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陀美仁波切:喜欢但是放不下,便是执着
发布时间:2023-11-13 04:04:18作者:佛心网
●有人表面上看是学佛很多年了,实际上却是离佛法越来越远,越学越傲慢。法是正法,心是歪心,歪心没用正法纠正,反而污染正法。
●带着执着、分别、是非、得失去修行,即使做了很多善行,背诵了很多经咒,也不可能成佛。
●看到他人因固执、愚痴而陷入痛苦时,我们既怜悯又感叹。可当自己执着、痛苦的时候,却很难认识到。
●不要轻易对自己不了解的人和事妄加评论,更不要倚仗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优势去轻视、障碍他人。如是因如是果,总有一天你会为你曾经的傲慢付出代价。
●世间的人目光很短浅,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利益,为芝麻大的利益造作种种罪业,不晓得死后把自己送到地狱去受种种苦。
●修行中我们虽想放下一切执着,但往往是舍弃这种执着而抓紧另一种执着,抓着什么好像是我们心的一种习性!
●做为佛弟子,要时时真诚,不能虚伪。如虚伪,开空花,不结果。所以学佛千万不要自己骗自己,佛弟子要守本分,不要贪,久而久之,功德自然圆满,菩提果自然成
●喜欢但是放不下,便是执着;喜欢而能够放下,才是不执著,就会自在。
●欲动,则心动;心动,则烦恼生。得与失、荣与辱、起与落,这些东西,你在乎的越多,心里就会越痛苦。
●冤不是无缘的冤,亲不是无故的亲,他们都处于变幻不定中,何必去执着?自寻烦恼?
●希望升官,希望发财,希望神通,希望成佛,这也是妄想。所以切记:只求修法,不求希望,不要一天到晚想神通,想发财,那是修行人的绊脚石。
●外在行为上要认真、积极、努力去做,该怎样就怎样,内心当中没有执著,把一切看做是虚假的,如梦如幻。
●世人多求佛佑却不信受佛语,宁可赔财受苦,赔出一生幸福而不愿放下眼前的小利和口福之欲。
●痛苦不一定都是坏事,遇到痛苦时,我们若仅去怨天尤人,那么痛苦没有一点意义。如果能从痛苦中觉醒,产生出离心,那么痛苦就变得非常有价值。
●我们的心总在向外看,看到外面世界的丰富多彩,看别人所拥有的一切,我们也想得到,其实很多的时候,我们不需要,也不知道为什么去做,只是因为内心不安和动荡。
●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结果就会平添出很多烦恼。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对着自己唱赞歌,凡事只要我们努力了,任何时候都问心无愧,那么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是一种宽容,也是一种放下!
●做事只管尽心尽力,不可执着他人的赞叹,圣人都不能做到人人满意,何况我们世间凡夫?如果为了妄想和虚荣去做事,只能给自己增加痛苦。
●我慢、自大、贡高是烦恼的种子,人之所以痛苦就是优越感过于强烈,觉得自己有才干招人诽谤。若不想再有烦恼,就要想象自己一无长处,是世上最没用的,这样才不再挂碍。
●在不断面对自己内心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堕入两边。比如当我们认为什么都无所谓,很容易就忽视了因果。如果对某件事情太在意,又变成了另外一种执着。
●有人对我有贪心,总希望我就她一个弟子,最好天天哄着她,爱护她一个人。难道对于佛菩萨,你都想从莲台上拉下来抱在你的怀里吗?
●我们孜孜不倦不断地追求,有很多其实是不需要的,只是因为贪欲是无歇息的,很难得到满足。
●一切有形的都是虚假的、短暂的存在,虚假是说任何有形都是各种因缘、条件集合而成的,且在随时随地的变化,当因缘、条件不存在了,有形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我们对一切都不要太执着。●佛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若执相,六根染六尘,自性滞塞,怎能解脱?
●执着现世非行者,执着来生非出离,执着自利非菩萨,执着实有非正见。
●有人做了一件善事,总是念念不忘,逢人就说,希望别人赞叹她、恭维她、吹嘘她,自己整日活在自我陶醉的美梦中。看来,只有把她丢到臭水沟里,她才会从梦中醒过来。
●外在行为上要认真、积极、努力去做,该怎样就怎样,内心当中没有执著,把一切看做是虚假的,如梦如幻。
●我们的心为什么很容易随着外境而动荡?为什么忍辱是如此难修?因为我们太在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也太在乎自己所处的周围的环境。
●我们总认为是别人妨碍了我们,别人伤害了我们,于是把别人当敌人。其实真正的敌人不是外人而是自己,让自己痛苦的不是别人,而是强烈的“自我”感。
●不论贪什么,都会让自己痛苦。贪心就像一个无底深渊,永远都填不满。
●很多人很喜欢把“我执”挂在嘴边,我执是个高度抽象和集中的名词,它反映在每天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它也是一个顽固的堡垒。要战胜它绝非易事,因为它已潜入我们的意识深处,我们只有在累生累世的修行中细微观察,一点点地攻破。
●许多在家人学佛后,既想得到世间的富禄,又想解脱成佛。如果对世间的一切紧紧抓住,贪着不放,解脱将会变得遥遥无期。
●许多人学佛也很长时间了,却还是终日浮躁不安和烦烦恼恼,追究其根源是贪执习气太强,出离心没有生起。
●贪、嗔、痴三毒中,贪是第一位的,当烦恼心出现的时候,一定有贪心所在,那么问问自己:“我在贪什么?”
●我们为什么有那么多烦恼?因为我们在乎的事情太多,我们为什么不敢放下?因为我们总是害怕失去什么。当有一天,我们所在乎的失去了,担心的发生了,就会发现原来一切都没有什么关系,反而会觉得解脱了。
●我们要有愿心,但不要有贪心,对这个世间的一切都不贪着,内心才自在。
●来到这个世间,我们是来做事、行愿的。该做的事情做完了,任务完成后,统统都放下,不贪恋。
●身处世间之所以有烦恼就是总想同别人比较,比别人高就傲慢,见别人圆满就嫉妒,自己好就要表现出风头。顺我意就高兴,不顺我意就生嗔,这种我执状态若不改正,千生万劫也出不了生死。
●佛陀说:贪欲就像是在干渴的时候喝海水一样,越喝越渴。那么问问自己:当渴望什么的时候,究竟是自己真的需要还是贪的心性使然呢?
●懂得很多是件好事,但不要变成一种执着。
●人的一生,同样是一辈子,欲望大的人花很大的心力,不一定能满足需求;欲望淡泊的人,少欲少烦恼,便能安稳的终结一生。
●有些人非常傲慢,觉得为上师、为寺院做了很大的贡献,自己的福报太大了、太了不起了。你以为真的是你自己福报大的原因才成就了你做的事情吗?那是因为你在诚心为佛陀事业尽心尽力的时候,得到了上师、三宝、护法的加持和护佑。
●私下里,即便是对令人畏惧的皇帝,人们都可以评头论足,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所以当我们听到别人的毁誉之言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置之不理。
●现在很多人,一天到晚就是挣钱、钱、钱、钱,甚至晚上做梦都是钱,贪得无厌。要是把发财之心用到修行上,早就到极乐世界了。
●要想修行,万念放下,一无所求,那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英国一位科学家认为,佛教所说的贪、嗔、痴就是毒。试验证明,将一个正在发怒人的唾液抽取后注射到小白鼠身上,小白鼠立即死亡。这说明了毒言毒语的伤害比刀子更厉害!
●只要我们带着“我”的念头去做善事,都是伪善,功德并不大。做完后我们又生起后悔心和嗔怒心,这样又会把我们的善业摧毁
●什么是出离心?是指出离内心对一切的执着。
●对死亡的思索能斩断我们对现实的贪恋,是推动我们生起真正出离心,步入佛法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外表的冷漠不代表内心的出离,真正的出离不是对众生的冷漠;外表的温和不代表内心的慈悲,真正的慈悲不一定要对众生温和。
●证悟空性就要破除我执,破除不是把原有的东西破坏掉,而是要认识到:永恒独立的自性原本就不存在,不要被执为实有的虚妄意识欺骗、蒙蔽。
●放下一切贪欲、放下一切妄念、放下一切执着,要放下、放下、再放下,这样你就会离佛越来越近!
●面对很多世俗的烦恼和困难时,只要懂得放弃,回头离苦并不难!
●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若放不下世间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臭架子,跨越不了“我执”的屏障,一味的贡高我慢,就是作茧自缚,拿自己的生死大事当儿戏!
●很多人自认为已修到了无上密的层次,眼睛向上,把我执发挥到了极点。实际上是以烦恼三毒作为了修持的中心。
●在五台山明净池,每个人都瞪着眼睛拼命看。每个人都说看到了不同的景象,实际上每个人都看到了一样东西——我执!
●当我们追求的欲望象疾风一样飞奔的时候,灾难的陷阱也会随之而至。
●有欲望必然有痛苦,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痛苦就产生了。心无餍足的追求,是导致我们众生痛苦的根源。
●自己习气深重,道力不足,贪求世间的空花,见尘境就心动,遇困苦就逃避。殊不知,显现法并没有障碍自己,只是执着在障碍。不放下颠倒、妄想、贪着,只能枉受痛苦。
●做人要能进能退,位置要能上能下,凡事提得起、放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