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师:谦逊者常生尊贵
发布时间:2024-08-03 04:04:35作者:佛心网
文字来源:溯源佛教网--法宝阅读--上妙下祥法师讲述的《吉祥经讲记》
上妙下祥法师讲述:经书说:“谦逊不自大,是则为智本。”谦逊不自大是为智本,就是智慧的根本。什么叫谦逊?不是假客气,而是从内心感谢众生,感谢佛菩萨,知道一切因缘都是众生给的。比如说我们这个屋需要打扫卫生,大家都不打扫卫生,而且都在外面坐着,就那一个人去打扫卫生,那这人会怎么想?如果你要想:你看,大家都不打扫卫生,就我一个人打扫卫生,这就是欺负我,或是熊我,或是大家没瞧得起我,或是我没有地位等等。如果你这么想就不叫谦逊,虽然表面做了,但不叫谦逊。要怎么想呢?如果你想:打扫卫生,人人有手,人人都能干,这么点活,为什么大家不干了呢?他们把这机会留给我了。不是他不能干,几下就干完了。一个人不能干,这么多人都不能干吗?不可能,谁都能干。为什么他们不干?他们只是把机会留给我。
你要这么想,这就叫谦逊不自大。有时候事情来了,往往我们想的和事实不一样。那我讲的是不是事实呢?应该是事实。事实是不是这样?真是这么样。为什么这么多人的功德你一个人去干了?就是因为大家为了成全你一个人,把它给你,你应该对大家生起一种欢喜想,这样才行。这样的话,才叫谦逊不自大,这为智慧之本。
原先我在五台山做饭的时候,每天早晨我都冲着大殿的方向,就是大家都上殿的时候我流泪——那个流泪并没有真正地流出来,眼含着泪吧,感谢大家把斋堂的活儿给我了。我也常思惟:为什么他们不上斋堂?因为人人都会做饭,甚至比我做得好,为什么把机会给我了?上百人的饭,就那么三个人做,算烧火的才四个人,我是专门管炒菜的。所以每天都冲着大殿方向去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像这活儿在出家人来讲都抢着干,为什么大家不跟我抢?就是成全我。一个人得到大家的成全那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所以我那时候从来不知道疲劳和辛苦。所以我体会到,这就叫谦逊不自大,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并不是自己作一种想法来调伏自己的心,并不是。因为我从这儿看出了真理,也看出了事物的本质。
《大智度论》:“又此骄慢,在人心中,则覆没功德,人所不爱,恶声流布。”在骄慢中,骄慢就是骄傲、慢心,在心中它能覆没功德。人所不爱,恶声流布。“后身常生弊恶畜生中,若生人中卑鄙下贱,知是骄慢,有如是无量过罪。”所以人骄慢会起到什么作用?会覆没所有的功德。你看骄慢不算啥,有时候自我骄慢一下,那功德就没了。不是发脾气就可以把功德林烧了,就你骄傲一下,那功德就会没了。所以人不能骄傲,一旦骄傲了,人所不爱。他的名声会很坏的。后身就是来生,常生弊恶畜生中,就是投生在不好的畜生中,不是好的畜生中。若生人中,如果再生到人中,就卑鄙下贱。所以说,骄慢有无量的过罪。
“破是骄慢,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破骄慢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求佛法。“如人求财”,就像什么呢?就像世间人求财,“犹尚谦逊下意”,为了求财跟人说小话,恭敬人家啊,倒茶倒水啊,生怕人家生气不买你的货,都非常谦逊,这样的话才能做生意。“何况求无上道?以破骄慢故,常生尊贵,终不在下贱家生。”就是说世间求财尚须谦逊,何况求无上道?以破骄慢,如果我们破骄慢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常生尊贵,生生都会得到一种尊贵,今生和来生都会得到尊贵,别人对你有一种说不出的好感。来生终不生下贱家中。在印度像屠宰的人等等,都属于下贱人;还有杀人的刽子手,也是下贱人中。
《法华经》中所说的常不轻菩萨——这个故事大家比较熟。因为菩萨一见到人就叩头顶礼,因此,有些比丘、比丘尼就给他取个名字叫“常不轻”。这是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行菩萨道时,见人就五体投地的礼拜,见人就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故名为“常不轻”,常不轻慢一切人。为什么常不轻菩萨能常不轻一切人?其原因就是我们刚才讲的那个。因为他心地柔软,已经无相了。因为无相了,他就不会有轻视心,他知道一切众生皆堪作佛,所以说菩萨常行菩萨道。
“常不轻”分为四种解说:一、包含着不轻慢的念头。二、自具足不轻易得来的智慧。三、身外行一切恭敬修行行门。四、对一切境界毕恭毕敬,无心放逸。这里包括不轻慢的念头,有一个念头都是不允许的,我们凡夫能没有念头吗?是吧,有念头。但为什么我们常常有一些不好的念头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持戒严谨到什么程度呢?无相的程度。也就是得到菩提心的程度。如果你得到菩提心的程度,就不会轻视任何人,一切外事外物,甚至一个小虫子他也不会轻视的。他更不会有这种念头生起的,所以说不轻慢的念头得从这儿来。
第二个,自具足,自己具足不轻易得来的智慧。他不会对自己所得到的智慧轻视,不能轻视。而且也不是到此为止。
第三个,身外行一切恭敬修行的行(注:读hèng)门。他恭敬什么呢?就是恭敬修行的行(hèng)门,他不会轻视任何一个门。我们现在有禅、净、密、律、教,他不会说我修净土的,你禅宗不对;或是我修密的,你净土不对,他不会有这种想法,他半点也不会有。因为他知道法门只是一个入门的方式,修行的结果都是一个,不存在两个。
有的人曾经就说:我修净土的,对其他法门不感兴趣;或是末法时期唯有净土得度生死。这种说法都是断章取义,这都是什么呢?不恭敬法门。我简单举个例子,比如我们这个屋有十来个灯,当我们这十来个灯亮着的时候,虽然灯和灯的位置不同,但它产生的光明混在一起的时候,大家说是同还是不同啊?谁能说出这光里这个光是这个灯的光,那个光是那个灯的光吗?它产生的光明是一样的,所以说法门皆是平等。
因为佛法是真理,法门就像灯,产生的光明绝对是平等的,没有分别。
当我们有分别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已经远离了佛法,这是不正确的。我们要恭敬一切行法,也就是恭敬一切佛法,所有的法门我们都应该恭敬。就像一个人似的,你有右手,右手能干活,但你不能因为右手能干活,就把左手给砍掉吧,是不是?要把左手砍掉,这个人肯定是精神不正常的人,不正常的人才说自己的左手不是自己的。这种人是愚痴的人。所以我们修行一定要恭敬所有的法门,才是真正地恭敬佛法。第四个,对一切境界都毕恭毕敬,无放逸心。对一切境界都毕恭毕敬,这是什么意思呢?不是我们看到土地神也去拜,看到什么歪脖老母也去拜,看到一个什么仙也去拜——那都会失去戒体的。对一切境界都毕恭毕敬,就是说一切境界对我们都是考验,没有放逸心,没有随便的心,都能正确地选择。
像宣化上人说的,一切境界都是对你的考验,不行就得从头来,这才对。所以说毕恭毕敬就是要尽心尽力地去做,一定要做到最好,一定要提起正念,不可以有丝毫的放逸。比如说我们有时候到哪个寺院去了,或是到哪个念佛堂去了,一看供的是大仙儿。“大仙儿到底是不是佛法?算了吧,管它是不是佛法呢,反正他们供了,供了我就拜。”完了,当你一拜的时候,你的三皈依戒体就破了。
所以说在外境上,我们毕恭毕敬,无放逸心,就是说我们必须把正念保持到最高的程度,绝不允许自己放逸。对佛法尊重,没有半点轻视的心,不能随着自己的想法走,一定要按照佛的戒律走,所以对境界要毕恭毕敬,无放逸心。对外来的事物没有破坏心,一草一木都没有破坏心。比如说树我不去破坏,一根草我也不去破坏。因为没有草显不出大树来,没有大树显不出草来,互相都是衬托的。如果需要的话,我挪一下、动一下是为了更好,这可以。如果是故意破坏它,我去踩两脚,没事儿给它破坏了,这都是不允许的,这都是自己产生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