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首先需要修道
发布时间:2024-03-13 04:03:27作者:佛心网我们可读的哲学宗教的书籍非常多,不同哲学派别、不同宗教的表述是不一样的,同一宗教内部又有不同的分支及其观点,而同一分支又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变化以及对同一内容的不同阐述角度,这就形成了相互间或相似、或对立、或延伸、或补充的各种关系。
面对这种情况,真正热爱真理的表现应该是胸襟广阔、海纳百川,因为不同的土壤上开放出不同种类的花朵,每一朵花都是一种风景。没有领略全貌的视野,就会囿于局部,只能陷入纷争之见。
这种广阔的胸襟,会有另外一种更加重要的表现,就是在认识真理的道路上发现了自己的局限,这种局限包括两种:一是作为具有特殊性的个体,既有着属于个体的优异的一面,又有相应的缺憾;二是作为普遍的、共通的人类之一员,有着属于这个类的优异和缺憾。这种发现,会让人明确一个事情:需要通过不断地改变自己来深入真理。没有这种改变,自己的认识就只能在原先的体系内进行丰富和补充。
这个道理,体现于两方面:一是古往今来的圣贤能够有震古烁今的真理认知,这种令常人仰望的智慧,也必然伴随着圣贤与常人的精神境界的不同,也就是人与人的差异和不同;二是宗教中有更加直接的体现,人的高度维系其认识真理的程度,这也就有了宗教的修道历程。
宗教由修道而证道的历程,既是由改变自己而深入真理这一历程的直接、生动的例证,又表现出一个事实:如果没有自我的改变或者改造,即使是圣贤语录已经耳熟能详,其实仍然是相对陌生的、异己的。
以佛教为例。佛陀的开示非常多,因为众生的根基不同,所以佛陀广开法门,应机说法无量无数。这些内容都是对治众生愚痴的,针对不同的愚痴就有不同的对治,不同的药。不必说小大乘、空有宗、显密宗,就是权显实相也如此。这就需要我们择机执法门而入,在真实修学的过程中不断返觉以前的局限,在精进中不断地改变自己,直到真实的觉悟。在此以前,我们即使言必称“实相”、“道”、“无为”,等等,都是以执著而言之,了无真实义趣,甚至可能给人以“觉悟”的虚假错觉,还可能让人生起“指点江山”的无明倨傲。至于因自己适合于在哪个法门修学,而去批评别的法门,这只是一叶障目的表现而已。
修道过程中一直伴随着无明,这是必然的,否则就不必修道了。
决不能拿无明执著和世智辩聪所理解的“实相”来否定修道过程。当我们在说起“诸法实相”的时候,首先应该想一想修道的历程,就会立刻明白我们是真实证悟,还是说食数宝,还是具体在哪个阶段上。比如:小乘四果、五十二菩萨阶位、三乘共十地、五蕴历程、三身四智,甚至五眼六通,等等。虽然这些都不能执著,但是如果没有这些过程,所谓的“悟道”必是诳语。即使是禅宗顿悟,如果没有渐修的过程,顿悟就只能是小悟二千遍,大悟三千回。认识世界和人,需要真诚地努力,需要改变自己,不断走出曾经的局限,这样才能不会因为狭隘而纷争,才能看到平等,自己的花园里才有更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