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蕴谈自己
发布时间:2020-06-03 09:21:53作者:佛心网人类的意识到底是怎样产生?依据心里学的说法,是由先天的遗传基因,和后天的环境,经过学习所造成的。然佛学的说法则是,无始劫来人们各依自己所造的因素条件,创造不同的生命型态;在其环境中,经由身口意不断的造作,从旧有的意识型态,加上对新的事物的认知,所以新旧的意识观念不停的转换、增多、增强,以致产生一股强大的力量,称之为「业力」。因此,佛学较心理学来得更加的深广。
由于业力的关系,所以每个人死亡之后,都随着这股力量的牵引。本想上天堂,却不料下地狱;想再出生为人,却投胎为畜生。往往事与愿违,常让我们感到无奈及恐惧,故才说要修行。
但有的人干脆说没有这回事,等到即将死亡时,恐惧感便油然而生,因为不知将何去何从?只是现在装作洒脱,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另一种人祈求佛菩萨或上帝,将自己带极乐世界或是天国,若是不明白道理,不去实践,怎能往生到想去的地方呢?还有一种人,表面上很聪明,实际上是愚痴,常说:「活在当下就好,不用去管未来怎样。」什么是当下?他真的可以时时安住吗?
若我们想探讨,则应从「我」研究起。「我」即是五蕴,五蕴即是身心,离开五蕴并非有我的存在。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意思是说五蕴的本质是空相,故「我」的本质,即是「无我」。谈到「无我」许多人感到害怕,甚至不能认同,因为眼前明明有我的存在,为何说无我呢?
「无我」并非否认生命,而是在谈生命的真相。生命之性体,即是「空」。因空,故能随着每个人的因缘展现不同的样貌;因空,故能随着各种境界而妙用无穷。这就是生命的性体、现象以及作用。明白才能不执着,明白才能解脱自在,明白才能无我利他,明白才能世世常行菩萨道。
但我们现在就是被我的身心所束缚,故要深入了解五蕴的运作及关系。色即是身体,受即是感受,想即是想法,行即是意志,识即是心识。这五蕴其实皆由识在主导其他四项。
以上图来说,其顺序为:识 → 色 → 受 → 想 → 行 → 识。心识里面的概念(唯识家称之为种子)是怎么来的呢?当意识生起,则主导色身而产生言行;当色身与外境接触,则有各种感受,苦受与瞋相应,乐受与贪相应,不苦不乐受与痴相应;感受生起就有种种的想法,称之为「妄想」,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执取,称之为「执着」;将这样的经验或认知输入意识里面,产生新的概念。若是以前没有的,则增加一个新的概念,若是本来就有的,则会增强此概念。一直这样,周而复始。
因此,意识里面的种子就越积越多,或是越来越强烈,让我们原本清净的自性,被这些意识型态贪、瞋、痴、慢、疑、邪见等所遮蔽,故烦恼丛生,妄想执着不断,分别取舍不停,以致生死轮回。既是如此,又该怎样转换这些不善的种子呢?
以禅宗来说,惠能大师教人:「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明白这些种子原本是虚妄,故称之为「妄念」或「妄心」,只要老实观照着它,久了我们的心自然不会被影响,那么就回归清净的自性。
以净土来说,彻悟禅师教人:「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须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观。一念中止观具足,非别有止观。」以一句佛号止息一切妄念,纯熟了便具足止观,而能定慧等持,此时其心自净。
所以了解五蕴,即是明白自己;明白自己即知真理,知道真理才能好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