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24集)

发布时间:2022-07-24 21:38:54作者:佛心网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24集)

这个拜法门,这个也很重要,赞叹这个法门。如果对於这一段弄清楚了,我们对於净土法门也是「万牛莫挽」,一万个牛拉你也拉不住了。「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赞叹这个念佛法门。所以大家对於自己这个念佛应该深信、应该欢喜,自己能够信这样一个法门,能够遇到这样一个法门。这是一乘法,这在佛法之中分类,这是最高的。一般都是三乘法,阿罗汉(声闻)、缘觉、菩萨,这叫三乘法。乘是做个譬喻,你就是有叫车子,你要有个交通工具。你以什么为交通工具?做个譬方,小乘、大乘都是譬方,小乘者就是你所运载的小;大乘者,大的列车可以运载无穷的人。这个一乘,最后说的《法华》是典型的例子,是一乘法,它不是三乘。它这里有个譬喻,火宅喻。有人读《法华》就好像读故事,他不知道这个故事之中都是说了极深的法。

这个火宅喻就是说,是一个父亲接儿子,这儿子不很听话,在房子里贪玩。这房子里很多毒蛇,很多虫虫,很多不好的东西,而且房子著火了。父亲喊儿子出来,孩子们在里头贪恋不肯出来。火宅这是个譬喻。这父亲就跟孩子们嚷嚷:你们快出来,我外头有个好玩意儿,有羊拉的车,有鹿拉的车,有牛拉的车,出来可以玩这些车。这些孩子们听到有这些车,纷纷的都跑出来了。都跑出来,房子烧了,这些孩子得救了。这个父亲在那喊有三个车,就是譬喻这三乘法,那个羊车是阿罗汉,那个鹿车是缘觉,那个牛车是菩萨。实际上并没有这三个车,父亲是不是说了瞎话?没有。出来之后,父亲很高兴,儿子都被救了,首先是儿子被救了。给大家一个什么?给大家每个人给一个大白牛车,宽广平正,其疾如风,种种的庄严,超过孩子们所能够想像理解的那些羊车、鹿车。所以这个就是譬喻,那三个车子是三乘法,是佛的一种权说。因为孩子不肯出来,所以就这么说,孩子能够听话出来了。既然出来了,听了父亲的话,父亲所给你的东西超过你所希望的。大白牛车,一乘法,都是大白牛车,就都叫你成佛。

所以一乘法就是都成佛的法,不是小乘法。现在东南亚他们是小乘法,和这个大乘法差别是相当大的。

了义,佛有四依,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四依里头的。佛的教刚才说,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各说不同,有的没有说成佛,有的说三大阿僧只,有的说阐提不能生,有的说阐提也能生。在这许多不一致的地方,你是听哪个经的话?佛早就告诉我们了,你要听那个了义教,依止那个了义的教,不依止那个不了义的,都是佛经。所以现在都是和尚,或者是都是活佛,他们说的东西你听谁的?常常会有矛盾,有矛盾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就是你要知道哪个是了义,哪个是不了义。什么叫了义?说诸法实相的是了义,它没有谈到诸法实相是不了义。不了义的,这两个如果不同,不了义的不要听,你听了义的。虽然两个相反,那就舍弃一个。现在我们这个法门是了义的,所以蕅益大师说,我们这个能愿所愿、能念所念、能生所生,种种没有一个不是实相正印之所印。都是实相的正印所印出来,完全都是合乎实相的。所以我们这个本体,我们是以什么为体?就是以实相为体,《大乘无量寿经》,本体就是实相。所以这是一个了义的法门,了义的经典。

万善同归,入这个大海,世界的一切河流完全都要归到大海里头。你行一切善,你最后如果这个善要得到了果实,就是你流到了阿弥陀佛的大愿之海。这是万善真正得到了归宿,万善所同归的最理想的归宿就是这个,以一乘的愿海做为归宿。所以文殊、普贤都在求生极乐。

凡圣齐收,凡夫跟圣人都收。所以一个法,有的是刚才说适合於凡夫,不适合於圣人;适合於圣人,不适合於凡夫,而这个法是圣人、凡夫都适合。所以十地菩萨,地地菩萨都不离开念佛。说到凡,凡到什么程度?凡到五逆都可以往生。还不只如此,畜生都可以往生。夏老师就遇过一个老鼠往生。他在闭关的时候,他也是穿著和尚式两个大的鞋,坐著念,起来就穿上鞋就绕佛。一个老鼠,夏老师起来念佛,这个老鼠跟在后头;念完佛,回来坐下之后脱了鞋,这两只鞋摆在这有空档,老鼠就坐在这。起来之后老鼠跟著转,你坐下老鼠就坐下,习以为常了。一天夏老师起来之后走,老鼠没有跟,夏老师想:今天怎么不动?想惊动惊动它,弄出一点声音,好像睡著了还是怎么。还不动,觉得有点不同了,再一观察,往生了,端坐,坐在那往生了。所以动物一样也往生。

还有庙里头那个鸡,跟著和尚绕佛,忽然间鸡叫了一声,飞到窗户边上,提起一只脚,金鸡独立,打太极拳不有个金鸡独立吗?金鸡独立,鸡会这一招,提著一个爪子,也就是它冲著西,提著一个爪子,单合掌,鸡不能双合掌,它没有脚,金鸡独立,提著一只脚,冲著西叫了一声,挂了。所以畜生也跟著念佛也往生。这个救度是普,这恩德!而且说众生同样有佛性,我们不能小看,不能看见它不会说话,不会什么,它同样有灵性。而且那些个灵,鸽子就比我强,你从南京通信鸽,把它坐飞机装来,你把它在这放开,它自己飞回南京。它从磁的感觉、地磁的感觉,它能知道辨别方向。这比我聪明,我不可能,一个地方我就找不到,有的时候,第一次去,第二次要找还是很费事。

所以凡圣齐收,利钝悉被,不管你是利根、是钝根。确实根器有利有钝,有的法适合於利根;有的法钝根也行,但是利根就不想修,而这种法利根、钝根都适合修。顿该八教,佛法可以分为八教,就是藏、通、别、圆,藏就是小乘;通教是小乘和大乘共同的教;别教,专是讲大乘法的称为别教;圆教,《法华》、《华严》是最高的教。藏通别圆是四种,还有顿、渐、秘密、不定,又是四种,就八种。顿教就是顿法,刹那即可以成功的是顿法。渐教那就要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是无数的劫,需要经过无数的劫才能成功,三个无数的劫,是渐教。秘密,没有说,有很高深的东西,言语不能表达,譬如像禅宗,许多他没有明说,没给你说破。还有很多禅宗开悟之后,我是感谢老师,我不谢谢他别的,我只感谢他不给我说破。要自己参,所以「从门入者,不是家珍」,眼睛是看的,耳朵是听的,这都是门。从门进来的东西不是你自家的宝贝,要自己心中流出,这是宗门的主张。这八教,这就是秘密。不定,就这个不是单纯的只属某一类,可以有这种性质又可以有那种性质,不定,有很多它是可以变化的,包括的因素比较多。把一代的时教可以分为这八个方面,但是这称名法门,这八个方面的教都包括在内,所以叫顿该八教。

圆摄五宗,禅宗一花五叶。在印度一代就传一个,衣钵,传了就得衣钵,释迦牟尼佛的衣,释迦牟尼佛的钵,表示证明。得了衣钵,一代传一个,一代传一个。达摩是王子,是王子出家。我看过一个王子出家,大概是不丹的王子在西藏出家了,他跟著活佛到重庆跟大家修法,跟著活佛,仪表很好,确实不俗。所以不但古代有,现代有,王子出家。有很多人在那给他顶礼,不大如法,因为师父在,不应该给别人顶礼,有很多人有时候他只想到一个方面,确实很庄严。顿该八教,五宗就是这个。达摩是王子,达摩就是看见东土有大乘气象,印度在我们的西边,他所谓的东土就是我们。看见我们这里有大乘的气象,拿著衣钵就到中国来了。谁知道跑到梁武帝那,梁武帝不理解;到北边,北边也不理解,所以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后来碰见二祖,这传,传到六祖,到了六祖这一花五叶,衣钵不再传了,这可是广泛的。

五宗就是禅宗的五宗。这五宗就是临济宗,现在最广的是临济宗,所以临济儿孙遍天下。一般说和尚你是哪一宗?临济宗。第二个多的是曹洞宗,曹洞宗在中国虽然是有,衰微到极点了,日本还很盛,日本是曹洞宗。第三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这个就名存实亡了,过去都是极盛。所以现在国际上把禅宗认为是中国的,对於我们是个光荣,实际都是印度来的,达摩传来的,不是我们自己的。把道教和禅划归中国。道教,现在这些气功师哪里是道教?不是,道教的糟粕都没有,只能称为气功师、养生家而已,不是老子的东西了。一个姓潘的,他说是圣约翰毕业,父亲是个银行经理,他就没有结婚,也没有工作,专门研究《易经》。法国的一个道教代表团来了之后,到了上海找不到人招待,哪里找道士?经过文化大革命,道士衰极了。就把这个潘先生请去了,他就问他,你们道教怎么样?他当然说不出来了,道教现在没有了。法国人很惊讶,怎么搞的?道教这么好,你们国家的东西,你们这没有了!人家惊讶极了。

老子、庄子都是在中国,我们正是因为有老庄、有孔子,我们佛教的大乘佛法在中国接受得很好。就是这个基础很好,有这个基础才能提高。孔子在《易经.系辞》上,「无思也,无为也」,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在寂然不动之中,一感就通,这跟佛法很近了。正是因为有咱们中国这些圣者,所以我们中国的古老文化是光明的。现在有些谬论,说中国的文化不行,要学西方,全盘学西方。方励之也是谬论,这都是对於中国的文化认识不足。那很好发挥的,不是东方文化没落了、不行,一直不行,而是一贯的没有受重视。

这里讲到五宗,这就是禅宗的五宗,在念佛法门里头圆摄了五宗,也就是把禅宗的这五宗就都在这一句佛号里头了。正好是蕅益大师所说的,禅宗一千七百则公案,都在这一句佛号里头。只要你老实念,就在里面。有人问莲池:如何融通禅宗与净土?莲池大师说:若待融通是两物。如果等待去融通那就是两个东西了,他不答覆你如何融通,他说如果需要融通那就是两个东西了。那不就是本来就是一个,干嘛融通?就是这样一句话。禅净本来是不二。但是到了斗诤牢固的时候,大家就是要门户之见,所以有很多很多是门户之见产生的门户。禅宗就是反对其他的宗,密宗也反对,都是一样门户之见。禅宗我是某个师父,我就反对其他师父那些禅,密宗也是如此,各个这样,斗诤牢固,都是这样。一句佛号是顿该八教、圆摄五宗。

我在二十岁的时候,那时郭兆明看见台湾的情况,他说中国一千多年的佛法不是正法。这是我在十七八岁的时候的倾向,就是看到一些佛家大居士、大和尚还是勾心斗角,还是机心,宗派种种概念,世间这些考虑一点不减少。我就跟他那一句话,那个佛教不灵了,念佛之后就都是到这个水平有什么用?没有用。所以产生一个错觉。在二十岁的时候,大学三年级,寒假考完之后,看到《金刚经》,那就是醍醐灌顶了,这个安乐、轻快是没有法子形容。就明白,不是佛法不灵,而是大家对不起佛法。这个无住生心,当时我就体会了一个,无住生心凡夫办不到,刚才不是说吗?你要到地上菩萨才能办得到。可是刚才我说这种殊胜,要讲出点道理来,不能就说好,不行,要有点道理出来。这道理就是无住生心,你就在念佛,你什么都别想,就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别的都不想了,别的就无所住。没有住在工作上,没有住在地位上,没有住在金钱上,没有住在男女之间上,一切事情都无所住;也没有住在要成佛要什么,都没有,法上也无所住,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可是这句佛号不断,这个心是生生不已,身是没有断灭,没有死。所以无住生心,你在这念佛里头,那时还没有现在这么明白,是自个这么琢磨著,觉得这个是可以这么的达到,实际上这个想法是对的。当时这么想,要是念咒就更好。为什么会更好?你这个念佛有佛字。可是现在对初机来说,还有个佛字,你起恭敬心。那个时候就是要全放下,连佛也放下了,我那时候的想法,佛也放下。佛也放下,有个佛字就不大容易放。你念咒,连佛也放了,真正的无所住,可以此心还不乱。我第一次看经纠正了我的错误。

所以这样来看,六祖就是在无住生心上开悟。第一次听见,他是在客栈里头,给客栈里头挑柴送柴。第二天客人在那念经,他在旁边听,第一次就在那儿听到无住生心。问他:你这是哪来的?黄梅。他就要去黄梅,大伙就捐钱给他。他还有个老母亲,买些柴,买些米,照顾母亲,他就走了。到了五祖那,碰见之后的机缘,五祖给他说法,又是说到无住生心。没有说完,但他就第一遍听到这就超过神秀。神秀能够讲十二部经论,五百个人,人人都知道有神秀在,当然他得衣钵,我们无分。威望非常高。这么一个苦力,还不是和尚,在庙里做工。南方人,少数民族,后来五祖管他叫獦獠、蛮子、文盲。他就是无住生心,得衣钵,他真正的开悟了。五宗不就这么出来的吗?所以这么出来的,你念佛人你自然而然,你不知不觉就暗合道妙。不管你是谁,老太婆,你只要这么念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把一切东西都放下了,这一句老实念,相继,就暗合无住生心。有的时候明合道妙,这是暗合道妙,他不知不觉就合了道妙,明合跟暗合都是合,所以不可思议。我们为什么说圆摄五宗?当然这个真正要说,那佛与佛才能究竟,我只有体会到这个地方。

所以八教、五宗都在一句佛号之内,是横超三界,那个虫子横著一咬就出去了,别的法要竖著咬,这横著咬。迳登四土,极乐世界不是四土吗?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一登就登四土,直捷就登了四土。你登了凡圣同居土,那个凡圣同居土跟常寂光土也不是隔裂的。所以生凡圣同居土,就是时间,你还没有断惑,到时间一定要登常寂光土。时间是人类的错觉,所以不要在时间上把它看死了。

一生成办,现在有很多人对这句还是不大懂,有人说密宗是一生成就,净土正是一生成就。我曾经问过贡嘎上师,现在学密的人他有意的来标榜自己,压低净土宗,我说往生净土算不算密宗的即身成就?贡嘎上师很负责任,你说的是哪个净土?后来贡嘎上师的汉话说得非常好,我们这个对谈很畅,话稍微说得慢一点,他直接用汉话说,比人家翻译强得多,经过翻译,七折八扣了。你是哪个净土?我说是西方极乐世界净土。那就是即身成佛,到了极乐世界就是一生补处,没有再要别的生了,最后都成佛。这一生完了,那一生就是这一生。

九品可阶,你可以生到九品。上品上生是什么情况?上品上生,你当时随佛就到极乐世界,就可以分身到十方的世界听法,得种种陀罗尼,你就可以到十方世界变现种种的身去救度众生。上品上生是大菩萨,当然这不是很容易,上品上生都是戴角虎的事情,有禅有净土的人才能。十方诸佛同赞,刚才我们拜了十方的佛,十方的佛都在赞叹这个法门,易行难信之法,劝大家信受。十方诸佛异口同声,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在那劝大家,在赞叹这个法门。千经万论,多少部?一千部经、一万部论,都给大家指明方向,共指。所以法相宗,这在中国第一代祖师是玄奘,第二代是窥基。玄奘就翻译了《阿弥陀经》,窥基是第二代,他就作《阿弥陀经》注解,叫做《阿弥陀经通赞疏》。这次净空法师也印出来,三种,把《弥陀疏钞》、《弥陀要解》和《通赞疏》印出来了。他的用心我知道,就是你看看唯识的人他也作净土宗的注解。他这个用心是好的,如果我见到他,我就提一提,把这四个印在一块,把那个《圆中钞》印进来,《弥陀疏钞》、《弥陀要解》、《弥陀圆中钞》,底下再印上窥基的《通赞疏》。窥基的《通赞疏》就是这个作用,这个法相宗的祖师,他在赞叹净土。所以现在法相宗很多人,他们轻视净土,这个忘本了。

宝王三昧,念佛三昧称为宝王三昧,这是个王三昧。所以这个三昧就是《宝王三昧忏》,这个忏就称为《长寿忏》,也称为《宝王三昧忏》。就是这个念佛三昧称为宝王三昧,它是宝,宝中之王,是王中之宝,宝王,既是宝又是王,你怎么说都可以。同时宝和王两个字本身就说明问题,王是高出一切,宝是最可贵的,最可宝,是这样的三昧,宝王三昧。还有说许多三昧,有的三昧能消瞋,有的三昧能消贪,有的三昧能消痴,有的三昧能消过去的业,有的三昧消现在的业,有的三昧消未来的业,只有念佛三昧消一切,宝王三昧。有的人不广读经论,就这么自个随便听听,道听涂说,好多是有害的东西,自己再辗转传说,误人误己,所以我们要把它弄清楚。

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宝王三昧是不可思议的微妙法门,这个微妙之处是思想、言语所不能及的,所以称为不可思议。所以《华严》称为不可思议,《阿弥陀经》也是不可思议。诸佛称赞不可思议的法门。《华严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就是大本、中本、小本的区别;《华严》是大本,《无量寿经》是中本,《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大家都说经中之王,经中之最尊的了,《阿弥陀经》也是如此。

资料恭摘:净修捷要报恩谈 黄念祖居士主讲 (第二十四集) 1990/7 档名:51-007-0024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