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厉害了,我的商丘!占地4000亩、4A景区,一个特大文化公园开建!还将建万亩“虎园”……
发布时间:2024-08-20 04:03:53作者:佛心网按照规划,禅修文化养生特色小镇位于商兴路以西、新兴路以南、民主路以北,占地500余亩,计划建设投资12亿元人民币。
禅修小镇具有养老、养生等现代化智慧功能,并加入道家养生文化,打造汉梁历史与道家文化相结合的景观空间。禅修文化养生特色小镇建成后,将全方位地反映汉梁盛世的古典风情,并达到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标准。
以根亲文化为主题的三陵台文化公园位于民主路商周高速桥以西、古宋河以南、文化路以北,占地约3000亩,建设投资9亿元人民币。
三陵台文化公园以儒家文化和戴氏家族文化为内涵,打造全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三陵台公园规划建设标准是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
项目投资方北京龙之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代雨东表示,清凉寺文化产业园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力争2018年12月底前竣工投入运营,并将作为上市公司独立上市。清凉寺文化产业园的建设,为进一步提升商丘城市品位,促进梁园区旅游观光、旅游养生养老产业的发展和充分展示梁园文化的独特魅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加上北部历史悠久是古黄河文化和正在启动建设的万亩“虎园”,两年后,梁园必将成为商丘市乃至中原地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与生态廊道交相辉映的游览圣地。来源:商丘日报 记者 单保良
清凉寺、三陵台都有辉煌历史和美丽的传说,请您接着往下看
邱承彬谈河南商丘清凉寺奇观
作者:邱承彬(天珠学者、佛学者、传统文化学者,天珠学创始人,旅游专栏作家,藏名:扎西多吉,网名:神奇的天珠,号:六不居士,办公地点:六不精舍,《解密天珠》的作者)
鲁网12月21日讯 郑徐(郑州-徐州)高铁的开通,使得旅游商丘更加方便快捷,“相逢商丘”更加时尚快乐。
河南商丘清凉寺就是郑徐高铁沿线的景点之一,从商丘火车站(即高铁站)下车之后, 到商丘火车站广场的公交发车点,换成63路公交车(票价2元),直达商丘清凉寺,交通十分便利。
商丘清凉寺景区是一个免费景区。
商丘清凉寺与商丘芒砀山芒山寺、商丘民权白云寺并称商丘三大古寺。
商丘清凉寺与登封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商丘民权白云寺、开封大相国寺、南阳镇平菩提寺并称河南六大名寺或称中原六大名寺。
商丘清凉寺与商丘古城、商丘张巡祠、商丘商文化景区(商祖祠、阏伯台、燧皇陵)并称商丘市区四大奇观。
商丘清凉寺与商丘永城芒砀山汉梁王墓群、芒砀山刘邦斩蛇处、芒砀山大汉雄风(或芒砀山文庙)、商丘古城、商丘商文化景区(商祖祠、阏伯台、燧皇陵)、商丘张巡祠、商丘虞城木兰祠、商丘虞城伊尹祠、商丘民权白云寺并称商丘十大奇观。
河南商丘清凉寺位于商丘市梁园区王楼乡清凉台上,清凉台乃西汉梁孝王刘武时期的建筑,为梁孝王刘武梁园建筑之一。随着佛教的发展与传播,北魏时期开始在清凉台上建设寺院,后经历代建设终成今天的规模。
商丘清凉寺山门内供奉的是哼哈二将。“哼哈”二将是对佛寺两位门神的俗称,它们是执金刚神的一种,供奉在佛寺的山门内,由于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中有记载,因此也常被尊称为仁王。哼哈二将为明代小说《封神演义》的作者根据佛教守护寺庙的两位门神,杜撰的两员神将。形象威武凶猛,一名叫郑伦,能鼻哼白气制敌;另一名陈奇,能口哈黄气擒将。“两位神将”原先只是“一位”金刚力士,其原型是佛教护法的二十诸天之一的密迹金刚。据《封神演义》记载,郑伦原为商纣王的部将,拜昆仑度厄真人为师,真人传给他窍中二气,将鼻一哼,响如钟声,并喷出两道白光,吸人魂魄。陈奇也是商纣王的部将,曾受异人秘传,修成腹中一道黄气,张口一哈,黄气喷出,见之者魂魄自散。在姜子牙封神时敕封郑伦、陈奇镇守西释山门,宣布教化,保护法宝,这就是民间所流传的哼哈二将。(摘自2016-08-30 10:17鲁网《邱承彬浅谈黑龙江五大连池市钟灵禅寺奇观》)
圆觉殿里供奉的是弥勒菩萨、韦陀菩萨和四大天王。
弥勒佛即弥勒菩萨摩诃萨,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梅怛俪药,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虚空藏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除盖障菩萨)之一,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大乘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参照邱承彬《解密天珠》一书,山东教育出版社)
韦陀菩萨原是一位古佛化身,以行慈悲故而被称为菩萨,以降魔护法破邪显正之故而现金甲天神相。中国佛教寺院中,韦驮菩萨像常威武地立于最靠近寺院门口的四天王殿内,面向着寺院,以守护伽蓝(即道场之意)。其形像大多为身穿甲胄的雄壮武将,手持金刚杵,或以杵拄地,或双手合十将杵搁于肘间。韦驮菩萨是贤劫千佛当中的最后一尊佛。浙江临安东天目山是韦驮菩萨的道场。(参照邱承彬《解密天珠》一书,山东教育出版社)
四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手中的法器是琵琶;南方增长天王,手中的法器是青光宝剑;西方广目天王,手上缠着一条天龙;北方多闻天王,手上持宝幡(混元宝伞)。(摘自邱承彬《解密天珠》一书)
商丘清凉寺大雄宝殿供奉的是三世佛,与商丘永城芒砀山芒山寺大雄宝殿三世佛的模式相似。三世佛即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勇”大势至菩萨和“大悲”观世音菩萨,号称西方三圣。一般祈祷阿弥陀佛,主要在于祈求死后的解脱。汉传佛教认为,阿弥陀佛主要是以其愿力,引渡众生到极乐世界,脱离苦难的轮回,故亦号“接引佛”,因为此佛有无量寿命与无量光明,亦称无量寿佛、无量光佛。在藏传佛教,他被称为月巴墨佛,也是长寿的象征。释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智”文殊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号称华严三圣,他是这个世界的教化者,是佛教教主,他的法身是藏传佛教崇敬的大日如来佛。药师琉璃佛主管东方琉璃世界,他有两位胁侍,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号称东方三圣。一般祈祷药师佛,主要在于祈求现世安乐。佛教认为药师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灾、延寿、去病,许多老者、病人都会礼拜药师佛,以求健康长寿。佛教界有说法认为三世佛为同一佛,只是为了救渡众生,而化现为不同化身。据《如来渊源考》载:“何谓弥陀曰无量寿,施药则无量寿,即药师如来之延寿。何谓弥陀曰无量光,毗卢遮那佛则无量光也。故知诸佛同体异名,皆为众生善巧化现也。”此三世佛称为横三世佛。(参照邱承彬编著《解密天珠》一书,山东教育出版社)
另外,商丘清凉寺三大士殿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地藏殿里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
商丘清凉寺还藏有金质小篆体《般泥洹经》三函。《般泥洹经》是记载佛入灭前至入涅槃、荼毘(火化)、舍利供养等事的经。般泥洹又作般涅盘,指熄灭或吹熄之状态,当烦恼被火烧尽后,即至于智慧完成而臻于觉悟之境,故佛教以达到此一境界为最后目的。般泥洹与般涅盘同为入灭之意,译为圆寂,与“涅盘(槃)”同义。涅盘寂静为三法印之一。
在商丘清凉寺正观堂还有许多舍利子展出。舍利是梵语音译,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在佛教中,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均称为舍利,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称为舍利子或坚固子。舍利和舍利子在佛教中受到尊敬和供奉,依据缘起性空的义理,佛教认为,舍利子只是物质元素并无灵异成分,佛教徒尊敬佛和佛弟子的舍利,主要是由于佛及高僧大德生前的功德慈悲智慧。(参照邱承彬《解密天珠》一书,山东教育出版社)
商丘清凉寺所展出的舍利子中有两尊牙舍利和一尊指骨舍利(上有衍生舍利),虽未有传承,也未知舍利的出处与渊源,但就舍利本身外观而言,则可以与山西应县木塔的两尊佛牙舍利相媲美。
千年古刹清凉寺 引李白斗酒留诗
清凉寺,位于商丘市梁园区王楼乡,东距市区约6公里,西临三陵台。“清凉寺”三字是赵朴初大师的墨宝,苍劲朴拙中透出非凡功力。这样小小的寺院,这样闻名国际的大师,在相映成趣中默默印证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道理。
清凉寺,南北长74米,东西宽35米,台高出地面5米。台上有一座明清建筑风格的寺院,有山门、圆觉殿、前后两院。前院有大雄宝殿,后院有东西厢房,共有房屋20余间,至今仍保存完好。
站在清凉寺山门前,向北一眼望去,整个寺院建筑群落,青砖青瓦,斗拱飞檐,参差有序,错落有致;近看朱门彩檐,龙凤呈祥,青色建筑和蓝天交相辉映,显得古朴大方,清雅宁静。这儿的清静和与相邻的繁华都市形成鲜明的对比。
走进清凉寺,寺如其名,凉爽之气扑面而来。古台之上,香烟袅袅;四周古树盘绕,千姿百态的雕塑,让寺庙更加幽静肃穆。历史上记载的渌池,就在眼前,绿树成荫,鱼游水底,池旁的亭子恰到好处,在亭上或观游鱼戏水,或高坐垂钓,或对水歌吟,必是人生大快事。
大雄宝殿,屋脊上刻饰着龙凤图案,黄色琉璃瓦盖顶,是皇家寺院的显著标志。三尊佛像依次排列着,很多香客在这里虔诚祈福。大雄宝殿后面是两层的藏经楼,两侧建有观音殿、地藏殿、罗汉堂等建筑。如此大规模的殿堂古朴典雅,错落有致,布局严谨。近千年的皂角,枝繁叶茂,苍翠挺拔,见证着清凉寺千百年来的历史、沧桑和兴衰。
清凉寺原名清凉台,为西汉梁孝王刘武所筑,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梁孝王曾将这里当做自己的行宫,常常和司马相如、邹阳等人在清凉台避暑乘凉、颂诗写赋。
随着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北魏在台上开始建寺院,名为清凉寺。古老的建筑群庄严肃穆,历代各有兴废,相传至今。寺内殿堂多为历代遗存建筑。大雄宝殿屋脊上刻饰有龙凤图案,黄色琉璃瓦盖顶,此为皇家寺院的显著标志。
长河奔腾,日月流转,千百年来,这里没有断过雅乐悠扬,美酒飘香,数不清的诗人、名宦在台上留下了诗赋文章,历经沧桑与磨难的清凉寺,掩藏了太多凝聚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掩藏了太多动人的故事与传说。
清凉寺可以说是一处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名胜。盛唐诗人李白在长安怀才不遇,驾一叶扁舟,来到梁园,留下“一朝去京都,十载客梁园”的千古名句。李白在商丘客居10年之久,还与杜甫、高适等著名诗人在商丘清凉台开怀畅饮,斗酒留诗“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
相传赵匡胤在清凉寺休闲避暑的一段时间里,有一天,天气非常炎热,赵匡胤喝得酩酊大醉,在大雄宝殿内足足睡了一下午也没有清醒,傍晚时分蚊子嗡嗡作响,叮咬得赵匡胤辗转反侧,不能入睡。昏昏沉沉中,他生气地说:“能不能让清凉清凉!”一语既出,顿时蚊子全无踪影,酒也醒了一大半。这只是一个传说故事,但奇怪的是,大雄宝殿内至今盛夏三伏天仍无蚊蝇。
据专家考证,并非赵匡胤是真龙天子、话不落空,驱走了蚊蝇,而是另有其他原因:一是大雄宝殿为砖木结构,建筑材料中有香椿木,该木料有刺激性驱蚊气味;二是当时清凉寺未受黄河水的冲击,台的相对高度比现在高数米,周围空旷,空气对流使蚊虫无法停留;三是寺中有一棵大皂角树,也有驱蚊作用。
连理枝传说:最美莫过爱情
清凉寺中传说中的相思树(资料图片)
【阅读提示】
曾为一位老师课堂上完整、深情地背诵出白居易的《长恨歌》,从此对他的课无一遗漏,认真聆听。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个人一生追求无数,工作、事业、家庭,亲情、爱情、友情,财富、仕途、美名……但最美的追求,莫过爱情,莫过比翼鸟、连理枝那般一生身心相守、灵魂交融的爱情。
爱情,苦时相濡以沫,甘时不离不弃。
一个时代,当人们被俱下的泥沙蒙了眼睛,假恶丑竞相现形的时候,最代表真善美的爱情就会暗淡无光。不仅如此,破铜烂铁,凄风苦雨,风刀霜剑,也会纷纷泼向它,腐蚀它,毁灭它,甚至任其接受无端的道德追杀……这是爱情在为横流的物欲、失重的时代背黑锅。
爱情如玉,瑕疵难掩。剥去附加,掸去垢埋,洗去污秽,原生的爱情,仍是那千年的雪莲,圣洁高贵,引人翻山渡水,热烈追求;仍是那彼岸花,神秘繁盛,引人心驰神往,难以驻足;仍是那阳光、雨露、空气,就在身边,用心感知,触手可及。
比翼鸟,重比翼,才能齐飞、高飞;连理枝,根相连枝相握,才能成树、成风景。一撇一捺的支撑,这是“人”最尚美的诠释,也是爱情最简单的写照。所以,在当下,当爱情沦为“千夫指”“众矢的”的时候,比翼鸟、连理枝便会成为一种呼唤,迅速燃烧人心,催人救赎、自赎。
从一种伦理呼唤,到人性呼唤,再到社会呼唤,这星火燃得万重山的呼唤,便能催发一种经济复苏。当文化成为经济,书画成为经济,手艺成为经济,吃穿住行纷纷经济化了之后,爱情经济也无可阻遏地来了。爱情经济,这不是贬责,而是渐成文化创意与社会时尚了。如近几年风靡各地的婚博会,各著名景点的集体婚礼等。
比翼鸟在天上,很难确定在哪里,也很难为之立碑。连理枝在人间,既然有传说,就有长生地,就能将其化文化,化经济,从而成为亿万人的爱情向往地,亿万颗心的情感朝圣地。
连理枝的传说,目前是商丘市70项市级非遗名产之一,让其走出商丘,成为游人乃至民族的爱情向往、心灵皈依,一条路,还有多远?要怎样走?
连理枝传说在商丘
连理枝是指两棵树的枝干合生在一起,比喻夫妻恩爱。连理枝在自然界中是极其罕见的,台湾的李敖赞其传说故事比《罗密欧与朱丽叶》还凄惨、壮美。
据大量文字、文献考证,连理枝传说的真实历史,在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一》中,记载如下: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为爱殉情,不让同穴,却无法阻止两棵树互相靠近,根在地下相交,枝在上面交错。不让同椁,却无法阻止一对苦情的鸳鸯,选择同一棵树交颈悲鸣,早晚不离。
连理枝的传说,较早的文字记载还见于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发现的西汉晚期的残简,其中27字记录韩朋的文字,据专家考证,与后来《敦煌变文集》中的《韩朋赋》语言相合。而《韩朋赋》中的韩朋,即是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一》中记载的韩凭。
《韩朋赋》节录:贤士韩朋离家出游,仕于宋国,妻子贞夫美而贤。宋王欲得其妻,命大臣梁伯将贞夫骗入宫中。朋得知此事后愤而自杀。贞夫求宋王以礼葬之。葬时,贞夫亦殉身墓中。宋王从墓中得二石,弃于道之两旁,即生连理二树。宋王伐之,又变成鸳鸯比翼飞去。鸳鸯落下一根羽毛,终将宋王烧死。
因为浪漫色彩更加浓重,此文字中“连理枝”的故事少了现实性,更具传奇性,似乎已只是古代劳动人民借宋康王残暴的“壳”而表达高唱“民主自由歌”的美好意愿了,这也使得“连理枝”更接近于虚无,从而一步步走向传说的界定。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傅庆升教授用《血泪韩朋赋 民主自由歌》为题,高度赞美了韩朋与其妻的凄美爱情。
商丘古称宋国,是庄子寓言中的“宋国”之宋,“宋人”之宋,是春秋五霸中的宋襄公之宋,自然也是春秋战国时宋国末代国君宋康王之宋。
另据《归德府志》记载,西汉梁孝王在“青陵台”废墟上建“清冷台”时,台北面的“韩凭城”还在。
连理枝传说的文学演绎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骚客饱蘸热情为连理枝抒写赞歌?
最经典的当数白居易的《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借此扼腕唐明皇与杨贵妃不被看好的宫廷爱情。
此外“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也在《春思赋》中写到过:“游丝空绢合欢枝,落花自绕相思树。”诗中的相思树自是连理枝的别称。
唐李白客居梁园十年,曾作《白头吟》:“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有青陵台。”唐李商隐作《青陵台》诗:“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贞魂倚暮霞。莫讶韩凭为蛱蝶,等闲飞上别枝花。”唐王初也作《青帝》:“韩凭舞衣身犹在,素女商弦调未残。”他还在《即夕》诗中写道:“月明休近相思树,恐有韩凭一处栖。”
至三国魏文帝曹丕编撰神话文学《列异传》,其中记载有文:“韩凭夫妻死,作梓,号曰相思树。”
北宋时期,乐史编著的地理总志《太平环宇记》,在十四卷《郡国志》中载有:“宋王纳韩凭之妻,使凭运土筑青陵台。至今台迹依然。”并写有“凭妻投台时,左右揽之,著手化为蝶”。
元代庚吉甫编杂剧《烈女青陵台》。明代传奇《韩朋十议记》取材于晋代干宝的《搜神记》,故事延伸至韩朋的儿子报仇雪恨,内容又增至善恶报应等传统思想。明代冯梦龙作《东周列国志》,以话本的形式对“连理枝”的故事再度创作。当代有越剧《相思树》,评剧《青陵化蝶》等。
连理枝的传说涉及的是一个无限广阔的文化空间,因其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为古今众多文人雅士竞相援引和热情讴歌。虚构的文学可以让其从历史真实走向神话传说,但终究尘封不了它的爱情魅力,而且是愈演绎,愈热烈,愈张扬。
金刚经墙
连理枝传说的现代启示
连理枝传说,作为市级非遗,其向省级、国家级非遗的申遗前行,很值得我们商丘人给予更为深切的关注和支持。
当洋节疯狂东进,并伴随媒体的炒作和商家的推波助澜,越来越多的少男少女学会了在平安夜狂欢,学会了在情人节借玫瑰表达忠贞。他国文化在中国开出花朵,同样,中国文化也在他国开出异域之花。像韩国,不仅拥有连理枝的文化现象,更创作出了电影《连理枝》以及电视剧《连理枝》。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当这样的诗句被世界人民传诵时,我们读懂了人类的心灵:渴望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当这样的诗句被黄皮肤、黑眼睛的人民代代歌颂时,我们读懂了中国人的心灵:忠于爱情。而今,低吟浅唱的韩剧在各地方电视台肆意泛滥时,我们读懂了“80后”“90后”的心灵:呼唤爱情。
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惊心动魄,触人情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如此热烈和深情的诗吟,无论哪个时代的人们,都会在情不自禁中,拿它作为给予爱人一生一世的许诺。
如同历史需要史册记载,爱情也需要图腾印证。图腾不是单纯的节日,像中国的七夕节;也不是单纯写爱情的某一本书,如《西厢记》《牡丹亭》。它应该是一个符号,或者说能够当作一个鲜明、清晰且利于人们世世代代膜拜和朝圣的符号。而连理枝的传说,正可以担当起这样一个角色,独具优势,无与伦比,而且深入人心,铭心刻骨。况且,保护连理枝传说等民俗类的非遗,就是要接续历史,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家庭和谐、人心和谐、社会和谐。
连理枝传说,从战国时期一对平民夫妇的悲欢离合,到从悲剧中衍生出的神话,经世代补充完善,成为中国最美丽的传说之一。一个传说,贯穿了整个华夏民族的历史,表达出一个民族男耕女织的生活理想,其现代启示,已不止于爱情,更深入到了整个中华民族生产、民俗、伦理道德和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
这样的影响和辐射,无疑就是爱情经济的源泉。在商丘,依托连理枝传说,借文化创意,光大爱情文化,发展爱情经济,是时候了。
最终回到宋人歌颂韩凭妻何氏的一首民谣上来吧:“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鹊高飞,罗当奈何?鸟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民,不乐宋王。”意为宋康王即便布下天罗地网,我们是平民,是恩爱夫妻,不贪图凤凰一样高飞,不思慕皇宫奢华的生活。
之于爱情,如斯的忠贞坚守,令人口角噙香,媚眼含嗔,心头即是幽怨也回肠。来源:京九晚报 记者 班琳丽
三陵台与戴宋宗亲
商丘三陵台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梁园七台八景之一的豫东名胜三陵台。三陵台,位于商丘市梁园区王楼乡、古宋河南岸,距商丘古城9公里。三陵台是西周宋国戴、武、宣三公的王陵,因三座王陵东西并峙,故名“三陵台”。同时也是中原姓氏的发源地,宋、戴、武、宣、牛、皇甫等20多个姓氏发源于此。每年的二月二和九月九,广场上都举行隆重的古庙会,古庙会由来已久,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庙会文化由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发展而来,其内容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图腾和祖先的崇拜或纪念,并成为社会文化的一种方式和组成部分。庙会期间,周边十里八乡的人们云集在这里,唱台戏祭祖、来陵台烧香,祈求平安吉祥,五谷丰登。充分体现商丘纯朴的民风和豫东古老的乡土风情。
可以说三陵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蕴丰厚。当你来到这里,一扇尘封已久的历史之门将为你打开,拂去蛛丝尘埃,一个囊括2700多年历史的长卷,将会展现在你的面前。
这座古朴典雅的大门门阕,是按秦汉风格用青石建造而成的。“三陵台”是由全国书法协会副主席刘炳森题写。“ 永怀祖德 ”是由国家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写。
神道两侧石雕神兽,神兽极富灵性,它们有着不为人知的神奇力量,一直是三界诸神喜爱的宠物,寻常人一生也难得一见。神兽的出现能给世人招来幸福,化解戾气,因此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单角神兽为天禄,双角神兽为避邪。神兽皆为狮头、凤翼、虎爪、龙尾,二兽白天可聚世间瑞气,晚上可呈祥和之光。凡来这里旅游拜祖的朋友都要摸一摸它,它可使你一生平安,福禄无穷。
“三公殿”是2007年6月正式开工奠基,2009年全部完工。共投资投资1千多万,主要建设祖殿、钟楼、鼓楼等基础建设。祖殿高16米,宽17.9米,东西长33.6米,整个建筑古朴典雅,气势雄伟,富丽堂皇,流光溢色。
沿神道向前130米,便是三座陵墓了。两侧依然是象征着祥和的神兽。神道为什么建成130米哪? 曾几何时,几千年来的封建帝王,把“九五之尊”的观念牢牢地树立在社会民众的心里,大书特书“它”的至上等级权威!一种简单的说法是: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之尊”。再者,“九”和“五”两个数字在建筑上的使用也是非常符合美学原则的。九加五为十四,而神道长130米,意味仅次于天子。我们看到位于神道两侧有九对石像生,石像生的数量也是按古制诸侯的地位设置的,九对同样意味着仅次于天子,它们依次是狮子、独角兽、骆驼、大象、麒麟、马、云柱、武官、文宦。有的朋友会问,石像生中为什么会有大象、骆驼等不同地域的动物哪?据史料记载,秦汉以后,古人才开始在大型墓冢前设置石像生,自唐朝以后,数量随着时代的变迁也逐渐增加,雕刻艺术也日渐细腻考究。它们也都有各自的寓意,象这对凶猛的狮子,仰天长吼,似震寰宇,以其威风来象征“辟邪”、“压盛”,而骆驼、大象则作为沙漠和热带地区的驮运工具,以此昭示墓主人的封土无疆。
三陵台历经2700年的风雨剥蚀仍基本保持了原貌。整个景区占地770亩,三座陵墓高出地表16米,东西长270米、南北宽110米。(因我们商丘位于黄河下游,经常遭黄河水冲积,这里的地表已比汉代提高了12米左右。)
我们看到整个墓区布满了枝繁叶茂的古柏。据统计,台上及周围有古柏420多棵,品种有圆柏、龙柏、侧柏,经林业专家考证鉴定,树龄在1800年至1850年左右,为保护这些极其珍贵的树木,现在已对它们进行卫星定位、编号挂牌,我们可以看到棵棵古柏,有的如擎天巨伞,有的如夫妻连理,有的如龙腾,有的似凤舞,千姿百态、形象各异,苍劲挺拔、遮天蔽日,即使在烈日炎炎的夏季,也会给你带来丝丝凉意。
那么,这三座西周时期的王陵,葬的都是谁哪?据考证,三座陵墓自西向东依次为宋武公、宋戴公、宋宣公,我们面前的(中间的)为宋戴?止?,西边是他的儿子武公司空、东边是他的孙子宣公力,整个王陵为典型的“携子抱孙”的传统墓葬形式。据史书记载:宋戴公名?郑?是宋氏始祖微子启的弟弟微仲衍的第8世孙。公元前799年,宋戴公被周宣王封为周士卿大夫、宋国的第10代国君,在位34年,于公元前766年去世。因他一生仁信爱民、德高望重,深受百姓爱戴。周宣王念其有功于国,就赐谥号“戴”,封戴邑侯,其子孙中有一支便以谥为姓,尊宋戴公为戴姓始祖。据说,宋戴?止?一生勤俭,日夜为国操劳。他去世后世人为其举行国葬,人们长途跋涉,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涌向都城,宋戴公陵墓周围到处是长跪不起的人,场面甚是恢弘。
宋戴公的儿子司空承袭王位后为武公,这就是宋武公的陵墓,武公司空在位18年,去世后葬于宋戴公陵墓的西侧。宋戴公的孙子名力,承袭王位后为宣公,在位19年,去世后葬于宋戴公陵墓的东侧。三陵台为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位国王的陵墓,其后派生了宋、戴、武、宣、时、穆、仲、牛、宗等20多个姓氏。这些氏族中,人才辈出,代有伟人。
2001年9月世界戴氏宗亲会一行70余人,在创会会长戴育仁先生率领下,首次到三陵台寻根拜祖,并举行了隆重的祭祖大典。从那以后,三陵台经常迎来世界各地不同氏族的人前来祭拜。2002年10月,世界著名生物学家、美籍华人牛满江教授携妻女和牛氏宗亲到三陵台谒祖,并题词“牛氏家族,根在商丘”。2004年3月著名印尼华侨宋良浩先生和宋张美玉女士到三陵台拜祖。一炷高香,两行清泪,三牲祭品,寄托了他们对祖辈的敬仰之情。
在宋宣公陵墓前有一棵古柏,这棵古柏树身周长3米多,是三陵台内最古老的一棵柏树。您看树上挂满了红布,这里的民俗称挂袍,树下香炉内清烟袅袅,这是人们祭拜“蟒仙爷”的地方,平时人们常来这里,虔诚礼拜,祈福消灾。那么,“蟒仙爷”是谁哪?据老人讲,过去这里有一条巨蟒,身有多长谁也说不清楚,曾有人在黎明时分看见它,头伸往1里外的古宋河里饮水,而尾巴却盘在三陵台前的宋氏祠堂上。头似篓斗,目若星辰,据说它后来成了仙,白天就隐于这棵最大的柏树上,人们称它为“蟒仙爷”。
说到“蟒仙爷”,这里有很多传说。他最爱为别人做媒,他只要听说谁家的孩子到了婚嫁的年龄,就主动到谁家门上为其做媒。有一天,他听说附近村上有一对青年男女相亲相爱,可女方家的父母是嫌贫爱富的主儿,不准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穷小子,他们整天把女儿锁在家里,不让她和心爱的人见面。“蟒仙爷”听说此事后,就到女子的家中去说服她的父母,不料她的父母什么话也不听,坚决不让女儿嫁给那个穷后生。“蟒仙爷”没有办法说服他们,就在第二天夜里利用自己的法术,把那个女孩从她家里领出来,让她和心爱的人一起远走高飞了。直到现在,相爱的青年男女们来到“蟒仙爷”居住的这棵大柏树下朝拜时,还会用一条红布系上一个小砖头或石子什么的,往树上扔,如果一下子扔到树上不落下来,就证明“蟒仙爷”已经答应在婚姻上给予他们帮助与祝福了。这棵大柏树上飘着的红布条,都是经“蟒仙爷”帮助后组成的幸福婚姻的见证。
还有传说他乐助贫民百姓,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都很贫穷,每逢婚丧嫁娶需用餐具、桌凳,只要求到“蟒仙爷”,是有求必应。头天晚上到此燃上一炷香,给它老人家讲明缘由、说清所需物品数量,天明必定如数摆在台前。年深日久,后来个别人家借后不还或者少还,几次之后,“蟒仙爷”一气之下便不再帮人了,有求也不应了,至今我们这里的老百姓还流传有一句俗语:“给不够数,有‘蟒仙爷’治你”。
斗转星移,岁月沧桑,三陵台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霜雨雪,仍基本保持了原貌。如今,墓区内,各种花草树木应有尽有,飞禽走兽种类繁多,处处鲜花碧草,莺歌燕舞,。
沿着这条用砖铺就的游步道可以环绕陵墓一周,行走在这林荫小道上,可谓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让人叹为观止。
往脚下看,不难发现有很多残存的瓦片,这不是普通的瓦片,而是标准的绳型瓦,是汉瓦。这里原来是西汉梁孝王刘武在此建离宫的遗迹。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但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卓越战功。平息了吴楚七国之乱后,梁孝王自以为抗击吴楚有功,又深得母亲的宠爱,遂在梁国大兴土木。他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后人称为梁苑。《汉书》载:“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长十里。”在这个硕大的东苑中,梁孝王建有许多宫室。三陵台就是当时梁苑的七台八景之一。梁苑中的房舍雕龙画凤,金碧辉煌,几乎可以和京师的皇宫媲美。当时就是有名的游览胜地。天下的文人雅士等多次造访这里,如齐人邹阳、公孙诡、羊胜,吴人枚乘、严忌,蜀人司马相如等云集,皆为梁孝王的座上客。并创造了十年兴旺的梁苑文学。
枚乘的 梁王菟园赋 、邹阳的 酒赋 、羊胜的 屏风赋 等都是文品很高的佳作,所以又有"文雅"之称。后世文人慕名前来,尤其李白写的 梁园吟 ,成为千古名诗。“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绿池,空余汴水东流海。”除李白外,唐朝大诗人杜甫、高适、王昌龄、岑参、李贺,宋朝诗人秦观,明朝名士王廷相、李梦阳、侯方域等都曾慕名到梁园游览观光怀古。西周时期的三座王陵,为什么要建秦汉风格的大门。那么,这里既然是三座王陵,梁孝王刘武为什么要把离宫建到这上面哪?在我们商丘,古时有将房子建在墓冢(棺材)之上的习俗,坟上的房子称为棺上房。它意味着住在棺上房的主人将来会升大官、发大财。刚才说了,文帝时,梁孝王坚守梁国,像一个牢牢的盾牌,为汉代前期发展赢得了和平;景帝时,他又在睢阳阻击吴楚联军达三月之久,为平定叛乱立下了大功。梁孝王觉得,自己为汉帝国立下了不世之功,理应继承王位,统治天下。然而,他最终没能成为皇帝。所以,他就把离宫建到了这三座王陵之上,期盼将来能高人一等,实现称帝的愿望。梁孝王一生享尽荣华富贵,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荣登九五,坐上王位,当上皇帝。生前遗憾来世补,既然在现世无法“圆梦”,梁孝王就打算到另一个世界去完成未竟的心愿――建造规模巨大的陵墓,以便死后过过皇帝瘾。于是孝王刘武就在永城芒山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墓。梁孝王墓“斩山作廓,穿石为藏”,工程之浩大、结构之独特、布局之对称,都是罕见的。汉梁孝王墓前有庞大的寝园建筑。这些建筑是为祭祀墓主而建的,有专人管理。按照当时的规矩,只有帝王的陵墓才有资格建寝园。梁孝王墓之所以建有寝园,当然是因为他一直忘不了他的帝王梦。
对着神道这座墓是明朝万历年间,肩比包拯、海瑞的大清官、吏部尚书宋纟熏之墓,宋纟熏,是商丘人(1522――1591),字伯敬,号粟庵,嘉靖壬子科举人,在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曾担任御史、巡按、巡抚、侍郎、户部、吏部尚书等重要职务。宋纟熏自幼聪颖,注重孝道,在家乡名声很好。出仕后,为官清廉体恤百姓,得到皇帝信任。1591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京邸,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一种荣誉称号),谥庄敏,谕祭谕葬,按照其亲族意愿,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宋纟熏死后四年,即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迁灵柩回故里,葬于宋姓祖坟三陵台前。其灵柩从京师迁回商丘长达1800华里的路途中,士农商贾夹道迎送,焚香哭祭,大江南北多建“三报祠”与包拯、海瑞同享,并崇祀名宦乡贤祠。
三陵台又称“三龙台”,是藏龙卧虎的皇家园林。鼎盛时期,园内有祠堂、碑楼、牌坊、石像生等。还有数千棵郁郁葱葱的劲松古柏,环境幽雅,风景秀丽。三百多年前,这里还出了一位清代著名诗人――贾开宗,与侯方域、徐邻唐、徐作肃、徐世琛、宋荦共同创办雪苑书社,并称雪苑六子,曾名噪华夏。
贾开宗生前多次游览三陵台,并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咏《三陵台》诗:
三陵孤峙宋城隈,古木蒙茸一径开。
乱窟深回藏虎豹,悬崖陡峭长莓苔。
宋襄统系思遗冢,梁孝繁华想废台。
每伴田埂寻胜事,披蓑戴笠雨中来。
三陵台的传说
从前,南蛮子侵略中国,打到商丘。南蛮子的宰相站在商丘城头上朝西北一望,望见不远处,地上扇子面似的泛起一片金光。这家伙掐指一算:不好!商丘西北四十里处,不久要起一座金山。如果这座金山能起来,中国的金子怎么也用不完。这家伙一肚子坏水,百般生法不想让这座金山起来。他坐不安,睡不宁,忽视在他的蛮书上找到了一个办法。
一天,这个南蛮宰相,来到商丘城西北二十多里──那个泛金光的地方,转了一圈又一圈,然后向旁边一个黄瓜园里走去。这个黄瓜园里到处都是黄瓜架,每个黄瓜架上都是滴溜搭挂,结满了大大小小的南瓜。南蛮宰相把黄瓜一个个地看了个遍,满园里就找到一个歪巴子黄瓜。他把这个歪巴子黄瓜仔细端祥了一阵,对种黄瓜的老头说:“你这黄瓜卖吗?”老头看他是个侵略中国的南蛮子,心中很气愤,说:“不卖”。南蛮宰相说:“我给你高价”。老头又望望他,心里想:给高价?好,这一回无论如何也不能饶过你,就说:“我的黄瓜大的一块金砖一根。”南蛮宰相说:“小的呢?”小的两块金砖一根。这个又小又歪的呢?”“那要四块金砖一根。”南蛮宰相说:“好,给你四块金砖。不过,你得让它长够一百天。只要长够一百天,要多少给多少。到一百天那天我来摘。”种黄瓜的老头,原想着猛要一家伙价钱,把这个南蛮子吓跑算了,没想到他非买不中。再没啥话可说,只好答应了他。
到歪巴子黄瓜长到九十九天,种黄瓜的老头见歪巴子黄瓜老得又老又黄,早已不能吃了,也不见那个南蛮子宰相来。他心里想:人常说“黄瓜老了尿臊气”,这个个老掉牙的黄瓜,能有啥用?南蛮子都没有好心眼儿,八成他是骗我哩,让我白费这些天工夫。于是他一生气,把歪巴黄瓜摘了。
第二天,那个南蛮宰相真的来了,一见老头的面就问:“那个歪巴子黄瓜呢?”老头说,“昨天让我给摘了。”南蛮宰相气急败坏地说:“你摘了干啥?!”老头说:“等你九十九天了,你也不来,我觉得你不要了呢。”南蛮宰相让老头把歪巴子黄瓜拿出来,他惋惜地摇摇头说:“晚来了一步,可惜,可惜呀!”就这他也买,当即给了老头四块金砖。原来歪巴儿黄瓜有邪用,能镇宝。如果长够一百天,各种宝贝都能镇住。南蛮子要办缺德事,离了它不中。
就在这天半夜子时,那个泛扇子金光的地方起金山的时辰到了。南蛮宰相在商丘城,听见西北呜呜叫,象刮大风一样,连忙拿上那根歪巴儿黄瓜,骑快马来到跟前一看,那地方已经堆起三大堆金子。一个又高又大的金牛拉一辆金车,还正使劲地往上面拉呢,眼看这座金山就要起来了。他连忙跑上去用歪把黄瓜,朝金牛和金车上扑腾扑腾砸了几下,金牛被砸死了,金车也被砸碎了,金牛和金车都成了黄土。他又朝三堆金子上猛砸。幸亏歪巴儿黄瓜只长了九十九天,差一天没长成,没有恁大的邪力,怎么也砸不下去了。南蛮宰相把金牛和金车化成的黄土,埋在三堆金子上边,埋成了三座高大的土岭,把三堆金子压在了地底下。
从此,这个地方就叫“三岭”。后来人们看这三座土岭象三座坟陵,就叫它“三陵”。汉朝梁孝王刘武建梁园时,看这个地方地势不错,风景秀丽,就把这三座土岭削平,在上边盖起了舞榭歌台。因此,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三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