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唯识、中观与其他

发布时间:2024-10-16 04:05:36作者:佛心网

茶壶:   既然中观和唯识各自有各自的方法论,有各自建立的前提,那么,把这两个体系放在一起比较,有没有可供比较的大前提或者说共同的基础?如果有是什么?  二麻子:   嘻嘻,茶壶兄可别期望太高。这个争论历史很久了,不是我们就能消除的。共同的底线肯定是有:都是缘起性空,都是佛说的,都是靠成就者的证量。所以,根本上原则上一定是能协调不矛盾的。但怎么能做到?问题很多。我们做我们能做的也就是了。  比如有些唯识行人无条件的不许外境,不管什么结论,那在另一些人看来不成了定论常见了吗。又如唯识宗说过心是实有吗?也许有的行人有这个想法,那另一些人觉得就该批。但唯识整个理论体系不是这样说的吧,所以就很像唐吉柯德大战风车了。  茶壶:   既然如此,俺理解,这缘起性空应该是一样的。可是在这同一个基础上建立的两个体系的见地为什么有差别呢?是哪一个环节或者哪一个方面导致的?  二麻子:   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历史上,到底是什么原因怎么导致的,可能很复杂,而且也未必都记录下来了。所以,现在只能说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不同的判断,真要是去断言哪个判断是正确的,大概在技术上与因缘法上都不大容易做到了。这问题在麻子看来就是说话出发的角度不同。  智行:   好书太多了,看不过来。师兄能否简要介绍一下?不过,读来读去,本人还是觉得汉地的论在见地上说得凌厉,直接到位,给人痛快的感觉。藏地的在修行上说得细,见地上较迂回。如来藏是佛说的,怎么会有大乘人否定如来藏?这个在下实在不可理解。若有大德作否定说,愚也只能说那是方便遮止而已,岂是究竟说?愚读过一些藏地的论著,都没谈到这一步。所以,不太清楚古兄的说法来自何处?  二麻子:   嘻嘻。也许还可以有别的情况,未必一定是方便遮止,未必是绝对否定,也未必是肯定。不同体系的说法,其实很有变通的地方,但其本质可以一样。  比如,格鲁应成中观见是不说七、八两识的。这个不说,被不少人说成是“中观不承认七、八识”,这就有点容易误导了。其实中观应成见不说七、八识,只是不说这个名相。七、八识所具备的功能等,一点都没不承认,同归到六识里说了。比如,因果的相续,若用八识种子固然可以说,但中观应成见直接用相似相续不断也是直接了当。  同样,对“不承认如来藏”这事,也是需要仔细简别的。未必会成为象智行兄担心的这个样子。  常青:   如果“流注”之意,在中观里是用相似相续来说的。(说到这里,想起狮兄在楼上对于那“意识是持续不断”说法,颇感不好理解。其实如果把“持续不断”,换作这里的“相续不断”,他多半不会再有异议了。

)  那,“明流,暗流、等流串习”之意,不知在中观里是否也有对应的说法?麻老,您能不能只用几句话简单说一下?请您不要扔给我一本中观的经典应付……  二麻子:   对不起,您这个想法有点过分。你试图要求将唯识的一一名词都要中观里有对应,这不可能。如果可能,中观就变成唯识了。别说中观唯识这么大的两大体系。俺给你举个例子。  在大手印等教法后面,都有对空性/本觉的某种表述/引导。一种说法是明空觉三分。另一种说法是乐明无念三分。这些词都需要仔细简别的,我们这里不谈。但这两个三分表述的完全是同一件事,于是,有人试图建立两种三分间的对应关系。嘻嘻。这是建立不起来的。  举个更简单例子是:三分同一个圆,两种三分就能建立每份间的对应吗?没这事。  所以,这次连中观的书都没开列。

编辑:小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