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怡西法师:对全体志愿者的开示(上)

发布时间:2024-05-05 04:04:57作者:佛心网
怡西法师:对全体志愿者的开示(上)

对全体志愿者的开示(上)

——怡西法师讲于扬州祇陀林

2017年夏安居

尊敬的诸位志愿者们、居士同修们,大家好,阿弥陀佛!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来讨论有关“志愿者”的主题。近年来,从事志愿服务的人越来越多出现在我们身边,他们有不同的身份、职业、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种种不同,但有一个相同,那就是他们都叫做“志愿者”。

志愿者(Volunteer)联合国定义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具体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获取报酬,奉献个人时间和行动的人。

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来说,志愿者是这样定义的:“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爱心性服务活动的人。”

我们看到这个定义的时候,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不收任何物质报酬的服务人员就叫志愿者。实际上不收报酬这是个基本条件,志愿者,也叫也叫义工、义务工作者或志工,当然是不收报酬。但是不收报酬不是志愿服务内涵的全部。

其他的是什么呢?

一、我是志愿提供服务的人,我要比收取报酬还用心,做得更好。

有些事,不给钱的反而要更用心。因为志愿是自愿的,既然自愿,是你自己的选择,是你的理想,那无论怎样用心,怎样精益求精都不为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二、因为我是志愿者,所以任何事,我要以身作则。

如果我们自己不能以身作则,外表的威仪不严整,内里的恭敬心不足,每一个旁观者都会有想法的。

什么是影响力?其实就是以身作则的行为。

从世间法来讲,有原则有纪律,从佛门来说,要懂戒律,懂因果。

三、志愿者称号无上光荣,我要倍加珍惜。

穿上志愿者的服装,佩戴上志愿者的标记是不容易的事。不是临时弄几个人来,发放衣服,临时组合一下就行了。

奥运会的志愿者经过层层选拔和培训,其他成熟的志愿者服务团队同样也是这样,有严格的学习和晋升制度。有的组织规定服装还需要自己买,很贵,但是大家努力学习,参加培训、考试,就是为了穿上那身衣服,为什么?光荣啊!

所以对于这次参与学习的所有志愿者来讲,你们是大家推选出来的代表,是群体里的榜样,能参加学习、培训,这是很光荣的事,相信大家会倍加珍惜。

未经培训的队伍很难体现纪律性和专业性,也无法提供有质量的志愿服务,你站在那里,大众看到也没什么吸引力,人家也不愿意来参与。

四、虽不要报酬,但回报很丰厚。

物质上来说: 各国、各地区都有对志愿服务人员的优待。例如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地铁,免费进公园及旅游景点。实际上比物质优待更难得的是那种自豪感,当年北京奥运的时候,有不少人参加志愿服务,他们很辛苦,但是他们穿上志愿者标记服装,佩戴胸牌,个个都有自豪骄傲写在脸上,我们是东道主,我们来服务。

大概是今年的3月23号,扬州举行国际马拉松比赛,称为“扬马”。媒体方面报道很多,当时我在北京也看到了盛况。志愿者同样是穿着明显标记的服装,佩戴胸牌。他们的辛苦,谁都看在眼里,有很多不是志愿者的志愿者来给他们服务了,就是老百姓看到了,拿着水,药品、点心来送给这些志愿服务的人。

为志愿者提供培训成长的机会是另一重回报,如果说只是让他们服务,没有培训方面的提升和帮助,时间久了就没有动力了,而且提供服务的水平也没有上升空间。让每一位志愿者在公益事业中得到成长,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心理境界,再把这些提升反哺回公益事业当中,这是良性循环。

我一直都主张为志愿服务提供系列的培训,支持、帮助大家做得更好,更开心。以前我不会打扫卫生,效率不高,也不很干净,于是我去寻求专业的帮助。专门提供家政服务的专业人士告诉我如何做。真是大开眼界!有专业的工具,有普通常见的东西神奇变身,几分钟就能搞定原来一个小时搞不定的事,这就是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经过培训与一无所知的区别。

还有另外一件事,我记得很清楚,以前做志愿者的时候,随着其他志愿者一起探访敬老院、福利院,经过培训的那些志愿者给人理发,速度很快也不会夹头发,我没做过,看着简单,自己一动手就发现原来用电推剪理发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后来就跟老师学了,学会了之后得心应手。即使是理发这么简单的事,也只有学会了才能提供服务,这是对志愿服务负责任。

结合前面所讲的,真的不是不要报酬就称为志愿者的,没有专业性和负责的精神,对方接受到的是不合格的所谓“服务”,加诸到对方身上,有可能造成身心方面的另一重伤害。

志愿者服务是一个城市和国家的标签,社会进步的标志。拥有有素质的志愿者队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精神风貌,这是很了不起的事。

在国外,志愿服务非常普遍,志愿者很受人尊重,贵族、皇室、社会精英都在参加志愿服务。大学录取的时候,参加志愿服务的背景也被考虑在内,不是单纯只依靠分数就能决定是不是被一流的大学录取。所以在这种氛围中,从事志愿服务,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是社会大众的普遍行为,几乎每个人都有从事志愿服务的纪录。我的邻居、学生、同事,人人都是志愿者,不是稀奇的事。

在我们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志愿服务当中,我很希望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毕竟一生当中,遇到不求任何回报,心甘情愿付出的机会并不多,你为他人这样付出,他人也为你这样付出,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时刻。

再不要抱怨没有人真心爱你,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去参加志愿服务吧,那些人都是真心爱你的,否则他们为什么为你甘心付出呢?

也不要再抱怨找不到能令你真心付出的人,去参加志愿服务吧,有抱怨的功夫,干嘛不去做一名志愿者呢?只要去了,立即就能发现你愿意真心付出的人,你会发现你愿意为那些需要你的人真心付出,即使是陌生人,你也愿意。只要参加了就会爱上那种感觉,这是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体验。

谈到志愿者,我们可能只想到人,其实不止人类会当志愿者,动物也会去做志愿者。例如瑞士阿尔卑斯山地区,圣伯纳犬就是用于搜救的优秀志愿者。它们会在严寒恶劣的条件下搜救发生事故、遇到雪崩或是其他意外伤害的人,在等待进一步救援的宝贵时间里,用爪子从厚厚的积雪中把人趴出来,用自己的身体来温暖他,往往因为圣伯纳犬第一时间的营救,很多人死里逃生。圣伯纳也因为长期以来卓越的表现,被瑞士称为“国宝”、“功勋犬”。当然动物志愿者不止是犬类一种,很多动物都是优秀的志愿者,它们的付出也同样不可忽视。

当你发现了你愿意为之真心付出的人,为之真心付出的事,为之真心付出的物,当你想要真心付出的时候,恰好有机会真心付出,想想看,多么幸运而美好!世间一切美好的发生,都在“恰好”二字,从佛法来讲,“恰好”就是“吉祥”。

我们帮助其他人,我们保护动物,我们爱护自然,我们乐此不疲的做着这些事,想要尽所能维护好每一个有情、无情的众生,使大家共同展现生命最恰当的和谐状态。中国传统文化里称为天人合一,佛教称为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以上大致将志愿者的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我接下来要说的是志愿服务是付出,在佛门讲是布施。

布施分为三种:

一、财布施。这里面又包括钱财、物品和劳力。

二、法布施。向人演说善法,把你知道的那些善好的道

理说给其他人知道,哪怕你只会说一句都没关系,半句也没关系,世尊当年在因地曾经为得到半句偈甘心让夜叉把他吃掉,可见半句都极为珍贵。

或者你知道一个很好的药方,你没有独占,而是把它告诉给大家知道。我在《太上感应篇》当中曾经讲过孙思邈千金方的来历,大家都知道的。

有些居士志愿者们,随时随处口称“阿弥陀佛”,这是最善好的法布施,同时也是对于对方最美好的祝福。我在这里讲了一上午,你一句“阿弥陀佛”,福慧具足,把无量光寿的祝福布施出去,比我更厉害的。

三、无畏布施。如果他人遇到恐怖的事、纠结的事、担忧的事、想不开的事,你能善于倾听,化解他的恐怖担忧,让他不再害怕了,这就是施于对方无畏。比如说对方受了五戒,但他怀疑自己犯了戒,很恐怖,不知道怎么办,但是你学了戒律,知道他所犯的罪名、罪种、罪相,你就跟他说忏悔的方法,他一听,原来可以这样忏悔清净的,他就照做了,就没有恐惧了,这是无畏布施。

最近发心受戒的很多,有受五戒的,有受八关斋戒的,今天早上我们也是先传了八关斋戒才开始讲课。对于八关斋戒,在座的诸位都很熟悉,那你遇到其他人,把受戒的功德利益及持戒的方法告诉他,那就是法布施,如果他没持好,有所违犯,你再告诉他忏悔的方法,又是一次法布施,他犯了戒,很担忧很恐惧,由于你告诉他如法忏悔就可以清净,恐惧没有了,这同时无畏布施也成就了。

或者是戒杀放生,使对方免除对于死亡的恐怖。或者是学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哪里需要就去哪帮助,总之让对方免除恐怖忧恼,这都是无畏布施。

以上简单讲了布施,并不难,只要时刻有布施的心,随处都能成就布施的事,当然同时也成就了布施的功德利益。

那么布施有哪些功德利益?

大家都知道,佛门扫地的很可能不是一般人,武打片里边,少林寺那么厉害的地方,人人都是武林高手,但最厉害的是谁?你们知道吗?是方丈吗?方丈往往是“舍生取义”的那一个,不是武功最厉害的那一个。最厉害的是“扫地僧”——扫地的那个僧人,连名字都不知道,就知道是扫地的。他为什么那么厉害呢?金庸也不是交待的很清楚,总之就是说他特别厉害。

这个事还是伟大的佛陀说清楚了,《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这部书当中,佛告比丘:[凡扫地者,有五胜利,一者自心清净;二者令他心清净;三者诸天欢喜;四者植端正业;五者命终之后当生天上。]

佛陀告诉比丘,扫地有五种功德:

第一、可以令自己的心地清净没有烦恼。

第二、可以让他人心地清净没有烦恼。

第三、可以使诸天的天王、天人都对你生欢喜心,喜欢你这个爱好清洁的人。

第四、喜欢扫地的人来世会长的漂亮端正,从事清净吉祥的正业。

第五、死后会生到天上享受天福。

这里讲的[扫地],不要单单理解就是扫地,反正佛说了扫地功德大,我就扫地,桌子都不要去擦。这里的[扫地]是一切清洁活动的代表,所有清洁活动都具有以上五种功德善果,比如洗衣服、整理房间、帮助打扫寺庙殿堂、把佛像的灰尘擦干净、把经书上的灰尘擦干净等等。所以,你如果只是理解扫地有功德,只去扫地,其他什么都不做,那就是错解了,佛法的原理是通达的,这里指的是一切清洁活动。即使不是清洁三宝地,无论打扫哪里,使其干净整洁都是有殊胜善果的事情,何况你如果打扫的是三宝地,令其洁净,那是更大的福报。

我们再看为什么那个“扫地僧”那么厉害?因为他福报大啊!佛门公案当中,往往在厨房干活的、默默无闻扫地的、淘粪的、在藏经楼管理经书的,这些人福报修得特别大,其中一些是大菩萨甚至古佛再来,示现在这些地方干最脏最累最苦的活,为大众僧服务,世尊都不放过穿针这么一点点积福报的机会,佛菩萨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进了僧团,这些最修福报的位置是让给没受大戒的小众来服务的,为的就是让他们迅速积累福报,这是个热门的职位,就是为大众僧服务,做最累的工作。其实分配到这样的工作,是对我们的照顾,别人积福报也很重要,但是人家让给了我们,这是照顾。

我刚受完大戒到天湖净寺学戒,分配的工作有两个,一个是扫地,扫寺院最长的一段路,从山门一直扫到看不见寺院的一座桥。还有一个是给大众师父们烧开水,用三个很大的灶来烧,烧柴的。当时分配工作的传慧法师就说这是难得的积福报的机会,要好好做,我一直干到离开天湖。要说有点福报,跟那时候积累有很大关系。

有句话叫做“有福报,摔倒了都能捡到黄金”。

《地藏经》当中,世尊摩顶赞叹地藏菩萨神力、慈悲、智慧、辩才不可思议,因为地藏王菩萨无始劫到现在,不间断的度化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所以才有今天这样不可思议的果报,有因就有果。所以诸位仁者,福报是靠人修出来的,我们想获得相应的果报,就要赶快去做,认真做,坚持做。

[有福不用忙,无福跑断肠],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有福报的人,走到哪个地方都吉祥如意,没福报的,那真正是喝凉水都塞牙。

有一位同修讲了一件事,说农村有两家邻居种田,一家发财,一家贫穷,贫穷的去问发财的邻居到底怎样才能把田种出收成来。邻居告诉他:“我今年要种大豆,其他都不种”,他说:“行,我跟你一样全部种大豆”。邻居浇水他也浇水,邻居施肥他也跟着施肥。等大豆成熟了,邻居告诉他:“我家要在今天早上把大豆全部收割”,这人说:“可以,我今天下午也收割”。结果邻居家早上开始忙到中午十二点,全部收起来卖掉了,他准备下午开工,到了下午,突然下起了大雨,只能等天晴,反正今天不收,明天再来。可是天不遂人愿,雨下了将近半个月,他家所有的大豆都烂在地里没有机会收回来。就相差两个小时,邻居家获得了全家辛苦的收成,而他仍然两手空空,全部毁掉了。

诸位仁者,有福报摔倒都能捡到黄金,没福报干着急也没办法。你说要怪谁呢?佛说善因善果,如果今生福报不够,那就想办法多种善因。现在所能享受到的福报,是前生种善因的结果。

佛世的时候有一位国王,他有个公主特别有福报,住最好宫殿,穿最美的衣衫,享受最好的食物。国王对她女儿说:“这一切都是因为你有个好爸爸,你才有这样的福报”,公主说:“这一切是因为我前世所修”。

国王一听就不乐意了,你这个不知道感恩的女儿,我要让你尝尝苦头,于是把公主嫁给乞丐。乞丐家确实太穷了,但公主很豁达乐观,公主说:“今生一切所有都是前生所修,我确信我们不会受苦。我们先动手把破房子修理一下,先容身吧”。两个人一修房子,刚挖了一点土,就在土里挖到了大量黄金。原来乞丐祖上也是当官的,家道中落才沦为乞丐,祖上曾在宅子里埋有黄金,但是乞丐原来并不知情。他们夫妻于是又有了大量的黄金,他们所盖的房子比原来公主住的宫殿还要壮观,一切的享用又是那么美满。国王看到公主离开皇宫之后,不但没有破落,反而又过上好日子了,感到不可思议,于是带着公主一家去问佛。佛说:确实如公主所说,福报是前生修来的,如影随形。福报是跟着这个修福的人的,不是因为公主待在有福的地方才有福,是因为她本身有福,她所在之处就是福地,破屋子也能变宫殿。至于她那个乞丐丈夫,他本人也是修了福报的,只是修的不如公主那样圆满,他要获得还需要借助一番波折,借助公主的因缘才行。

那么我们就明了这一生当中的福报是前世修的,这一世继续很努力的修福报,当下这一世就会显明到自己身上,除了当下,正如佛所说“如影随形”,来生还会继续会显明到自己身上。

不论你信不信佛,人生都是无常的,终有一口气上不来要离开人间的时候,那时候带着所修的善业离开,终是心安理得,世间称为五福之一,叫[善终]。

对我们净宗弟子来说,来生的去处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功德福报都给我们享用,那是无与伦比的最上上的功德福报。即使是这样,今生我们仍然要努力的修善业,修功德福报,不是为了给自己享用,而是把它留给法界众生共享,就像阿弥陀佛把果地上的功德福报给我们共享一样。我们当下所修的所有功德以及点滴福报,毫无保留,统统都回向法界众生,将来我们回来度众生的时候,这些众生都和我们广结过善缘,我们就有因缘来度化他们,这也是诸佛菩萨行菩萨道时所做的,为日后成佛广度众生留下了能度所度的因缘。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是大乘菩萨道的精神,是菩提心的表现。我们努力修善业、修福报,不是因为贪恋人天福报,而是因为我们以佛为师,知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以闻,今生不向此身度,更待何时度此身? ]

那么或许有人要问:我修福的事也做了不少,诸如布施、供养、放生、施食、做义工等等,为什么福报没见增长,看起来反而还越来越小了呢?

不少人都有这个疑问,也可能有人因为这件事的影响退失信心,就不再去做修福的事了。遇到这样的事,不要去怪佛陀,而是要问自己:我们积极修福的同时,是否也在不停地折损自己的福呢?所积的福已经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中被折损了,自己还不知道。正如《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当中,灶神菩萨向俞净意公指出的那样,表面上善事作了不少,实际上不善约束内心,没有观察到自己内心充满怀疑、嫉妒、埋怨,争强好胜的情绪。

看到别人升官发财的时候,心里酸溜溜的,而不是为他祝福;吃饭的时候,经常埋怨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好吃,而从来不去感恩种田人的辛苦,做饭人的辛劳;看到行乞的人,第一个念头是认为他在行骗,即使布施给对方一点钱,也有怀疑的心态;看到某些人行为不端,后来生了一场大病,心想口言:“活该,报应,行恶之人终有恶报。”而你并没有觉知此时的你已经在兴灾乐祸之中了。

此心到底是刻薄还是仁厚?这种种的念头、行为、语言都在折损福报。福报不知道被自己折掉多少,还要怨天尤人,怨天尤人又是另一重严重的折损。

破了的桶,倒再多的水也会流失,会造福,还要善于把福留住。若能一面造福,一面惜福,再注意不要折福,相信福报的积累,一定大幅度地提升。

守护好心念,守护好身业和口业,既然都是来修福的,那就愉快地修福好了,带着愉快的心,少说话,多做事。不要带着挑剔的目光和居高临下的姿态来修福,如果是这样,还不如不做。之所以讲“福是修来的”,这里面关键在“修”字,如果说“福是做来的”,或许你来做了就行了,可偏偏福是修来的,一字之差。无论是中国的传统当中,还是佛法的教育当中,关于这一点都相同,《地藏经》中说即使是国王,想要修福、布施的时候,还要[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谕。]这样去修,才能有[宿福深厚]的结果。

不管做什么事都带着感恩愉快,想到我所做的善业,我所修的福是能够给一切法界众生共享的,我是多么富有的人啊!

想到这些,怎么还会抱怨?也不觉得累,就是在愉快当中修福,微笑着做事,也不会看别人都不顺眼,这时候其实你已经把你的喜悦、善良、慈悲布施给大众了,他们看到你这样欢喜,他们也欢喜,接收到了你喜悦、善良、慈悲的布施。

所以诸位仁者,一定要注意守护好身口意三业,特别是口业,不讲没有益处的闲话,一切以[六和]为准,大家一起修善积福。

布施,我们讲了三种布施,不是只有钱财一种,六和也是布施,将和谐的气氛布施出去,将我们以往还不够仁厚的存心转为仁厚,仁厚的心一定是宽阔博大的,这就应了那句话:心量有多大,福报就有多大。

量大福就大。看到别人好,我们高兴,看到别人不好,我们替他们难过,并且,尽己所能地去帮助,哪怕与自己有过节,也义无反顾去帮助,这是仁厚之心。若能时时长养自己的善心,念念成就他人的善行,随喜赞叹他人的功德,有能力就尽心尽力,这本身就积累了大福。

特别要注意时时去体谅他人,纵然是恶人,也希望他能回头改过,不应该再说“活该”、“报应”之类的话,而是要像佛陀一样慈眼视众生,他确实受到了报应,但是他因为恶事而受到的苦,仍然是我们要怜悯帮助的地方。

有时候你认为自己发心是好的,是为了对方好,是想让他好,这时候一定要记得我今天所说的,马上观察自己的内心,到底是不是真的为了让对方向善,还是以为人家好为名而发泄自己的情绪,强行让人家同意你的观点?

所以,时时守护自己的善心,守护自己的清静心,先做好自己的护法,保持身善良、口善良、心善良,进而再去安护他人,让他人感到舒服、自在,这是义工团队要知道的。

遇到与自己性格、想法和愿力不一样的,不强求苟同,也不标新立异,只是相互的尊重与关怀。因为这种不一样是怎么造成的呢?是个人业力因果造成的,如果暂时不同,那就允许这种不同存在,以善巧的方法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必然有一天会消除不同而走向大同。我们心中明白这个必然的最终结果,也明白当下不同的原因,两边都清楚明白,再多的不同当下都可以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与关怀。这是心量大,心量大福才大,以大心量修福,越修福越大。

进入佛门的人,不管在家出家,都是大善根之人。佛门讲奉献,就是让人心量变大一些,众生的痛苦就在于心量太小。儒家的那些大儒,心量都是很大的,像范仲淹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何况佛家的祖师大德。

心量的打开是个漫长的修行过程,所以要先融入大众,为大众服务。我刚开始念《地藏经》的时候,看到里头讲到种种神,种种天,种种鬼王,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华严经》更是浩瀚,当年读《华严》,读了两天,经文开头序分部分所说到的种种佛菩萨名号还没读完。

通过佛经,我们了解到不仅有人道,还有鬼神道,还有天道,修罗等等,六道都有形形色色的众生。六道是界限,有界限是心量的原因,心量大到无有界限,就无有六道,就是一真法界了。修心量是一辈子修持的功课,佛告诉我们说自性是圆满的,是具足一切的,但还需要去修证。通过奉献,扩大心量,增长福报。

关于穷人和富人,不是说钱财数量的绝对值有多少,钱很多的人,往往开启的是穷人模式,而钱不怎么多的人,往往开启的却富贵模式。

富贵模式的人,有两个特点:

第一、总是把好处给别人,而不是分分钟想要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平常让路、让位、开车、吃饭等等,举手之劳的小事,都练习着希望把好处给别人,这已经在开启富贵模式,一定会富贵起来。

第二、要懂得惜福,爱惜所获得的一切。无论是人、事、物,常怀以爱惜感恩的心态,不悭贪是对的,但是要知道不爱惜和不悭贪是两码事。

那贫穷模式是什么样呢?贫穷模式刚好相反,总是想从别人那里获得,喜欢小便宜,哪里有便宜的东西,排队几个小时也要去,好处没落到自己头上,给了他人的话就会很不舒服,会郁闷很久,愤愤不平,这个心态是很不好的。现在很多人为什么会活得那么累,跟这个心态有关。

有一个故事,说两个人死了,到阎王那里去。阎王说:“给你们自主选择下一世做什么人的机会。有一个是要不断的地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另一个是别人把东西给自己,你们选哪个?”其中一个人马上抢先选择了别人把东西给自己,另一个选择了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结果怎么样呢?选择别人把东西给自己的那个下一世生为乞丐,乞丐当然是别人都给他东西了,没人会从乞丐那去要东西的。另一个选择把东西给他人的,下一世生为大富长者,他乐善好施,不断把东西施给他人。

从佛法的角度去看更深一层的意思,当初他们自己做选择的时候,已经选择了开启富贵模式或是贫穷模式,当时的一念心决定了下一世的生活环境。想给予别人安乐的,自然为自己积累了福报,施者比受者更有福。把好处给别人,反而对自己是最好的,这是佛所说的[舍得]的智慧。

佛说要证悟到自性的圆满需要福慧双修。志愿者这个身份,可以有机会很好的修福,利用这个机会,任劳任怨地做,自己生活所需尽量节俭,会让你成为有福报的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