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太极界有个院士

发布时间:2024-08-20 04:03:01作者:佛心网
太极界有个院士

序:武林秘籍

有一本关于太极的“武林秘籍”,在“江湖”上流传甚广。

我去青岛出差时,拜访一位老地质学家莫先生。先生把他珍藏多年的这本秘籍赠送给我。里边还附了先生的一份当年作者的剪报。作者是老先生的老同事。

这本书1980年由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首次印刷42000册,不久即售罄。1983年再版,印数达33万册。

这是一本宝书,是院士与北京吴氏太极拳协会第一人会长合著,是作者毕生习练太极的感悟结晶,又是院士渊博学识善于研讨的产物。

这本书追述了太极拳术的历史、流派、动作要领,以及它的力学基础,生理保健基础和太极拳法与对立统一规律。

这本书是给练太极的研究生写的,地球物理出身的作者把太极给“解剖”了,书中专辟一章分析太极的力学原理,“四两拨千斤”、动作要“圆中有直、直中有圆”都可用力学原理和规律来阐释、分析,把千百年来由实战总结而来的拳理、拳法理论化、体系化。

这本书也是写给所有人的,它对研究太极拳的人和初学者,甚至门外爱好者都有较强的可读性。

这本书原名叫《太极拳架与推手》,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年再版时重新定名为《太极拳术——理论与实践》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又先后出版三次。在书中,他们继承了吴式太极拳的优良传统,并加以发扬光大,极重要的是对“站住中定往开里打”下过深刻功夫。

“拳架是太极拳术的基础,也是击技中的知己功夫,必须长期坚持盘架子。既要深入领会太极拳架都是取法乎自然,在轻、慢、圆、匀、稳的动作中连绵不断,端庄稳重;又要领悟太极阴阳之理,力求用意完整,‘周身一家,宛如气球’。严格遵守太极拳术的基本要求,经过长期盘架子锻炼,则将使外形完满、协调,空松圆活,而内劲又轻灵流动,圆融精妙。”

为此,院士还特编写了一个歌诀:

太极歌诀

心率气行布四梢,

顶灵身端蓄腿腰。

神舒体逸守丹田,

虚实变化因意高。

动中寓静静犹动,

圆中有直直亦圆。

太极一元多辩证,

阴阳两仪不固定。

书,是一本传奇。作者,更是一部传奇。

传奇院士

在《太极拳术——理论与实践》中,院士写道:“每天清晨,朝霞欲吐未出之际,抖擞精神,静心平气进行太极拳锻炼,本身就是一种有益于身心的乐趣。而在盘架子时,从头至尾,连绵不断,滔滔不绝,如长江大河,行云流水,更别有一番情趣。”他认真地说,练习太极拳并不难,难的是坚持每天练习。

作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泰斗,“中国海洋地质之父”。他是有名的金庸迷,不单打得一套漂亮的吴氏太极拳,融会贯通《笑傲江湖》华山派剑宗祖师爷风清扬的云手。还是一位诗人、一位书法家,也是一位痴迷金庸武侠小说的“大侠”。

飞机上、汽车上,他都手不释卷。若要考他的研究生,第一次见面第一个问题就是“读过金庸的武侠小说吗”,读过的,谈谈金庸小说的真谛,没读过的,借你一本,先去读,读懂了再来谈。

他不但自己是金庸迷,还要求自己的研究生看《鹿鼎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金庸的作品。他说,现在的许多学生中文水平偏低,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太少,他希望借助金庸的武侠小说提高学生们的文学造诣,了解更多中国文化,因为理科的学生也一定要具备必要的文学基本功。由此可见院士的良苦用心啊!

院士认为,看金庸的小说,如果你的关注点只在男女情感纠葛上,也没什么大意思。他看重的是金庸笔下匪夷所思的遐想,精妙绝伦的文笔、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构思,以及文字背后所蕴涵的完全不受礼法、社会规范的约束,超乎常规,极富创意的内容。金庸的作品体现了一种创新精神。一个民族应该有创新精神,而科学研究更需要创新精神。同时,刘院士补充道,从小说的字里行间你能读出作者是在描写一种人性,社会在不断变迁,但人性却是不变的。在金庸的小说中你还能听出爱国主义的旋律在回荡。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名门世家

旧时山东蓬莱钟楼南街后下洼子,有一厅三院的刘家大院。大门上有牌匾“乔梓联科”,是说这一家曾经有兄弟或父子两人同年考中过举人。家庭世代以读书为乐,科举时历任府县教官,主掌贡院,而不为官。

刘家院子的厅堂里,供奉着祖先牌位,只是这家门荣耀的故事已经无从详细追溯。可知的是,刘光鼎的父亲刘本钊曾到日占时的朝鲜大学留学,后来在外交部主事,相当于处级官员。

他父亲刘本钊,字康甫,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青岛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自昆明返回青岛,任职于山东大学;全国解放前夕,受迫胁去台湾,就职于新竹清华大学,1951年退休,从事写作;在报章杂志上发表文章、小品数百篇,论述京剧、历史人物、书法等,出版《台墨残痕》两卷,1968年4月16日逝世于台北。母亲董德玉,擅长书法、医术。抗日战争前夕,因丈夫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遂携众多子女自青岛返回蓬莱,悬壶行医,并支持孩子们参加革命,先是二女儿光运去延安,继则送三女儿光荣、四女儿光耀参加八路军,最后将年仅12岁的五女儿光礼交给胶东娃娃剧团。1940年,日军攻占蓬莱,对抗日家属施行迫害,以私通八路为名,逮捕了大哥光斗,严刑毒打,摧残致疯,下落不明;刘光鼎的母亲则受迫自杀,年仅48岁。其他幼小姊妹生活无着落,只有向亲友借贷度日。他六姐光仪经父亲友人送往八路军,十妹光昆得到姨母收留,老八刘光鼎寄居于表伯曹伯垣家,他的九弟光鼐只有流落街头,为人挑水、行乞。

1928年,北伐军攻入北平,刘本钊因不愿加入国民党而被辞退。次年12月29日,刘家第八个孩子刘光鼎呱呱落地。

刘本钊后来到刚刚成立的青岛大学,也就是今天的中国海洋大学任职。幼时的刘光鼎,由此注定与海洋有缘。

青岛大学那时名人云集,刘本钊常与闻一多、梁实秋等人聚饮。这就是后来梁实秋在几篇文章中都提到的“酒中八仙”——所谓 “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

2004年时,刘光鼎参加中国海洋大学举办的“科学人文未来”论坛。他说,我知道你们学校历史有个“酒中八仙”,里面就有我们家老头子,所以我不能不来。

刘光鼎本人,则是到上世纪60年代才打破酒戒,结果一发不可收拾。那时他有两个酒友:同为中国海洋地质学奠基人的朱夏和业治铮。1980年三人同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达到一瓶白酒的水平。

“七七事变”之后,京津三大名校因国难南迁,刘本钊赴身西南联大,出任秘书处主任。

时年刘光鼎8岁,随母亲回到蓬莱老家,父子就此聚少离多。1949年,同情共产党的刘本钊被胁迫去台,在新竹清华执教20年后于台北离世。

于是,母亲董琳成为刘光鼎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她懂诗书、晓医术、会书法。而在刘光鼎的回忆中,她知道国家危难,并将诸多子女奉献于救国图存。

刘光鼎二姐曾任晋察冀边区妇联负责人,三姐在胶东参与抗战、最终牺牲于战地,四姐后来曾任上海市妇联副主任,五姐在原国家计委工作。

刘光鼎11岁时,董琳终因不堪日寇骚扰自杀。

对于刘光鼎自己,记忆犹新的是:六七岁他还在青岛上小学时,因不满日本孩子欺负同学,结果被对方暴打。他因此开始跟随大哥学习太极拳。

求学传奇

1941年,刘光鼎离开蓬莱,到烟台上中学。1941年9月,刘光鼎得到表伯收留,到北京读中学,先后在竞存中学、成达中学读初中,在辅仁中学读高中,1947年毕业。整个中学期间,他学习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屡获奖学金,得免学杂费。同时,他热爱运动,所在垒球、篮球队分获北京市冠、亚军,个人体操和单双杠均有良好表演,铅球还曾取得北京市冠军记录。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辅仁受到老师王云轩的教育和影响,读了许多中外文艺书籍,也接触到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及其他进步书籍,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和北京大学的各种活动。

1947年夏,全国高考,他被山东大学录取并获得物理系奖学金,遂自北京去青岛就读。未久,即深感山东大学政治空气沉闷、闭塞。地矿系同学林墨荫引用闻一多的诗,创办了一个壁报“死水”,只办了一期,就受到学校勒令停刊,一时空气紧张,使得刘光鼎在精神和思想上都受到极大的压力。于是,他决心返回北京,重新投考学校。

1948年5月,他回到北京后,经杨赓和介绍,在张硕文领导下,参加学生运动和地下党的活动。1948年9月9日,由张硕文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与此同时,他考取北京大学物理系奖学金。

在北京大学期间,一方面在饶毓泰、郑华炽等老师的教导下,学业有长足的成长;一方面在张硕文、华顺的领导下,积极投入地下党活动,迎接北京解放。

革命风云

进步青年刘光鼎于1948年9月在北大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回忆说,当时与华罗庚的女儿华顺一起散布新华社的宣传纸,也曾到街头调查傅作义的兵力配置。

作为北大物理系学生,刘光鼎在很多年里都钟情于原子弹。究其原因,还是这种武器在战胜日本的过程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

1951年夏天,满脑子理论物理的刘光鼎到陕北石油部门实习。中国大陆上最早的石油开发就是陕西的延长油矿。到新政权建立,这里已经开采40多年。

那时指导刘光鼎的老师之一,就是曾在美国进修、后任原石油工业部第一副总工程师的陈贲。作为一名老地下党员,陈贲曾与刘光鼎谈心说:中国的落后不是一颗原子弹所能解决的,只有开发石油,才能支援中国的经济建设。

其实,此前刘光鼎所在北大物理系的主任饶毓泰也认为,当时中国研究理论物理必须出国进修,但1949年之后已无这一可能。学生们应该用己所学,投身于石油等紧缺人才的领域。“从晚上7点谈到第二天早上7点”,刘光鼎定下决心,由此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能源生涯。

很快,刘光鼎就到延长石油实习,成为中国第一支地震队的成员。那时地震队主要为了勘探石油:用炸药引发地震波,通过收集反射情况,判断地层情况,最终发现石油。

领导这支地震队的是上世纪30年代的清华物理系毕业生翁文波。当时他以中国地球物理勘探开创者的身份,积极投身于石油勘探实践,最终因对大庆油田的贡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

不过,石油勘探只是翁文波前半生的“主业”。1967年开始,他受周恩来委托,又开始从事天灾预测的理论探索和信息研究。他前后252次对各类天灾进行预测,实际发生的竟然有211次。

刘光鼎对这位传奇大师的记忆是:他将学生们发派到野外,自己就蹲在马桶上画漫画,几笔就能勾勒出一个美女。如果工作顺利,他就穿着猎装、马靴,牵着狼狗出去打野味。

刘光鼎本人在黄土塬历经磨难,曾经在雨天与仪器一起掉入沟壑。

后来他在北京地质学院遇见了与翁文波并称中国地球物理“三剑客”的傅承义,并成为他的助手。傅承义在国际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加州理工说只要是他推荐的学生一律免试入学。不过,刘光鼎一直未能有机会与“三剑客”中的另一位大师顾功叙一同工作。

1958年国庆过后,在教学与翻译苏联资料之中忙碌的刘光鼎突然被授予重任:筹备中国第一支海洋物探队。欣喜若狂之中,刘光鼎重返带有父亲记忆的青岛。

牛棚写太极

  院士自述:不论是在北京大学读物理系期间,还是后来在国内外进行油气和海洋地质勘探时,凡有机会到北京,必然要到交道口恒记米庄探望晚仓兄,或者直奔地坛公园去练拳推手,他和善朴实的形象就像一块强大的磁铁。

每次在地坛公园西南角的松林中与晚仓兄习练太极推手时,我虽然大多数沾上即受到发放,像遇上弹簧一样被弹击出去,而晚仓兄则是引进落空合即出,就如同弯弓射箭一般……。”休息时,拳友们围坐在晚仓先生身边,聆听他讲授拳术源流,也讲述做人的道理。一股正气无形地笼罩着这些练拳人。

院士是这样形容他这位堂兄的:“晚仓先生一生质朴,和平待人,从来没有在人前阿谀奉承,背后诋毁褒贬,既不恃技凌人,更不追求名利。实心实意地传技、授徒、探讨交流,发扬光大中华武术,实为一代楷模

。”多年习练太极拳,与晚仓兄的不断研讨,刘院士增加了许多太极知识,有许多感悟,为了传承这块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他想钻研这个题目,并把它写出来,使之流传于世,无奈院士从事的工作是海陆油气勘测,负有为祖国寻找石油的重任,终日四处奔波,哪有时间钻研这个题目?

终于机会来了,这是一个谁也不能预料的机会。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刘院士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除了蹲牛棚,接受批斗外,大多数处于闲散状态”,院士轻松地说着。蹲牛棚,挨批斗,对于这些高知来说,除去肉体的折磨外,更有自尊的损伤,院士却从中找到了“机会”——有了写书的时间。于是,他与晚仓兄商量合写一本《太极拳架与推手》,系统地整理并论述晚仓先生数十年在太极拳方面的传授、教诲及心得体会。跑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与晚仓先生共议往事,又约晚仓兄到地坛公园,用在苏联留学时购买的费得照相机,拍摄下来弥足珍贵的太极拳架与推手的照片。随后,院士每写完一章,就与晚仓先生逐字逐句认真研讨、修改。全书完成后,又与先生通读一遍,最后做了一次修改。

  该书追述了太极拳术的历史、流派、动作要领,以及它的力学基础,生理保健基础和太极拳法与对立统一规律。这是一本宝书,是院士与名师刘晚仓毕生习练太极的感悟结晶,又是院士渊博学识善于研讨的产物,它对研究太极拳的人和初学者,甚至门外爱好者都有较强的可读性。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该书出版了,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发行不久就被争购一空。

太极情缘

刘光鼎的哥哥刘光斗又叫刘元化,是吴式太极拳的第三代传人,刘光鼎和太极拳结缘和他哥哥不无关系。

刘光鼎:“我小的时候大概37年、38年,在蓬莱跟我大哥(刘光斗,)学拳术,从弹腿、少林的这些功夫开始练起,练到八卦,转圈,然后太极拳。他认为是要从外家打到内家,再从内家打到外家,从硬到软,再从软到硬。他外号叫铁胳膊刘,人一碰他,“砰”出去了,武术确实非常好。刘晚仓也是蓬莱人,严格来讲,我们都是山东蓬莱大兴店东徐家沟人,和刘晚仓是同乡,而且他应该跟我是同辈,我管他叫三哥,他管我叫八弟,他师从刘光斗,对。那是认认真真的磕头的。”

解说:作为吴式太极拳的第四代传人,建国后,刘光鼎一直忙碌在国家海洋地质与石油的战线上,除了自己每日练拳,没有再从事太极拳方面的专业工作。刘晚苍建国后一直坚持义务教拳,也曾为中央首长教拳。著名的老中医如:赵绍琴、胡海牙等,在刘晚苍的晚年一直追从他学拳。1984年刘晚苍被选为北京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第一任会长。

主持:刘光鼎和刘晚苍共同出版的书名为《太极拳架与推手》,太极拳术是由拳架和推手两部分组成的,那么拳架和推手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刘光鼎:我为什么要写太极拳架与推手呢,就练拳架不练推手等于不练,就是锻炼身体就完了,没有实践的结合,而你也只有练了推手以后,才能懂得太极拳的奥妙。你一定在拳架的基础上两个人对练推手,这是吴式太极拳,而在我们学的这一套东西里面,我哥哥刘元化把八卦掌揉进来了,就转圈了,叫圆形推手,两人一搭手一抬腿,你不跟着抬腿,腿就进裆里了,踢上了,你也得抬腿,怎么办,两人再转过来,变成在那儿转圈。这是很特殊的招式。

解说:练太极拳而不练推手等于不练,从医疗保健的角度说,这句话并不准确,但从技击运动的角度说,这句话就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实践证明,太极拳术的造诣必须是在推手和拳架互相紧密结合中才能获得。

太极拳的目标是什么?技击里面来讲,他的本意是让你失去重心摔倒,你倒了,你就让我整吧。现在太极拳有个问题,有人怀疑太极拳能打人吗?它能打人。但你练少林练5年10年跟练太极练5年10年比,练太极的肯定挨打,但练20年,练少林的就挨打。太极拳不能仅仅停留在锻炼身体的层面上,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不是仅仅锻炼身体,但今天枪都出来了,你还动手打架?但应该懂得这些(太极拳的技击性),这是对一个国家强国必要的东西。

太极拳与力学

解说:刘光鼎院士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他第一次把物理中的力学概念引进了太极拳的学习中。在他的论述中提到,太极拳不仅符合力学原理,而且大量利用了各种力学规律。

刘光鼎:“我跟我大哥学拳呢,我觉得等于不理解,你怎么样,我就怎么样,我就是跟你学,没有个深度。我跟刘晚苍学呢,那时读初中,开始也不懂,但是推手练了一段时间,后来就在地坛的西南角上,那个小树林里头,跟他学,恍然大悟,这就是物理学,就是力学。

滚动 你比如说,你打我,我这儿转了,我一转,你着力点就变了,着力点一变,你就空了,身体就有点往前倾,我啪回来,回来打你,这个东西实际上就是物理学里的滚动,在这里边利用力学原理,利用杠杆、力矩的原理,螺旋轴承。实际上它是个轴承,刘晚苍他怎么理解,他理解是这样,他说你要搬一个重东西,下面放两个杠子不就推动它走了吗?花很小的力气,推动很重的东西,他就看日常生活里的东西,他能悟出来,真不简单。

弹簧 杨露禅说,站住中定往开里打,就是双重,往开里打,回去练吧。(演示)我要打你时,嗬、嗬、嗬也是这个劲,外家拳所谓的忖劲,忖劲必须是双腿使劲,一个腿使劲,忖劲就使不出来了,一定是“啪”往开里打,跟着“啪”就像弓拉出来,“咚”!就送出去了,这叫听劲、懂劲,这在物理学上应该怎么解释?物理学就是叫弹簧。

解说:太极拳术讲究“力从人借”、“擎起彼身借彼力”,认为“能借力方能打人。”至于“四两拨千金”,更是“因敌变化示神奇”。要求“因人所动,随屈就伸,物来顺应”。虽然有太极八法,而具体运用却极其灵活、精巧、千变万化。刘光鼎认为,懂得了力学,用力学原理来解释太极拳的用力发力,会更容易体会太极拳的奥妙。

太极拳与中国文化

主持:太极拳术以太极阴阳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与中医理论有许多共性。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能使锻炼者有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祛病除灾,延年益寿。建国后,国家体委曾组织编为简化太极拳24式等进行推广。

刘光鼎:把太极拳弄成24式,我就很不以为然,为什么?太注重方法了,这个叫野马分鬃,这个叫白鹤亮翅,忽略了一个东西叫连绵不断。它这个大圈小圈、大圆弧小圆弧、横的圆弧竖的圆弧这些东西它都丢掉了,把太极的本质给弄没了。筋短意不断连绵不断,长江大河这样的都丢了。

解说:尽管简化太极拳对推广太极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太极拳术以独特的武术形式,融会贯通了中国哲学、医学和美学等多种思想成就,它博大精深的内涵更不应该丢掉。

它不是简单的体育层面的东西,它不是这样的,你不练太极你做体操也同样可以健身,但太极比体操有更深刻的更高层次的内涵。因为它是一个文化的载体,我把这个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你在处理一些事情上,邓小平就讲绵里藏针吗,还不是太极拳?比如你来进攻我,我来个海底针,你就不知道我往哪个方向去,但是海底针我要顺着你来,领着你走,实际上这些就是战术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有一个战略包含在里面了。比如说太极拳把人看成一个气球,你进我退始终保持一定距离,你把这个联系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联系游戏战争就是这么回事。毛泽东的战略战术都在这里头。

解说:发展、推广太极拳,弘扬中华武术精神永远是摆在每一位华人面前的工作和任务,刘光鼎院士也对太极拳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刘光鼎:现在太极发展是两个倾向,一个是锻炼身体,生命在于运动,太极比较缓和,你只要动,适合老年人、妇女,这个层面要求不高,也是一种贡献。另外一个也讲到了技击实战层面,这些东西,就是我能够打到了敌人,能应付敌人,这就是成就,我觉得这两点都不足以概括中国拳术,都是太极拳的两个局部,其实它的意义和价值不是要打败谁,不是这样,所以我想很值得去做这件事。要有个专业队伍专门琢磨这件事。这个队伍不是打打闹闹。我讲是要高层次的。 有人来讲讲太极拳的理论,它的文化基础,它的背景,形成一个中国太极拳的这样一个学派。

解说:武术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2008北京奥运会虽然已经远去,我们对武术成为奥运项目依然翘首以待。

刘光鼎:不是我身体好就行,而是要全民身体好,全民要有一个振兴的意识。会不会把太极拳拿到奥运会上去,我想在奥运会上可能要设一些规则啊什么的,太极拳也要适应一下这些东西,但挤到奥运会上和在奥运会外绝对是两个概念,这一下太极拳就上去了,全世界都知道了。

外号的故事

刘光鼎院士的书法和诗词,在科学家中是不多见的。我在采访他的时候,他挥毫泼墨写下「与时俱进」四个大字赠送给我。由此看来,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因此有「侠客」这个外号,也就不足为奇了!他这个人专门爱打抱不平,敢于仗义执言说真话,从来不怕得罪人。朋友称他「侠客」,还有一个原因,他特别喜欢看武侠小说。

侠客做事与众不同,「文革」中,他的手下有一名学生,为了整倒他好当官,使他受尽了非人的摧残。平反后,他曾被聘为地矿部职称评委会主任。与整他的那名学生在一起的人都被评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而那名学生的职称还只是一名技术员。刘光鼎得知此事后,从局里要了个名额,破例给那名学生的职称改为工程师。不计前嫌、宽容大度,这就是「侠客」刘光鼎的个性。

刘光鼎院士还有一个外号叫「教官」。说句行话: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有很多人走上领导岗位。有十几位都成为院士了。

五十年前,刘光鼎参与组建北京地质学院。五十年后,中国地质大学又聘请他为该校的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的院长。

海洋之父

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十分真诚地说:「我在中国海航行二十八万测线公里,为中国海洋采集了勘查与开发的详细资料。但那不是我一个人,那是一个集体,没有朱夏等老同志出谋划策,没有集体协作是不可能的。我只是一个代表罢了。」当年,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系统内部组织编绘一套「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刘光鼎是主编。这套系列图分为:海底地形图,立体地貌图,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平面剖面图,地球动力学图,地质图,大地构造图新生代沉积盆地图,1989年完成,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海三十年的地质地球物理工作。其中八幅被国际太平洋与大西洋编图委员会(GAPA)采用,编入世界大洋图集。

刘光鼎对于中国海的长期研究,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经美国、加拿大提名,当选联合国大陆架界限专家委员会成员,并于1995年9月出席纽约该委员会会议。

刘光鼎关于中国油气资源第二次创业的建议,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对此作出重要批示,中科院已经立项投入巨资进行研究论证工作。

经过他三年的努力,地球物理所广招贤才,大任务源源不断,科研项目顺利进展,成效显著。被国家科委确定为全国科研单位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时任中科院院长的周光召先生说他:「一个人,救活一个所」。

书法诗词常相伴

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刘光鼎喜欢练习书法、写诗作词。

1998年12月,《渔樵之歌——刘光鼎诗词选集》正式出版,选录诗词一百六十多首。 从事科研工作五十年来,刘光鼎为什么能保持强健的体魄,秘诀何在?他告诉记者:「我几乎每天都要打太极拳」。他通晓英、俄等外语,在做翻译工作同时,还译述了14部外文技术书刊。至今,他还被一些科研单位和一些重大科研项目聘为顾问专家。

院士写得一手苍劲的行书,善于赋诗填词。

“万里河山万里道,踏遍青山笑,千倾碧波辽阔,壮志凌云霄,喜战戮,时未到,狭长关,不应有怨,且作见武流带来笑。”

院士一生光明磊落,忠厚有加,一定与晚仓先生切磋拳艺,崇尚拳德有关。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