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黄柏霖:鲁国的木匠梓庆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2-07-18 21:47:30作者:佛心网
黄柏霖:鲁国的木匠梓庆的故事

我就举一个故事,就是在中国的老庄思想里面,庄子让我们是非常赞叹的一位,可以讲说圣贤。庄子在他的《达声》篇里面,有提到一个鲁国的木匠,叫做梓庆的故事。这个梓庆他当时,人家叫他做一个乐器。他把它削木为镶,「镶」就是要把它插进去的一个卡榫,削木为镶,这个镶他上面把它雕老虎的样子。大家看到这个镶,后来插进去那个卡榫里面,插得几乎是天衣无缝,刚刚好,不会太紧,也不会太松。这个做木工的人大概都知道,那是凭功夫的,就是那一念心,很专注的那一念心。文殊师利菩萨讲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世间法都要这样,何况是修行?

结果这个梓庆,他就在做卡榫的时候,做到几乎是天衣无缝。怎么样可以做到天衣无缝呢?

因为他到后来,他也做到忘我,民众非常地赞叹,惊为鬼斧神工。我们一般赞叹说,这个工程做得很好叫鬼斧神工。梓庆后来这样做木工卡榫,做得成功以后,做这个镶做成功以后,鲁国的国君非常赞叹他,鲁国的国君就召见他了。他就问梓庆了,他说,诶,梓庆,梓庆啊,你这个什么方法?你怎么可以做到这样一个天衣无缝,插进去不太紧,也不太松呢?梓庆就很谦虚的跟鲁国的国王讲,他说,我准备要在做这个镶的时候,我不敢损耗自己的丝毫力气,我就用心去斋戒。你看他都懂得去斋戒。

他说,我用心去斋戒。我为什么要斋戒呢?因为我斋戒是为了静心。它这个静就是安静的静,他说,我要斋戒的时候,我在斋戒的时候,我很用心的去做。斋戒到第三天的时候,我就忘记了庆功跟封官,我这个镶做起来以后,人家会给我什么酬劳啦,会给我封什么官啦。他先忘记这个名利。所以他说,我忘记庆赏爵禄,「庆赏爵禄」,就是忘记名利,他先把五欲六尘的名闻利养放下来。第三天,他斋戒的第三天,他先把名闻利养放下来,庆功跟封官,这个就是放下名利。他说,斋戒到第五天的时候,所有人对我的是非的非议、褒贬,我全部忘掉了,不管他们赞叹我也好、或是毁谤我、或者说我这个镶做得不好,我全部把这些毁誉全部放下来,叫做「非誉巧拙」,它原文叫「非誉巧拙」,他说,我就把这个东西忘掉了。

第一个,三天忘记名闻利养。五天忘记这个身,这个身见,他不计一切非议、是非、褒贬。到第七天的时候,我就全部忘记,连我自己都忘记了,他入忘我之境。然后他到第七天的时候,做好斋戒完了以后,他到忘我之境以后,他就到山林里面去,把最适合的木材砍下来,观察这个树木的质地,就是它的质材。我精心选取自然形态合乎制鐻,这个镶,就是它的原文叫制鐻,金字旁再一个,右边是一个收据的据右边那个字,制鐻的材料,直到一个很完整的鐻已经成竹在胸了。我大概用判断的,用智慧判断说,这样这块木材,这样可以做鐻刚刚好。这时候我开始动手加工制作,我顺手一加工,就完成现在这个镶的样子了。他最后告诉鲁国的国君说,我做的事情无非叫做以人合天,就是我的天性和木材的天性相结合。所以我的鐻制成以后,被人家誉为鬼斧神工。

这只是一个木匠的小故事而已,他就到忘我的境界,他就可以做出鬼斧神工的鐻,就是那个卡榫,那个镶出来。所以如果你修行修到无我,像阿罗汉一样,你不就出三界了吗?你做到无住而生其心,不就成佛了?世间法都要忘我,何况修行要出三界、了生死?所以首先,你先「须识所生之本」,那怎么去直下会取呢?因为无上菩提是要直下会取,也就是说,「欲求不死,当明不死之人」,这个「当明不死之人」就是直下会取,也就是要去悟这一念真心。禅宗里面讲,你需要直下识自本心,因为这个不是用想的。老法师说,要离心意识参。禅宗里面讲说,离心意识参,你不能用第六意识,不能用第七识末那执着,不能用第八识阿赖耶。你不能说,想到无上菩提,说喔,原来无上菩提是这样,那是心意识。因为无上菩提是离心意识的真心妙用,这个叫做古代禅家讲的识自本心,他们叫做直下会取。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百三十三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