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真信,往生极乐世界你就有把握,你不怀疑,你肯定往生
发布时间:2025-01-03 04:05:43作者:佛心网
下面念老给我们做的总结。「本品」,浊世恶苦第三十五品,「广明善恶果报」。也就是细说,说得很详细,善有善果,恶有恶报。《观经》里面讲的三福,「深信因果,亦正以此为劝也」。为什么我们有信心,这个信里头有疑惑,不干净,所以这个信它不起作用。念佛人对这个感到很困惑,如何能够叫自己真相信,不再有疑惑?行不行?行。用什么方法?读经。怎么个读法?祖师大德教给我们的秘诀,「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的疑惑就断掉了,你就真信。真信,往生极乐世界你就有把握,你不怀疑,你肯定往生。读经,遍数很重要。每天《无量寿经》念个十遍,熟了,念熟了,大概四十分钟可以念一遍。十遍做为早课,晚上也念十遍,我相信念到一千遍、二千遍,你的怀疑没有了,你真正相信你会往生。
我们看下面一段,「本品广明善恶果报」,说得很详细。「《观经》三福中深信因果,亦正以此为劝也」。《观经》里头只有一句,深信因果,这个地方为我们细说出来。「世人愚痴不重因果,或更狂妄,拨无因果」,认为因果是骗人的,是假的,是劝人为善的,不是真有其事,这种心态的人很多。「故诸经中,反覆教诲」,这一句我们要留意到。为什么大小乘佛经讲因果讲得很多,为什么?就是因为人不相信。如果都能接受,都能相信,佛何必说这么多废话!说个一次二次你就明白了,为什么要不断的说,四十九年常常说?可见得真信很难。佛是希望大家真信,这一生当中就能往生,永远脱离轮回。这是佛的慈悲,佛的爱心,帮助我们彻底离苦得乐,慈悲到极处,真诚到极处。所以在诸经当中反覆教诲。
吴译本里头也有,「诸欲往生阿弥陀佛国者,虽不能大精进、禅定、持经戒」,这些你很不容易做到,「大要当作善」。大要就是重要的,重要的你要做个善人。你连善人标准都达不到,极乐世界没分。彭际清居士也说得很好,「十善本为天业」。十善业道,它本来是帮助人生天的,「今以念佛因缘,回向极乐,即转天业而成净业」。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说得好!我们如何能成就净业?从修天业下手,把它转成净业,这就好办了,这个一般看起来好像不是太困难。
「是故修净业者,当尽己力,兼行众善也。且所谓带业往生,其业盖指宿业也。宿世恶业虽未全消,但仗佛本愿,及持名妙德,故可带业往生」,这几句话比什么都重要!宿世恶业虽没有完全消掉,怎么办?我们仗佛,仗佛本愿,四十八愿,及持名的妙德,这就是老实念佛,就这一句佛号。这个持名妙德可以从海贤老和尚一生当中完全体现出来,他就是持名。这一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让他自己得事一心、得理一心,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只是师父不准他说,他真得到了。可以带业往生,「不更恶趣」,他再不会回到六道轮回,他超越了。「弥陀第二愿曰:来生我刹,受我法化……不复更堕恶趣。但所谓带业者,只限宿业,而决非现行之业。如《涅盘经》中,广额屠儿,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故知成佛,必须放下屠刀也。」《涅盘经》里头有个故事,讲一个屠户,以屠宰为事业者,必须放下屠刀。
「若行人习净」,修行人,学念佛法门,「一面念佛,一面作恶,如是修净,决定不能往生」,这个要知道。为什么说修净土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有人念佛往生,有人念佛没往生,甚至於还堕到恶道,这个例子很多,细细去研究,原因都明白了。口念佛,他心里头没有佛,心里面对这个世间没放下,还有贪求、还有瞋恚、还有愚痴,这个他去不了。
「又有以行善为人天乘,而轻之者。」认为念佛求生净土不必行善,十善业道是天道的,上品十善生天;中品十善,人道;下品十善,修罗。修罗的福报很大,为什么把他贬到第三?因为修罗死了以后多半都堕三途,他不行善,喜欢斗争、喜欢作恶。这些业因果报我们都要知道,才不至於走错路。下面念老举个例子,「唐鸟窠禅师以吹布毛示弟子会通,弟子悟入」。「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示白居易」,白居易说,「此二句三岁小儿亦说得」。鸟窠说:「八十老翁行不得。」这就是,以此二句为浅,以吹布毛为深,这是白居易,唐朝大文学家;跟吹布毛平等无二,是鸟窠禅师。「一迷一悟,何啻天渊。若是圆人,法法皆圆。」这句话好!圆教的人,学人,他样样都圆。「人天乘即是一佛乘。又何能轻之耶?净宗之妙,在於照真达俗。若广行众善,则造福於当前之社会,且成为净业之助行。复深信愿,持佛名号,则自他兼利,常乐无极。」这个几句话也说得非常好。
后面还有一段,我们还有点时间,把它念下去。
「又此品广明浊世恶苦。虽只广陈事相,实则圆显一心。心秽则土秽,心恶则趣恶,一一无非自心所现也。经中详明两土净秽,令知欣厌。」这品经确实好,经文把极乐世界跟我们现前的地球,做一个很好的比喻,对照来看。你真看清楚、看明白了,你就会一心向往极乐世界,一念想离开这个世界,不想在这儿多住,功德利益在此地。「《弥陀要解》云: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秽,而自心秽,理应厌离;极乐即自心所感之净,而自心净,理应欣求。厌秽须舍至究竟,方无可舍;欣净须取至究竟,方无可取。妙宗钞云:取舍若极,与不取舍亦非异辙。设不从事取舍,但尚不取不舍,即是执理废事;既废於事,理亦不圆。若达全事即理,则取亦即理,舍亦即理。一取一舍,无非法界。」蕅益大师《要解》这一段说得好,「事理圆融,妙契中道」。这个注解所引的,我们多念几遍就明白了。所以,经教帮助我们断疑生信,帮助我们坚定求愿往生,这个心坚固,这个坚固的信心就帮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
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42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