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眼看台湾》隋唐风度
发布时间:2020-05-26 09:14:02作者:佛心网2007年12月1日星期六
由于出家男众不是很多,法鼓山三座四层的男寮楼房经常被安排住进外来参学的男性客人。除了台湾本地的居士、出家人与我们这些大陆僧人,还有不少外国人。
就我在法鼓山住的两个月而言,至少看到十几拨外国人。他们有一两个人单独来的,有三五个人一起来的,还有十几二十个人团体来的。他们来法鼓山可不只是参观,往往与常住大众一起上殿,共同用餐,甚至一起出坡干活、禅堂坐禅。他们中有信仰佛教的,有研究佛教的,也有与佛教不沾边的,当然还有其它宗教信仰的。
我看到,不管他们在法鼓山住多长时间,不管他们有无信仰,离去时都有收获的喜悦与依依不舍的表情。
法鼓山的开放固然与道风严正的自信有关,也与其国际化的发展理念有关。不然,何以如此包容?我记得法鼓山创办之初,圣严长老就计划把它打造为“世界佛教教育园区”。
台湾佛教的国际化不仅只是法鼓山,凡是像点样的寺庙都会向外面推销自己,与世界各地发生关联。高度国际化带给台湾佛教的是巨大的知名度和无尽的法缘。
这让我想起隋唐时期的中国佛教,既有玄奘西行的取经,也有鉴真东度的传法;既有西域来华的译经和尚,也有东瀛登陆的求学僧人。那些来到中土的外国人,有学成即归的,有传法就走的;也有常住三五年、三五十年,甚至埋骨此方的。东土佛教四面八方地迎来送往,热情、开放、自尊、自信,没有此、彼的分别,没有内、外的歧视,不自闭,不狂妄。正是因为这样,才创造了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世界文化史上的一段奇迹。
随着大陆的国力日益强盛,大陆的佛教也必将全面复兴。不过,获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必须回归传统隋唐佛教的自信、开放、自尊、热情精神与放眼世界的宽广胸怀、大气大度。