、植物、矿物,还包括许许多多的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这些林林总总、无量无边一切诸法,体是空的,「空」是什么?空就是真如自性。

『当处即假』,「当处」讲现相,现相是假有。《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假有,不是真有。这种假有,告诉诸位,绝对不存在。我们看到好像是存在,其实是不存在。你看出它不存在,那就对了,正确了;你把它看作存在,错了,你看花了,看走眼了。为什么会让人看到好像它存在?它刹那生灭,众生看到这是相续相,误会以为相续相是存在的。这个事情说起来很难懂,如果我们用电影来做比喻诸位就好懂。你们看电影画面,那个画面是不是存在的?现在人的知识就很清楚,画面不存在。为什么?一秒钟就换了二十四张底片,镜头开一次放一张,马上关起来,再打开又换一张,一秒钟二十四张。所以你看的画面好像它存在,实际已不存在了,它存在的时间是一秒钟的二十四分之一。《金刚经》讲「如露亦如电」,我们今天整个世界,那个存在的时间比这个还短,不知道要短多少。你以为它是存在,以为它是真实,错了,不晓得错到哪里去了!所以一切现相根本不存在。

我们今天是被相续相迷住了,不晓得里头真正的生灭相真实的状况,迷在相续相里面。如果你细心,实在讲,这个现象都摆在面前,譬如昨天过去了,永远不会回来了;今天早晨过去了,也永远不回来。如果你在这里细细思惟,一秒一秒的过去,那就是「如露亦如电」,它不就像闪电一样吗?过去永远不会再回来了,你从这个地方就能观察得到,刹那生灭。我以前讲经讲过,任何一个人一生,他最真实的是干什么?从生下来就往坟墓里头走,一天接近一天,一秒接近一秒,真精进,他不肯松懈、不肯停留。一天一天接近坟墓,一秒一秒接近坟墓,不就干这个事情吗?干其他的事情,你懈怠懒惰,干这个事情,还真精进。

佛教给我们要有智慧,要能观察到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现象是怎么回事情。诸法实相就是教你看破,唯有看破的人才能真正放下,为什么?全是假的。任何一法决定不可能占有,决定不可能说「我得到」,决定得不到的。你能把占有的心、得到的心、控制的心,这个念头全部放下了,你就得大自在,放下是放下这个。你要不能看破事实真相,你如何能放下?放下的人不造业,不但恶业不造,善业也不造了。为什么?造业的念头没有了。可是事情做不做?做,事情还是断恶修善,只是没有做这个心。没有这个心,断恶没有断恶的念头,修善没有修善的念头,就是善恶都不造了。善恶都不造,不是说善恶事情都不做了,还是照做。这个做就完全是利他,这就是菩萨示现,游戏神通。佛家常讲「乘愿再来」,这个人就是再来人,为什么?没有自己了,完全为众生,这就是再来人。还有一念为自己不是再来人,决定没有一念为自己,念念为众生。念念为众生,决定没有念念为众生的执著分别,这个心才叫清净心,才晓得是「体空相假」。

『仍非二边』,「二边」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相对,凡是相对的都是二边。我们凡夫都生活在相对的境界,爱因斯坦讲的相对论,我们的观念都是相对的。善恶是相对的、邪正是相对的、真妄是相对的、是非是相对的、人我是相对的、大小是相对的、长短是相对的,你们想想看,你能离得开相对的世界吗?可是你要是知道一切法是体空相假,相对的念头就没有了,没有了是一真法界、平等法界。有相对就决定不平等,有相对才有是非,有相对才有灾难。世间为什么会这么乱?就是因为相对造成的。

虽然不是两边,两边离掉了,可是『又即双照』,「双照」是对两边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清楚他又不起念头,这个心像什么?像镜子一样,这是古人用的比喻,「用心如镜」。我们每天照镜子,心像镜子多好,外面境界清清楚楚,镜子没有分别。诸佛菩萨的心就像镜子一样,清清楚楚,不落痕迹,所以胡来现胡,汉来现汉。这是古人的比喻,胡是外国人,外国人照镜子,镜子现的是外国人的像;汉是中国人,中国人照镜子,现的是中国人的像。镜子本身决定没有执著分别,决定不落印象。你走了,镜子空空的,正在照的时候又何尝有?正在照的时候镜子还是空空的。你要晓得,一个人能够用心如镜,这个人就是佛,就是菩萨。

『不可以一多说』,「一多」是相对的,是两边。前面讲「仍非二边」,就是「不可以一多说」,没有一多,没有生灭,没有来去。净土宗祖师讲:「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这句话听了不懂,在这个境界里头就懂了,为什么?没有来去,没有生灭。『安以有无思』,「有无」也是相对的,你说有、你说无,这都是分别执著。『若边若中,皆莫能拟』,「拟」就是起心,以为这是中、那是边,没有这个念头,这才是一念不生,一个妄念都没有了。十乘观法里面上根之人,对於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这个看法,这个看法完全是诸佛菩萨的看法,他学会了,他入了这个境界。所以从这个境界里面,『於斯观行位中』,这个位次不高,六即里面是「观行位」,观行是讲功夫得力。我们今天学佛,自己不能狂妄,不能妄语,不能自大,要晓得自己是在什么位次,是在名字位中。「名字位」是有名无实,没有入境界,你的观念没有改过来,念念还是自私自利,念念还是是非人我,念念还是贪瞋痴慢,这就是名字位。名字位是有名无实,不能离开六道轮回,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一点办法都没有。

十乘观法,这种观法说老实话,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是上根人的修学。我们是什么根?下根。下根人用什么方法?我们前面跟诸位详细介绍过,下根人就得要效法智者大师,老老实实用「五停心观」的方法,把我们念头止住,不善的念头止住;用「五品观法」来修行,五品观是积功累德。五停心是断恶,五品是修善,用这个方法来断恶修善,来积功累德,然后念佛求生净土,决定得生。这是净宗法门最低的水平,生凡圣同居土。天台大师教给我们这个方法,实在讲,我们这个世间众生人人都做得到。祖师大德常讲「万修万人去」,问题是你不肯做,那就没有办法,你要肯做决定得往生。天台大师这个方法有效果。

这个地方是上根人,上根人好,太殊胜了,他的观念,就是对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跟我们不一样,他跟事实真相相应。所以说是『既深进入』,这个观法就是用一念来观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功夫得力了,『六七二识,不执於我』。功夫得力是什么?我见、我执破掉,不会有「我」这个执著。难!不容易。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就执著有我,到这个时候,执著这个我放下了,不再执著了。「我」放下了,诸位想想,「我所」当然就放下,我所是我所有的,我所有的也放下了,我与我所空了。我与我所空了,诸位想想,还有什么灾难,还有什么天灾人祸?天灾人祸要有我去受,我没有了,给诸位说,天灾人祸也没有了。

『我法二空』,人我空、法我空,你就证得了,这个证得是知道一切万法体空相假。『转成无漏』,「无漏」就是清净心现前了,见思烦恼是最粗最重的污染断掉了。这是大乘菩萨,他的地位是十信位里面第七信位。这样的菩萨,也就是这种修行人,他断烦恼的功夫等於小乘阿罗汉、辟支佛,但是智慧,阿罗汉、辟支佛没有办法跟他相比。他的功夫再往上提升:

【从是进观,教化众生,成不思议妙假,破尘沙无知。】

『进』是不断的前进,不断的精进。『教化众生』,自己成就之后,在这个世间干什么?为一切众生服务。利用这个幻相身体,帮助一切众生开悟。世间有很多有爱心的人,有慈悲心的人,照顾世间苦难的人,他们都能够做得到,用不著佛菩萨去做。这个世间慈善福利事业,自有志士仁人、诸天善神他们去做。佛菩萨所做的,是他们没有办法,做不到的,这佛菩萨就来了。哪些事情是世间人做不到的?这个世间人,包括天神,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的天神,都没有办法做到,佛菩萨才来。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他们做不到。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然后你就知道学佛从哪里学起,应当怎么学法。我们看到世间人做一些慈善福利事业,我们随喜帮个忙就行,功德就圆满了,不必要把全部的时间精力去投注。全部精力时间投注,那是小善,帮助众生觉悟是大善,如果因小善而误了大善,我们错了。所以佛菩萨住世,没有别的事情,就是「教学」。

『成不思议妙假,破尘沙无知。』「无知」就是无明。由此可知,如果只是自己修观修行,你只能断见思烦恼。你要想破尘沙惑,要想破无明,一定要化他。由此可知,化他就是化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自己断尘沙惑,帮助自己破无明。菩萨那么热心去教化众生,不辞辛苦,其实他是要破尘沙惑,要破无明惑。

【进破无明,俱生我法永不起得,成无生忍。】

这是把自己的境界再往上提升,提升就『破无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俱生的我法这两种执著,这两种执著厉害、严重,是俱生烦恼。这个烦恼断了、破了,永远不会再起,你就得『无生忍』。「无生忍」地位高了,《仁王经》说无生忍的菩萨是哪一个等级?七地、八地、九地,这是无生忍的菩萨。七地得下品无生忍,八地得中品无生忍,九地得上品无生忍。上根人修行快,他们的功夫得力,跟我们不一样。无生忍再上去就成佛了,再上去是寂灭忍,十地菩萨是下品寂灭忍,等觉菩萨是中品寂灭忍,如来果位是上品寂灭忍。这个地方讲成无生忍,无生忍的现象这说出来了。

【无功用道,任运流入。即舍赖耶之号,别受清净之名。】

这个时候八识就没有了,它不叫八识,叫四智,转八识成四智。我们凡夫是用八识,八识心是妄心。他妄没有了,俱生我法都断掉了,转阿赖耶识成大圆镜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这真转了。佛经上理讲得这么圆,讲得这么透彻,方法说得这么精细,我们如果不信,不能理解,不肯修学,真的是太可惜了!从这个地方我要特别提醒大家,如果我们想在这一生当中真正有成就,一定要知道世间一切所有是假的,不要再争了,不要再执著,不要再有成见。「我要怎样怎样」,这种念头是轮回的念头,三恶道的念头,偏偏要搞三恶道,这有什么法子!佛菩萨没有说「我要怎样怎样」,你去查遍《大藏经》,没有这个句子,佛菩萨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们要怎样,随你;他要怎样,随他。佛菩萨从来没有意见,为什么?假的,空的。假的、空的你们认真,佛菩萨不认真。

所以佛菩萨心清净,知道你们堕落,你们要搞轮回,你们要堕地狱,让你们堕。为什么?拉不出来,没有法子救;看到你堕落,看到你受苦,等到哪一天受尽了,回过头来,想再听听佛说法,佛就来了,你现在还不想听,还不能接受。不要以为今天在佛堂这么多人,听经的人想不想听经?不想听,来凑热闹的。李炳南老居士常讲来消遣的,他没事干,到这儿来消遣。听了也欢喜,也会笑笑,也会点头,出了大门忘得干干净净。「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也希望他来听,阿赖耶识种个种子。什么时候这个种子起现行?难说了,说不定到无量劫又无量劫之后,种子才会起现行。我们在这里看的是上根人,真正用功,功夫得力,不断提升,我们非常羡慕。底下一段文再分析这个道理:

【然破惑显性,功由六识。】

这个跟《楞严经》讲的是一个意思。你修行能够得力,能够断烦恼,能够恢复到明心见性,谁的功劳?第六意识。换句话说,第六意识你会不会用?我们今天把第六意识用错了,邪用了,去造业。第六意识是什么?一天到晚打妄想。第六意识是分别,第七识是执著。我们分别,没有去分别法性、没有去分别宇宙人生真相,要在这上分别,你正用了。我们分别是非人我、利害得失、贪瞋痴慢,我们分别这些东西,这错用了,这是邪用,不是正用。你要正用的话,十乘观法是教你怎么正用,所谓是你会用心,正用是你会用心。

【四明指为近而复要,为事理解行之本。】

他说得没错。六识跟我们多近,一天到晚打妄想。『要』是重要,你要用得正,你就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去作佛、作菩萨。八正道里面第一个叫正见、正思惟,就是用得正。『为事理解行之本』,对於事、对於理,你真正能够理解,第六意识是根本。我们业障很重,会受外面环境影响,所以境缘不能不选择,连圣人都不敢疏忽。诸位晓得中国的大圣人,历史上孔子称「至圣」,孟子称「亚圣」。他母亲培养他的时候,历史上记载得很清楚,「孟母三迁」。孟母搬三次家,为什么?为小孩,小孩会受环境影响。这地方环境不好,对小孩有不好的影响,赶快搬家;搬到那里,以后住一个时期,觉得还是不好,再搬。这就是我们现在人讲的气氛、磁场,他会受影响的。

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会影响我们的思惟,影响我们的情绪,影响我们的精神,所以一个人在好的环境、好的磁场,头脑特别清晰。诸位你只留意一点就体会到了,你走进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自然空旷,头脑特别清楚;你走在一个都市里头,菜市场里面人乱哄哄的,马上情绪就不一样了。所以从前修行人,为什么选择在最好磁场的地方,在那里建道场、建茅篷,我们不能不留意。为什么?你不是上上根人,你不是在一切境界里如如不动。上乘根性的人,外面境界不太容易影响他,他能转境;中下根性的人不行,自己不懂得选择一个好环境来修学,你这一生想成就太难太难!我们今天在都市里讲经教学,对自己修学是很大的障碍,为什么?都市的磁场不如乡村。

自古以来,哪个真正修行人住都市的?没有。佛在经上常常教导学生住「阿兰若」,阿兰若是梵语,意思是清净之处,没有干扰,所以中国这些寺院庵堂都建立在深山里面。现在交通便捷,去寺院很方便,从前非常不方便。我小时候,我的家乡离九华山很近,走路要走三天,现在三个小时就到了,但那地方已不能修行了,因为人去得多,道场闹哄哄乱成一团。从前走三天,你没有这个诚心就不会去,所以那个道场清净,没有人去,从山底下爬山,一阶一阶往上爬,累死人。所以住在山上环境非常清净,他能够养道,能成就道业。现在修行,真正想成就,要找一个人迹罕到之处,还是交通不便之处。

前几个月,我们在澳洲柏斯,看到有十几位小乘的法师,我们去参观他的道场,那个道场在山上,相当偏僻,一般人也不愿意到那边去。他们生活非常简单,住在寮房里面,没有水电,晚上点蜡烛,每个人发了这么短短的蜡烛。我去看了是真好,我很羡慕,没有人去找你,也没有电话,连电灯都没有,你想在那个地方心多么清净。寮房里面,除了几件换洗衣服、铺盖之外,一无所有,真的看到人家那个地方一尘不染。他们需要读书,需要研经,他们有佛堂、图书室,都在里面。自己居住修行的环境,是一本书都找不到,心清净。我们看了之后有什么样的感想?这个很重要,我们要如何学习。

最近,中国非常希望我回去,这是我多少年来,希望年岁大的时候能落叶归根。我要有机缘回到中国建道场,我要建茅篷,我的茅篷里面也一无所有。对自己的修学,对自己念佛往生有大利益,这是真的,其他是假的。教学有教室、有图书室、有念佛堂、有讲堂,这里面陈设也是简单、整齐、清洁、一尘不染,这种环境,这种气氛、磁场,对修行人有大利益。我们今天不明了这个道理,一生往往空过,都不能成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叫迷惑颠倒。我们今天有许许多多东西,结缘品堆了一大堆,这是不得已,这是为利益众生。这就是智者大师所讲的「舍己为人」,我们自己修学的磁场被破坏一部分,但这可以利益众生。

可是利益众生要有限度,什么限度?自己决定有把握往生,这是最低限度,下下品往生都行。如果连这个把握都没有,要顾自己,你不顾自己就变成修福报,来生享福去了,不能脱离轮回,不能往生净土,这就大错特错了!你要晓得你往生净土是作佛去了,你作佛就度了多少众生,你没有作佛今天能度几个众生?实在讲,只能跟众生结缘,没有办法真度,做了佛才能真度众生。所以自己往生作佛、作菩萨第一重要,帮助别人是第二,你自己真正有把握了,帮助别人可以排在第一。像智者大师舍弃自己的品位,牺牲自己的品位,行!这是菩萨精神,值得人赞叹,要自己决定得生才行。你连这个道理都不懂,那就没法子了。下面再举个比喻说:

【如伐树得根,灸病得穴。】

这是两个比喻。我们砍树,你找到根,你从根上砍,那就轻而易举,这树就砍掉了。你从枝枝叶叶上去砍,那就麻烦了。你治病,治病用针灸,针刚好插到穴道里,那就非常有效。这就是说你能够正用第六意识,就像伐树找到根、针灸扎到穴道一样。

【此即十乘中初观不思议境,名从行观也。】

十乘观法,跟诸位说过。「十乘观」,它分上中下三根。『从行观』,这是一种修行方法。下面说第二种方法,「托事附法」,这是从事相上作观,比前面浅,比前面当然容易,这就是你要懂得佛法里头所说的表法。我们把这个文念一念:

【若夫托事附法,即托总题地藏本愿人法而观之。今先观菩萨人者,以行人瞻礼地藏之际,供养华香之时。不表观法,何以用心。】

这里说两个:一个从人作观,一个从法上作观。先说人,『以行人瞻礼地藏之际,供养华香之时。』你在寺庙里面见到地藏菩萨,你会向地藏菩萨的像顶礼。你拜佛,你会用香花供养。你在拜佛、供养的时候,世间人拜就拜了,供养就供养了,没事了,不得力。『不表观法,何以用心。』你拜了佛,供养佛菩萨,你的心没有改变,还是凡夫心。

所以这一种供养是修福,对佛菩萨表示一点敬意,真正好处没有得到,不懂得表法的意思,你的念头换不过来。下面告诉我们:

【今准。佛说八大菩萨曼陀罗经。於如来前,观地藏菩萨,头冠璎珞,面貌熙怡,寂然愍念一切有情。左手安脐下托钵。右手复合掌向下。大指捻头指,作慰安一切众生想。】

『准』是依据。我们依据《佛说八大菩萨曼陀罗经》里面的话说:『於如来前,观地藏菩萨,头冠璎珞,面貌熙怡,寂然愍念一切有情。』你要能把这个意思看出来,这是佛家供养佛菩萨形像真正的意思,佛菩萨形像的供奉,那是教学。我们今天把佛菩萨的形像当作神明来看待,所以错了,这就是把佛法变成宗教了。佛法本来是教育,现在变成宗教,完全是用一种宗教的心来看待佛菩萨。

『左手安脐下托钵。右手复合掌向下。大指捻头指,作慰安一切众生想。』这一段是经文,就是《佛说八大菩萨曼陀罗经》里面说的这些话。下面解释它表的意思:

【头,即一切种智。冠,即毗卢法性。璎珞。表总持四陀罗尼。一法。二义。三咒术。四忍。】

『头』代表『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自性本具究竟圆满的智慧。『冠,即毗卢法性。』冠是戴在头上的,冠代表『毗卢法性』,「毗卢法性」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如本性。毗卢是毗卢遮那,是法身,它的意思是遍一切处。遍一切时、遍一切处,是我们的自性,真如本性,用这个来做比喻。『璎珞』,这是装饰品,这个大家容易懂得,佛菩萨胸前这些装饰。『表总持四陀罗尼』,这是四种总持,下面注解是『一法,二义,三咒术,四忍。』这是教导你佩带璎珞,就是你把宇宙人生这一切理论、现象、方法,你全都抓到了。「陀罗尼」是总纲领,要领你掌握到了,诸法你掌握到了。「义」是理论、义理,你掌握到了;「咒术」是方法,你也掌握到了;「忍」就是无生法忍,也就是讲的受用,真实的受用你也掌握到了。『以表种智,从法性而成,故能总持一切法门也。』你能够总持,你能够掌握到原理原则,你没有智慧怎么能掌握到?「种智」是「从法性而成」。我们看头、看帽子,你要懂得这个意思,这个表法。

【面貌熙怡。表从心所现慈悲相好。盖一身之相以面为要。诸法所依。以心为体。相逐心生。故以表心。】

他面貌非常慈祥,容貌让人看到都能生欢喜心,生恭敬心。『盖一身之相以面为要。诸法所依,以心为体。相逐心生,故以表心。』「相」表什么?表心。心慈悲,相就慈悲,心好,相就好。所以看人的心从哪里看?从相貌上看。诸佛菩萨的心地真诚、清净、平等、慈悲,都在容貌上表现出来,他表的是「从心所现慈悲相好」。我们看到这个相好要学,我们要想这种好相,你要修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这是相随心转,连世间人都懂这个道理。我们没有好心,哪来的好相?可是我们看世间人,有一些世间人相好,很美;但是你仔细再去观察,他有美,他没有善,他没有真。佛菩萨的相好,「真善美慧」具足。世间人有些人相很好,他美,真善慧没有。所以我们往往看到那种人,古人讲是「自古红颜多薄命」,下场都不好,四个他有一个,缺了三个。

他这个美从什么地方修的?他有因。美是慈悲心修的,心地很慈悲,多做一些慈善事业,多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他做得不得法,他不是真心去做,为什么去做?好名、好利,他不是真心。做这些事情,社会上多少人奉承他,多少人捧他,为这个多少人赞叹他。如果没有人赞美,他就不做了,所以他不是真心,他不是清净心,他不是平等心,他得的果报只有一个美貌,没有真实智慧,没有真实的福报,纵然得福报,也是昙花一现。这桩事情,诸位可以从许许多多电影明星里面观察到,这些都是摆在我们现实的。我们从佛法,佛法是书本,从教室学得来这些道理和方法,我们要落实在生活当中,一天到晚接触的人事物全都是表法,会用心的人在生活当中成就大智慧,成就清净心。修行在哪里?生活当中修行,工作里面修行,处事待人接物里面修行,问题就是你会不会用心。

不但是相随心转,体质也随心转,体质如果不随心转的话,袁了凡先生为什么得延寿的果报?他的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能够活到七十多岁,这个寿命怎么转的?心转的。我这一生也给大家现身说法,我也是这一生转变的。如果没有遇到佛法,照著我的命里面去过日子,多少人给我算命,都活不了四十五岁,早就不在了。我不如了凡先生,了凡先生还活五十三岁,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福报是更不如,差远了。过去生中我大概是修了一点慧,修慧不修福,所以没有福报,生活非常艰苦。幸亏是有这个机会遇到佛法,有缘遇到几位善知识和好老师,我肯学,对老师教诲深信不疑,依教奉行,这个果报就现前了。

所以我感念老师的恩德,不是普通人能够相比的。你没有受到人家的深恩,你怎么会感激?受到深恩,你自己依教奉行,得到真实利益,你才会感激。接触老师的人很多,方东美先生的学生很多,李老师的学生也很多,章嘉大师的学生也很多,亲近多年得不到老师的真实受用,老师平等教学,没有特别教导。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学,你肯学你才得受用,你不肯学,听听就算了,得不到受用。所以真正得受用,能信、能解、能行,得受用是能证。你相信,或者不解,相信理解了,你不肯去做,你得不到利益,得不到受用,你对老师的恩就薄了。唯有真正去奉行,真正得利益,对老师的恩德才知道、才明了,感恩的念头油然而生,是自自然然的,所以表法非常重要。

【寂然等者。表菩萨自住三摩地。六道以苦缘而感,佛菩萨以大悲而应也。】

头、冠、璎珞、面貌,你都容易觉察到。『寂然』是讲他的态度,你要深入一层的观察才能看到。造像,这一尊像造的神情那么自然,从容貌、形像体会到,他的心清净、心寂灭、心慈悲。《大藏经》里面有《造像量度经》,教你造像的方法,就是要把这些统统在形像上表现出来。不是我们世间人造的艺术人像,那个不行,这些意思没办法表达。现在我们看到佛菩萨形像有很多是艺术人像,造得很好看,但是这些意思没有。古人造像完全根据《造像量度经》造的,这些意思都能够显示出来,它是表法的。「寂然」表『菩萨自住三摩地』,「三摩地」就是清净寂灭,一念不生,没有妄想。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断了,这就是三摩地。『六道以苦缘而感』,六道众生受苦,就能感得『佛菩萨以大悲而应』,地藏菩萨跟观音菩萨一样大慈大悲,众生有感,他自自然然就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菩萨永远为众生作不请之友,不必等待众生请求,自己就去了,随类现身,随机说法。

【左右二手,表权实二智。实智内自照理,权智外以鉴机。】

这都有所表,『实智内自照理,权智外以鉴机。』佛菩萨为众生说法契机契理,契机是「权智」的作用,契理是「实智」的作用。也就是说,实智与真理相应,与宇宙人生事实真相相应,权智与现前众生他的生活环境相应,这样才真正能够教化众生。

【脐下托钵,表性识所具如来藏。】

我们看地藏菩萨的造像,手上拿一个钵,现在也有造像是手上拿一个珠,用这个珠代表圆满,表的意思不一样。还是依古人这个方法好,地藏菩萨手里一定是托钵,拿著锡杖托钵,现的是这个相,手上不是拿个珠子。钵代表『性识所具如来藏』,出家人每天都要出去托钵,钵代表「性识所具的如来藏」,表这个意思。

【内空外圆,表自他同具空如来藏,圆同太虚,无缺减也。内可藏物,表不空如来藏,具足河沙性功德也。】

钵里面是空的,外面是圆的,『表自他同具空如来藏』,里面是空的,万法皆空。『圆同太虚』,太虚空,『无缺减也』,代表圆满的虚空法界。钵里面可以盛东西,每天托钵盛菜盛饭,『表不空如来藏』,盛物的时候,表不空如来藏。『具足河沙性功德也』,「河」是恒河,「沙」是沙数,具足恒河沙数、无量无边称性的功德,表这个意思。所以教你看到这个相,就等於给你上了一课。你懂得这么多东西,你在这里头觉悟,省悟过来了,也知道我今天面对这一切人事物,我应该怎么作法。所以天天叫你拜佛菩萨,你都是白拜了,你哪里懂这些道理?

我们今天修净土的人,大家供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表的是什么法?如果我们懂得这些,就能够触类旁通。阿弥陀佛的头部,表自性本具究竟圆满的智慧;阿弥陀佛的造像,身上也佩璎珞;阿弥陀佛手上拿的是莲花,不是钵。莲花表的意思深,莲花是接引众生,接引什么众生?接引莲花众生。莲花是出污泥而不染,我们的心还被五欲六尘染污,阿弥陀佛接引不是这种人,阿弥陀佛接引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这种人。这是佛经讲的「心净则佛土净」,念佛人心不清净不能往生,佛不来接引你。佛的形像就很清楚了,你不是莲花,口念弥陀没用,古人讲得很好,「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你念佛,要把你的清净心念出来,《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念佛的目标在哪里?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你用念佛这个方法,能够念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你就是莲花,你就会被阿弥陀佛接引。所以看到佛菩萨的造像,要懂得它表什么意思,你就得受用。你不了解它表法的意义,把它当作神明来看待,你完全错了,你怎么能成就殊胜的功德利益?

下面还有一个手印,手印现在人叫手语,讲手语大家都懂得。手印就是手语,手表一个姿势,你一看就明了了。地藏菩萨的手势是大指跟拇指连起来的,这是表一个圆圈,代表什么意思,这里给你说了:

【大指捻头指者,迷悟一如,因果相合,而慰安六道众生,勿忧恼也。】

六道罪苦众生,只要你一念觉悟,你就得度。生佛不二,众生跟佛不二,取这个意思。一切法都不二,所以佛法叫「入不二法门」。不二是什么?不二就是一。一是什么?一心不乱。什么时候才入不二?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就不二。只要你有分别决定有二,只要你有执著一定有二,你有分别执著就落二三,那就是凡夫,二三就是六道轮回。你能够永远保持著不二,心地清净,诸法平等,你就成就了,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轻而易举。不二是真清净,二就不清净,二是有我有你,我一定比你大,我一定比你强,麻烦就来了,你就要造业,你就受轮回的果报。所以入不二法门,心真清净了,对於世出世间、十法界、一真法界都没有分别执著,那就不二。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