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蒙骑兵的的最后希望,僧王之后再无八旗
发布时间:2023-11-12 04:04:50作者:佛心网满族崛起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凭借着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打败了东亚第一强国明帝国,入主中原,建立了最后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满族崛起之时战斗力何其惊人,往往几千名满族勇士就可以打败数万装备先进火器的明军。进入关内的时候,满族军队总数不超过二十万人,却可以驱使上百万投降的汉军为其效命。关内的明军与农民军也拥有相当的实力,但是一旦遇到满族军队,很快就败下阵来,不到一二十年,天下都归了爱新觉罗家族。
满族军队因为基本的编制是旗,最初的规模正好是八个旗,所以八旗就成了满族军队的代名词。但是八旗到了后来却不是只有八个旗。随着满人建立的后金政权实力不断增强,投降的蒙古人,汉人越来越多,为了解决满族人数量太少的问题,这些早期投降的人也被编为军队,称为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在后来的战争中,这两支军队同样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天要说的僧格林沁,就来自于蒙古八旗。
僧格林沁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虽然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子孙,但是到了他这一代的时候,家族已经不复当年的富贵。他从小跟随父亲一起为富裕的牧主放牧牛羊,谁能想到威震天下的僧王小时候竟然只是贫穷的放羊娃?早年穷困的经历也使得他身上没有一般蒙古贵族青年的软弱性格。他身材高大,力大过人,是典型的蒙古勇士。后来他成为科尔沁左翼扎萨克郡王的卫队长,凭借勇敢与忠诚深得郡王的喜爱。刚好郡王没有子嗣,临终前僧格林沁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僧格林沁就这样成为了科尔沁左翼郡王,他的政治生涯由此开始。
僧王在道光年间并不为天下人熟知,他历任正蓝旗蒙古都统,镶黄旗蒙古都统,阅兵大臣等职务,后来他带领蒙古骑兵为道光皇帝干净利落的平定了科尔沁草原佃农的反叛,由此得到了皇帝的信任。道光临终之际任命僧格林沁为顾命大臣之一,辅佐新即位的咸丰皇帝。咸丰年间天下一点都不太平,南方的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从广西杀到了南京,攻占了南方最为重要的城市南京城,并且以此为都城,与北方的清朝分庭抗礼。不仅如此,太平军还分出一路人马北伐,北伐军势不可挡,一路北上直到天津的郊外,清朝人心浮动,北京城能不能保得住谁也没法保证?
这个时候僧格林沁站了出来,他先是回到科尔沁部落,大举招兵,之后带着自己的子弟兵回到天津城下与太平军对抗。蒙古骑兵在主帅的带领下大败北伐的太平军,北京城算是安全了。但是太平军并没有被完全消灭,僧王于是带着这群被他自己称为孩儿们的蒙古新兵一路追杀太平军残部,先是在河北任城消灭太平军一部,之后在咸丰三年,将北伐的太平军全歼于山东冯官庄。此时僧王的声望达到了顶峰,天下无人不知北京有个能征善战的蒙古郡王。僧王自己也以为凭借着科尔沁子弟兵,就可以打败天下无敌手,这一切直到英法军队出现为止。
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清帝国与列强的关系开始恶化,英法趁着清朝内乱,希望得到更多的利益,于是英法提出重新签订条约,这自然得到了咸丰咸皇帝的反对。英法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两国的联军舰队直接硬闯天津大沽口炮台,僧王命令直接予以炮击,打沉了三艘联军船只,英法军队只好撤离。第二年英法集结了更多的军队,出其不意的从僧王背后登陆。
僧王已经没有了退路,背后不远就是京津要地,只有与侵略者死战。双方在通州八里桥进行了最后的决战,僧王的军队表现的极为英勇,三千蒙古骑兵几乎全部死在冲锋的路上。英法军队的火器远远超过三个世纪以前的明军,祖先的光荣难以在僧王身上出现了。但是僧王自己也犯了严重的错误,骑兵正面冲锋无异于送死,可以发挥机动的优势,不断袭扰联军的行军队伍和后勤补给,也能取得不错的结果,但是僧王没有这么做,他选择了最冲动的做法,害了军队也害了清帝国。
英法占领北京对于僧王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本想杀身成仁,但是皇帝不允许他这么做。南方的太平军虽然已经覆灭,但是局势却没有平息下去,中原五省出现了名为捻军的反抗者。捻军与平常的农民军有些不同,机动性非常强,史书记载捻军两个人拥有一匹战马,在行军的时候,两个人都骑在马上,到达战场就一个人下马作战,一旦作战不利,骑兵再次带上步兵一起骑马逃命,这样就让中原的清军非常被动,中原的军队多是步兵,人少的时候会被捻军袭击,人多的时候却追不上捻军。
皇帝只好命令僧王带领蒙古骑兵前来作战,蒙古骑兵的战马比捻军好,骑兵也更加精锐,很快就打败了捻军的主力,但是剩下的捻军却学聪明了,不在与僧王正面交锋,而是利用熟悉道路与地形的优势,和僧王玩起了捉迷藏和赛跑。僧王保持他一贯的冲动与果敢,一路猛追猛打。但是却没有什么收获,
他的军队被捻军牵着鼻子转了将近一年,军队极为疲惫。僧王却不在意,他想要消灭捻军的心情太急切。这一切都被捻军利用,他们故意露出破绽,发出消息说捻军大部队在山东高楼寨宿营。僧王知道后马上带领轻骑兵赶往高楼寨,不料正好中了埋伏,他与他的军队一起殒命沙场。僧王之后,八旗再无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八旗彻底淡出人们的视野,湘军淮军北洋军一个个登场,清帝国无奈的日薄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