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境遇不佳
发布时间:2024-07-13 04:02:03作者:佛心网
如何面对境遇不佳
学佛,是为了世出之解脱,当然也包括世间之福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学佛后境遇不好的情况呢?一居士学佛之后两个孩子相继夭亡,因此于佛法颇生动摇,某大德为其慈悲复信开示,现摘录如下,并对难懂之字句作简要注释:
接手书,知又殇(死)一子,深为痛息。虽然(即使是这样),明理之人,决不以己之境遇,谓天道无知,佛法不灵。吾人从无量劫来,所造之种种恶业,何能了结。昔日之果已熟,今日之因未熟,岂可以因儿屡(多次)殇,便谓无有因果。且汝欲以博地凡夫,现生即得了生脱死。若无苦境逼迫,则颇难成就真实欣净厌秽之心。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八苦交煎。有血性者,决不于此世界生系恋心。然既在世间做人,亦决不可放弃自己所应行事,而一味作厌世观也。
不于此处进德修业,反生怨望,则其心尚有自矜之念,即此足见器小量狭,未可以担荷世间圣贤素位而行之道,况欲普度一切众生,同生西方,了生脱死之无上大道乎。以此见识,完全是未闻世出世间大道之见识故也。(三编卷四复卓智立居士书三)总结这封回信,从三个方面作了开示:
一,学佛后,二子夭亡,不是佛法不灵、老天不公,而是宿世恶业所积之果,于今天成熟,而今日所修之善业尚未成熟得报,这并不违善恶因果之理;
二,我们想要了脱生死,是因为世间一切皆苦,如果没有这些苦,我们也不会生出厌离之心;
三,虽然一切皆苦,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厌世。既生为人,就应好好做人,进德修业,增福增慧。不但自求出离,更兼普度众生。如果仅因一时之障缘,便生退堕之心,说明还执着于我,执着于世间的快乐,不肯放下,虽信佛教、为佛子,实未窥佛法之门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