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感应是当下的,不是将来的
发布时间:2024-04-16 04:02:54作者:佛心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宏海法师讲解42
像我们学习这样的经典,就是起伏跌荡,至少它是文义上的,就像话剧剧本一样。可是一定要从这着眼才能真实受用,为什么?就是看到这些苦它是真实不虚的,也在我们身边发生的,谁都不在局外。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地激荡着我们的出离之心,要跟自己的心行发生关联,不是在这儿端坐,身为局外之人一样,这是我们现在很容易局外之人得不到真实受用。
很多时候把三藏十二部翻遍了,你今天在这儿引用一段,明天在那儿引用一段,这个考证一下,推比一下,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一下,说来说去,羊皮上刮风,自己在那儿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你说有什么用?
所以学习经教,我觉得自己讲经也是从信念入手,自己的个人意见才能得真实受用。把这里边的经典去做科判,可是我们学的时候始终咬在那个层面,很多时候我们会咬在那个层面。去借一些名词,法相,从佛学素养来讲应该了解一下,但是不要去抠那些东西,真的没用。只有在信仰建立了,修证上去探讨,这个时候才能够从出离感应上去沟通。
韦提希都在这样的时候才生起出离心,可以说明她没有真实受用,这个时候才真正地受用了,一头磕下去,起来佛就来了。你的心没有诚敬,虔诚的感,佛也不会如此应。释迦牟尼佛现在常在灵山法界,我们也可以想,为什么来不了?就是感应度不够,不明朗,不清晰,福德业力现前不了。
智者大师在读经的时候,还见到灵山法会,还没有散。所以这里讲到的这一段,都是从她真正的出离心调出来了,我们曾经也有过好的感觉,也有过殊胜的意念。可是就是很难保持,所以想方设法要去长养,逼迫着自己。这是第二点,就是说逆境好精进。
第三点,讲到净土教门的涉及广大,很巧妙地镶嵌,出场者就是当机者。序分里的出场者,就是这个法门的当机者,什么叫当机者?就是该修这个法门了,这个法门跟他有缘,他应该听进去,应该好好去如说修行,这就叫做当机者。这个经讲这个法的当机者,这里边舍利弗、目犍连、富楼那全成配角。顶多在佛在要来的时候,他们提前或者佛来不了了派他,都成了配角,他们都是阿罗汉是圣者。
为什么都成了配角了呢?配合佛来度化的,而频婆娑罗王、韦提希,这是烦恼子,就是烦恼具足的凡夫。是净土法门的正机,说明净土法门对生死之内的凡夫所说的,这里边还有一个机就是阿阇世王,五逆重罪造下了,他开始讲这个法门。
所以净土法门的涉及有多广,在后面讲到了五逆重罪的法做下了临终悔都可以往生,这不是阿阇世就是,他也在这里也是一个当机者。这部经典正对讲的这部宝典的根性就是对凡夫的。频婆娑罗王是凡夫,阿阇世王是凡夫,这个韦提希全是凡夫。
这凡夫也就罢了,五逆十恶的阿阇世王后来他通过佛陀的教化也生起悔心,而且到文殊菩萨面前还去忏悔。他当时说,看到他修成就了以后,看到他要堕地狱了,很惭愧就去文殊菩萨去忏悔,后来这一世舍报了以后,当下就生到地狱,生进去就出来。因为他的忏悔心,生进去就出来了,说明净土法门这种广大,连这样的人都不离不弃,不会舍弃。这都有密义,要表法的,这是第三点说明净土广大,涉及广大。
再一个净土的法门,我们要掌握它的修法诀窍重在三业,身口意感应。就是用心去感,让佛用心去应,曾跟一个北大的教授聊天,他说的一个话我就特别相应,他说我们只相信推理不相信直觉,直觉就是感应,就是天生就是这个样子的。
我们念,佛就来,相互能作用,法尔具此功德,法尔具此神威。就是法界的所有的运动状态就是这么一套路,在这个套路里这是最真实的套路,你在上面左摇右摆,上加下添,就给他干扰了。所有的认知,所有的推比,所有的研究都是干扰,那才叫真正的干扰,干扰我们的纯真感应。
所以有时候我们学习佛法,因为经典论著的惯用的佛学术语听多了,他就觉得是不是有点僵化,或者这种玄妙化、神秘化。你换一种说法还是这个道理,感应,直觉,所以念佛忆佛法门一开始就有实践,已经成功了,就在这部经典中,频婆娑罗王向耆阇崛山遥礼世尊,而作是言,即感通应至了,这是他身口意感的。
包括目犍连知道了,就来了,特别是韦提希这里,遥向耆阇崛山,为佛作礼,而作是言,作是语已,悲泣雨泪,遥向佛礼。未举头顷,尔时世尊,耆阇崛山,知韦提希心之所念。佛在灵鹫山知道她起心动念,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完全知道我们现在的信愿之心,一定要摆顺理清,感应是当下的,不是将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