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黄柏霖:我们怎么做得到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发布时间:2022-07-19 15:58:56作者:佛心网
黄柏霖:我们怎么做得到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这个就是德行,所以老法师说,不论顺境、不论逆境都是增上缘。我们怎么去学赵抃这个德行呢?我们要好好去体会,老法师讲的这一篇,「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要怎么做到呢?因为你做到了德行才会出来。老法师说,顺境跟逆境我们都要好好地运用,都是很好的鞭策。像赵抃就是,虽然跟范镇意见不合,虽然是逆境,但是他会运用这个境缘,对他德行就有帮助了。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勇猛精进,将我们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所以无一不是好事。所以赵抃跟范镇,为了国事意见不合,这都是一个顺缘跟逆缘的问题,但是也是我们向上提升境界的一个机会。赵抃他就是做到老法师这里讲的境界,他利用这个机会勇猛精进,提升自己的境界。所以没有一件事情不是好事。

什么时候你真正能够将境界、观念转变,就是转念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看一切人都是善人,赵抃就是看范镇也是善人,所以他才有办法说他是忠臣。我相信赵抃他对于王安石,他也是这样的看法。王安石他的做法,固然大家都不认同,司马光不认同、文彦博不认同。但是我相信以赵抃的修持,他应该他可以做到对王安石他也不结怨。为什么?因为赵抃体悟到,一切人都是善人。

这就是我们要去学习说,我们怎么做得到「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怎么去做到呢?你明知道他的过错,他犯错了。你在别人面前说他的是非,那就是你不了解,你看一切人有善恶的分别。所以老法师说,看一切人都是善人、一切事都是好事,就能够入佛菩萨的境界。后面这句话很重要,看一切人都是善人,看一切事物都是好事,你就能够入佛菩萨的境界。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善恶的对待,他没有善恶的分别。

也就是六祖大师说的,六祖大师跟要夺衣钵那个惠明将军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你把善恶、分别放下来,你就契入心性、契入自性,就跟佛菩萨的境界一样了。你契入自性,就是一切人都是善人,因为自性里面没有善恶对待。那么如何转变呢?孔老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是比喻自己、善人跟恶人。善人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效法学习。恶人也是我们的老师。凡夫永远不会发现自己的过失,只会看到别人的过失。聪明人看到别人的过失,会回光返照,反省自己,无则嘉勉,有则改之,所以恶人也是老师。佛菩萨之所以能成为佛菩萨,道理在这个地方。而凡夫看到善人心生欢喜,看到恶人心生讨厌。你有怨憎的时候,那你就是攀缘了。所以永远都堕落在分别、执着里面,所以不能够做圣人。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是真实的教诲。何以不见世间过呢?说实在话,世间没有过,过是自己的分别执着里造成的。但是明明那个人是有过错啊,怎么说我的分别、我的执着变现出来的呢?这个道里很深,初学佛法的人根本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接受。真正深入经藏的人,修行有功夫的人、有心得的人,听了就能够理解。

就像我到日本去演讲,上海的傅冲这位菩萨,她就是靠忏悔法门。她见到她们的兄弟姐妹在争产的时候,她先生这边的兄弟姐妹在争产的时候,她跪下去忏悔。她说,都是我不孝,都是我的错。她跟她公公婆婆跪下忏悔。她跟她的公公,她公公变成失智老人的时候,她跟他挖大便。她的妈妈非常地不舍,说为什么妳挖他的大便呢?然后傅冲就跟她妈妈讲,我小时候刚出生的时候,妳不是给我挖大便吗?所以傅冲后来就是能够体悟孝道的真理,她智慧豁然开朗。

她们的,她先生这边的兄弟姐妹,为了争产,闹得意见不合,打官司,甚至互相的仇恨、埋怨。最后一一地被傅冲用跪拜的方式、忏悔的方式。她说,你就是我父母,我多生累劫的父母。我对不起你们,我向你们忏悔,就是我不孝,所以才产生这种现象。她说,你要听,你不听我永远跪着,我就跪在这边,我就不起来。所以她的哥哥,她的先生这边的哥哥、嫂嫂,都被她感动到后来全部学佛,受她的感动。就是这里讲的,为什么你会看到对方的过呢?因为你的阿赖耶识里面有这种分别、执着。你的阿赖耶识里面,你有这种怨恨的种子,所以你才会见到这样的一个境界相。

这个原理就是《华严经》上说的,「诸法实相」,「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谁的心呢?谁的识呢?你自己的心,你自己的识。所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境」就是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境从哪里来的?你心变现出来的。

离了心就没有外境,外境跟自己的心识是一不是二。若能够参透这个道理,就能够理解何以世间没有过?

所以青莲法师在《地藏经》的《科注》里面,他「五重玄义」里面。第一个讲到辩体的时候,他就讲说我们,他就以「不思议性识为体」。他讲到《地藏经》的辩体的时候,他就以不思议的性识为体。我们迷的时候叫识,悟的时候叫真如,就是自性。所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就是不思议的性识。因此善境界是你自己的善念变出来的,恶境界是你自己的恶念变现出来的,跟外面的境界真的不相干。实在讲,若没有入这个境界,这个道理真的不好懂。

所以佛再用比喻的来说明,说《金刚经》里面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梦里面梦到好人、恶人,也会梦到顺境、逆境。梦醒了以后,再去想一想梦里面的境界,真有善人、有恶人吗?所以你迷的时候,就像在梦境里面嘛,迷的时候就像一场大梦一样。所以里面有恶人跟好人,就像你在作梦一样。等到你梦醒以后,恶人跟好人也不可得。梦里面有顺境跟逆境,可是醒来以后没有顺境跟逆境,没有,都是自己的意识心变现的。佛教导我们从这个浅近的比喻去思惟。

所以眼前这些现象,都是阿赖耶识的相分。学过唯识的同修,应当有这个常识。可是实际上的境界,我们没有办法证得。也就是说,我们入不了唯识的境界。为什么入不了呢?因为没有转识成智。所以我们还是凡夫的境界,不是佛菩萨的境界。而佛菩萨的境界,是梦里面觉悟了。佛菩萨了解眼前的境界,全部是梦中的境界。诸佛菩萨他大慈大悲,示现在十法界。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随类现身,随机说法。

所以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就是「启建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这两句话就是佛菩萨应化的真相说出来。水中的月,水中之月,镜中的花,都不是真的,这是说明境界的真相。所以我们眼前的境界,其实都是梦中的境界。觉悟没有离开梦境,但是觉悟的人他知道,他已经清楚了,我在作梦,所以就作梦中唤醒梦中人。所以佛菩萨就是在境界里面,在梦里面觉悟了。所以永嘉大师所讲的,永嘉大师他证悟以后,就讲一句非常好的法语,「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就是这个道理。梦里面明明有六道,但是觉悟以后,觉悟了什么都没有。「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八六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