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浅谈佛经总集大藏经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14 04:02:47作者:佛心网
浅谈佛经总集大藏经的历史

如同《道藏》是道教书籍的总称一样,《大藏经》就是佛教经典的总集,简称为《藏经》,又称《一切经》、《契经》和《三藏》。《大藏经》有多种版本,比如《乾隆大藏经》和《嘉兴大藏经》。现存的《大藏经》按文字种类分可分为七大系统,即汉文、藏文、蒙文、满文、西夏文、日文和巴利语。此外,还有契丹文《大藏经》的刻造,但尚未发现传世的刻本。

《大藏经》的编纂,可追溯至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后。释迦牟尼佛涅槃不久,他的弟子和信众为保存和传承他的说教,统一信徒的见解和认识,便以会议方式的结集并形成一致并且公认的经、律、论内容,后来又增加了有关经、律、论的注释和疏解等“藏外典籍”,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大部类。原始佛教分裂以后,各大派别大多都按照自己的观点编撰本派的藏经,可惜只有上座部的三藏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其他部派的典籍除了在汉文译本中保存一部分外,基本上均已失佚。早期的梵文经典只剩下少数零散贝叶本或纸写本至今还尚存,全部三藏已经难窥全貌。

《中华大藏经》, 是写有汉、藏、满与蒙古四种文字的《大藏经》。绝大部分的汉文都是东汉、魏晋南北朝以及唐朝时期译出的。随着汉译佛经和华人著述大量地涌现,约公元2世纪后半期就有人从事目录整理。隋以后,手抄佛经盛行,经录之学渐渐发展起来,随之出现了各种体例的经录,它体现了当时地编辑者对佛经分类标准的分歧。正式承认中国学者的佛教著述的地位、列入目录并分类排定次序的是唐代僧人智升的《开元释教录》。北朝时期就已有石刻佛经,雕凿在岩石上与造像均以祈福为目的。

隋以后,佛教徒中为了保存佛教文书,避免因战乱而毁,便开始系统地雕造石版佛经。北宋开宝年间,开始木版雕印佛经,同时世界上第一部大藏经问世。后来,辽、金、元、明、清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雕印藏经。现存公家私家刊印的大藏经,达十七种之多,有宋朝的《开宝藏》、《崇宁藏》、《毗卢藏》、《圆觉藏》和《资福藏》,辽朝的《辽藏》,金朝的《赵城金藏》,金元之际的《碛砂藏》;元朝的《普宁藏》、《官版藏经》,明朝的《洪武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武林藏》、《万历藏》和《径山藏》,以及清朝的《龙藏》。民国以后,还出版了两种铅字排印本,即《频伽藏》和《普慧藏》。国外的汉文藏经有《高丽藏》、《弘教藏》、《卍续藏》和《大正藏》,其中《高丽藏》两次被焚毁,今本的《高丽藏》已非原貌。

为避免过去刊印的许多种大藏经的缺失,力求版本精、内容全,编辑对《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用了《房山云居寺石经》《资福藏》《影宋碛砂藏》《普宁藏》《永乐南藏》《径山藏》《清藏》及《高丽藏》共八种版本与《赵城金藏》对校

。2011年5月24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正式对外公布,历时近25年的《中华大藏经》藏文部分的对勘、编辑和出版工作宣告完成,同时,《中华大藏经》藏文部分与任继愈先生主持完成的《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业已终成完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