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藏日喀则:佛的国度,信徒的家园
发布时间:2024-11-02 04:05:54作者:佛心网日喀则,西藏第二大城市,距今已有500年历史,是当年后藏的政教中心,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这里的寺庙众多,享有盛名的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白居寺、夏鲁寺等,包容着各大藏传教派,这里有:格鲁派,萨迦派(花教),宁玛派(红教),噶当派,噶举派(白教),布鲁派,希解派,觉域派,觉囊派等,百家争鸣构成了浓郁的宗教文化。
宗山 摄影/博美王子
摄影/博美王子
离天最近的日喀则,是一座日光城。蓝天白云之下,庙宇,僧侣是这里的一道风景线。
经线 摄影/博美王子
另一道风景可谓是这些转经的藏传佛教信徒,在扎什伦布寺的后山至宗山,是日喀则经典转经线路。
尼色日山 摄影/博美王子
扎什伦布寺的后山为尼色日山。这是一座包容之山,既有萨迦派莲花生大师的身影,也有米拉热巴大师的塑像,既有度母,也有护法神,是藏传佛教各派的缩影,是各教派信徒的福地。
转经人 摄影/博美王子
转经路依山而建,石阶整洁,还有路灯。它们大部分是政府出资修建。这条路上通宵达旦都有转经的人。
小布达拉宫 摄影/博美王子
转经路一直通向宗山,这座外表酷似布达拉宫的建筑,是日喀则标志性的建筑之一,现为博物馆。
转经路 摄影/博美王子
这些有信仰的修行人总表现的那样的善意和谦和。我们可能是逆向上了转经路,这样便于拍摄。路上会有不少信徒善意的用生硬的汉语告诉我们:你们转的方向不对。
宗山博物馆 摄影/博美王子
在宗山博物馆中,参观的人群里有不少是僧人。他们在这里汲取营养,感悟佛学的博大精深。或许在他们的心中:天地之间还有一界——佛界。
大师 摄影/博美王子
扎什伦布寺是藏传佛教中最具影响格鲁派的中心寺庙。创始人是宗喀巴·洛桑札巴(1357—1419年)。宗喀巴是藏族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不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立者,而且是佛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和宗教改革家......在扎什伦布寺大殿左边的平台上有幸遇见了三位大师,经沟通大师愿意让我们拍照。大师问我来自那里......很激动,遗憾没有问大师的法号。
经幡 摄影/博美王子
在日喀则,随处可见挂在山顶山口、江畔河边、道旁都会有尼玛堆和经幡。之所以称作经幡,是因为幡上印有佛经,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风幡所在即意味着神灵所在,意味着人们对神灵的祈求所在。经幡成为连接神与人的纽带,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萨迦寺 摄影/博美王子
萨迦寺位于日喀则地区萨迦县本波山下,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也是萨迦派的主寺。"萨迦"系藏语音译,意为灰白土。公元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昆·贡却杰布(1034-1102)发现奔波山南侧的一山坡,土呈白色,有光泽,现瑞相,即出资建起萨迦寺,逐渐形成萨迦派。萨迦寺用象征文殊菩萨的红色、象征观音菩萨的白色和象征金刚手菩萨的青色来涂抹寺墙,所以萨迦派又俗称为"花教"。
精美壁画 摄影/博美王子
萨迦寺有精美壁画3000多幅,题材广泛涉及宗教、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以佛经、教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昆氏史、萨迦史、山水景观、花卉瑞兽、装饰图案等为主,场面宏大,内容丰富。
小僧 摄影/博美王子
这位小僧在阳光下,口中念念有词,在做功课,还是在参悟。
黄铜号角 摄影/博美王子
在萨迦寺东北围墙的角楼上,三位年轻的僧人在练习吹黄铜号角。这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乐器,分成三、四节,可延长到三米以上, 吹奏起来声音低沉而有力,可声传数里,会在特殊法会上使用。
鸽子 摄影/博美王子
在黄铜号角有力的吹奏声中,鸽子飞向了蓝天。
神女峰 摄影/博美王子
日喀则行程,一路上都会有宗教的身影。这是在神女峰脚下,蓝天白云,雪山,白塔,飘逸的经幡,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绒布寺 摄影/博美王子
这是珠峰脚下的绒布寺,向阳的山坡上,几名老尼,背依珠穆朗玛峰,轻颂佛经的场景,已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
夜色阑珊 摄影/博美王子
夜色阑珊,寂静的扎什伦布寺右边的转经路上,仍然灯光通明,不时闪现转经的人们......后藏日喀则是佛的国度,也是信徒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