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十八集) 1998-5
发布时间:2025-01-09 04:05:18作者:佛心网
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十八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012-0018
请掀开经本《科註》卷中第二十五页,「如来讚叹品第六」,请看经文:
【尔时世尊。举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万亿恆河沙等诸佛世界。出大音声。普告诸佛世界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及天龙鬼神。人非人等。听吾今日称扬讚叹地藏菩萨摩诃萨。于十方世界。现大不可思议威神慈悲之力。救护一切罪苦之事。】
到这裡是一段。前面经文为我们介绍了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能教化的教主,我们现在称为导师,这是有能力、有智慧引导我们,脱离苦难的导师。也说明菩萨教化度脱的对象,非常难得的是能度地狱众生,这一点我们要特别细心去体会。一切众生根性最劣的,造作恶业最深、最重的,无过是地狱众生。地狱众生他有能力来度脱,那其他的就不必说,其他的那都是好度的,最难度的他能做得到。由此可知,这一位菩萨确实不可思议。从前面的经文我们能够体会到,他确实有能力普度九界一切众生,与如来果地上的智慧德能,无二无别。所以介绍完了以后,世尊在此地对他特别讚叹。讚叹的用意很深很广,目的是要求十方世界诸大菩萨,要拥护地藏菩萨,全心全力协助地藏菩萨,度脱这一些苦难众生。这个意思就是说,一定要宣扬这个经典,讚叹菩萨功德,普度一切众生,目的在此地。
经文一开端『举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万亿恆河沙等诸佛世界。』,这说明世尊的放光遍照尽虚空、遍法界,一个处所都没有遗漏,任何一个角落佛光都曾经照到。这种境界跟《华严经》上所说的完全相同。「举身」特别着重这个「身」,身是色相,光是从这个身相上放出来的。这个光是心性的光明,自性本具般若的光明。前面曾经跟诸位提到过,这一种光波非常特殊,因为它的波度是平等的,一剎那当中就遍虚空法界,不是像我们肉眼所看到的日月星光,这个光它传播的速度很慢。我们听到科学家告诉我们,许多星星它们放的光,到达我们地球有些是很多年,几百光年、几千光年、几万光年,要这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佛放光这一放就同时到达尽虚空、遍法界,所以跟这些光完全不相同。
「举身」是这个身体每一个部位都放光,表前面所讲的「大圆满光明云」,这是「圆满光」裡面含摄了菩萨因地所修的无量法门,诸佛如来果地上所证的圆满功德,都在这个光相当中显示无遗,所以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显示佛身周遍法界,显示叁身一体,法身、报身、应化身,一即是叁,叁即是一。不但显示叁身是一,同时也显示出依正不二。依报是生活的环境,正报是这个身体,依即是正,正即是依,依正不二。如果众生有缘遇到佛光,什么叫有缘?哪些人有缘?哪些人没有缘?有缘的就是自己没有障碍,你就见到这个光。无缘的是自己有业障,不是佛光不照。诸位同修要晓得,佛光遍照,我们为什么见不到?见不到的塬因就是自己有业障。
我在早年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导我,他老人家非常坚定肯定的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佛氏门中诸位要记住,佛是什么?觉。「佛氏门中」就是说觉悟的门中,觉悟不是迷惑,有求必应。如果你有求没有感应的时候,这是什么缘故?大师告诉我们,你有业障,必须要将业障消除,感应就现前,这是一定的道理。业障怎么消除?我都问这个问题:「业障是肯定有,如何消除?」大师告诉我:「忏悔。」同时又告诉我:「忏悔不是教你去拜忏,你去拜大悲忏、拜梁皇忏、拜什么样的忏,未必能把业障消除掉。」我问:「那要怎么忏悔法?」大师告诉我:「忏悔是『后不再造』,这才叫真正忏悔。就是你知道自己的过失,赶快改正过来,这叫真忏悔。」我们又问:「寺院裡面做这些忏悔法会到底有什么意思?」大师告诉我:「寺院裡面做忏悔法会是做这种样子、仪式,给那些初学佛、没学佛的人,让他看到这种形式生起惭愧心、忏悔心,是这个意思。」我们才恍然大悟,那是表演给别人看。自己修行不重这些形式,着重真正回头,知道自己错了,错了马上就改,「后不再造」,这叫真忏悔,这样才能够与佛菩萨感应道交。
经裡面所说佛的光明,的指这一部经典。换句话说,我们遇到这个经典,就是遇到世尊的『光明遍照』。他这个光明是永恆的,不是间断的,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光所照之处。我们展开经文读诵受持,现在讲学习,就是接受佛的光明。能够觉悟,能够依教奉行,必定得证无上菩提,这些事我们一定要明瞭、要珍惜。
『大音声』是叁十二相之一,叁十二相裡不叫大音声,它叫梵声,如来梵声。「梵」是清净的意思,佛的音声能唤醒一切众生的迷情。《大论》裡面说,大梵天王有五种声,也就是说他的音声有五德,五种的德相。第一种他的音声很深沈,就像打雷的音声一样,能够让人惊醒警觉。第二种德,他的音声能够远闻。在此地佛的音声跟佛光一样,尽虚空、遍法界都能听得到。我们今天听不到诸佛说法的音声,我们耳根有毛病,其实不是根性有毛病,毛病是在心上,心不清净,于是这个根就产生故障。经上常讲「依报随着正报转」,我们的「身」严格来讲,是最贴切的第一个依报,所以说相随心转,体质也随心转,我们的六根随心转。心地清净,六根裡面的细胞,微细胞它就起变化,变化到完全符合自然的标準,就能够接受虚空法界的讯息。眼,能接受尽虚空、遍法界的色相,耳,能够遍闻虚空法界一切音声。想听什么音声就听什么音声,不想听的时候寂静无声。我们在经上看到,极乐世界的人如是。为什么他能,我们不能?他心净,心净则国土净。
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明瞭这些事实真相,要恢復我们自己本有的德相智慧能力,没有别的,都在一个「定、慧」。定慧裡面,定是枢纽,慧不必去求,定起作用就是慧,定起作用就是戒,「戒、定、慧」是一而叁,叁而一,不能离开的。定慧作用我们讲巧,与戒相应是善。诸佛菩萨他们的善巧方便,就是念念都与戒定慧叁学相应,善巧到极处,所以确确实实他的光明遍照,梵音彻闻。听了之后都生欢喜心,见色相生欢喜心,闻音声生欢喜心。不但生欢喜心,体会到这个意思,自自然然生起敬爱之心,这是第叁种德相。第四种德相,佛说一切法,甚深之法,你听了之后并不难懂。很容易听懂、很容易接受,决定不会把意思解错。第五种德,是让人听了之后永远不厌,不像我们做别的事情,做久了他就厌倦。见佛的光明色相,听佛说法的音声永远听不厌,现在人讲是高等的享受,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出大音声」告诸菩萨,就是为流通这一部经的大事。这一部经在我们佛法裡面,实在讲也是根本法轮。《华严》称为根本是整个佛法的根本,一切诸佛如来教学的根本。《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众生起修的根本,你从哪裡修起?要从这个经修起,你才能入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所以佛在此地以大音声遍告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剎土裡面的菩萨摩诃萨。菩萨是已经觉悟的人,应当要肩负起弘经、护经的使命。怎样护?依教奉行就是护经。如果我们到处宣扬,把这个经介绍给大众,自己没有去做,没有认真去修,那是福德。这种作法果报是世间有漏的福报,你修福了。如果你自己依教修行,再辗转化他,这就属于功德。功德裡面有福德,福德裡面没有功德,这个我们讲的遍数也很多。
世尊在此地劝导一切菩萨摩诃萨,我们今天有幸得人身、闻佛法,更幸运的是能在佛法裡面出家修行,做佛的弟子、做佛的学生。佛承不承认我这个学生?这完全看自己。如果我们自己身、口、意叁业与佛教诲相应,佛是肯定承认我们是他的学生。如果身、口、意叁业与教诲不相应,我们虽然说是佛的学生,今天现的形相也剃度、穿袍搭衣、也去受戒,佛菩萨还是不承认。不承认,这个身分就是天台大师所说,叫名字比丘,有名无实,名字沙门、名字出家人,不是真的。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去反省,既然出家一定要做一个名实相符的佛弟子,我们就有使命要弘扬这部经。
要弘扬这部经,一定要修学这部经,许多学讲经的同学们,我在此地或在其他的地方,常常遇到一些年轻的法师来问我,怎样才能把经讲好?这些人以为我讲经几十年有一点经验,难得他们提出这个问题。经要真正讲得好,一定要如教修行,你真修才有心得,我们现在人讲心得,在佛法裡面讲悟处。你不是真修,没有悟处,唯有真干才有悟处。你悟得愈深,你讲得当然愈精采。你要是没有悟处,看别人的註解,所谓是照本宣科,全是别人的,与自己毫不相干,你怎么能讲得精采?你可以把註解讲得很熟、很流利、天花乱坠,有没有实际的内容?没有,你所讲的全部是表面的、形相上的,一分都没有深透进去。你入得愈深,发出来的力量自然就不相同。所以归根结柢一句话要真修,这样你才是真正能讲得好,你的见解、思想、心行与佛相应,哪有讲不好的!大梵天王音声这五德,你也能够具足。
初学我们没有觉悟、没有悟入,初学应当从哪裡学起?真诚。这能有感应,能有佛菩萨加持帮助你悟入。你心不真、不诚没法子,真诚没有丝毫虚伪委曲之相。不但读经、讲经的时候真诚,上讲台真诚,下讲台就虚伪,行不行?不行。诸位要知道一真一切真,我们只有一个真诚的心,对诸佛如来是这个心,对一切众生也是这个心,你才能悟入。如果你还两种用心,决定不能悟入。不但佛的境界不能悟入,实在讲你对于眼前这些状况,你也不能了解。这是真正发心学讲经,发心要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的同学,不能不知道。
诸大菩萨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仅是悟入,可以说他们彻底的悟入,佛法裡面讲彻法底源。我们知道这裡面许许多多的菩萨摩诃萨,都是十方诸佛如来倒驾慈航所示现的。菩萨的身分没有一定,诸位要晓得,他可以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分。我们在《普门品》裡面看到,观世音菩萨叁十二应,这举一个例子。他的示现不是自己的意思,完全看众生之「感」,他是有「应」。所谓「应以佛身得度者」,他就现佛身,那个佛也是菩萨;「应以童男童女身而得度者」,他就现童男童女身,那童男童女也是菩萨;「应以比丘身得度者」,他就现比丘身,哪有一定!甚至于说应以乞丐身得度者,他就现乞丐身。我们在《虚云老和尚年谱》上看到,虚老和尚朝五台山遇到乞丐,那个乞丐是文殊菩萨化身。所以要晓得这些菩萨摩诃萨,就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各行各业,你晓得哪个人是菩萨?不知道,我们是肉眼凡夫。
诸佛如来这些大菩萨,为什么要这样做?做的用意很深。让我们对一切众生生起最极的恭敬心。我们学佛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无论是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都要把它看作诸佛如来所示现的,我们恭敬心才真生起来,这样才能契入普贤行。普贤第一个行门是「礼敬诸佛」,我们对待任何人、事、物要真诚的礼敬。「礼」是外貌,「敬」是内心。所以示现的深意、密意,把我们带到普贤行。我们决定不敢轻慢任何一个众生,我们心目当中他是如来化身。他究竟是不是如来化身?我这个心要是这样子对他:「他是如来化身」,他这个人在我的境界裡面,就是如来化身。你要问什么道理?境随心转。随我的心转,他在我的心目当中他是如来,在你的心目当中他是凡夫,这个道理你懂不懂?我心目当中他是如来,我的境界就提升到如来境界。
佛眼看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凡夫看佛菩萨还是凡夫,凡夫成不了佛,就是因为看一切众生都是凡夫。如果你果然回头,你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你成佛好快。善财童子为什么一生成佛,道理在哪裡?就凭这么一点。这就是我们常讲,以真诚心对一切人、事、物,真诚到了极处,把所有境界统统转成佛境界。我们在讲席裡常讲,相随心转、体质随心转、境界随心转,天天在讲、在劝、在提醒,你为什么不能转?转,在一念之间,生、佛,实在讲就是一念的隔阂,一念觉你就成佛,一念迷你就是凡夫。希望诸位同修要深明此意。
他们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瞭,晓得万法皆空,晓得一切法无有自性,《般若经》上讲,诸法缘生,缘生无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他还要来示现,还要来做出样子给别人看,这是慈悲到了极处。因为他也明瞭佛种从缘生,什么是缘?一切人是缘、一切事是缘、一切物也是缘,我们六根面对的就是缘。缘裡头怎么有佛种?刚才我教给你的,你能把一切人事物都看作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你的佛种生了。如果你看这一切人事物都是凡夫,都是业障生死凡夫,你的佛种不生,你的业障生了,你的妄想、分别、执着生起了。都在一念之间,问题就是你会不会?宗门的祖师大德常常勘验学人,话头裡头常说,「会么?」你会不会。会了,就入境界,不会,还是凡夫。所以「会么?」这一句话的意思也很深长,我们要能体会这个义趣。
所以众生因这个塬因有感,菩萨也因此而有应,感应道交。感应道交的理我们要懂得。我们跟诸佛菩萨感应道交,我们跟一切众生也是感应道交,善与善感应,恶与恶感应,理很深,但不是体会不到。我们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你看学佛的人喜欢跟学佛的人在一起,我学佛我有感,所有那些学佛的人他就应了。学佛的人绝对不会跟学基督教的人在一起,这不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吗?世法也是如此。打牌的人他有一批朋友都是喜欢打牌的,他跟他感应道交;跳舞的人跟跳舞的人感应道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为什么会一类一类、一群一群?感应之理。不但动物有这个感应,植物也有这个感应。如果你要是留意,到野外山林裡面去旅行,你看看树木,一片树木同一类的,不会说这一片树林裡面,有很多种不同的这些种类,很少,看不到的,除非人有意去栽的。如果它是自然生长的树林,它一片一定是一个种类。所以无论是动物、植物、矿物,它都是一类、一群一群的,这个道理叫感应之理。善与善感应,恶与恶感应,净与净感应,你就懂得佛与佛感应。
佛菩萨以种种身分、以种种色相在世间示现,慈悲到极处。这一些苦难众生一定要先救济他,台湾有一个慈济功德会,慈济到极处是要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那是真正的慈悲救济。以这些财物救济,他没得吃送一点粮食给他,没得穿送几件衣服给他,是救一时之急,不是长远之道。长远之道要从根本上救度,要教他破迷开悟,帮助他恢復自性裡面,本具的智慧德能,无有穷尽的福报,这是真救济,这不是假救济,这是救济到极处。
《地藏经》对一切众生,特别是对一切罪苦众生,是从根本上的慈济。刚才我说得很清楚,一定自己先要依教修行,自己要真正做到,这个经典裡面的字字句句的意思,你才能体会得到。做不到,依照人家的讲义来讲,讲得再好也很难契机。一般说它不是真正的味道,真正味道是从心性裡头流出来的。古德的註解是提供我们参考而已,那是他修行,他证得的境界,从他自性裡面流出来的,不是我们自性流出来的。一定要从自己心性流出来才行,然后我们跟经对照,跟古大德他们那些註疏来比较,深入的去领会。请看底下一段经文:
【吾灭度后。汝等诸菩萨大士。及天龙鬼神等。广作方便。卫护是经。令一切众生。证涅槃乐。】
这一段世尊说出他对菩萨摩诃萨的愿望。特别是在佛示现『灭度』之后。这个世间没有佛住世众生就苦了,迷惑颠倒,造作一切罪业,没有人教他。所以佛要嘱咐这一些菩萨们,『汝等诸菩萨大士』,「大士」通常是对地上菩萨的称唿,对等觉菩萨称唿最多。『天龙鬼神』实际上都是菩萨应化的,如果不是菩萨应化,真的是天龙鬼神,那是凡夫很难理解佛陀的教诲。佛教他们要『广作方便,卫护是经』。《维摩经》上说得好,如果没有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你没有方便,纵有智慧,你也不能发挥。就如同人真有学问、有智慧,他没有口才,上讲台讲不出来,可是他写文章写得非常好。我们曾经遇到过这些人,文章确实写得好,上讲台不行,上课的时候不行,他的意思语言表达不出来。
说法讲求辩才无碍,辩才也要求佛菩萨加持,怎样才能得佛菩萨加持?还是一个真诚的感应:我为众生,不为自己,才能得佛菩萨的加持。一般人求佛,为什么求得没有感应?求佛菩萨,为众生裡面还有自己,百分之九十九为众生,还有一点为自己,感应的力量就达不到。何况现在一般人弘法利生,大概的说我百分之九十为自己,百分之十为众生,大概是这种比例,一半一半的都希有,他怎么能有感应?这一些事实,希望我们同修要细心去观察、去体会。在末法时期我们业障都很重,如果不得叁宝加持,决定没有能力讲经,这是实实在在的。这经上讲,连地藏菩萨为我们说法都要「承佛威神」所加,何况我们凡夫?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所以没有善巧方便,我们就没有能力表达及把甚深的经义,显示令初学很容易听懂。
佛在经裡面告诉我们,决定不可以有爱见之心。爱是什么?我喜欢。见是什么?我的主意、我的见解、我的想法、我的作法。如果用这种心态庄严净土,成就众生,你就有妨碍、障碍。障碍什么?障碍你自己真实的智慧,障碍你自己的功德。你要问为什么?佛给我们讲,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一不是二。我们自己有爱见之心,就是分别执着。分别执着是迷惑、是烦恼、是障碍,障碍心性。心性裡面无量智慧、无量德相、无量的功德统统被障碍了。这是最难的一桩事情,它是事实真相。如果我们离开爱见,或者说离开分别执着,爱见就是分别执着,你的心才真正是清净的。《无量寿经》经题上所讲的「清净、平等、觉」,我们从这五个字把它延伸成十个字,让大家好懂:「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是从这五个字裡头衍生出来的。常存此心,这个心就是庄严佛土、成就众生。落实在事相当中、在生活裡面,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最后「念佛」,成就究竟圆满的功德。如果不念佛,我们最高只能到菩萨的境界,念佛就到佛的境界,大圆满,真的究竟了。果然用这个心,我们的修学、工作,决定不会有疲、厌,疲是疲倦,厌是厌弃不耐烦。
昨天在居士林悟全法师来告诉我,他生惭愧心。他说我们廿四小时念佛,年轻人不如居士林许多的老太婆。年轻人念到半夜疲倦了,全身都不对劲,支持不下去了。可是老太婆还继续在那裡绕佛,还在那裡念,念到天亮她也没有疲倦。天亮之后她还去扫地、打扫环境。看到之后,他的心裡很难过,我们不如她。你为什么不如她?你有妄想,她没妄想,你心不清净,她心清净。你念佛念久了心裡生烦恼,所以全身不对劲。她生法喜,她快乐得不得了,愈念愈欢喜,愈念愈起劲,愈念愈有精神,这是真的。所以人真正得禅定,他就永远不会有疲厌,得禅定的人可以不要睡觉。「财、色、名、食、睡」这叫「五盖」,这五种把你的真心本性盖住了;盖就是障碍,障碍住了它不起作用。
所以我昨天告诉他,一定要修清净心,清净心能达到这个目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如果你的心,这是讲凡夫,不是讲圣人,不是讲学佛;你的兴趣能够集中在一点,那个人也不疲不厌,各行各业都有。读书的人喜欢书本,他读书不觉得疲乏,不觉得厌倦。科学家他们在研究室裡面,往往是废寝忘餐,吃饭忘掉了,睡觉也忘掉了,那是什么?他兴趣之所在,这都能达得到。
我们也曾听说,法国以前的拿破崙一天睡两个小时,有超过一般人的体力。那个体力从哪来的?专注,他对事业很有兴趣,一心一意为事业,其他都忘掉了。世间人尚且能做得到,何况修道人!所以修道的人在入定的时候,入定不是睡觉,如果说盘腿打坐入定他睡觉了,睡觉的样子很难看,为什么?一定是头跟脚勾起来,那是在睡觉。如果他是入定的时候身体笔直的,他不是在睡觉,他定中有他定中的境界,不是睡觉,他清醒的。你要想叫他出定,在他耳根前引磬轻轻的敲叁下,他就出定了,这是有人叫他了,所以要晓得他不是睡觉。打坐睡觉看得出来,打唿了,头跟脚已经连在一起了。这些障碍我们必须要克服,要恢復我们的精神体力才能弘法利生,才能够接受世尊的嘱咐,「广作方便,卫护是经」,卫就是守卫的意思,卫护就是守护的意思。
佛在此地劝菩萨,实在讲也是劝我们,这个经对于现前的社会,对于末法众生非常重要!我在讲席几十年了,我常常劝勉大众,大乘佛法的修学《地藏》是基础,地是心地,我们现在人讲心理建设,所以这一部经裡头说的什么?心理建设,这是根本。从这一部经裡面才能生出大爱,现在人讲「博爱」,「博爱」这两个字出在《无量寿经》裡面。佛法裡面讲大慈大悲。大慈悲心从哪裡生来的?从这个经裡头生出来的,所以这个经是根本。这个经的内容就是讲孝亲尊师,是以孝道为基础,所有一切法都是从孝道裡面生的,此经的内容是大孝。从孝裡面生慈悲,从慈悲裡面生智慧,慈悲是福,福至心灵,从智慧裡面,才真正发起大心普度一切众生。
末后说,『令一切众生,证涅槃乐』,涅槃是真的不是假的,涅槃是不生不灭,「涅槃」的意思是究竟圆满,没有一丝毫欠缺。所以佛在此地劝导大家,必须广作方便,卫护流通,而且要注重效果。一定要帮助大众,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然后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永远不堕叁途,脱离苦海。在这个时代要想真正离苦得乐,永远不再煺转,那就非求生净土不可。如果不求生净土,在菩萨位次上还有煺转,煺转是个非常大的麻烦事情,这是劝我们念佛,道理就在此地。请看经文:
【说是语已。会中有一菩萨。名曰普广。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见世尊。讚叹地藏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大威神德。唯愿世尊。为未来世。末法众生。宣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诸天龙八部。及未来世众生。顶受佛语。】
这一段是讲当机启请。当机的人是一位菩萨,『普广菩萨』。普广菩萨代表在会的这些菩萨们,接受世尊的嘱咐,发愿流通这一部经典,弘扬这一个法门,他来做代表。菩萨名号裡面的含义,跟佛放光、以大音声宣布,意思都相应。「普」的意思,普是普遍,遍及才叫普;「广」是广大没有边际。「感」跟「应」都相应,在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劝导与会的菩萨,佛是「感」,菩萨们听了之后愿意接受,这是「应」。由此可知,感应是双方面的,互为感应。青莲法师在这个地方,跟我们解释菩萨名号的意思。「从心发智,智弥法界」,这叫普,解释得好。没有智慧不肯接受,现在把这个事情嘱咐给你,你还在推託、客气,不敢承当,与会的菩萨不如此。他们从真心裡面起自性般若智慧,这个智慧普遍法界,这是普的意思。智才能导行,也就是说智落实在事相就是行为、就是行止;智遍法界,行也满虚空、也遍法界,所以叫广。真心是体,普广是用;普是讲智慧,广是讲事相。也显叁身是一体,也显叁德是一体,他这边是讲心是法身,普是般若,广是解脱,解脱就是方便自在,我们所讲的自在随缘就是解脱。这一段意思也很深,我们应当善于学习。
佛法裡头都是讲真相,真相决定不可以执着身是「我」。把身外之物,看作我所有的,「我所」。「我」尚且没有,哪来的「我所」?你才真的觉悟了。你要能把我、我所放下,放下不容易,你为什么放不下?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你没有搞清楚、搞明白。如果真的清楚、明白了,你就很喜欢放下,你不可能不放下,这是一定之理。明白就是看破,什么叫看破?理事因果清楚了、明白了,所以你是样样都放得下。放下之后,那个生活、受用,对自己来讲是自在,对别人来讲是随缘,所以自在是「自受用」,随缘是「他受用」。帮助一切众生随缘,随缘裡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有分别、有执着不是随缘叫攀缘,攀缘跟随缘差别在此地。随缘的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是觉悟的;攀缘的心不清净、不平等、是迷执、迷惑的,这裡面差别很大。
世尊讚叹地藏菩萨,讚叹与会诸大菩萨,这裡头用意很深。诸大菩萨知道一切法毕竟空,又能够示现种种色相去教化众生,这才值得如来讚叹。世间人不晓得诸法性空,所以造业、受报那也是种种示现,不自在!二乘、权教,特别是二乘人知道诸法皆空,不发心帮助一切众生,所谓是「堕涅槃坑」,佛不讚叹。这就是说凡夫着「有」,二乘着「空」,都堕落在两边。佛讚叹菩萨,菩萨是两边不着,所谓行的是中道,于自、于他有真实的利益,所以佛才讚叹。讚叹的用意是让我们初学的人学菩萨,不要学凡夫、不要学二乘;学凡夫着有错了,搞六道轮迴,学二乘着空也错了,堕偏真涅槃,佛说话用意在此。
普广菩萨代我们启请,他话裡面所说,『今见世尊。讚叹地藏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大威神德』。这是前面所说,地藏菩萨累劫的发愿,成就无量无边众生作佛,这个功德多大。而且还继续不断普度一切苦难的众生,菩萨在此地特别提出来的,『唯愿世尊。为未来世。末法众生』,就是指我们。我们现在生活在世尊的末法时期,佛在经上所说,佛的法运有叁个时期。第一个是「正法时期」,去佛不远,佛法流传在世间意义很正确,有缘闻到佛法的人很容易证果,依照佛法的理论方法修学,成就的人非常之多,佛说这是一千年。可见得我们今天讲影响力,佛教化众生有这样深的、这样大的影响力,一千年之内接触到佛法都能修行证果,这影响力多大。
可是到第二个一千年这个影响力差一点,佛法逐渐变质了,所以称为「像法」,像就是没有那么纯真,像是相似。修行人证果没有了、少了,得禅定的人很多,依照这个方法得禅定、开智慧还有,这是像法时期。末法时期,这是佛灭二千年以后,一直延续一万年。所以佛的法运,也就是佛教化众生的影响力,总共是一万二千年。后面这个一万年就称为「末法时期」,这个影响力逐渐、逐渐衰弱了,我们从歷史上能够看到。所以佛法的修学、佛法的弘扬,世间人常讲一代不如一代,有它的塬因在。
可是虽然是一代不如一代,佛法在末法有没有高潮的时候?有。有高潮、也有低潮,这是什么塬因?这就是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如果在这个时代真正有大心凡夫,他觉悟了、明白了,依教修行,尽心尽力的弘扬佛法,佛法就起来了。如果在这个时代、这个地区没有人弘扬,没有人真正依教修行,在这个时代佛法又衰落下去了。可见得盛衰在人,不在法。佛告诉我们,这一万年当中确实有起有伏。我初学的时候,章嘉大师就告诉我、鼓励我,教我不要灰心,不是佛法一直滑落下去,有起来的时候,可见得这是事在人为。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发心把末法时期佛法带到一个高潮,无量功德了,诸佛讚叹,不是不可能的。我过去也常常勉励同修们,我们要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五比丘创业,在鹿野苑最初五个学生,一个老师,这样起家、创业的。这六个人可以起家创业,在今天如果有六个人真正发心,怎么能不復兴?六个人很难找,什么样的六个人?六个明白人,六个觉悟的人,六个身心世界一切统统放下的人,佛教就兴起来了。我们肯不肯干?肯不肯把它捨得乾乾净净,捨到底?
往年香港洗尘法师在世的时候,他到台湾来看我,他也很护持佛法,跟我谈到怎样把佛法能振兴起来?那个时候我在台湾讲《金刚经》,讲江味农居士的《讲义》,讲得很详细。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裡面就提倡,他说如果要佛法兴旺,一定要实行托钵的制度,我同意他的看法。出家人恢復到世尊那个时代,叁衣一钵,什么都没有,才能把佛法振兴。我跟洗尘法师建议,我说你去找,找五个人,我们五比丘。现在我们福报比不上世尊那个时候,为什么?我们体力不行。今天叫我们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不要一个星期就病倒了,就送到医院去了。福报不行,所以生活环境要比那个时候稍微提高一点,我们不要树下一宿,我们住帐篷。现在童子军学生露营的帐篷,小帐篷一个人一个,摺叠起来很小,可以背在背包裡头。我说我们找五个人,白天我们乞食、讲经说法弘化,晚上找个大树底下,五个人围着一棵树,在帐篷睡觉就行了。我们也不必打坐,躺下来睡可以,把生活程度降到最低的水平,心裡头一个杂念都没有,一心办道。不讲经、不讨论、不弘法的时候,大家围起来念佛。我跟他讲,你带头干,我报名我是五个当中之一,你再去找。他回到香港之后就没下落了,洗尘法师过世也很久了。真正肯发心,年轻人有体力可以做得到,要发大愿心捨己为人,为地球上的众生把佛法振兴起来。年岁大了体力衰了,不行,这做不到了,世出世间法都要靠年轻。
释迦牟尼佛示现十九岁悟道,叁十岁出来弘法利生,说法四十九年,讲经叁百余会,要年轻才行。在中国,你们看看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廿四岁接受衣钵,五祖传道给他,他那个时候廿四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年岁大了怎么行?古来这些人,他们的经歷,他们种种示现,给我们做参考,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期望我们后学能够效法他们,能够向他们学习,佛法才能够久住世间,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地藏菩萨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效法,他的愿心从来没有煺转过,他的行持永远都在勇勐精进,都在做『利益人天因果等事』。普广菩萨启请,他们是承佛的教诲,担负起弘经的使命。可是如何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得有效果,『未来世众生,顶受佛语』,这是讲效果,这要靠佛加持。菩萨虽然在做,是不是能收到效果,他也不敢讲。求佛加持,这个地方请佛开示就是求佛加持。
【尔时世尊。告普广菩萨。及四众等。】
『普广』在此地是代表当机,『等』是与会的,不仅是与会,前面经文上所说,这是「普告诸佛世界一切诸菩萨摩诃萨」,「等」就是等这个,不一定是在会,这是十方诸佛剎土一切菩萨摩诃萨,「等」裡面的意思很广很广。『及四众等』,包括天龙大众。
【谛听谛听。】
『谛听』,谛是谛实,实实在在。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讲,仔细的听、用心的听,有这个意思。
【吾当为汝。略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福德之事。】
世间人,特别是六道凡夫,觉悟的人少,念念还留恋人天福德,不肯捨弃人天的福德,所以他们脱离不了六道轮迴。可是佛菩萨教化众生一定要随顺他的根性,随顺他的爱好,渐渐的诱导。众生着重在福,哪一个人不求福?不信佛的人有,不求福的人没有。哪个不求福?你在新加坡每一个街道上走走,人家贴的「福」字倒贴的,倒贴就是「福到」了,他在求福。福真的到了没有?很难讲。可见得求福之心,没有一个人不如是。什么叫福德?实在讲他也不懂得,他认为升官发财是福德。儒家是以孔老夫子为代表,《论语》裡面讲夫子五种的德行:「温、良、恭、俭、让」,实在讲这是做人的根本,人道的基础。温厚,心地厚道,表现在外面是温和、善良,恭慎。恭是恭敬,慎是谨慎小心。节俭,忍让。夫子的五德所感得的福报,中国古人讲五福,五福临门。
「五福」裡面第一个是「福寿」,我们今天讲健康长寿,这是第一福。第二是「富贵」,富是有财富,贵是有地位,你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财富。第叁「康宁」,康是健康。安宁,身心安稳,身心快乐。心没有忧虑,身没有苦难,身享乐,心裡面喜悦,这是康宁。第四「好德」。第五是「考终」,考终就是好死。在五德裡面,福寿、富贵、康宁、考终都是讲的果,是你享受的。好德是因,修因,你要不修因,你怎么能得到这个果报?「好德」就是温、良、恭、俭、让,你能够修德,你才能够得福。享福的时候还要修德,你福报才能够绵长,才不至于享尽。在佛法裡面修学比这个更殊胜。但是我们要知道,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确实是根本,我们的修学也把这个当作根本,「养五德、修六和」。
今天我们修学净土法门,我们把基础奠定在《观无量寿佛经》裡面讲的叁福,《观无量寿佛经》这是我们的基础。「叁福」是什么?叁福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叁福裡面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福,「受持叁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叁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诸位想想这总共十一句,这十一句所讲的是不是《地藏菩萨本愿经》?所以这一部经,就是这叁福十一句话的详细说明而已。佛说过,这叁条是「叁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八个字非常重要!世尊为我们说明,十方叁世一切诸佛从初发心修行证果,就是依这个基础。可见得这十一句,不是我们净宗修行唯一的基础,八万法相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任何一个法门,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个基础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所以如果不从这一部经上奠定基础,修学任何法都不能成就,所以我说这是行门裡面的根本法,非常非常重要!
青莲法师在註解裡面,跟我们讲六斋日、讲五戒十善,他特别指出这个,就是『利益人天福德之事』。这在基础裡面,再强调最根本的基础,一定要修五戒,一定要修十善。不能够每一天修清净行,也要一个月修六天。六斋日,现在一般人用农历的太少了,很不好记,会给你生活上带来麻烦,那怎么办?我们用星期天,或者用星期六,也一样,一个星期修一次。像我们现在提倡每一个星期,举行一天廿四小时的念佛,走进念佛堂,廿四小时念佛,五戒十善就圆满了。你在那个裡面,不会打妄想,一心念佛。所以进入念佛堂,净业叁福统统都修了,戒定慧叁学也就圆修圆证,正是《华严经》上所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用一个念佛法门,圆圆满满融摄一切法门,所以念佛法门好!值得提倡。人数多少不拘,最好每一个星期念一次,廿四小时不中断,我们极力提倡这个法门。
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