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怎么学外语?乾隆年间学6种语言,这方法,没准你也用过!
发布时间:2024-10-23 04:01:52作者:佛心网大家好,我是文宝宝。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学习多种语言变得越来越重要。咱们现在比较普及的就是英语了,上到大学,小到小学,有的家长在孩子3、4岁的时候就开始教英语了。不知道您的英语水平怎么样啊,反正我上学的时候,是看到英语就头痛,更别说学其他外语了。那很多朋友就会问了:”我们现在学习外语都比较困难,古代人连词典都没有,是怎么学习外语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
其实,在古代闭关锁国的情况下是不需要学习外语的。最初需要学习外语的人的,绝大部分都是需要外出的商人和僧侣。比如说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上西域各国,中国、印度的商人,他们之间就需要交流,用的是一种粟特语。因为粟特人在丝绸之路的经商线上非常活跃,这种语言也就混杂了很多汉语和梵语的成分。古代的很多印度僧人也来中国宣扬佛法,那就需要熟练的掌握汉语,他们往往就是跟着商队,一块儿来到中国,就在一路上学习汉语。到了中国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也就渐渐的掌握汉语了。
丝绸之路中国大规模的学习英语,其实是清代时期,康熙皇帝还开了个外语补习班。康熙皇帝在和俄国进行尼布楚条约的谈判当中,他就发现精通俄语和拉丁语的人才能非常重要。回到京城之后,在1708年开设了内阁俄罗斯文馆,他就让八旗子弟学习俄罗斯文学,以备翻译来用。
博物馆还原《尼布楚条约》蜡像到了雍正年间,从四译馆当中分出了西洋馆,招一些满洲青年专门学习拉丁文,当时用的材料叫《华夷译语》。本来这本书是洪武年间官方编纂的,一种蒙语和汉语对译的一个词书。后来这本书就扩充了,囊括了比较多的语言,就成了咱们中国近代早期,外文译汉文的一个官方词典。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本书也沿袭了历史上翻译的一个经典方法,就是所有的外文词,都是用汉文字标的拼音,跟咱们小时候背英语单词一模一样。华夷译语到了乾隆年间,因为广州十三行,经常要跟洋人做生意,迫切的需要学习英语。当时就出现了一种叫做《红毛番话》的一个小册子,上面收录了法语,德语,英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和意大利语,一共6种外语。英语一开始收录了700多个单词和短句,上面的单词也全都是按照粤语的发音的汉字标注的。
画中的guang'zhou'shi'san'h好了,就这些,你对学习外语有什么好的方法呢?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