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是谁?《坛经》是一部什么书?
发布时间:2024-04-22 04:05:06作者:佛心网解读释家智慧从《坛经》开始。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坛经 · 行由品第一 》
这是坛经的开篇部分,讲的是在众人的邀请下大师要开始讲课了。这里的大师当然是惠能,那么惠能是谁?是什么时代的人物?他做出了什么贡献,如此受时人重视?这里的宝林寺,大梵寺又是今天的哪里?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从佛教的起源说起,再谈禅宗的来历,最后分析惠能的贡献与对今人的启示。
一花一木皆禅意1:释迦牟尼与佛教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上天入地,神通广大,降魔伏怪,几乎无所不能,甚至连至高无上的玉皇大帝在悟空这里也成了“玉帝老儿”。但有一人是孙悟空的克星,一个筋斗能走十万八千里的孙大圣甚至连此人的手掌心都跳不出。孙猴子与此人斗法,翻了半天筋斗,来到了五根擎天巨柱前,自以为到了天尽头,略显疲惫的孙大圣,在“天柱子”处痛快地撒了一泡尿,还自做聪明地在上面写下了“孙大圣到此一游”(国人在旅游时,总爱在优美的旅游景点上歪歪扭扭地写上“某某到此一游”,可能就受到了孙大圣这一行为的影响)。其实这五根巨柱是此人的五根手指,孙大圣把尿撒在了人家的手掌心,字也写在了人家的手指头上……。《西游记》是艺术,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形象大多有生活原型,(时下很热的崔、冯之争,不就是因为电影《手机》的生活原型究竟是谁的问题吗),《西游记》中唯一能制服孙猴子的神圣叫如来,如来的生活原型就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圣人释迦牟尼和我们这里讲的坛经、惠能有着必然的联系,没有释迦牟尼就没有中国甚至世界文化史上意义重大的坛经与惠能。
慈悲为怀,利乐有情西游记中的如来是虚构、是艺术想象的结晶,但释迦牟尼却在人类历史上实有其人,他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是创立了佛教,他创立的佛教学说影响所及遍及全球。从学术的角度而言,他对人类的贡献,与孔子、老子、柏拉图、穆罕默德等人一样,都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圣人,都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的精神导师。那么释迦牟尼究竟是何许人?一般认为,他是古印度时代一个小国家的国王的儿子。这里的古印度究竟是哪个时代?哪一年呢?古印度人的历史观念不强,历史意识不清晰,从官方到民间都没有像我们中国一样的清晰明白理性的历史记录传统。所以,即使伟大如释迦牟尼这样的人,他的生卒年代、生平事迹在古印度的历史中,我们也难以找理性、可靠的历史记录。今天通行的关于释迦牟尼的生平记录,差不多主要出自《西游记》中唐僧的生活原型——中国唐代高僧玄奘的有关记录。
当年玄奘在信仰的支撑下,只身一人历尽艰辛徒步游历到印度,并在哪里留学十多年,把许许多多经书带回了中国,同时也记载下了一些流行于当时印度的关于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传说。根据玄奘及有关记载,释迦牟尼生活的年代大约在“西元前第一个千年中期”,也就是公元前五、六百年。其时也正是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孔子、老子生活的时代,也是西方古希腊城邦制时代,是苏格拉底,柏拉图生活的时代。历史很奇怪,古印度、古希腊、古中国文明在当时虽然基本互不往来,但几乎在同时诞生出了各自的文化伟人。也就是在西方学者所谓的“文化轴心时代”,这三大古文明地区几乎是同步达到了第一个文化高峰,诞生了许多足以影响人类伟人(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文化课题)。佛意人生在释迦牟尼生活的时代,古印度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许多独立的小国家组成,可能类似于我国四分五裂的春秋战国时代。释迦牟尼出生在古印度大地上一个音译为“迦毗罗卫国”的一个小国里。按今天的地理版图来说,这个国家大约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所以,按今天的版图来说,释迦牟尼的籍贯是尼泊尔,而非印度。后来他得道后,行化布道的地区就主要在衡河流域了,那就毫无疑问是今天的印度境内了。这里的“得道”“行化”什么的都是佛教用语,用我们世俗的话、学术的话来说,大约可以说成这样:释氏学成后,讲课和传授学问的主要地区在今天印度境内的衡河流域。了解了释圣人的出生时代和出生地后,我们再看他的名字。其实,他的俗名叫“乔达摩· 悉达多”。那么为什么又叫“释迦牟尼”呢?他是释迦族人(类似于我国的汉族、回族、蒙族吧!),而牟尼是“修行有成就者”之意。所以,释迦牟尼的意思是释迦族的修行有成就者,或释迦族的修行得道者之意。可见释迦牟尼是在他创立佛教后的一个光荣称号。在佛教界,释迦牟尼还有佛陀、世尊的称号,都是得道、有智慧、大德之类的意思。
据传,释迦牟尼虽然贵为释迦族的贵族,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但他不恋世俗的荣华富贵,天生一颗悲天悯人的慈悲心。他看到人类普遍受到生、老、病、死的折磨,于是立志认识人类的心灵,治理人类的心灵,净化人类的心灵,寻找一条超越生、老、病、死、离苦得乐的道路。通过他天才的创造、艰苦的修行,终于证得洞彻宇宙人生的真实面目之大觉,觅得了灭苦解脱之道,于是佛教就此诞生。佛教诞生之后,应者云集,追随者不可胜数,历经流变发展,一直到我们今天能看到的东南亚国家盛行的佛教传统、我国西藏的喇嘛、布达拉宫、五台山、黄山等上面众多的佛寺禅堂。在这个庞杂博大的佛教文化传统中,惠能以及坛经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坛经对我们现代人“离苦得乐”有一些什么启示?对我们现代智慧地生活、快乐的做事又能提供哪些有益的养料?诸如此类的问题就是一下篇文章(也就是此文“2”部分)的主要内容了。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